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宣讲圣谕到说善书——近代劝善方式之传承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游子安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
出处
《文化遗产》
2008年第2期49-58,共10页
-
文摘
本文主要探讨清初至民国时期民间劝善方式之传承关系:从宣讲圣谕、宣讲拾遗到说善书的演变。善书与圣谕、官箴、家训、蒙学等劝戒教化文献,在明清时代社会广为流传。清代善书的传播方式、已呈现多元化的特色。不单是用文字,还有绘图、采集果报案例与说唱。劝化不限于城镇或宣讲所等固定地点,还有流动的"讲善书人",在民间寓教于乐。因此善书不仅有阅读、传抄用的案头本,清中叶以来还有供说唱用的宣讲本。清末民初湖北、四川等地区的说善书,即由清代的宣讲圣谕衍变而来。现今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善书只限于文本流传,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地方艺人不断地改良和创新的努力,此讲唱结合的曲艺在湖北汉川,显示了坚韧的生命力得以传承下来。而汉川善书,于2006年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从善书宣讲本等文献入手,对近代民间劝善方式进行研究,使善书丰厚的内涵及其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认识、保存和发扬。
-
关键词
宣讲圣谕
宣讲拾遗
善书
湖北汉川
说唱曲艺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代的六谕诠释传统
- 2
-
-
作者
陈时龙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暨徽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73,238,239,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S067)。
-
文摘
清初顺治帝重颁明太祖的六谕,使六谕在清代获得合法性,清初地方官及理学名臣均重视以六谕行教化,延续明代诠释传统并形成了《六谕集解》等新的注解文本。康熙九年圣谕十六条颁行后,逐渐取代了六谕在乡约中的核心位置,但六谕仍以潜流的方式在族规家训等文本中存在。19世纪,六谕被重新提倡,地方官员、儒学士人以及宗教人士对六谕的兴趣被激活,在清末更出现了《宣讲拾遗》《宣讲新篇》《圣谕六训集解》等新型体裁的六谕诠释文本,脱离乡约而趋向于善书。
-
关键词
“六谕”
“圣谕十六条”
清代教化
魏象枢
许三礼
《宣讲拾遗》
-
Keywords
Liu Yu(Six Maxims)
Sacred Edict(Sixteen Maxims)
Wei Xiangshu
Xu Sanli
Xuanjiang Shiyi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宣讲拾遗》与劝世文宝卷
- 3
-
-
作者
温晶晶
-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11期34-36,共3页
-
文摘
民间宣讲是用"俚俗歌词"讲唱一些传说故事、时事传闻,表彰民众认为的美德、善行的一种宣讲。这种宣讲也称"说善书"。[1]宣讲善书的目的在于劝善惩恶、教化民众,具有教化功能。而教化功能也是宣讲宝卷的主要功能之一。文章简要对比宣讲善书的代表作《宣讲拾遗》和劝世文宝卷,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它们在劝善教化方面所做出的有益尝试进行分析总结,对于当下社会公民的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宣讲拾遗》
宣讲
善书
劝世文宝卷
劝善
-
分类号
G642.47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