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知识和当代知识分子
1
作者 胡义成 《求是学刊》 1983年第3期1-9,共9页
关键词 当代知识分子 非阶级 自然 实践 实践社会性 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 座标系 自然素质 生产斗争
下载PDF
试论实践的二重性
2
作者 朱德真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40-43,共4页
周荫祖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一元论》一文(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3期),对实践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再评价,提出了许多正确而重要的看法,笔者认为是切中时弊,值得重视的。特别是关于实践“二重性”的观点,更有深入阐发之必要。本... 周荫祖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一元论》一文(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3期),对实践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再评价,提出了许多正确而重要的看法,笔者认为是切中时弊,值得重视的。特别是关于实践“二重性”的观点,更有深入阐发之必要。本文试图就此谈一点意见,希望能成为周文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二重 物质活动 意识活动 自然 自然界 本原 唯心主义 实践活动 社会存在物 实践社会性
下载PDF
浅谈实践的社会性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3
作者 李祥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19-123,130,共6页
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从猿到人的进化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通过一代一代的演化而实现的。人是作为类的存在物而存在的,离开类的个体必然被残酷的大自然所淘汰。人类的每一实践活动都是类的实践活动,社会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说:“人即使... 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从猿到人的进化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通过一代一代的演化而实现的。人是作为类的存在物而存在的,离开类的个体必然被残酷的大自然所淘汰。人类的每一实践活动都是类的实践活动,社会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说:“人即使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人类实践也就天生带有社会性。人类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所以,本文只就生产实践的社会性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社会性 劳动者 生产力发展 工作机 机器体系 辩证关系 生产实践 生产过程 马恩 简单协作
下载PDF
试论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及其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作用
4
作者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3-60,共8页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不只是象现行教科书指出的那样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也不只是属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中。科学的实践观作为一种方法论...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不只是象现行教科书指出的那样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也不只是属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中。科学的实践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它的形成和发展又影响、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基本原理的创立和发展。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不可能产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践 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存在 费尔巴哈 实践社会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市民社会 《手稿》 交往形式
下载PDF
马克思《手稿》的实践观及当代中国美学论争
5
作者 秦玉璋 胡义成 《青海社会科学》 1983年第6期51-62,12,共13页
美产生于实践,这是马克思的伟大理论贡献之一。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基础。 我国哲学—美学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实践的社会性、目的性、能动性等论述已经作过不少有益的研究,是很有... 美产生于实践,这是马克思的伟大理论贡献之一。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基础。 我国哲学—美学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实践的社会性、目的性、能动性等论述已经作过不少有益的研究,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对实践的自然性、无目的性、个人性、受动性等,却似乎没有引起充分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索,并据自己的认识,对我国当代的美论争议,从一个方面进行概略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稿》 实践观点 实践社会性 蔡仪 朱先 自然 美学论争 个人 马克思 受动
下载PDF
哲学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何在
6
作者 王隽侠 《党校科研信息》 1994年第8期13-,15,共2页
哲学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何在王隽侠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我国哲学界如何抓住机遇,获得繁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就哲学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提出一些重要的思路。一种观点认为,走出困境的哲学,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何在王隽侠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我国哲学界如何抓住机遇,获得繁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就哲学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提出一些重要的思路。一种观点认为,走出困境的哲学,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点,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哲学理论 突破口 哲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社会性 哲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
7
作者 傅国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3,共1页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傅国强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还有社会性。实践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的,它所依据的规律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实践主体为实践对象、手段、过...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傅国强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还有社会性。实践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的,它所依据的规律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实践主体为实践对象、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唤起的全部精神内容以及主体的各种能力在实践的作用和影响。实践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指特定实践对社会的适应性或社会对它的接受性。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内在于实践过程,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抽掉客观性,只承认主体性,就等于把人变成神,把人类生产实践看作是上帝凭观念创造世界。只承认客观性,把客观性推向极端,否认实践的主体性也是错误的。忽视实践的社会性,只强调它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实践观的伟大功绩在于,他通过对现实的确切理解和把握,在思想理论上把实践的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观的全面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前,为了避免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嫌疑,过多关注实践的客观性,忽略了实践的主体性。80年代以来,有了重大转机,突出地研究了实践的主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社会性 哲学研究 生长点 主体 实践客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 科学实践 认实 理论功能 实践功能
原文传递
省档案局召开业务科长、法规科长座谈会
8
作者 谢清 《贵州档案》 1999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机关档案工作 省档案局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贵州省 法制建设 座谈会 法规标准 各地州市 实践社会性 工作目标
下载PDF
社会规律的规定性
9
作者 刘福森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8-28,共1页
社会规律的规定性刘福森要正确规定社会规律,必须对下面三个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一)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与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这两种提法应是统一的。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人的社会总体活动。但在讨论中却发生了分歧。... 社会规律的规定性刘福森要正确规定社会规律,必须对下面三个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一)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与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这两种提法应是统一的。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人的社会总体活动。但在讨论中却发生了分歧。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强调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者,意在强调社会同人的活动的区别,强调社会的客体性和客观性,把社会看成是在人的主体活动之外的自在客体,排除社会过程的主体性,从而把社会同人的活动、社会客体和主体绝对对立起来,否认了二者的统一。而强调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的论者,则意在强调社会历史的主体性。但有些论者没有看到社会中人的活动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从而把社会同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实践等同起来。其实,历史观讲的实践是个体实践相互作用所产生社会总体实践和“改造前人实践的实践。”前者从横的方面反映了实践的社会性,与之相对应的是恩格斯的“合力论”;后者从纵的方面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与之相对应的是马克思的“历史制约性”的观点。(二)规律与趋势的关系。二者是相联系的一个概念,但并不等同。趋势是规律的属性,是一种可能的趋向和态势。趋势也是规律在事物运动中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律 规定 本质关系 活动 社会客体 福森 基本关系 自在客体 实践社会性 历史制约
原文传递
以科学实践为中心来探讨科学客观性——朗基诺的《重新认识证据和不完全决定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翔 《哲学分析》 2015年第6期127-134,共8页
朗基诺的文章《重新认识证据和不完全决定性》成功地展示了建立在证据相关性上的对不完全决定性的解释(UER)的重要性,而这种解释要求我们在理解科学客观性时引入对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的考虑。这篇文章的基本进路是正确的,但仍然存... 朗基诺的文章《重新认识证据和不完全决定性》成功地展示了建立在证据相关性上的对不完全决定性的解释(UER)的重要性,而这种解释要求我们在理解科学客观性时引入对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的考虑。这篇文章的基本进路是正确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方面,建立在经验等值性上的对不充分性的传统解释(UEE),并不一定要为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另一方面,朗基诺对社会性维度的理解似乎过于狭隘,也过于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朗基诺 不完全决定 经验等值 证据相关 科学实践社会性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