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胁、引诱、欺骗的审讯是否违法 被引量:108
1
作者 龙宗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讯 违法取证 不当审讯 合法性原则
原文传递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 被引量:35
2
作者 何家弘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57-60,共4页
在2008年7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曹建明检察长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并且特别指出“要通过严肃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真正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由‘软’变‘硬’,树立法律监督的权威... 在2008年7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曹建明检察长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并且特别指出“要通过严肃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真正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由‘软’变‘硬’,树立法律监督的权威”。法律监督怎样才能“由软变硬”?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反腐败的“心”要“由软变硬”。腐败分子也是官员,而且往往精心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软化”领导干部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审讯 法律监督 领导干部 执法不严 司法不公 检察机关 腐败分子
原文传递
审讯方法及其心理学原理 被引量:36
3
作者 马皑 宗会生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8,共11页
审讯是诉讼过程中经常要面临的环节,传统的审讯方式因单纯注重对犯罪嫌疑人施加生理和心理压力,具有技术上的弊病。审讯过程是心理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心理学中如认知、决策、说服等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该过程。在倡导"软审... 审讯是诉讼过程中经常要面临的环节,传统的审讯方式因单纯注重对犯罪嫌疑人施加生理和心理压力,具有技术上的弊病。审讯过程是心理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心理学中如认知、决策、说服等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该过程。在倡导"软审讯"的大背景下,探讨有心理学理论支持的认知重构法、情感接纳法、结果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可以在实现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执法与司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心理学 认知 情感 态度
原文传递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现状及趋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海燕 《政法学刊》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女性犯罪的比率迅速上升,女性犯罪的类型也呈多元化的趋势。然而,由于传统上男性一直是犯罪的主体,对女性犯罪的研究因此受到了忽视。开展女性犯罪心理研究不仅是国际女性犯罪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为公安侦查...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女性犯罪的比率迅速上升,女性犯罪的类型也呈多元化的趋势。然而,由于传统上男性一直是犯罪的主体,对女性犯罪的研究因此受到了忽视。开展女性犯罪心理研究不仅是国际女性犯罪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为公安侦查、审讯、抓捕各个工作环节以及对女犯的司法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类型上。一般的经验型的理论研究较多,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性的研究较少;单一犯罪类型的研究较多,而不同犯罪类型间的比较研究较少;单一因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多种因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应用研究与实证研究是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的主要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现状 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 心理研究 犯罪类型 关系研究 犯罪行为 世界范围 客观需要 形势发展 改造工作 工作环节 不足之处 研究趋向 实证研究 多元化 实证性 经验型 单一 主体 侦查 公安 审讯 司法
原文传递
如何认识职务犯罪审讯中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口供的问题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生平 钱勇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6-83,共8页
长期以来,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出台至今,已历经两次修订,一直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口供。因为对十年文革的恐惧、三次全国性严打的实践以及非法证据排... 长期以来,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出台至今,已历经两次修订,一直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口供。因为对十年文革的恐惧、三次全国性严打的实践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失,导致对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正确地对待。立法上缺乏对侦查规律的研究,简单地将之等同于刑讯逼供,必然导致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应当正确评价刑事审讯中的威胁、引诱、欺骗方法。适度的威胁、引诱、欺骗方法是符合侦查规律的,也是得到国外法例和国内政策的支持的。某种意义上说,适度的威胁、引诱、欺骗就是侦查中审讯谋略的运用。就职务犯罪审讯来说,威胁、引诱、欺骗方法的许可程度相较于普通刑事审讯应该更宽。具体有三个标准:采取模糊语言的形式实施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的供述应当采信,二是采取伪造文书的形式实施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的供述应当排除,三是采取其他形式实施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的供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审讯 威胁 引诱 欺骗 口供
原文传递
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及证据适用规则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洪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贿赂犯罪 适用规则 证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犯罪分子 反腐败斗争 “一对一” 形成过程 打击力度 犯罪活动 作案手段 犯罪手段 反侦查 审讯 财物 立案 定罪
原文传递
侦查审讯中“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宏 毕惜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80,共8页
审讯以言语交际为表现形式,审讯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运用。实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突出,抗审现象普遍存在,侦讯双方的对话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审讯中侦查人员问话语言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问话中往往直接提出要求、... 审讯以言语交际为表现形式,审讯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运用。实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突出,抗审现象普遍存在,侦讯双方的对话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审讯中侦查人员问话语言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问话中往往直接提出要求、指令甚至是命令,有时还会做出批评、谴责、威胁等语言行为以实现其对审讯的控制。审讯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话语权不平衡、信息传递方式一元化、问话语言偏向、有罪预设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审讯中引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树立应用"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进行审讯的理念,促进会话沟通中的"合作",并适当引入赞誉、同情,发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在审讯中的应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会话沟通 问话语言
下载PDF
审讯中的心理学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毕惜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9-176,共8页
近年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刑事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讯问中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尝试也已经从以往注重常识性的经验总结过渡到强调实证的经验归纳。审讯中我们要研究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为讯问提供对策依据。供述心理学运用心... 近年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刑事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讯问中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尝试也已经从以往注重常识性的经验总结过渡到强调实证的经验归纳。审讯中我们要研究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为讯问提供对策依据。供述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犯罪嫌疑人在供述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其研究目标是根据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找出在非强制的前提下使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与案件相关与否的事实的讯问方法。因此,对讯问中的有关心理学原理进行梳理、归纳,有助于我们在讯问中科学地使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心理学应用 心理障碍 讯问对策
原文传递
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三) 被引量:8
9
作者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9-201,共53页
关键词 光绪帝 私家 戊戌政变 训政 慈禧太后 监禁 补证 审讯 根据 太监
原文传递
苏报案的审讯与判决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敏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65,共15页
本文主要依据英文《字林西报》公布的苏报案审讯记录和清政府外务部档案,从审理苏报案的法庭与出庭律师、适用的法律、法庭上的章太炎与邹容、律师的辩护、出庭作证的外侨、判决形成等几个方面,试图揭开这个轰动一时的政治审判的真相,... 本文主要依据英文《字林西报》公布的苏报案审讯记录和清政府外务部档案,从审理苏报案的法庭与出庭律师、适用的法律、法庭上的章太炎与邹容、律师的辩护、出庭作证的外侨、判决形成等几个方面,试图揭开这个轰动一时的政治审判的真相,展示中英两国政府以及上海公共租界之间围绕此案的审讯和判决展开的较量,进而分析20世纪初三方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报案 审讯 判决
下载PDF
试论“情感感化”在审讯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裕祺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审讯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活动,审讯必须讲究策略,侦查人员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制定审讯策略。"情感感化"在审讯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侦查人员要选择好情感感化涉入的时机,重视... 审讯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活动,审讯必须讲究策略,侦查人员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制定审讯策略。"情感感化"在审讯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侦查人员要选择好情感感化涉入的时机,重视通过正确运用情感感化的方法,实现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审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侦查人员 犯罪嫌疑人 审讯策略 情感感化
下载PDF
审讯的解惑策略研究
12
作者 李建军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5-82,共8页
审讯是侦查办案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侦查人员在审讯中常常会遭遇如何让犯罪嫌疑人开口、如何让犯罪嫌疑人配合、如何让犯罪嫌疑人认罪等审讯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围绕犯罪嫌疑人和案件前情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判,这是解决困惑的重要基... 审讯是侦查办案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侦查人员在审讯中常常会遭遇如何让犯罪嫌疑人开口、如何让犯罪嫌疑人配合、如何让犯罪嫌疑人认罪等审讯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围绕犯罪嫌疑人和案件前情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判,这是解决困惑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审讯的突破必须围绕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结构展开全面而科学的分析,必须拟定科学的讯问对策方案,必须强化外围线索和证据的收集,同时还要运用行之有效的审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供述心理结构 审讯策略
下载PDF
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焦虑情绪引导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印 毕惜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4,共8页
焦虑是个体知觉危险时所引起的主观状态,它是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普遍存在的情绪类别。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选择受其在审讯中的焦虑体验影响,侦查人员如果能够对嫌疑人的焦虑情绪进行识别和有效引导,就有可能在审讯这场心理博弈中获... 焦虑是个体知觉危险时所引起的主观状态,它是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普遍存在的情绪类别。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选择受其在审讯中的焦虑体验影响,侦查人员如果能够对嫌疑人的焦虑情绪进行识别和有效引导,就有可能在审讯这场心理博弈中获得主动。从焦虑的来源和防御两方面入手,引导犯罪嫌疑人增加与拒供相关的焦虑,同时减少由供述引起的焦虑,促使其在趋利避害本能和焦虑防御机制的双重驱动下形成供述动机,揭示了审讯过程中焦虑的产生和对审讯的影响。通过对焦虑现象的探讨,提出犯罪嫌疑人焦虑引导策略,为审讯实践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焦虑情绪 引导策略
下载PDF
中国之司法改革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逸仙 埃德温.柯林斯 +1 位作者 贺跃夫 周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13,共7页
孙中山在1896年10月伦敦蒙难获释后,至次年7月,在伦敦居留了9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广泛地阅读西方国家的各类书籍,并从事著述,探求改造中国的方案。他计划与英国新闻记者柯林斯用英文合著一部有关中国问题的专著。1897年3月1日在伦敦... 孙中山在1896年10月伦敦蒙难获释后,至次年7月,在伦敦居留了9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广泛地阅读西方国家的各类书籍,并从事著述,探求改造中国的方案。他计划与英国新闻记者柯林斯用英文合著一部有关中国问题的专著。1897年3月1日在伦敦《双周论坛》发表了这部专著的一部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见《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国之司法改革》则是这部专著的另一部分,发表于伦敦《东亚季刊》第1卷第1号(1897年7月,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在该文中,孙中山以他在广东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愤怒地揭露和谴责了清朝司法制度的残酷性和不合理性,指出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能彻底改革中国的司法制度。该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中山早年的反清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一篇珍贵的历史资料,但迄今未有中文译本,国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孙中山文集均未收入。我们现在根据日本《辛亥革命研究》第3号史料介绍栏所影印的英文原文译出,以供史学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度 司法改革 孙中山 审讯 县官 民事诉讼 罪犯 海盗罪 犯罪 处罚
下载PDF
情报收集型审讯初探:基于汉斯·沙尔夫审讯技术的展开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6,共12页
情报收集型审讯是一种重要的人力情报收集方式。它与刑事审讯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别就是审讯的目的不同。当国家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临恐怖袭击的现实威胁时,从犯罪嫌疑人口中获取有价值情报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越了对其进行... 情报收集型审讯是一种重要的人力情报收集方式。它与刑事审讯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别就是审讯的目的不同。当国家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临恐怖袭击的现实威胁时,从犯罪嫌疑人口中获取有价值情报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越了对其进行定罪的重要性。情报收集型审讯的这一特征加剧了其操作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极易诱发执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使用酷刑和虐待的风险。汉斯·沙尔夫审讯技术由友好的方式、不向犯罪嫌疑人索要信息、创建知道一切的错觉、确证以及忽视新信息等五个部分组成。这种基于犯罪嫌疑人视角的战术体系不仅能够提升执法人员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还能够隐瞒收集信息的目标,降低犯罪嫌疑人对其所贡献的新信息数量的感知,进而增加获得更多信息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以友好为典型特征的谈话式的审讯风格,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执法人员对使用酷刑和虐待的依赖,从而唤醒并促进一个国家的司法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情报搜集 反恐 审讯 汉斯·沙尔夫技术
下载PDF
审讯中的倾听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令涛 《中国检察官》 2007年第11期28-31,共4页
俗话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侦查审讯的实践中,审讯者的"听"更是一门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艺术。为什么要听、听什么、怎么听等等是对审讯人员提出的较高要求。
关键词 审讯 倾听 侦查
原文传递
论审讯环境技巧及其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谋斌 《政法学刊》 2005年第5期61-65,共5页
审讯环境技巧就是通过对审讯环境某一要素或者多个要素合成的巧妙设计,主要有易地审讯;近身术或日近体术;现场 审讯;布景术;用人术;“冷处理”与“热处理”。在长期的审讯实践中,侦查员们尝试和创新审讯环境技巧,这些审讯环境技巧往往能... 审讯环境技巧就是通过对审讯环境某一要素或者多个要素合成的巧妙设计,主要有易地审讯;近身术或日近体术;现场 审讯;布景术;用人术;“冷处理”与“热处理”。在长期的审讯实践中,侦查员们尝试和创新审讯环境技巧,这些审讯环境技巧往往能够 发挥独到的作用、起到奇特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审讯环境 审讯技巧
原文传递
模仿影视剧情节设计的抢劫计划
18
作者 陈星岚 范跃红 毛艺超 《方圆》 2023年第3期42-43,共2页
“我该怎么办,如果被判十年,我女朋友肯定等不了我这么久。”开庭前一天,审讯室内传来沈子杰的哭声。沈子杰本以为这次涉案金额不大的持刀入户抢劫案,自己最多被判刑三四年,当得知根据法律规定,他的量刑结果可能远超三四年后,他崩溃了。
关键词 入户抢劫 审讯 情节设计 沈子 影视剧 涉案金额 开庭
下载PDF
审讯中信任关系建构--一项基于个案的探究
19
作者 王树繁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4-99,共6页
取得犯罪嫌疑人信任是审讯工作成功的关键。为探究审讯中信任关系的建构逻辑,文章基于一起命案积案的个案探究,对审讯中侦讯双方信任关系建构的难点、影响因素及阶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侦讯双方的利益冲突、犯罪嫌疑人的刻板... 取得犯罪嫌疑人信任是审讯工作成功的关键。为探究审讯中信任关系的建构逻辑,文章基于一起命案积案的个案探究,对审讯中侦讯双方信任关系建构的难点、影响因素及阶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侦讯双方的利益冲突、犯罪嫌疑人的刻板印象和虚假共识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信任关系的建构,但随着侦讯双方的深入交往,侦查人员可在高压性情境下通过展示自身特质的方式取信于犯罪嫌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审讯 个案探究
下载PDF
“同一个瓶子里的两只蝎子” 奥本海默、海森伯与囚徒困境
20
作者 周鼎 《家族企业》 2023年第10期10-13,共4页
海森伯显然明白,自己会为德国服务,那么费米、奥本海默也可能会为美国服务。无论谁先制造出原子弹,战争都会变成一场更大的悲剧。假设有两个人,姑且称为张三和李四,被逮捕后处于监禁中。警察怀疑他们有重大犯罪情节,但苦于没有掌握确凿... 海森伯显然明白,自己会为德国服务,那么费米、奥本海默也可能会为美国服务。无论谁先制造出原子弹,战争都会变成一场更大的悲剧。假设有两个人,姑且称为张三和李四,被逮捕后处于监禁中。警察怀疑他们有重大犯罪情节,但苦于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因此,警察希望可以通过审讯获得两人的犯罪供词。他们分别告诉张三和李四,如果两人决定保持沉默,那么警方将转而指控其他较轻的不法行为,两人都服刑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情节 奥本海默 不法行为 囚徒困境 审讯 确凿证据 监禁 海森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