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牍所见“受制”与秦汉诏令运作——兼论中古时期的“宣敕”
1
作者 李柏杨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69-77,158,共10页
据里耶秦简8-461记载,秦并天下后,改“受命”为“受制”。据岳麓秦简可知,“受制”是指官员听受并记录君主口谕,随后官员再行奏请君主发布诏令。这展现出君主集权下的君臣分工模式。“受诏”则指领受诏令,多不具备“受制”所蕴王言传达... 据里耶秦简8-461记载,秦并天下后,改“受命”为“受制”。据岳麓秦简可知,“受制”是指官员听受并记录君主口谕,随后官员再行奏请君主发布诏令。这展现出君主集权下的君臣分工模式。“受诏”则指领受诏令,多不具备“受制”所蕴王言传达之义,其背后是“制”与“诏”的差异。带有口头色彩的“受命/制”出现于官僚制演生初期;随着文书行政机制的成熟、尚书机构的发展,“受制”在汉代消失。另一方面,中古时期诏令运作过程中的“宣”“宣敕”,与“受制”具有一定相似性,其间折射出汉唐间王言体系与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令 受制 受诏 宣敕 政务运行
下载PDF
从《马氏文通·序》的两处误标说到顿号在古籍整理中的使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友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8-50,57,共4页
一九八三年九月商务印书馆新版《马氏文通·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天下之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前不能相混。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 一九八三年九月商务印书馆新版《马氏文通·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天下之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前不能相混。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 句中的“及其”“即若”,标点错了。正确的标点应是“及”“其”“即”“若”。换言之,从“以”到“若”,所指凡八事,非六事。洪诚先生的《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中选有此序。洪诚先生的书早出一年,但其标点错误与此同。洪诚先生注解了“根”“尘”“法”“相”,未注“以”“准”“皆”“各”等八字,想是盖阙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古籍整理 法律家 八事 司官 语言文字学 第二人称代词 牢城 宣敕 胡三省
下载PDF
沈周首次游南京十一歲、十五歲兩說皆誤辨 被引量:2
3
作者 南炳文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沈周,爲接受糧長年度任務,曾代父赴南京聽宣聖旨,此爲其人生經歷中一項影響頗大之事件。但其發生年代,由文徵明爲其作行狀起,一直誤記傳世,共有年十一、年十五兩說.兹據明代制度及沈周現存詩文等詳密考證,得出年三... 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沈周,爲接受糧長年度任務,曾代父赴南京聽宣聖旨,此爲其人生經歷中一項影響頗大之事件。但其發生年代,由文徵明爲其作行狀起,一直誤記傳世,共有年十一、年十五兩說.兹據明代制度及沈周現存詩文等詳密考證,得出年三十四之真相,使歷史上地位甚高之此位大藝術家、詩人的人生道路更爲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周 宣敕 年代
下载PDF
索溪峪命名的由来
4
作者 田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89-89,共1页
索溪之名,最早见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据民国《慈利县志·事记》载:“宋真宗祥符三年,慈利蛮相仇杀,治澧州知州刘仁霸宣敕谕解之,乃筑武口、安福、杨泉、索溪、西牛五寨,以资钤控.”明清以降,索溪仍是土司地区即“慈利... 索溪之名,最早见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据民国《慈利县志·事记》载:“宋真宗祥符三年,慈利蛮相仇杀,治澧州知州刘仁霸宣敕谕解之,乃筑武口、安福、杨泉、索溪、西牛五寨,以资钤控.”明清以降,索溪仍是土司地区即“慈利蛮”聚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溪峪 慈利县志 大中祥符 澧州 聚居区 安福 三年 杨泉 宣敕 依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