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1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 被引量:114
1
作者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本文侧重于阐释“清”的诗学内涵 ,同时对于“清”在诗学中的特殊位置、确立以及展开进行了分析和勾勒。作者认为 ,“清”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既是构成性的概念 ,与诗的本质论、创作论相关 ,又是审美性的概念 ,与诗的风格论、鉴赏论相联系 ... 本文侧重于阐释“清”的诗学内涵 ,同时对于“清”在诗学中的特殊位置、确立以及展开进行了分析和勾勒。作者认为 ,“清”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既是构成性的概念 ,与诗的本质论、创作论相关 ,又是审美性的概念 ,与诗的风格论、鉴赏论相联系 ;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 ,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古典艺术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 ;“清”在其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分别被注入和赋予了各个时代的美学精神 ,具有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基本内涵 ,就其正价部分而言 ,是诗歌语言的明晰省净 ,诗人气质的超脱尘俗 ,立意与艺术表现的新颖 ,此外还有意境和情趣的凄冽和古雅等 ,而其负价部分 ,则是单薄浮弱 ;“清”在诗学史上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审美概念 ,有广泛的包容性 ,其派生能力极强 ,进一步整理和研究这一概念的衍变和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概念 审美趣味 构成概念 中国 古典诗学
原文传递
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 被引量:87
2
作者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明清以来区域经济的普遍开发 ,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多元发展。人们对地域文化差异和地域传统的认识 ,随着交通和传播的发达而加深。与地方志编纂相伴的地方性文学总集、选集和诗话不断涌现 ,使文学的地域传统日益浮现出来 ,并在人们的风土... 明清以来区域经济的普遍开发 ,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多元发展。人们对地域文化差异和地域传统的认识 ,随着交通和传播的发达而加深。与地方志编纂相伴的地方性文学总集、选集和诗话不断涌现 ,使文学的地域传统日益浮现出来 ,并在人们的风土和文化比较中得到深化 ,由此形成与经典文本所代表的“大传统”相对的地域性的“小传统”。这种小传统以方志、总集和领袖人物的影响等多种力量左右着地方的文学风气 ,同时成为文学批评中重要的参照系。当小传统与大传统在审美趣味和创作观念上出现差异 ,趋向不一致时 ,小传统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透过清代诗学 ,可以清楚地看到小传统与大传统的互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诗学 地域文学 地域传统 地域文化 经典文本 大传统 小传统 文学批评 审美趣味 创作观念
原文传递
我心目中的小说——贾平凹自述 被引量:44
3
作者 贾平凹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3,共4页
我的小说越来越无法用几句话回答到底写的什么,我的初衷里是要求我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我相信小说不是故事也不是纯形式的文字游戏,我的不足是我的灵魂能量还不大,感知世界的气度还不够... 我的小说越来越无法用几句话回答到底写的什么,我的初衷里是要求我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我相信小说不是故事也不是纯形式的文字游戏,我的不足是我的灵魂能量还不大,感知世界的气度还不够,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部的工作还没有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 写作技法 评判标准 审美趣味 民族文学 西方现代意识
下载PDF
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 被引量:43
4
作者 郑惠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笔者于近期对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形式看,给大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是高度多样化的;第二,虽然大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从经典名著的比重来看还较令人欣慰,但远未达到理想的... 笔者于近期对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形式看,给大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是高度多样化的;第二,虽然大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从经典名著的比重来看还较令人欣慰,但远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年轻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若不予以精心培育,就不但难以保持原有的水平,甚至还有可能变得越来越低。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精心培育不仅要从高校内部入手,而且还要竭尽全力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经典名著 审美愉悦 调查研究 文学
下载PDF
武术套路美学初探 被引量:37
5
作者 邱丕相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46-49,共4页
问题的提起武术分为套路和对抗两种主要运动形式。对抗形式在我国已停滞多年,如今逐步开展,以此挖掘和发展中国的技击术,我也是赞助者。然而,对套路这样一种广为开展、已至成熟的运动形式,至今,对其内在规律和价值尚未充分的讨论。时常... 问题的提起武术分为套路和对抗两种主要运动形式。对抗形式在我国已停滞多年,如今逐步开展,以此挖掘和发展中国的技击术,我也是赞助者。然而,对套路这样一种广为开展、已至成熟的运动形式,至今,对其内在规律和价值尚未充分的讨论。时常有人将它与对抗形式的技击混为一谈,用对抗中的技术去要求套路,对其独具美学光彩的价值统讽为“花架子”;也有的则盲目地追求“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理想 美学规律 形式美 审美趣味 自然美 艺术美 武术套路 舞蹈 美学因素
下载PDF
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 被引量:27
6
作者 徐贲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7-67,共11页
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徐贲一、审美化的大众文化批评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和道德指责往往援引现代主流美学为其理论根据。尽管在美学里美和艺术是两个互有区别的范畴概念,可是当它被用作衡量... 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徐贲一、审美化的大众文化批评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和道德指责往往援引现代主流美学为其理论根据。尽管在美学里美和艺术是两个互有区别的范畴概念,可是当它被用作衡量大众文化的理论尺度时,美和艺术不知不觉就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批评 审美主义 阿多诺 法兰克福学派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产品 康德美学 方程式 群众文化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90年代大众传媒的审美透视─—由政治意识形态到消费意识形态转型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岳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消费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 90年代 负面效应 电视传媒 权力话语 文化批判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平原 《文艺研究》 1986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一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如何协调东西文化的矛盾,无疑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一方面是强烈的世界意识,一方面是同样强烈的民族感情,常常逼得他们徘徊于东西文化之间。不仅仅是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的选择,而且包括审美趣味、情感方... 一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如何协调东西文化的矛盾,无疑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一方面是强烈的世界意识,一方面是同样强烈的民族感情,常常逼得他们徘徊于东西文化之间。不仅仅是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的选择,而且包括审美趣味、情感方式和思维结构的认同。在此意义上说,彻底西化是绝对不可能的。所谓反叛传统,不外是借助外来思潮反观传统,以便重新选择。不管这种文化碰撞造成的震波有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东西文化 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中国知识分子 思维结构 思想体系 反叛传统 世界意识 二十世纪
下载PDF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被引量:24
9
作者 吕胜中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6-58,共3页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吕胜中何谓民间美术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是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在中国古代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在近代相对于社会服务性美术、新...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吕胜中何谓民间美术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是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在中国古代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在近代相对于社会服务性美术、新文人美术(包括知识阶层的专业、业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劳动者 劳动群众 业余美术 作品 生产劳动 审美趣味 现代文明 文人士大夫 审美表现
原文传递
中国与现代主义:十年新经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袁可嘉 《文艺研究》 1988年第4期60-68,共9页
一1978年以来,中国在新的历史社会条件下重新引进西方现代派的创作和现代文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总的看来,这是一种解放人们思想,扩大文学视野,丰富审美趣味,促进文学发展的积极的行动。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派 审美趣味 现代文论 文学发展 重新引进 社会条件 现代派文学 人们思想 行动
下载PDF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玉华 《声屏世界》 2004年第8期17-18,共2页
民生新闻被誉为传统会议新闻的叛逆,是人本精神的回归,而一些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却出现了错位现象……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 报道题材 新闻价值 审美趣味 记者 新闻事件
下载PDF
我国电影评价系统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亦中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149,共5页
电影是高成本投入的大众化艺术。任何一部影片问世后,都会从“叫好又叫座”、“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不叫座又不叫好”这四种结局中找到归宿,“叫好”与“叫座”构成电影评价系统的两大基准。但影片传播过程中,并不存在统... 电影是高成本投入的大众化艺术。任何一部影片问世后,都会从“叫好又叫座”、“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不叫座又不叫好”这四种结局中找到归宿,“叫好”与“叫座”构成电影评价系统的两大基准。但影片传播过程中,并不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尺,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制片生产、法规审查、发行宣传、放映营运、评论评奖等范畴,是一个多元的、互动的、充满张力的评价系统,包含意识形态、市场运作、媒体导向、受众趣味、艺术审美等错综复杂的合力因素。目前,我国电影评价主体分为领导部门、新闻媒体、专业影评人士和网上自发评论四大类。其中前三类主体手中掌握着话语权,通过舆论导向、观影消费导向、学术性导向去影响受众,构成不同意义的“叫好”或“不叫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片是否“叫座”。此中变数取决于受众的逆反心理,观众不全然是被动的,最终以是否进影院消费的实际行动及诉诸文字或口碑的褒贬意见反馈给电影业。在入世的严峻挑战面前,期待各方为国产电影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让优秀国产片理直气壮地进入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价系统 评价主体 评价导向 评价环节 逆反心理 审美趣味
下载PDF
“红色经典”改编:从“英雄崇拜”到“消费怀旧”——电视剧《林海雪原》的叙事分析与文化审视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清 宋永琴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5,共4页
本文从原著与电视剧改编文本的叙事差异入手进行分析,认为电视剧《林海雪原》赋予了经典文本以新的叙事形态,显示了不同艺术媒介相应的艺术思维与审美规律。其中,有创新和变异,也有不足和局限。并进一步指出,从“十七年”文艺的“英雄... 本文从原著与电视剧改编文本的叙事差异入手进行分析,认为电视剧《林海雪原》赋予了经典文本以新的叙事形态,显示了不同艺术媒介相应的艺术思维与审美规律。其中,有创新和变异,也有不足和局限。并进一步指出,从“十七年”文艺的“英雄崇拜”到新世纪的“消费革命”,呈现出中国“一元政治意识形态”到“大众文化”消费逻辑占统治地位的多元文化格局的重大变迁,“红色改编”正是多种话语交织、对话、博弈的重要领地。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呈现、大众消费娱乐心理满足、经典再现的精英艺术追求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的“尚奇”旨趣等等,共同构成了“红色改编”的多元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电视剧改编 《林海雪原》 “英雄崇拜” “消费怀旧” 审美趣味 叙事差异 多元话语 媒介
下载PDF
论文学旅游 被引量:15
14
作者 兆康 刘德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46,共4页
所谓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 所谓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文学旅游的内容很多,它包括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文人游踪、文人遗迹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名篇、名诗、名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旅游 神话传说 文学作品 遗迹 阶层 文化 设计 旅游活动 根据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艺术四要素理论与西方文论的演变——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评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0-86,共7页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其力作《镜与灯——浪漫主义的理论和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的理论。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这一理论是一个“分析的系统”,一种“参照结构”,对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其力作《镜与灯——浪漫主义的理论和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的理论。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这一理论是一个“分析的系统”,一种“参照结构”,对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都具有普遍意义,尤其是在方法上。艾布拉姆斯认为:“在所有意欲包罗万象的理论中,就艺术作品总的情况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浪漫主义 分析系统 思想史 文艺思潮 布拉姆 作家 艺术四要素 审美趣味 艺术形态
下载PDF
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说中的废墟意象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晓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5-141,共7页
狄更斯是伦敦的狄更斯,伦敦是狄更斯创作的源泉。狄更斯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伦敦的观察上,大都市化时期伦敦的混乱无序对狄更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形成了他特殊的审美趣味。狄更斯特别关注的是工业革命以及都市化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他小说中... 狄更斯是伦敦的狄更斯,伦敦是狄更斯创作的源泉。狄更斯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伦敦的观察上,大都市化时期伦敦的混乱无序对狄更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形成了他特殊的审美趣味。狄更斯特别关注的是工业革命以及都市化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他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废墟意象,表现了被过度消耗后的都市形态。小说中的废墟,是时间与人类不良行为合力的产物,也是现代与传统、都市与乡村遭遇的结果,它表现了狄更斯的时间意识、历史感及其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英国 小说创作 废墟意象 审美趣味 都市形态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悦笛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这种最新的美学建构已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基本共识,2005年之后西方学界出版了关于“生活美学”的多本专著。国际上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JAAC)的主编苏珊·... 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这种最新的美学建构已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基本共识,2005年之后西方学界出版了关于“生活美学”的多本专著。国际上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JAAC)的主编苏珊·费金(Susan Feagin),在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便前瞻说:“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结合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美学与艺术批评》 发展趋势 美学发展 基本共识 美学建构 东方传统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朴素美理论的发展及在美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海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6,共9页
朴素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 ,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对朴素之哲学思想渊源及具体表现特征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 ,并对有关朴素的某些误解作了澄清 ,指出朴素既是一种事物的本然状态 ,同时也可以是一种“绚烂之... 朴素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 ,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对朴素之哲学思想渊源及具体表现特征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 ,并对有关朴素的某些误解作了澄清 ,指出朴素既是一种事物的本然状态 ,同时也可以是一种“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的大巧 ,两种朴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朴素美理论 美学史 审美趣味 艺术风格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万传法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35,共2页
“主旋律”电影口号的提出,本意是为打造中国的主流电影服务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主旋律电影在其创作发展的20年间,尽管早已是硕果累累,却一直未能成长为官方和民间全都认可的主流电影,也未能担当起主流电影所应承担的一些主要... “主旋律”电影口号的提出,本意是为打造中国的主流电影服务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主旋律电影在其创作发展的20年间,尽管早已是硕果累累,却一直未能成长为官方和民间全都认可的主流电影,也未能担当起主流电影所应承担的一些主要功能。相反,倒是一些数量并不占优的商业电影,譬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张艺谋、陈凯歌的商业大片等,却一直左右着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这种错位和偏差,促使我们产生如下思考:即讨论中国的主流电影,是否就此可以绕开主旋律电影,而单纯依靠类型电影或商业大片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在中国的主流电影目前尚处于“缺失”状态的情况下,本着建设的态度对中国主流电影进行讨论,应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以一个什么样的参照物来进行阐释?是商业?产量?还是影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主流电影 “主旋律”电影 商业电影 创作发展 审美倾向 审美趣味 类型电影
下载PDF
永恒的奥秘——论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国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类型电影 审美价值机制 价值观念 叙事策略 创作模式 审美趣味 电影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