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丘墟作为审美类型的文学阐释
1
作者
席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1,共9页
丘墟,相较于废墟,在审美维度更契合于中国历史与文化本身。丘墟审美虽没有直接形成系统的理论建构,但通过梳理丘墟审美文学作品足以见出其生成、展开和书写的内在理路。作为美好事物被毁甚至消逝后的空间样态,丘墟因原生空间所承载的生...
丘墟,相较于废墟,在审美维度更契合于中国历史与文化本身。丘墟审美虽没有直接形成系统的理论建构,但通过梳理丘墟审美文学作品足以见出其生成、展开和书写的内在理路。作为美好事物被毁甚至消逝后的空间样态,丘墟因原生空间所承载的生存理想和多元价值的毁灭,得以激发富有“悲慨”特征的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环境审美,无论是亲历者之于现场丘墟还是后来者之于迹类丘墟,都是在以“悲”为主基调的丘墟气氛作用下,诉诸以流动性观赏为主的审美方式展开的。在丘墟审美过程中,审美者通过“身体”整体性感知丘墟空间,同时发挥审美想象建构丘墟原生空间,从而在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中融入复杂情感,展现出对人生、家国、历史乃至宇宙的感悟。丘墟审美所促发的文学书写,具有鲜明的叙事性特征,即基于丘墟审美物象营构出丘墟审美事象,进而创构出丘墟审美意象甚至丘墟原生空间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墟
环境
审美
气氛
审美
事
象
意
象
原文传递
当代技术维度的美学理论变革
被引量:
1
2
作者
席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的拓展,又强化了身体的技术性延伸,进而革新了审美方式,拓展了审美范围;从艺术哲学来看,由于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深度介入,促使艺术与技术由对峙走向和解,同时又导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弭,引发了艺术审美的深层变革。因此,审美无论是审"感性"还是审"艺术",现实审美实践都因技术进步而在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价值等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审美活动的变革促使美学基本理论在五个层面产生了理论位移:审美时间与审美空间侧重的转换;审美静观的弱化与审美流观的强化;精神审美的低落与感官审美的兴盛;审美意象的内缩与审美事象的凸显;崇高之美的解构与媚世之美的建构。因此,美学基本理论应将审美变革作为生长点以实现当代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感性
美学理论
审美
流观
审美
事
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丘墟作为审美类型的文学阐释
1
作者
席格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北朝审美观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FZXB013)。
文摘
丘墟,相较于废墟,在审美维度更契合于中国历史与文化本身。丘墟审美虽没有直接形成系统的理论建构,但通过梳理丘墟审美文学作品足以见出其生成、展开和书写的内在理路。作为美好事物被毁甚至消逝后的空间样态,丘墟因原生空间所承载的生存理想和多元价值的毁灭,得以激发富有“悲慨”特征的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环境审美,无论是亲历者之于现场丘墟还是后来者之于迹类丘墟,都是在以“悲”为主基调的丘墟气氛作用下,诉诸以流动性观赏为主的审美方式展开的。在丘墟审美过程中,审美者通过“身体”整体性感知丘墟空间,同时发挥审美想象建构丘墟原生空间,从而在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中融入复杂情感,展现出对人生、家国、历史乃至宇宙的感悟。丘墟审美所促发的文学书写,具有鲜明的叙事性特征,即基于丘墟审美物象营构出丘墟审美事象,进而创构出丘墟审美意象甚至丘墟原生空间意象。
关键词
丘墟
环境
审美
气氛
审美
事
象
意
象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技术维度的美学理论变革
被引量:
1
2
作者
席格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文摘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的拓展,又强化了身体的技术性延伸,进而革新了审美方式,拓展了审美范围;从艺术哲学来看,由于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深度介入,促使艺术与技术由对峙走向和解,同时又导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弭,引发了艺术审美的深层变革。因此,审美无论是审"感性"还是审"艺术",现实审美实践都因技术进步而在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价值等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审美活动的变革促使美学基本理论在五个层面产生了理论位移:审美时间与审美空间侧重的转换;审美静观的弱化与审美流观的强化;精神审美的低落与感官审美的兴盛;审美意象的内缩与审美事象的凸显;崇高之美的解构与媚世之美的建构。因此,美学基本理论应将审美变革作为生长点以实现当代重建。
关键词
技术
感性
美学理论
审美
流观
审美
事
象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丘墟作为审美类型的文学阐释
席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2
当代技术维度的美学理论变革
席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