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及对血浆vWF、NO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广 陈培俊 吴晓玉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106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同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索他...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106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同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索他洛尔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3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QT离散度(QTcd)、T波峰末间期(Tpe)]、血浆vWF和NO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3%)较对照组(75.5%)高(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QTcd、Tpe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QTcd、Tpe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SVT,可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促进心肌复极,疗效显著;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发挥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vWF、提高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心动过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蕾 迟倩慧 +2 位作者 曲宝平 王蒙蒙 刘颖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心悸症状改善... 目的观察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心悸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悸症状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龙针法针刺夹脊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心动过速 心悸 夹脊
下载PDF
缓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祥 俞锋 +2 位作者 胡雅明 朱晓英 陈端 《心电学杂志》 1989年第4期217-220,238,共4页
分析我院65例频率<150次/min的缓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PSVT),其中男性48例(73.8%),平均年龄47.3岁;女性17例(26.2%),平均年龄45.6岁。根据体表心电图特点分为房室结折返型(AVNR)共26例(40%),窦房结折返型(SANR)26例(40%)和... 分析我院65例频率<150次/min的缓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PSVT),其中男性48例(73.8%),平均年龄47.3岁;女性17例(26.2%),平均年龄45.6岁。根据体表心电图特点分为房室结折返型(AVNR)共26例(40%),窦房结折返型(SANR)26例(40%)和自律性增高型(A)13例(20%)。在SANR型中脑部症状及并发的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明显高于其它两型。SANR型的心率(101.7±24次/min)明显慢于AVNR型(113.8±14次/min,P<0.01)和A型(115.2±17次/min,P<0.01)。因此,SANR型应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早期征象,过去认为SPSVT多属良性,其实不尽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SPSVT 分型
下载PDF
射频消融部位及其数值与心肌急性损伤的关系
4
作者 张翼 祁述善 +3 位作者 周胜华 沈向前 金淑莲 林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疗法 惠性心肌损伤
全文增补中
心房调搏术诱发和终止室上速25例报告
5
作者 朱兴雷 王克平 +2 位作者 邵建华 杨国钧 王金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19,共2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上较常见,常常引起病人胸闷、心悸、不安和恐惧,严重者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是心脏急症之一。因此,研究其发生机理,寻求有效快速的终止方法实属必要。近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研究有重大进展。
关键词 心房调搏术 心动过速
下载PDF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霍秋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105-106,109,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及用...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 A组复律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律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2组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A组心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动过速,用药需考虑不良反应;胺碘酮起效慢,但疗效好,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普罗帕酮 阵发性心动过速 复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维拉帕米及胺碘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晓萍 蒲友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19-2120,共2页
目前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仍以药物为主。由于各医院条件及医师经验差异,药物治疗欠规范,导致复律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治疗,观察三磷酸腺苷(ATP)、维拉帕米及胺碘酮(分别为三... 目前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仍以药物为主。由于各医院条件及医师经验差异,药物治疗欠规范,导致复律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治疗,观察三磷酸腺苷(ATP)、维拉帕米及胺碘酮(分别为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代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治疗的准人条件、药物的优先选择,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维拉帕米 胺碘酮 阵发性 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8
作者 申玮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7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注射液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复律疗效。方法所有确诊为PSVT患者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应用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5min,监护仪显示PSV...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注射液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复律疗效。方法所有确诊为PSVT患者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应用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5min,监护仪显示PSVT发作终止即停止注射;无效者间隔20~30分钟,以相同剂量重复给药1次,每日总量不超过280mg。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64例,显效率为84.2%,有效8例,有效率为10.5%,无效4例,无效率为5.3%,总有效率为94.7%。其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结论应用普罗帕酮注射液对PSVT患者进行药物复律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阵发性心动过速 疗效
下载PDF
心脏室上嵴形态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根然 凌凤东 刘全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47-450,共4页
观察了102例中国人心脏室上嵴,室上嵴由漏斗隔、隔带和壁带组成.漏斗隔长3.09±0.51cm;隔带呈Y形.其主干长2.14±0.58cm,宽1.38±0.33cm.主动脉右窦最高点位于肺动脉右瓣下方,主动脉右窦下缘,在漏斗隔的上方.锥状乳头肌有1... 观察了102例中国人心脏室上嵴,室上嵴由漏斗隔、隔带和壁带组成.漏斗隔长3.09±0.51cm;隔带呈Y形.其主干长2.14±0.58cm,宽1.38±0.33cm.主动脉右窦最高点位于肺动脉右瓣下方,主动脉右窦下缘,在漏斗隔的上方.锥状乳头肌有1~3个,隔缘肉柱可终止于前乳头肌根部、右室前壁或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来庆友 刘东兴 魏长良 《急诊医学》 CSCD 2000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阵发性 性心动过速 药物疗法 奥曲肽 PSVT
原文传递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淑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02-103,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20%,通常分为膜部、漏斗部、肌部,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我院2000年9月-2003年9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共35...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20%,通常分为膜部、漏斗部、肌部,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我院2000年9月-2003年9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共35例,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人住ICU 24 h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0年9月-2003年9月ICg共收治心脏直视下室缺修部术后病人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8岁。手术采用全麻、气管插管、经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术后回ICU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病人安全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修补 膜部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并发症 漏斗部 肌部 气管插管 病人安全 心脏病发病率
原文传递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室上嵴解剖形态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崇厚 朱清於 尹震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本组3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标本,共有43个缺损,除去3个膜部小室间隔缺损、1个前窦部伴1个后窦部肌肉缺损外,其余34例38个缺损均与漏斗间隔及隔缘肉柱畸形有关。最常见为隔缘肉柱下肢发育不良,或隔缘肉柱下肢与漏斗间隔未... 本组3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标本,共有43个缺损,除去3个膜部小室间隔缺损、1个前窦部伴1个后窦部肌肉缺损外,其余34例38个缺损均与漏斗间隔及隔缘肉柱畸形有关。最常见为隔缘肉柱下肢发育不良,或隔缘肉柱下肢与漏斗间隔未对合;次之为漏斗间隔上股或下股肌肉缺如,或上、下股肌肉对合不良;漏斗间隔向隔缘肉柱深层所发出的隔束有缺损者少见。本组漏斗乳头肌起点异常者有28例。常见异常起点有漏斗间隔下缘、漏斗间隔所发出的壁束或隔缘肉柱上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漏斗间隔 隔缘肉柱
下载PDF
正常人心脏室上嵴的解剖形态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崇厚 朱清於 尹震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通过107例正常心脏室上嵴的解剖形态观察,认为室上嵴由漏斗间隔、心室漏斗皱折和隔缘肉柱3部分构成,三者在右心室腔内用肉眼可以识别,其形态相对恒定,不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异。同时通过文献复习和对上述解剖结构的分析,认为... 通过107例正常心脏室上嵴的解剖形态观察,认为室上嵴由漏斗间隔、心室漏斗皱折和隔缘肉柱3部分构成,三者在右心室腔内用肉眼可以识别,其形态相对恒定,不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异。同时通过文献复习和对上述解剖结构的分析,认为室上嵴、右心室漏斗和右心室流出道三者应该是同义词,其内涵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间隔 漏斗皱折 隔缘肉柱
下载PDF
室上脊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圣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50-152,189-190,共5页
在70例成人心脏上对室上嵴的形态和连系进行了观测。室上嵴主肌束的长度平均为21mm,厚3.3mm,厚大于5mm可视为异常。对室上嵴的壁肢和隔肢的连系做了观察与解剖。从嵴的流入道侧发山腱索连至三尖瓣。对这些连属的功能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腱索 三尖瓣
下载PDF
在健康查体中右室传导延迟心电图诊断与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福荣 刘家寿 周淑珍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右室传导延迟心电图诊断与鉴别。方法体表心电图F导联常规检查采集。结果青年组1 244例(63.50%)、中年组458例(23.38%)、年轻老年组216例(11.03%)及老年组41例(2.09%)。结论右室传导延迟诊断属于正范围心电图。
关键词 健康查体 传导延迟 心电图 嵴图
下载PDF
室上速治疗仪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正祥 《医疗卫生装备》 CAS 1991年第4期7-8,共2页
临床实践证实,食道心房调搏技术能用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但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采用心内电脉冲刺激疗法能获得满意疗效。认为这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治疗仪
下载PDF
心电向量的临床应用系列讲座讲义(3):终末向量异常心电图的向量图诊断及重新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有昌 刘宇田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4期729-741,共13页
心电图(ECG)终末向量异常是指其QRS终末部分形态、电压或时限异常。常见的终末向量异常ECG包括:各种束支与分支阻滞、终末传导延缓、室上嵴图形(crista pattern,CP)、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Brugada波。
关键词 终末向量 心电向量图 嵴图形 J波 早复极综合征 BRUGADA波
下载PDF
FD动态心电图仪器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孔燕 《医疗装备》 2001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FD动态心电图检测室上性QRS、室性QRS及ST段改变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该心电图仪器对 5 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该仪器对室上性QRS和室性QRS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 92 97%和 95 78% ,检出ST段检出的... 目的 :观察FD动态心电图检测室上性QRS、室性QRS及ST段改变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该心电图仪器对 5 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该仪器对室上性QRS和室性QRS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 92 97%和 95 78% ,检出ST段检出的准确性达 90 %。结论 :该动态心电图仪器能有效地检出室上性QRS、室性QRS及ST段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QRS 性QRS ST段改变 动态心电图仪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19
作者 周国宝 《苏州医学》 2002年第4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其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86例宽QRS心动过速(WR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特征,总结其对诊断VT的价值。结果:①电轴在-90--180°、胸前导联无RS波,如有RS波,RS时限&g... 目的:探讨其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86例宽QRS心动过速(WR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特征,总结其对诊断VT的价值。结果:①电轴在-90--180°、胸前导联无RS波,如有RS波,RS时限>100ms、房室分离、V1导联呈Rsr'、Rs、qR型、胸前导联QRS波同向和V6导联R/S<1对诊断VT的特异性很高;②胸前导联无RS波、RS时间>100ms和房室分离诊断VT的敏感性低,如果将三者结合起来,敏感性明显提高达90%。结论:心电图是鉴别WRT的很好的手段,综合分析心电图的各项特点,大部分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QRS心动过速 心电图 诊断 WRT 心动过速 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改变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晓华 张石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52-257,共6页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流出道 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