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2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哲学英译研究新发展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序姜莉博士《〈庄子〉英译:审美意象的译者接受研究》 被引量:126
1
作者 辜正坤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我对庄子的兴趣始于少年时代对老子的兴趣。在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背诵完老子《道德经》之后,我转向庄子的书。我感到《庄子》比《老子》难懂,不是它所表述的思想,而是它的陈述方式。《老子》像是用大量水晶珠式的警语格言缀成的晶光... 我对庄子的兴趣始于少年时代对老子的兴趣。在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背诵完老子《道德经》之后,我转向庄子的书。我感到《庄子》比《老子》难懂,不是它所表述的思想,而是它的陈述方式。《老子》像是用大量水晶珠式的警语格言缀成的晶光闪烁的佛珠链,珠珠衔接而自成一个往复无端的哲理圆环。《庄子》却像一座瑰丽深邃、云遮雾障、让人流连忘返的迷宫。读《庄子》时,打动人的首先不是它的哲理,而是它那怪诞夸张、汪洋恣肆的审美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庄子哲学 审美意象 接受研究 英译 《老子》 译者 博士
原文传递
论审美意象的创构 被引量:59
2
作者 朱志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审美活动是意象创构的活动。审美意象作为美的本体,是主体能动创构的结果。在意象创构中,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作为感性直观的鲜活、生动的形象,具有激发主体的潜能,使主体作出动情的反应。主体在意象的创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审美意象是主... 审美活动是意象创构的活动。审美意象作为美的本体,是主体能动创构的结果。在意象创构中,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作为感性直观的鲜活、生动的形象,具有激发主体的潜能,使主体作出动情的反应。主体在意象的创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审美意象是主体由触物起情,感悟通神,体物得神而创构,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特点,是基于审美经验的价值判断。审美意象的创构在物我交融中体现尚象精神与和谐原则,从虚实相生中体现出空灵剔透,由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而进入体道境界,这也是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艺术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以物象和事象作为源头活水,彰显了主体的创造精神,通过技术和媒介创造性地进行物态化,并给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创构 尚象 价值判断 自我建构
原文传递
论意象的特质及其现代价值——答简圣宇等教授 被引量:28
3
作者 朱志荣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10,192,共10页
人类早期意象的含义是混沌的,审美意象的范畴是在审美活动诞生和变迁的历程中生成的。"意象"一词被专门用作文艺评论后,审美活动的成果大体固定表述为"意象"。"艺术形象"可以统一用"意象"来表... 人类早期意象的含义是混沌的,审美意象的范畴是在审美活动诞生和变迁的历程中生成的。"意象"一词被专门用作文艺评论后,审美活动的成果大体固定表述为"意象"。"艺术形象"可以统一用"意象"来表述。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也体现了意象特征。意象中包含着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只是在艺术意象中,才会有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欣赏问题。意境是指体现在意象本体中的境界。中国传统的意象思想,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贡献。从古到今的审美现象和艺术现象,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意象"范畴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意象理论从出现开始,就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开放的、不断丰富发展的,因而包含着现代价值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形象 审美意象 意境 现代价值
原文传递
意象系统论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霖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73-77,63,共6页
艺术创作是一个心物交互作用的过程,其最后的表现形态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往往被称为“意象”、“意境”、“兴象”、“境外之象”以及“兴趣”、“神韵”、“境界”等等。这些概念名目各异,内涵混沌,但精神相通,且贯串中国文论的始... 艺术创作是一个心物交互作用的过程,其最后的表现形态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往往被称为“意象”、“意境”、“兴象”、“境外之象”以及“兴趣”、“神韵”、“境界”等等。这些概念名目各异,内涵混沌,但精神相通,且贯串中国文论的始终,形成了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系统,且名之曰“意象系统”。 一、意象系统的历史生成 在这一文论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是“意象”一词,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神思》:“窥意象而运斤”,刘勰在这里使用“意象”一词,显然是为了突出这是“意”中之“象”,而这“意象”的形成本身就是“神与物游”、心物契合的结果,是一种有“意”之“象”。在本篇最后他又小结道:“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意思是,创作构思时,凭一连串的意象所贯通,而这又赖情感的变化所酿成;在心物交互作用而产生意象的过程中,其象貌取自外物,而又与内心的情意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论 意象系统 “象” 审美意象 王国维 “意境”说 “境界” 兴象 交互作用 “意”
原文传递
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华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9-142,共4页
新闻播音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审美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其中,对播音中审美意象的把握尤为重要。审美意象是蕴藏于播音作品之内的联接播音员和受众的一座桥梁。对于播音员而言,把握好审美意象、构建好审美意象、传达好审美意象... 新闻播音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审美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其中,对播音中审美意象的把握尤为重要。审美意象是蕴藏于播音作品之内的联接播音员和受众的一座桥梁。对于播音员而言,把握好审美意象、构建好审美意象、传达好审美意象是播好一件作品、传递一种感情和拓展审美空间的关键一步。好的电视播音作品通过画面、声音这些介质把新闻的内核、语句的思想和播音员的情感一同传达给观众,向受众传达一种审美意象,赋予有声语言以灵动的生命,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愉悦的审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播音 审美意象 桥梁
下载PDF
“意象”范畴新探 被引量:21
6
作者 古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所谓意象,是指人类以物达意、借景抒情而形成的人造之象。它主要有意中之象、意造之象、意化之象和综合之象四种类型。"意象"与"意境"的渊源、内涵和功能不同,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目前有人将两者等同,造成了"... 所谓意象,是指人类以物达意、借景抒情而形成的人造之象。它主要有意中之象、意造之象、意化之象和综合之象四种类型。"意象"与"意境"的渊源、内涵和功能不同,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目前有人将两者等同,造成了"意象"和"意境"概念的混乱,应该予以澄清和纠正。"艺术意象"只是"审美意象"的一部分,而"审美意象"又只是"意象"的一部分。"意象"是总范畴(或总概念),"审美意象"只是其中一个分范畴(或分概念)。西方"意象"范畴萌芽于象征主义,形成于意象主义,发展于新批评,流行于现代文论、批评和美学中。庞德对于西方"意象"范畴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费诺罗萨夫妇以及其他西方学者的贡献也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中国"意象"范畴与西方"意象"范畴存在直接关系的证据。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汉字、诗歌和哲学对于西方"意象"范畴的形成起到了"助产"的作用。也就是说,中西方"意象"范畴的间接关系是存在的,中国"意象"理论对于西方"意象"范畴的间接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艺术意象 审美意象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135,共5页
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表现性”词源本身直接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而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一方面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影响,是对“意... 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表现性”词源本身直接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而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一方面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影响,是对“意象”、“意境”的境界追求。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东西方两种文化上的融合,而它的艺术之根是中国传统文化。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表现性 审美意象 写意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武侠审美文化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刚 殷优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9,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跨学科研究法,从历史学、文化学、审美学的多维视域审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象,发掘蕴涵其中的武侠审美文化,以期追索武术审美文化的历史印记,为武术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研究认为,"侠"...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跨学科研究法,从历史学、文化学、审美学的多维视域审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象,发掘蕴涵其中的武侠审美文化,以期追索武术审美文化的历史印记,为武术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研究认为,"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武术现象和大众审美期许,是古代诗词与武侠审美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精神载体。"侠"因其超然的道义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境界成为武术的精神力量乃至大众的审美范式代代相传,并且日益积淀形成一种民族文化意象。宝剑意象、宝马意象、英雄人物意象、典故意象、侠义意象作为中国古代咏侠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传递着正义、报国、报恩、诚信、名节等义薄云天的武术侠义精神,承载着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文化思想,从而为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和武术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古代诗词 审美文化 审美意象
下载PDF
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19
9
作者 何军 《丝绸之路》 2010年第6期79-80,共2页
中国传统水墨画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并且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本文通过分析水墨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语言,探讨了其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水墨画 水墨艺术元素 平面设计 审美意象
下载PDF
中西诗学意象范畴比较论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孝佺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74,共8页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西方的意象范畴发展较晚而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论和中国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意象派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密不可分,而意象派的主张又反过来影响...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西方的意象范畴发展较晚而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论和中国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意象派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密不可分,而意象派的主张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中西意象范畴的双向交流和影响确定了诗歌意象的共同特性,即表象符号化、比兴象征性、模糊多义性和复现传承性,由此显示了意象范畴的诗学价值和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意象 审美意象 意象 诗歌意象
下载PDF
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 被引量:18
11
作者 袁恩培 张磊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6-69,共4页
以人的心理通感为启示,分析了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3个层次,论述了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形式,及其对包装设计丰富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提出了包装设计中研究人类生理和心理感受,用视觉传达形式转译人的各种感官体验,实现消费者... 以人的心理通感为启示,分析了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3个层次,论述了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形式,及其对包装设计丰富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提出了包装设计中研究人类生理和心理感受,用视觉传达形式转译人的各种感官体验,实现消费者与设计之间的情感对接,达到形式与内涵的统一,是包装设计中信息传递及其情感沟通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艺术通感 视觉传达 审美意象
下载PDF
王夫之的美学体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17,共15页
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到明末清初,进入了自己的总结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叶燮的美学体系。王夫之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有很深的诗学修养。他自己说:“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 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到明末清初,进入了自己的总结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叶燮的美学体系。王夫之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有很深的诗学修养。他自己说:“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他建立了一个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王夫之的美学和同时代叶燮的美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两位大思想家在理论上的成就,把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灿烂的高峰。人们常说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我们也可以说,王夫之和叶燮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观照 审美意象 诗歌意象 古诗 客观景物 现量说 美学体系 杜甫 中国美学史
原文传递
论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志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意象创构的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源自《周易》的“观物取象”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该思想认为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个体的生命节奏与对象的感性生命的贯通,其核心乃在于情... 意象创构的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源自《周易》的“观物取象”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该思想认为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个体的生命节奏与对象的感性生命的贯通,其核心乃在于情景合一。意象的创构以主体的审美经验为基础,通过主体独特的眼光和比兴的思维方式等,借助于想像力而达成的。这使得审美意象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征。在意象的创构过程中,主体以感官尤其是心神体物,达到物我交融,并经由主体与对象的神合,在始终伴随着象的参与中实现了对道的体悟,从而也实现了人生理想与宇宙之道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物我贯通 情景合一 神合体道 创构 中国古典美学 感性生命 意象理论 观物取象 《周易》
下载PDF
论审美意象 被引量:14
14
作者 夏之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7-36,共10页
本文主张用审美意象作为文艺学体系的第一块基石。__ 一个学科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包含了事物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性的内在矛盾。生物学以细胞为逻辑起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为起点,都是这个道理。能够成为文学活动... 本文主张用审美意象作为文艺学体系的第一块基石。__ 一个学科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包含了事物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性的内在矛盾。生物学以细胞为逻辑起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为起点,都是这个道理。能够成为文学活动细胞、并成为整个文艺学体系内在矛盾点的,只能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所产生的第一个东西——审美意象。正是它,包含了客体对象与主体心理相遇合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文艺学 内在矛盾 逻辑起点 审美关系 客体对象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活动细胞 未来发展
下载PDF
乡愁:建筑遗产独特的情感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秦红岭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58-63,共6页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特殊的衍生价值,它既是一种以场所感为核心的情感价值,又是一种与岁月价值紧密相关的具有复杂情感色调的审美意象。通过探讨乡愁价值,将有利于拓展我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并更为深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建筑遗产 建筑遗产保护 情感价值 场所感 审美意象
下载PDF
“身体意向”:审美意象的真正所指——中国审美意象之身体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再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共12页
中国审美意象研究迄今尚未走出的一大误区,就是将"意"视为"意识"之"意",对审美意象从事一种"意识化"的解读。实际上,正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指出的那样,不仅意识具有"意向",身体... 中国审美意象研究迄今尚未走出的一大误区,就是将"意"视为"意识"之"意",对审美意象从事一种"意识化"的解读。实际上,正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指出的那样,不仅意识具有"意向",身体同样具有"意向",并且这种"身体意向"作为一种"最初的意向性",比起"意识意向"更为根本,更能体现"意"之所以为"意"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表明,其所追求的审美意象恰恰以这种"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故惟有从这种"身体意向"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的表现,而实为我们自身生命的象征;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就其强调生命活动的能受一体而言,与其说是非主即客的"主客型"的,不如说是阳禀阴受的"阴阳型"的;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使我们从"身"(受体)、"心"(能体)的二分,走向了"身"(受体)、"心"(能体)的互为表里、浑然一体,并使一种内在于我们自身生命而非外在于我们自身生命的"内在超越"成为可能,从而它不仅以其"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真正统一,为我们确立了"不象之象"、"不似之似"这一中国审美意象的根本特征,也以其"以艺术代宗教"的独有的宗旨,最终使中国文化彻底告别了那种西方式的感性的艺术与超感的宗教势不两立的文化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身体意向性 我能 能受一体 生命自身的超越
下载PDF
设计意象加工与审美意象认知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婷婷 赵江洪 赵丹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本研究以汽车造型中的设计主体(设计师)与审美主体(用户)为研究对象,以设计师的设计意象加工和用户的审美意象认知为研究问题,以问卷调研和口语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定义结构化的语义认知层级,并将语义词逻辑关联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汽车... 本研究以汽车造型中的设计主体(设计师)与审美主体(用户)为研究对象,以设计师的设计意象加工和用户的审美意象认知为研究问题,以问卷调研和口语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定义结构化的语义认知层级,并将语义词逻辑关联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汽车造型中的认知模式,其中用户表现为带状式意象认知,设计师表现为网状式意象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意象 审美意象 汽车造型 认知模式
原文传递
心理同构与美的共识——兼谈文学作品复译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秋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3,55,共5页
心理同构与美的共识——兼谈文学作品复译南京大学博士生姜秋霞导师张柏然文学是一种艺术,文学翻译不仅是艺术地再现原作,更重要的是再现原作的艺术。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再现艺术”及“艺术地再现”涉及十分丰实的心理结构及美学理... 心理同构与美的共识——兼谈文学作品复译南京大学博士生姜秋霞导师张柏然文学是一种艺术,文学翻译不仅是艺术地再现原作,更重要的是再现原作的艺术。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再现艺术”及“艺术地再现”涉及十分丰实的心理结构及美学理想。文学作品从其本身的创作过程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文学作品 文学翻译 审美意象 主体性 艺术作品 认识活动 再造想象 认知结构 认知模式
下载PDF
从技法到审美的舞蹈创作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19,42,共8页
舞蹈创作在整个舞蹈审美活动中具有一种“预在性”,即在舞蹈创作中去预见和生成可能的审美意象,也即创造出包含了审美可能的舞蹈作品——审美客体。这个先在性的审美追求对随后发生的审美活动具有直接性和决定性的影响。真正的舞蹈艺术... 舞蹈创作在整个舞蹈审美活动中具有一种“预在性”,即在舞蹈创作中去预见和生成可能的审美意象,也即创造出包含了审美可能的舞蹈作品——审美客体。这个先在性的审美追求对随后发生的审美活动具有直接性和决定性的影响。真正的舞蹈艺术创作应该关注这个审美的全过程及其内在的联系,而不仅仅是执着于技法或是空谈审美。“从技法到审美”的表述实际上在关注着当前舞蹈创作中用技法来代替语言的错乱现象。技法并非语言,真正的舞蹈艺术必然要从技法上升到审美而成为一种语言。这首先需要我们深入地认识舞蹈语言的特性、层级、结构等基本问题,并认识到舞蹈创作技法只是我们把握舞蹈语言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已。舞蹈创作技法最终指向的是审美,而技法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技法的本能状态,使技法隐没于审美意象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创作 技法 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 舞蹈审美 舞蹈作品 审美意象 审美追求 境界 审美客体
原文传递
审美经验体系与琵琶演奏的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月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审美经验体系中的审美对象、审美观念、审美感觉、审美意识、审美意象、审美情感等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结合琵琶艺术的特点、琵琶演奏中各种问题的表象、内在特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论述。
关键词 审美经验 琵琶 演奏艺术 审美对象 审美观念 审美感觉 审美意识 审美意象 审美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