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1
1
作者 杨鹏远 芮耀诚 焦亚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02-804,共3页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方法 :4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10只 )和实验组 (30只 )。实验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 D 6 0万 IU / kg,喂食高脂饲料 ;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喂食基础饲料。观察...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方法 :4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10只 )和实验组 (30只 )。实验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 D 6 0万 IU / kg,喂食高脂饲料 ;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喂食基础饲料。观察主动脉、心脏、肝脏的病理变化 ,并根据病变程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大鼠未出现明显病变。实验组大鼠 2周后未出现明显病变。4周后大鼠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变评分为 0 .5 0± 0 .39;冠状血管仅出现少量脂质浸润 ;心肌组织有少量脂质沉积 ;肝脏切片油红 O染色呈强阳性。 6周后主动脉斑块增多 ,病变评分为 0 .75± 0 .34;冠状动脉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病变评分为 1.12± 0 .4 8;心肌组织脂质沉积严重 ,病变区心肌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红染颗粒。其发病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快速简便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鼠 实验模型 维生素D 膳食脂肪类 疾病模型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法 被引量:76
2
作者 邓汉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共4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或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原因是该病理机制揭示了一些临床过去难以解释的矛盾,在冠脉搭桥手术、溶栓术、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的缓解再通时导致病情加剧及猝死等,均与此密切相关。其发... 心肌缺血/再灌注或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原因是该病理机制揭示了一些临床过去难以解释的矛盾,在冠脉搭桥手术、溶栓术、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的缓解再通时导致病情加剧及猝死等,均与此密切相关。其发病学与近年研究证实的“氧反常”(oxygen paradox)、“钙反常”(calcium paradox)相似,即缺血心肌损伤主要不是发生在缺血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模型 损伤模型 大鼠 离体心脏 灌流液 心肌细胞缺氧
下载PDF
半乳糖制备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综述) 被引量:36
3
作者 赵鹏 杨玉英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年第1期57-58,共2页
近年来各国学者在抗衰老的研究中,相继提出了200余种衰老学说,其中著名的学说有遗传学说、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交联学说、代谢学说、中医脾肾学说等。在进行衰老研究时,通常需要依据某一公认的衰老学说,造成最接近临床... 近年来各国学者在抗衰老的研究中,相继提出了200余种衰老学说,其中著名的学说有遗传学说、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交联学说、代谢学说、中医脾肾学说等。在进行衰老研究时,通常需要依据某一公认的衰老学说,造成最接近临床衰老症状的动物模型,以用于抗衰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衰老模型 氨基半乳糖 亚急性衰老 半乳糖性白内障 抗衰老作用 实验动物 实验模型 衰老学说 小鼠
下载PDF
Immune mechanisms of Concanavalin A model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被引量:54
4
作者 Hai-Xia Wang Man Liu +6 位作者 Shun-Yan Weng Jing-Jing Li Chao Xie Hong-Lin He Wen Guan Yun-Sheng Yuan Jin G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9-125,共7页
A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liver,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have not yet been elucidated,with prognosis and diagnosis remaining unsatisfied.Currently the only viable treatmen... A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liver,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have not yet been elucidated,with prognosis and diagnosis remaining unsatisfied.Currently the only viable treatments of AIH are immunosuppressant applica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It is considered that lack of good animal AIH model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hortage of a simple and efficient cure.The Concanavalin A (Con A) model is a typical and well establishe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T-cell and macrophage dependent liver injury in mice,which closely mimics the pathogenesis mechanis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atients,and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experimental model for AIH research so far.In this paper we eluci-date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AIH and the evolution of relative animal models.We go on to further focus on Con A-induced liver injury from the point of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 change of cytokine levels.Finally,we manifeste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IH animal models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would meet during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immune hepatitis Animal models Concanavalin A
下载PDF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德成 魏震松 +2 位作者 曲广吉 朱安文 肖益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10期59-63,共5页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并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达到实际工程应用水平的修正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过程 。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实验模型 灵敏度分析 动力缩聚 频率 模态 工程应用 工程结构 力学计算
下载PDF
综合法制作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兆申 全山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水迷宫”自动控制仪的研制及在神经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均田 石成璋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水迷路 实验模型 神经药理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世卿 佟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68,共5页
胰岛素抵抗作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受到人们重视,围绕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产生了许多假说。同时,建立胰岛素抵抗的实验模型是研究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部分,并已获得到了多种体内及体外实验模型。本文就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相关机制及... 胰岛素抵抗作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受到人们重视,围绕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产生了许多假说。同时,建立胰岛素抵抗的实验模型是研究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部分,并已获得到了多种体内及体外实验模型。本文就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相关机制及胰岛素抵抗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The role and modulation of autophagy in experimental models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38
9
作者 Carol Chen-Scarabelli Pratik R. Agrawal +7 位作者 Louis Saravolatz Cadigia Abuniat Gabriele Scarabelli Anastasis Stephanou Leena Loomba Jagat Narula Tiziano M. Scarabelli Richard Knight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38-348,共11页
A physiological sequence called autophagy qualitatively determines cellular viability by removing protein aggregates and damaged cyto-plasmic constituents, and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degree of myocardial isc... A physiological sequence called autophagy qualitatively determines cellular viability by removing protein aggregates and damaged cyto-plasmic constituents, and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degree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This tightly orchestrated cata-bolic cellular‘housekeeping’ process provides cells with a new source of energy to adapt to stressful conditions. This process was first described as a pro-survival mechanism, but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t can also lead to the demise of the cell. Autophagy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cardiac conditions including myocardial I/R injury. However, a debate persists as to whether autophagy acts as a protec-tive mechanism or contributes to the injurious effects of I/R injury in the heart. This controversy may stem from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va-ri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species, and the methodology used to assess autophagy. This review provides updated knowledge on the modulation and role of autophagy in isolated cardiac cells subjected to I/R, and the growing interest towards manipulating autophagy to increase the survival of cardiac myocyte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ess-most notably being I/R injury. Perturbation of thi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intracellular cleansing autophagy mechanism, by targeted modulation through, among others,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inhibitors,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modulators, calcium lowering agents, resveratrol, longevinex, sirtuin activators, the proapoptotic gene Bnip3, IP3 and lysosome inhibitors, may confer resistance to heart cells against I/R induced cell death. Thus, therapeutic ma-nipulation of autophagy in the challenged myocardium may benefit post-infarction cardiac healing and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HEAR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ell survival
下载PDF
慢性胃炎实验模型的建立(组织病理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5
10
作者 潘文胜 赵文海 +2 位作者 裴德恺 高静涛 李连宏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8-13,共6页
本实验选用体重为200~240g 健康 SD 大鼠60只,雌雄参半随机分组,用胆汁酸联合无水乙醇经口灌服制备慢性胃炎的实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研究了病理组织学的动态变化,采用多指标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实验。病理组织学用 H.E 染色、PAS—... 本实验选用体重为200~240g 健康 SD 大鼠60只,雌雄参半随机分组,用胆汁酸联合无水乙醇经口灌服制备慢性胃炎的实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研究了病理组织学的动态变化,采用多指标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实验。病理组织学用 H.E 染色、PAS—AB 染色及 V.G 染色,并以炎细胞浸润程度和粘膜肌层厚度作半定量观察。结果表明:其病变特征与人类慢性胃炎甚为相似,上皮细胞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层缺损;腺体萎缩或囊状扩张。诱发后各组的窦、体部炎细胞浸润显著重于正常组(P 均<0.01),炎症程度以3个月为最重。各组的体部粘膜及1,2,6月组的窦部粘膜明显厚于正常组(P 均<0.01),各组窦、体的粘膜肌层厚度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以6月组为最厚。本模型相当于临床的浅表性和浅表—萎缩性胃炎、其病因学与人类胆汁返流性胃炎相似。用本法复制的模型简便可靠,一般的实验室就能应用,可用于慢性胃炎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实验治疗学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胆汁返流 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鸭出血性卵巢炎实验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2
11
作者 林健 韩春华 +12 位作者 陈华林 蒋桃珍 梁武 何平有 杨保收 王英 韩婧雯 刘东艳 潘洁 段会娟 丁佩佩 胡胜强 刘月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61-2167,共7页
【目的】建立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实验动物感染模型并对其发病特点进行观察,为疫苗研究和筛选评价抗病毒药物提供工具。【方法】以每只约104个ELD50的剂量经滴鼻、点眼和口服途径感染196日龄北京鸭后,观察鸭临床症状,于感染后5、7、9、21... 【目的】建立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实验动物感染模型并对其发病特点进行观察,为疫苗研究和筛选评价抗病毒药物提供工具。【方法】以每只约104个ELD50的剂量经滴鼻、点眼和口服途径感染196日龄北京鸭后,观察鸭临床症状,于感染后5、7、9、21、28、34 d采血和剖检鸭,应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方法测定血清中和抗体,取卵泡膜、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对主要组织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攻毒后3、4、5d采食量均显著下降(下降80%),6d采食量恢复至约正常量的50%,11d恢复到正常水平;攻毒后3、4、5d产蛋量出现明显下降,6、7、8d鸭群未见产蛋,36d发病鸭群的产蛋率恢复到60%,39d鸭群的产蛋率达到80%。攻毒后5d 3只(3/3)鸭的卵泡膜和肝脏均可以分离到病毒,7d 2只(2/2)鸭的卵泡膜中均分离到病毒,1只鸭(1/2)脾脏和脑组织中均分离到病毒,9d 1只鸭(1/2)的卵泡膜中分离到病毒,21d和28d卵泡膜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感染鸭的卵巢变性、变形,卵泡膜充血、出血;卵巢、肝脏、脑、脾等组织和脏器均出现以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急性出血性卵巢炎、间质性肝炎、非化脓性脑炎、坏死性脾炎、间质性肾炎和轻度的心肌炎。感染后3周可检测出低效价的中和抗体。【结论】实验感染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后可引起急性出血性卵巢炎,利用产蛋北京鸭建立的鸭出血性卵巢炎模型,可用于评价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卵巢炎 实验模型
下载PDF
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海平 宋吉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9期9984-9988,共5页
目的:探讨动物实验模型在急性骨骼肌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骨骼肌损伤机制,了解与认识其病理、病变及转归,探讨预防、治疗及康复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ighWire Press、PubMed数据库1986-01/2007-05... 目的:探讨动物实验模型在急性骨骼肌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骨骼肌损伤机制,了解与认识其病理、病变及转归,探讨预防、治疗及康复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ighWire Press、PubMed数据库1986-01/2007-05相关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方面的文献,检索词"muscular injury,Eccentric Exercise,animal experimental model",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学术期刊1986-01/2006-12相关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方面的文献,检索词"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反映骨骼肌拉伸实验、电刺激、下坡跑、钝挫伤及缺血再灌注等方面损伤模型的文章。排除标准:骨骼肌的药物损伤及神经系统人为损伤对肌肉影响实验模型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4篇关于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文献,最终纳入5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在骨骼肌损伤的研究中,建立或复制动物损伤模型常常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模型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有关骨骼肌损伤的实验研究,早期主要侧重于骨骼肌的疾病研究,故实验性动物模型多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损伤因子,对骨骼肌直接实施损伤,以此模拟并研究一些骨骼肌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有肌肉拉伸实验模型、电刺激损伤模型、下坡跑骨骼肌损伤模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制作为急性骨骼肌损伤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总结己有研究的动物模型,分析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实验模型 急性骨骼肌损伤 构建 应用
下载PDF
输气管道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翠伟 李玉星 +1 位作者 王武昌 刘光晓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2-381,共10页
为探究输气管道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建立了输气管道泄漏仿真模型和实验模型。首先,研究输气管道发生泄漏时声波产生机理,从而明确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其次根据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原理建立Fluent仿真模型,通... 为探究输气管道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建立了输气管道泄漏仿真模型和实验模型。首先,研究输气管道发生泄漏时声波产生机理,从而明确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其次根据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原理建立Fluent仿真模型,通过CFD软件模拟输气管道泄漏得到流场和声场,得到声波信号特征;再次根据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原理搭建实验管道,设计完成声波信号数据采集终端,并在仿真结果指导下完成输气管道泄漏检测实验,采集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泄漏时声波信号特征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比多工况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不同工况条件对压力波动值的影响规律,从而总结输气管道声波法泄漏检测的仿真与实验研究方法,为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输气管道泄漏产生的声波来源于泄漏时气体不稳定流动产生的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都可以完成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可以对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工程应用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可行性保证。结论是: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检测输气管道泄漏,是一种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检测技术 输气管道 实验模型 声波法 数据采集终端 管道泄漏 偶极子声源 工作原理
下载PDF
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余洪猛 文三立 +2 位作者 刘志刚 方勇 王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年第5期220-224,共5页
目的 建立过敏性鼻炎的豚鼠模型,探索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①用豚草花粉变应原行腹腔、四肢皮下注射,每周1次,于第4周末行鼻腔激发,建立过敏性鼻炎的豚鼠模型:②激发成功2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对... 目的 建立过敏性鼻炎的豚鼠模型,探索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①用豚草花粉变应原行腹腔、四肢皮下注射,每周1次,于第4周末行鼻腔激发,建立过敏性鼻炎的豚鼠模型:②激发成功2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对照组(n=10)、药物治疗对照组(n=8)、鹅不食草挥发油治疗组(n=10),另设一阴性对照组(n=10),治疗15天。观察症状、体征、鼻分泌物、鼻粘膜组胺含量以及在光镜和电镜下的鼻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阳性对照组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鼻粘膜组胺含量增高、粘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粘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鹅不食草挥发油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①用豚草花粉变应原可成功地建立过敏性鼻炎的动物模型。②鹅不食草挥发油对过敏性鼻炎治疗有确切疗效。③初步探讨了鹅不食草对过敏性鼻炎治疗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实验模型 鹅不食草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郝永强 戴尅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建立较理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方法 :SD大鼠 6 0只 ,8月龄 ,雌性 ,手术方法 :切除双侧卵巢 ;术后 3个月 ,手术造成股骨中段骨折 ,进行骨圆针髓腔内固定。模型建立前后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组织学、放射学等动态观... 目的 :建立较理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方法 :SD大鼠 6 0只 ,8月龄 ,雌性 ,手术方法 :切除双侧卵巢 ;术后 3个月 ,手术造成股骨中段骨折 ,进行骨圆针髓腔内固定。模型建立前后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组织学、放射学等动态观察。结果 :卵巢切除 3个月后DEXA检测结果与术前比较 :全身骨密度明显降低 (P <0 .0 2 ) ;子宫内膜组织萎缩变薄 ,内膜内腺体消失或萎缩、变性呈空泡状 ;软骨内成骨与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 ,且以软骨内成骨为主。与一般骨折愈合方式相似 ,模型动物骨折愈合过程中 ,软骨内成骨延缓 ,骨性骨痂改建 (骨吸收 >骨形成 )加速 ,骨痂内胶原纤维疏松、排列紊乱 ,与主应力方向不一致。放射学观察模型动物骨折位置、类型统一 ,内固定后骨折断端稳定。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其方法可靠 ,易于复制 ,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实验模型 设计
下载PDF
风湿寒性关节痛实验模型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绪辉 朱显华 +5 位作者 周恩元 赵敏辉 闵熙敬 郑效文 施杞 沈培芝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50-52,共3页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引起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疾病,在我国不同地区其发病率在13.19~77.90%之间。在80年代初被认为是风湿类疾病。
关键词 痹证 风湿关节痛 实验模型 病理学
下载PDF
心衰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曾贵云 徐向伟 刘厚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9-585,共7页
关键词 实验模型 心肾功能 神经激素 心脏重构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腱病的基础与临床若干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陈世益 James HC.Wang Savio LY.Woo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多年来对腱病的概念模糊,认识有限,治疗棘手。近年来肩袖损伤、髌腱和跟腱慢性损伤等腱病日渐增多,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引起重视。该文以髌腱腱病为例,综述了腱病的命名、腱的一些基本问题、实验模型、病因与病理、临床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临床 髌腱 治疗 跟腱 肩袖损伤 慢性损伤 实验模型 命名
下载PDF
缺氧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马殿伟 谢学军 李晓微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3期1795-1798,共4页
缺氧为临床各科疾病的最常见的直接因素或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建立理想的缺氧模型对研究缺氧病理与治疗十分重要。对近10年来缺氧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及模型的优缺点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水平与进展,为以后的临床... 缺氧为临床各科疾病的最常见的直接因素或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建立理想的缺氧模型对研究缺氧病理与治疗十分重要。对近10年来缺氧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及模型的优缺点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水平与进展,为以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实验模型 病理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申睿 刘苗 +1 位作者 朱向东 谈望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998-4001,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现代难治病之一,由于在患者身上进行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化学法、免疫法、复合法等常规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的原理、方法、适用条件及优缺点,探讨了基因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现代难治病之一,由于在患者身上进行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化学法、免疫法、复合法等常规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的原理、方法、适用条件及优缺点,探讨了基因模型、细菌模型等新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当前面临的问题,特别总结了近年来UC中医证模型的相关研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模型 综述 中医证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