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拿武器”的侵略:日本对华“宣抚工作”与“宣抚文学”研究刍议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彩霞 王升远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0,共7页
1930年代日军故意借唐代"宣抚"一词创建"宣抚班"对华实施"宣抚工作",并在对外侵略战争的时代语境下炮制出大量的"宣抚文学"。所谓"宣抚工作"其实是越界、变质了的"宣抚",... 1930年代日军故意借唐代"宣抚"一词创建"宣抚班"对华实施"宣抚工作",并在对外侵略战争的时代语境下炮制出大量的"宣抚文学"。所谓"宣抚工作"其实是越界、变质了的"宣抚",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欲置沦陷区于其统治之下的侵略野心。"宣抚工作"是一项组织化、体系化、专门化了的系统工作,是与军事行为相配合的文化战、思想战。"宣抚文学"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宣抚工作"的实际样态,是日本战争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载历史记忆的"宣抚文学"文本挖掘出来进行研究,不仅对战时及战后日本文学史及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梳理日本侵华史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抚 宣抚 宣抚工作 宣抚文学 日本侵华史
原文传递
“宣抚文学”中的“乡村”“医疗”叙事——以熊谷康《支那乡镇杂话》为中心
2
作者 黄彩霞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00-108,共9页
《支那乡镇杂话》是熊谷康基于自身“宣抚”经历而创作的纪实性作品,具有日本法西斯主义“传声筒”的“国策”使命。熊谷发现对中国“乡村”在“新东亚建设”中的政治意义,体现了“农本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其对上海的批判实际是对上海... 《支那乡镇杂话》是熊谷康基于自身“宣抚”经历而创作的纪实性作品,具有日本法西斯主义“传声筒”的“国策”使命。熊谷发现对中国“乡村”在“新东亚建设”中的政治意义,体现了“农本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其对上海的批判实际是对上海所“代言”的西洋的批判,折射出战时日本与西方的对立。作者借医“布道”的“医疗宣抚”与西方传教士的医疗传教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本质是以对民众肉体的“医疗”作诱饵,达到对民众精神“医疗”、精神渗透的政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抚工作 宣抚文学 支那乡镇杂话 乡村 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