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宏杰 侯亚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8,共6页
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现行刑法典第384条规定的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了详尽、明确... 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现行刑法典第384条规定的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了详尽、明确的规定,为司法实务部门惩治日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归个人使用 行为人 司法适用 客观构成要件 社会危害性 营利活动 非法活动 司法解释 贪污罪
原文传递
药品犯罪的修改完善与合理解释——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解读 被引量:17
2
作者 谢望原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药品犯罪方面新增设了"故意提供使用假药罪""故意提供使用劣药罪""违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罪";重点对新增罪名"违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违反药...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药品犯罪方面新增设了"故意提供使用假药罪""故意提供使用劣药罪""违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罪";重点对新增罪名"违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违反药品管理法规""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产、销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品而销售""药品申请注册中提供虚假的证明、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证明文件 客观构成要件 人体健康 进口药品 修改完善 禁止使用 新增罪名
原文传递
自动驾驶汽车涉罪的归责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量:9
3
作者 姜涛 刁永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64,共16页
自动驾驶汽车涉罪后会产生犯罪主体认定困难以及行为定性难题,结果归属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现有的刑法理论范式下,自动驾驶汽车涉罪之客观构成要件判定不清,是导致刑事归责认定困难之关键原因。对犯罪主体认定的争议不如转向更具现实处... 自动驾驶汽车涉罪后会产生犯罪主体认定困难以及行为定性难题,结果归属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现有的刑法理论范式下,自动驾驶汽车涉罪之客观构成要件判定不清,是导致刑事归责认定困难之关键原因。对犯罪主体认定的争议不如转向更具现实处罚依据的结果归属之上,传统过失犯实行行为理论与因果关系理论存在不合时宜的一面。客观归责论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即通过规范归责的范式将风险类型判定作为逻辑前提,借助正反向规则对不符合客观构成要件之事项进行双重限定排除。客观归责论所提供的范式从行为归责到结果归属,使个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更为清晰,也使上述难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其中,以法律不容许的风险与法律容许的风险,合理区分生产者、研发者的责任,是客观归责论运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客观归责论 过失犯罪 人工智能 客观构成要件
下载PDF
绑架罪客观要件争议问题的再探讨——以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为理论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凌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绑架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第三人的自决权。立足于这一视角,绑架罪的客观行为是复合行为而非单一行为,其犯罪方法除了暴力、胁迫、麻醉外,还包括其他手段。本罪的成立不要求“以将被害人劫离原处所”为要件。
关键词 绑架罪 绑架罪犯罪客体 第三人的自决权 客观构成要件
下载PDF
玩忽职守罪客观构成要件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董迎涛 《河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82-84,共3页
文章从犯罪客体的概念出发,结合玩忽职守罪的特点,论述了其客体是公务职责的谨慎性、勤勉性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并对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从行为和重大损失的后果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谨慎性 勤勉性 作为 不作为 重大损失 玩忽职守罪 客观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刑法
下载PDF
袭警罪中“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正确理解
6
作者 章晓瑜 李智博 潘星宇 《人民司法》 2024年第17期12-14,共3页
【裁判要旨】“正在依法执行职务”是袭警罪客观构成要件中的限制条件,包含两层含义:“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和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对“正在”应适度扩张解释,指依法执行职务的全过程,但事后袭击不属于“正在”范畴。“依法”必须同时... 【裁判要旨】“正在依法执行职务”是袭警罪客观构成要件中的限制条件,包含两层含义:“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和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对“正在”应适度扩张解释,指依法执行职务的全过程,但事后袭击不属于“正在”范畴。“依法”必须同时满足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要求,对瑕疵执法引发的袭警行为,应根据瑕疵程度,结合行为人暴力手段和程度、导致的后果及造成的影响等因素,全面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职务 暴力手段 袭警罪 袭警行为 依法执行 客观构成要件 程序合法 裁判要旨
原文传递
对认定旅游不可抗力事件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区琳 《经济师》 2005年第7期115-116,共2页
判断旅游不可抗力事件须确立具体参考因素,文章根据不可抗力免责的理论依据推导出不可抗力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并通过对主观和客观要件单独认定不可抗力缺陷的分析,论证主客观要件结合判断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主客体构成要件主体判断标准... 判断旅游不可抗力事件须确立具体参考因素,文章根据不可抗力免责的理论依据推导出不可抗力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并通过对主观和客观要件单独认定不可抗力缺陷的分析,论证主客观要件结合判断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主客体构成要件主体判断标准、内涵、客体的分析以及与商业风险在可预见程度方面的比较,将判断标准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抗力事件 旅游 认定 客观构成要件 客观要件 判断标准 商业风险 主客体 具体化 预见
下载PDF
故意犯与过失犯的客观归责——德国刑法中客观归责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运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101,共8页
故意被认为是对实现构成要件的知与欲,行为人必须认识到客观上有实现构成要件可能的事实,即有可能侵害法益的风险。如果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不是客观上可能实现构成要件的事实,故意就不成立。否定客观构成要件,即否定了故意,客观归责理... 故意被认为是对实现构成要件的知与欲,行为人必须认识到客观上有实现构成要件可能的事实,即有可能侵害法益的风险。如果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不是客观上可能实现构成要件的事实,故意就不成立。否定客观构成要件,即否定了故意,客观归责理论使得故意犯认定的重心移转到客观构成要件上。针对过失责任,客观归责论提出较有体系的限制标准。违反注意义务在传统过失理论当中是和过失划上等号的概念。相对于注意义务的违反,客观归责理论有较详细的具体内容,且其提出有说服力的标准,有助于一般人清楚理解构成要件要素的内涵。注意义务这个用语在法律上不明确,如果以客观归责的内容作为判断标准,将能清楚表达过失犯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归责 故意 客观构成要件 过失 注意义务
下载PDF
关于受贿关联犯罪罪数争议的本源之思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安怀 周炳宇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23期61-64,共4页
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的有关规定,受贿罪的法条表述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的行为.笔者认为受贿关联行为罪数的混乱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受贿罪所评价的行为范围认识不清,具体而言就是对... 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的有关规定,受贿罪的法条表述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的行为.笔者认为受贿关联行为罪数的混乱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受贿罪所评价的行为范围认识不清,具体而言就是对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性质认识不同.受贿包含索取型受贿和收受型受贿,对于索取型受贿如法条表述,只要存在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无须有为他人谋取利的行为就可以认定构成受贿罪,如果在索贿之后再有为他人谋利的行为触犯了相关的渎职罪,毫无疑问对其应处以受贿和渎职数罪并罚.而在收受型受贿的场合这一问题就有了争议,法条表述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在收受型受贿罪的行为结构中具体应该是处于什么地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否是受贿罪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实行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学说,分别有客观说、主观说、新客观说,采用不同的学说对受贿渎职交织型犯罪的罪数认定都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行为 为他人谋取利益 罪数 受贿罪 索取、收受贿赂罪 贿赂罪 客观构成要件 客观要件 主观构成要件 保护法益 他人财物 渎职罪
原文传递
我国刑法中的“严重后果”及其主观归责
10
作者 李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我国刑法中的“严重后果”,是指立法者针对个罪而设立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凡是规定出现“严重后果”才能成立的犯罪,可称为“严重后果型犯罪”。从表述上看,有“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后果(特别)严重”等,统称为“严重后果”。从中外... 我国刑法中的“严重后果”,是指立法者针对个罪而设立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凡是规定出现“严重后果”才能成立的犯罪,可称为“严重后果型犯罪”。从表述上看,有“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后果(特别)严重”等,统称为“严重后果”。从中外比较的角度来看,“严重后果”是我国刑法立法的一大特色,是定量要素立法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后果 中外比较 刑法立法 主观归责 定量要素 客观构成要件 立法者 我国刑法
原文传递
根据“系数相加”的方法出具的伤情鉴定意见是否具有可采性
11
作者 王雄 《检察风云》 2023年第S01期70-72,共3页
一、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以及《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28条、第29条之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是被害人因故意伤害行为所遭受的损伤至少达到轻伤二级以上,因此,故意... 一、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以及《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28条、第29条之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是被害人因故意伤害行为所遭受的损伤至少达到轻伤二级以上,因此,故意伤害案件中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具有认定罪与非罪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伤害罪 伤害案件 鉴定意见 实质性审查 客观构成要件 可采性 罪与非罪 故意伤害行为
原文传递
知假买假者有权主张多倍赔偿金
12
作者 肖嘉楠 《人民司法》 2023年第11期67-71,共5页
【裁判要旨】对知假买假者应依法认定为具有消费者身份,知假买假的动机不影响购买者向生产者或经营者主张多倍赔偿金;人民法院对消费欺诈的认定,无需按一般民法理论中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判断,只要经营者实施了欺诈行为,消费者就有权向其... 【裁判要旨】对知假买假者应依法认定为具有消费者身份,知假买假的动机不影响购买者向生产者或经营者主张多倍赔偿金;人民法院对消费欺诈的认定,无需按一般民法理论中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判断,只要经营者实施了欺诈行为,消费者就有权向其主张多倍赔偿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理论 知假买假 多倍赔偿 依法认定 客观构成要件 裁判要旨 消费欺诈 欺诈行为
原文传递
论表见代理的主观构成要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静波 《广东商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83-87,共5页
表见代理应具备被代理人有过错这一主观构成要件。只有这样才能使表见代理制度维护代理制度及交易安全的目的得以实现。在代理人和相对人均无过错时,保护被代理的利益更符合公平价值原则。在表见代理中不存在适应无过错责任的基础,由... 表见代理应具备被代理人有过错这一主观构成要件。只有这样才能使表见代理制度维护代理制度及交易安全的目的得以实现。在代理人和相对人均无过错时,保护被代理的利益更符合公平价值原则。在表见代理中不存在适应无过错责任的基础,由被代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也不符合公平原则。而法律规定的各种具体类型的表见代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见代理 主观构成要件 客观构成要件 代理人 被代理人 无过错责任原则
下载PDF
客观归责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功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运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64-69,共6页
从客观归责的角度,就条件理论所确定的条件关系检验出具有可归责性的条件,从而使客观归责变成有独立内涵的构成要件判断标准,而不是确定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的标准,这就是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客观归责理论对构成要件论... 从客观归责的角度,就条件理论所确定的条件关系检验出具有可归责性的条件,从而使客观归责变成有独立内涵的构成要件判断标准,而不是确定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的标准,这就是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客观归责理论对构成要件论的最大影响,在于将判断重心由主观构成要件转移到客观构成要件,赋予客观构成要件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客观归责理论重新诠释构成要件合致性,从客观面定义行为不法是其重要贡献。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判断体系中的功能,除了提供刑法规范的价值判断之外,也是阻却不法或阻却构成要件该当的要素。客观归责的目的在于促成刑罚的合理化,这与法益对构成要件的限制和对刑罚范围的限制作用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归责 客观构成要件 犯罪论体系 因果关系 刑罚合理化
下载PDF
盗窃犯罪秘密要件的再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威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22期7-9,共3页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传统理论认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须具备“秘密窃取”行为。但这种观点不仅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不符合司法实践。“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的本质特征,而只是一种最常见的平和取得他人占有权的方式。窃取行...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传统理论认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须具备“秘密窃取”行为。但这种观点不仅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不符合司法实践。“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的本质特征,而只是一种最常见的平和取得他人占有权的方式。窃取行为并非仅仅局限于“秘密”,基于“秘密”之外的“公开”完全可以成为窃取行为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窃取” 客观构成要件 盗窃犯罪 解读 传统理论 司法实践 盗窃罪 行为
原文传递
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之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静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以过错责任为标准,表现是:过错责任构成要件为一般规定,无过错责任为特例。其对侵权行为的一般性规范作用不能完整体现。对侵权责任中的客观构成要件与主观价值判断进行甄别,以客观构成要件之共性为前提,主观价值判断... 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以过错责任为标准,表现是:过错责任构成要件为一般规定,无过错责任为特例。其对侵权行为的一般性规范作用不能完整体现。对侵权责任中的客观构成要件与主观价值判断进行甄别,以客观构成要件之共性为前提,主观价值判断即归责依据的多样性为核心,提升该理论的概括性,完善其作为侵权行为基本行为制度的指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客观构成要件 归责制度 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
下载PDF
危害结果及其特征新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选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8,共4页
什么是危害结果?理论界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争。持广义结果说者如德国刑法学者麦兹格(Mezger)。他认为:“犯罪之结果指一切客观构成要件之实现,因之,结果包括行为人之身体动作及由此所引起之外界结果……如杀人罪之结果为行为人扣枪机发... 什么是危害结果?理论界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争。持广义结果说者如德国刑法学者麦兹格(Mezger)。他认为:“犯罪之结果指一切客观构成要件之实现,因之,结果包括行为人之身体动作及由此所引起之外界结果……如杀人罪之结果为行为人扣枪机发射子弹,使被害人被子弹命中而死亡。被害人死亡,是扣枪机行为人之身体动作,子弹之发射、命中及被害人之死亡均为外界结果。对于他人之精神亦可能引起结果,例如伤害引起被害人之痛若,猥亵引起他人之厌恶,均属外界结果是。”后者如德国刑法学者麦耶(H.Mayer)认为:“刑法上之结果系外界结果,即动作以外之结果,其系发生于行为客体上,如有生命者之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结果 客观构成要件 被害人 危害行为 身体动作 犯罪构成 我国刑法 行为人 犯罪结果 犯罪客体
下载PDF
共同危险行为证明责任分配解释论
18
作者 侯梦凡 刘会琳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2-56,共5页
立足于对《侵权责任法》第10条共同危险行为的诉讼法视角分析,指出共同危险行为的主观构成要件应根据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进行类型化分析,其中无意思联络应作为消极主观要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明责任分配。其客观要件应为共同危险人实... 立足于对《侵权责任法》第10条共同危险行为的诉讼法视角分析,指出共同危险行为的主观构成要件应根据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进行类型化分析,其中无意思联络应作为消极主观要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明责任分配。其客观要件应为共同危险人实施了危害他人的行为且受害人遭受了其中一人或者数人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对于免责事由应采因果关系排除说,以便与法律上的事实推定制度形成逻辑自洽,并平衡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危险行为 主观构成要件 客观构成要件 因果关系要件
下载PDF
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哲 《中国检察官》 2012年第12期17-20,共4页
本文案例启示:盗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窃取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构成要件是窃取他人的财物。窃取行为具有秘密性,行为对象应当具有价值,但无需数额较大;扒窃的行为对象并不限于被害人的身上之物,还应包括其置于附近可随时支配的... 本文案例启示:盗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窃取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构成要件是窃取他人的财物。窃取行为具有秘密性,行为对象应当具有价值,但无需数额较大;扒窃的行为对象并不限于被害人的身上之物,还应包括其置于附近可随时支配的财物。盗窃罪的窃取是破坏原持有支配关系,并建立新的持有支配关系,占有支配关系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但在判断时还应当结合一般的社会观念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构成要件 盗窃罪 行为对象 非法占有 数额较大 要素构成 社会观念 秘密性
原文传递
“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兼论勒赎型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树茂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6期21-22,共2页
本文案例启示:"勒索"只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只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不一定要求付诸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外在的"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向被绑架人... 本文案例启示:"勒索"只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只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不一定要求付诸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外在的"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向被绑架人之外的第三人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人质的行为一经实施完成,不管是否实施勒索行为、得逞勒索目的,即成立绑架罪的既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构成要件 勒索行为 绑架罪 抢劫罪 犯罪目的 劫持人质 行为人 近亲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