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辩护全覆盖背景下新型侦辩、诉辩和审辩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兰跃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174,共13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现庭审实质化,需要充分发挥辩护职能,实行刑事辩护全覆盖,让侦查、起诉、审判期间的每一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可以获得律师的有效辩护或法律帮助。这需要合理定位侦查、起诉、审判三种诉讼职能与辩...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现庭审实质化,需要充分发挥辩护职能,实行刑事辩护全覆盖,让侦查、起诉、审判期间的每一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可以获得律师的有效辩护或法律帮助。这需要合理定位侦查、起诉、审判三种诉讼职能与辩护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新型侦辩关系、诉辩关系和审辩关系。侦辩关系是一种对抗与协作关系,诉辩关系是一种合作与对抗关系,审辩关系是一种制约与合作关系。刑事辩护全覆盖背景下构建新型侦辩关系、诉辩关系和审辩关系,需要尊重和保障辩护律师执业权利,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尤其是侦查取证规则和庭审质证规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被害人参与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搭建侦查、起诉、审判与辩护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有效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护全覆盖 判为中心 关系 关系 关系
下载PDF
协商抑或协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审辩关系
2
作者 韩东成 《犯罪研究》 2023年第5期80-88,共9页
从域外看,合意型诉讼模式中控辩协商和审辩协商兼而有之,但两种模式均难称完美。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终选择了控辩协商,主要还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以及立法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在对抗式诉讼模式下,异化了的... 从域外看,合意型诉讼模式中控辩协商和审辩协商兼而有之,但两种模式均难称完美。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终选择了控辩协商,主要还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以及立法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在对抗式诉讼模式下,异化了的审辩关系更多表现为审辩冲突,但合意型诉讼模式下的辩方意见已经蕴含在了经由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的作为诉讼合意载体的量刑建议之中,审辩关系呈现退隐之势实属正常。民事诉讼中的协同主义旨在调和职权主义与辩论主义之间的关系,促进法官从消极维持诉讼规则的“旁观者”变为积极能动的审理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导入协同主义,有助于通过进一步强调审方和辩方的协同性义务,尤其是通过法院职权作用的发挥,对控辩失衡起到纠偏作用,也能够更好地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关系 协商 协商 协同
下载PDF
说服与判断:审辩关系的异化及回归——以“商谈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亢晶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70,共9页
审辩关系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审辩关系呈现异化的趋势,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审辩冲突和辩审妥协现象背离了审辩关系的应有本质,不利于律师辩护权的保障,同时也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审判中... 审辩关系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审辩关系呈现异化的趋势,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审辩冲突和辩审妥协现象背离了审辩关系的应有本质,不利于律师辩护权的保障,同时也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审判中心主义"需要审辩关系的回归。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为审辩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审辩关系的回归需要从理念、诉讼结构和制度层面着手,在保障法官中立的基础上强化法官阐明义务,合理规制法官的诉讼指挥权,赋予律师及时声明异议的权利,提高律师的辩护技巧,使得辩护律师和法官能够有效履行说服者和中立判断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商谈理论” 判中心主义 诉讼指挥权 阐明义务
原文传递
法律人类学视域下的审辩关系调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59,共9页
在刑事法官基于主导权力对庭审进程的指挥中,辩护律师为了实现特定利益而运用的法律技艺可能导致审辩双方的法律话语中展现出权力表达与情绪对抗,进而使国家法律设置的检察官与辩护律师的控辩对抗方式“异化”为刑事法官与辩护律师的审... 在刑事法官基于主导权力对庭审进程的指挥中,辩护律师为了实现特定利益而运用的法律技艺可能导致审辩双方的法律话语中展现出权力表达与情绪对抗,进而使国家法律设置的检察官与辩护律师的控辩对抗方式“异化”为刑事法官与辩护律师的审辩关系紧张,导致刑事法官偏离了中立的职业角色,容易造成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失调。改善审辩关系不仅是刑事法官理性的自觉行动,也是制度结构的要求。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只有在相互理解的氛围中才能更有利于各自代表利益的实现,进而构建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实现国家倡导的法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刑事法官 护律师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阈下的审辩关系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承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6-30,共5页
近年来审辩关系呈现对抗、冲突的形态,现有的诉讼构造、审判性质和辩护功能都是诱发因素。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势必会影响我国现有的审辩关系和权利体系,权威型法官的建立一方面对审判公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律... 近年来审辩关系呈现对抗、冲突的形态,现有的诉讼构造、审判性质和辩护功能都是诱发因素。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势必会影响我国现有的审辩关系和权利体系,权威型法官的建立一方面对审判公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律师的辩护活动回归理性,通过加强审判方和辩护方之间的沟通、监督、职业流通,最终构建出理想的审辩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中心主义 关系 判公正性
下载PDF
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审辩交易”问题研究
6
作者 赵菁 《知行铜仁》 2019年第2期60-64,共5页
面对刑事案件数量激增而司法资源有限,大量案件久拖不决的现状,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审辩交易'现象。'审辩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的压力,不仅使被害人得以及时获赔还有助于部分疑难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了诉讼效率、... 面对刑事案件数量激增而司法资源有限,大量案件久拖不决的现状,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审辩交易'现象。'审辩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的压力,不仅使被害人得以及时获赔还有助于部分疑难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了诉讼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审辩交易'的适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运作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指导,可能对现有的理论原则和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击。要使'审辩交易'现象得以规范化、普适化真正发挥其作用,仍需对相关因素进行改革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 关系 认罪协商
原文传递
我国审辩关系改革的途径选择
7
作者 叶正国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3期79-83,共5页
审辩关系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刑事辩护作为程序性制度可以实现被追诉人的权利与司法权力的对等,具有信息沟通和权力制约等功能,维护被追诉人的实体性权利,其中辩护律师更是制约司法权力的政治制度设置。我国刑... 审辩关系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刑事辩护作为程序性制度可以实现被追诉人的权利与司法权力的对等,具有信息沟通和权力制约等功能,维护被追诉人的实体性权利,其中辩护律师更是制约司法权力的政治制度设置。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审辩关系存在着制度设计的失重、辩护权的虚化和辩护律师的抗争及其职业弊病等问题,必须搭建审辩互动平台、重建刑事司法诉讼构造、明确辩护权的公权利属性和完善辩护律师的执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关系 护权 公权利 互动
下载PDF
刑事审辩关系:模式的异化与回归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章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审辩交易和审辩对抗是审辩关系异化的两种样态。前者以"权力寻租"为主要体现,反映法官和律师由法律职业共同体向利益共同体的畸变;后者以"审辩对抗"为指涉对象,体现法官和律师在诉讼角色上的紧张关系。"消费&q... 审辩交易和审辩对抗是审辩关系异化的两种样态。前者以"权力寻租"为主要体现,反映法官和律师由法律职业共同体向利益共同体的畸变;后者以"审辩对抗"为指涉对象,体现法官和律师在诉讼角色上的紧张关系。"消费"司法公信力、让现实利益压制法律人共同的正义信仰、司法公开渠道阻塞皆为产生乱象之根源。协同主义诉讼理念强调法官和当事人应互助合作,协同推进诉讼程序的进行。刑事程序中的审辩关系可在回归现行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借鉴该理念,搭建审辩充分沟通与对话的平台,通过法官职权向诉讼弱方的适度倾斜,弥补控辩双方诉讼能力的实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关系 交易 对抗 协同
下载PDF
适应刑事司法理念制度变化重塑新型侦诉审辩关系
9
作者 苗生明 《人民检察》 2022年第18期43-43,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捕诉一体”办案机制改革等一项项重大改革持续推动我国刑事司法理念、制度以及诉讼模式发生历史性转变,这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捕诉一体”办案机制改革等一项项重大改革持续推动我国刑事司法理念、制度以及诉讼模式发生历史性转变,这必然推动刑事诉讼结构发生变化,催生新型侦诉审辩关系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理念 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司法政策 习近平法治思想 判为中心 诉讼模式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