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人们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特殊情感 ,宗教与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回顾东西方宗教与心理的关系 ,深入剖析了宗教信仰的积极与消极的心理功能。
关键词 宗教信仰 心理功能 宗教 宣泄
下载PDF
认同与宣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与引导建议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铮 丁振球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0,共7页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语言,迅速走红于网络和现实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向。文章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特点、传播动因、问题及规制进行探究,发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语料来源、传播范围均有新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语言,迅速走红于网络和现实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向。文章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特点、传播动因、问题及规制进行探究,发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语料来源、传播范围均有新的时代特征,其“出圈”的传播模式突出了模仿、复制和变异等迷因的特征;网络流行语被基于自我呈现、社会认同、情绪宣泄、话语抵抗等目的而使用,力求树立良好形象的标签、塑造圈层化的群体身份、充当减压的安全阀、进行温和的协商成为网络流行语得以有力传播的心理动因。不过,网络流行语的风行可能带来加剧标签化思维、抬高圈层间沟通壁垒、传播社会焦虑、陷入想象性解困陷阱等隐忧。为此,应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沟通机制,促进不同圈层群体的交流,扩大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的对话基础;联合社会各界洞悉网络流行语使用群体的心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心理监测与辅导机制;同时鼓励网络流行语使用群体通过正规渠道反馈问题,并推动解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有针对性并循序渐进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心理机制 认同 宣泄
下载PDF
挫折承受力与个体心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晓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文章探讨了挫折承受力的形成与个体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提高个体心理因素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关键.挫折承受力的增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个体自我抱负水平与实际能力的一致性;2、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3、增强个体的挫折认... 文章探讨了挫折承受力的形成与个体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提高个体心理因素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关键.挫折承受力的增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个体自我抱负水平与实际能力的一致性;2、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3、增强个体的挫折认知水平;4、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5、学会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与合理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折承受力 心理因素 消极情绪 自我调节 宣泄 心理防卫机制 青少年 学生
下载PDF
网络牢骚的疏导及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天意 《红旗文稿》 2004年第24期17-19,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网站和网络论坛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诞生,网络牢骚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现象。网络牢骚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不良社会心理现象,是网民抑郁不平的情感在网络中的抒发,是不满情绪在网络中的宣泄。网络牢骚一般集中在...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网站和网络论坛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诞生,网络牢骚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现象。网络牢骚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不良社会心理现象,是网民抑郁不平的情感在网络中的抒发,是不满情绪在网络中的宣泄。网络牢骚一般集中在网站的论坛中。无论是官方网站,还是民办网站,无论是普通网站,还是学术网站,我们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网络牢骚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论坛 民办 疏导 官方网站 学术 情感 宣泄 中国 网民 诞生
原文传递
论“卡塔西斯”的三种解说 被引量:8
5
作者 潘智彪 黄凯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1,共6页
“卡塔西斯”作用是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此有三种较具代表性的汉语翻译———“宣泄”、“净化”、“陶冶”。朱光潜的“情绪缓和说“、布乞尔(Butcher)的“净化利己因素说”和罗念生的“双向度阐释说”等具有... “卡塔西斯”作用是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此有三种较具代表性的汉语翻译———“宣泄”、“净化”、“陶冶”。朱光潜的“情绪缓和说“、布乞尔(Butcher)的“净化利己因素说”和罗念生的“双向度阐释说”等具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罗念生针对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观众从两方面展开对“卡塔西斯”作用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卡塔西斯”的翻译,也许不应该囿于选用哪一个词的争论,因为任何一个意义单一的词,都不足以承担其丰富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斯多德 卡塔西斯 陶冶 宣泄 净化
下载PDF
心理宣泄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宣泄的心理干预效果及潜在危害 被引量:9
6
作者 詹鋆 徐宏飞 +1 位作者 任俊 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2,共11页
宣泄经典理论认为,发泄能够有效地缓解愤怒情绪和攻击冲动,然而,直接宣泄、间接宣泄及目标宣泄对攻击性影响的大量实验研究揭示了宣泄的潜在危害性及其作用机制,宣泄不但不能降低愤怒反而会通过认知加工等因素提升攻击性。尽管如此,大... 宣泄经典理论认为,发泄能够有效地缓解愤怒情绪和攻击冲动,然而,直接宣泄、间接宣泄及目标宣泄对攻击性影响的大量实验研究揭示了宣泄的潜在危害性及其作用机制,宣泄不但不能降低愤怒反而会通过认知加工等因素提升攻击性。尽管如此,大众仍青睐于宣泄这种看似便捷的情绪调节方式,如宣泄设备已成为心理咨询机构的标准配置。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心理宣泄的片面认知,更折射出了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未来研究应重视,普遍使用宣泄设备作为现代心理干预手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泄 情绪调节 愤怒 攻击性
下载PDF
“恶搞”背后的文化失落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宗桂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A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文化现象 失落 宣泄
下载PDF
秩序与宣泄:乡村社区治理中的互动逻辑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斌 黄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中国乡村社区治理既要贯彻国家主流秩序精神,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农村乡土习俗元素与村民利益诉求,并让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这一互动逻辑不畅,则会有村民运用其“常备剧目”对抗国家政令,从而大大增加国家秩序的运行成本。以秸... 中国乡村社区治理既要贯彻国家主流秩序精神,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农村乡土习俗元素与村民利益诉求,并让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这一互动逻辑不畅,则会有村民运用其“常备剧目”对抗国家政令,从而大大增加国家秩序的运行成本。以秸秆焚烧政令的推行为例考察国家政令在当前乡村中的运行,结果表明此政令的执行给当地农村社区个别居民“怨气”的集聚与宣泄提供了土壤,村民宣泄“怨气”的途径给禁烧禁令的执行造成困惑;当地乡镇村干部利用“权变理论”吸纳民间习俗,尊重村民利益诉求,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相关难题,理顺了农村社区治理逻辑,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乡村社区治理良性互动逻辑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秩序 乡村习俗 村民利益 宣泄 治理逻辑
下载PDF
人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家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7-80,共4页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人的研究。作者认为,古今中外关于人的研究成果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论导思想,文章从操作层面讨论了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人的研究。作者认为,古今中外关于人的研究成果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论导思想,文章从操作层面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学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并由此得出压抑和宣泄是尽离政治工作的两个主要原则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抑 宣泄 人学 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PDF
宣泄·还原·象征:清代西域文人对葡萄意象的建构
10
作者 任刚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文人内心深处的风雅精神,展现了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场景;葡萄与葡萄酒象征意义在清代西域文学中表达得更加明显,是建功边塞的象征,寄寓了清代文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清代文人借助于葡萄意象,开启了中原和西域情感认同有效融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域文人 葡萄意象 情感建构 宣泄 还原 象征
下载PDF
交往的两重性:网络虚拟主体间性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桂亭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主体既是现实存在,也是心理存在。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虚拟主体。它可能按照"理想原则"建构,也可能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网络交往充满了悖论,一方面有对欲望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对理想的抒写。网络的虚拟性释放了人... 主体既是现实存在,也是心理存在。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虚拟主体。它可能按照"理想原则"建构,也可能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网络交往充满了悖论,一方面有对欲望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对理想的抒写。网络的虚拟性释放了人的本真性,按照本真性进行交往,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主体间性。它是一个矛盾场,一个过渡场。一方面存在向艺术交往过渡的可能;另一方面,让人降格为欲望符号,互为客体,以他人为地狱,导致交往的单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重性 网络交往 虚拟主体间性 考察 Relations Network 虚拟性 本真性 欲望 艺术交往 现实存在 理想 快乐原则 单向性 宣泄 心理 释放 矛盾 客体 符号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人文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强调音乐情感宣泄与人格养成相统一的教化功能,以乐教和礼教并重,使音乐成为个体和社会文化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并以此形成以追求中和、气韵和意境之美为主要特征的音乐艺术。在对音乐美育功能的崇尚和倡导中,形成了中...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强调音乐情感宣泄与人格养成相统一的教化功能,以乐教和礼教并重,使音乐成为个体和社会文化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并以此形成以追求中和、气韵和意境之美为主要特征的音乐艺术。在对音乐美育功能的崇尚和倡导中,形成了中国音乐独特的审美精神,并以丰富的音乐美实现中国文化自由通脱、优雅平和的人格理想,因而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泄 养成 中和 气韵 意境
下载PDF
历史进程中的个人记忆与情感表达:动画纪录片的“自我”与“真实”之思
13
作者 赵谦 贾轶娜 《当代动画》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继《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之后,《茉莉》《校塔枪击案》《逃亡》等一系列卓越的动画纪录片持续问世并屡获殊荣。无论片段或完整影像,长片或短片,动画纪录片逐渐彰显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既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又对历史进行了有感情的微... 继《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之后,《茉莉》《校塔枪击案》《逃亡》等一系列卓越的动画纪录片持续问世并屡获殊荣。无论片段或完整影像,长片或短片,动画纪录片逐渐彰显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既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又对历史进行了有感情的微观审视。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文本案例,探讨动画纪录片如何通过主观化表达呈现创伤记忆的建构,以及在移情与同情心理机制下构建动画纪录片的治愈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动画纪录片如何实现个人记忆与历史记忆的有效弥合,为历史赋予情感温度,体现出此类创作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纪录片 创伤叙事 宣泄 移情 微观历史
原文传递
来吧,聊吧 请在这里结
14
作者 魏坤 《新体育》 2024年第9期122-123,共2页
这里有一群和你一样的人,一日球迷,终生球迷。他们活跃于世界各地球迷论坛和社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024年,他们还在这儿肆意打怀,宣泄快意恩优。
关键词 球迷 社区 宣泄
原文传递
影视剧的伦理学内涵 被引量:5
15
作者 祝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从对影视剧社会属性的再认识入手,指出影视剧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制作、发行方式即可证明,不过,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相比,影视剧又存在区别,因为它属于社会游戏。在论证了虚构与几个核心概念:游戏、模仿和想象之间的关系后,笔者辨析... 本文从对影视剧社会属性的再认识入手,指出影视剧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制作、发行方式即可证明,不过,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相比,影视剧又存在区别,因为它属于社会游戏。在论证了虚构与几个核心概念:游戏、模仿和想象之间的关系后,笔者辨析了影视剧宣泄和宣导教化两个基本功能的关联,并深入探讨了影视剧的宣导教化功能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以往文艺理论将宣导教化与意识形态功能混用的错误,对当下影视剧创作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游戏 宣泄 宣导教化 伦理学 文化软实力
原文传递
抒情话语的再造——《山本》论之二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义勤 王金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24,共9页
以小说与散文创作闻名的贾平凹,曾说:"我不是现实主义作家,而我却应该算作一位诗人。"如何理解他所说的"诗人"?他又说:"写作为的是心中块垒发泄。""小说小说,就是‘说’,人在说话的时候难道有一定的格式吗?它首先是一种情感... 以小说与散文创作闻名的贾平凹,曾说:"我不是现实主义作家,而我却应该算作一位诗人。"如何理解他所说的"诗人"?他又说:"写作为的是心中块垒发泄。""小说小说,就是‘说’,人在说话的时候难道有一定的格式吗?它首先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再就必须是创造。"诗人,自是情感、情绪的宣泄,却又不止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话语 现实主义作家 散文创作 贾平凹 小说 诗人 宣泄 情感
原文传递
宣泄与拯救——鲁迅《孤独者》的创作心理意图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鲁迅通过小说《孤独者》的创作,宣泄了当下和过往的精神创伤及灵魂的黑暗面,并通过叙述者“我”的设置,使心灵各侧面相互驳诘并对消极生存方式追根究底,达到挽救心理失衡、自我拯救的目的。
关键词 精神创伤 宣泄 复仇 “我” 拯救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仇富心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平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3期50-54,共5页
仇富心理及其表现是中国古代社会阶级矛盾与对抗的一种集中体现 ,影响巨大。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 ,以中国古代人治的社会制度必然产生的权力失控与权力滥用为切入点 。
关键词 仇富 人治 “东方式的嫉妒” 不义之财 为富不仁 宣泄
下载PDF
刘三姐文化流传与发展的内因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佐霖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52,共4页
刘三姐文化由唐流传至今,涉及社会领域深广,盛传广西、广东,震撼中外,至今不衰。促使刘三姐文化流传与发展千百年的,是代代不息地吸纳着依歌择配、宗教佑护、情感宣泄、传承文化、时代政治和商品经济等社会功利因素,时时不断地实现着推... 刘三姐文化由唐流传至今,涉及社会领域深广,盛传广西、广东,震撼中外,至今不衰。促使刘三姐文化流传与发展千百年的,是代代不息地吸纳着依歌择配、宗教佑护、情感宣泄、传承文化、时代政治和商品经济等社会功利因素,时时不断地实现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功利价值,这是刘三姐文化历世不衰的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 择配 佑护 宣泄 功利
下载PDF
音乐治疗疾病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萍 《大众心理学》 2003年第3期23-24,共2页
音乐治疗功能的科学根据何在?现代神经生理学家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不同的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 音乐 疾病 神经生理学 治疗功能 保健作用 音乐疗法 镇静作用 宣泄 愉悦 自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