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音乐的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9期108-109,共2页
音乐的功用十分广泛。本文讨论了音乐带给人是非感、审美趣味上的益处,以及音乐对人们修养身心的帮助。音乐对于提升人的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功用 教育 实践 审美能力 情绪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1,共5页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谓之为"新世界观",谓之为哲学革命,在于它所实现的变革既是根本性的,也是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称它为根本性的,在于它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称它为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在于...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谓之为"新世界观",谓之为哲学革命,在于它所实现的变革既是根本性的,也是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称它为根本性的,在于它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称它为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在于它将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辐射于人与世界全面性关系的每一个方面,而不仅止于社会历史领域或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方面。解读马克思新世界观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不应遗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相反还应将它视作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逻辑的重要结点,以及理解人与世界的全面与总体性关系的逻辑起点。当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诉诸一种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理解。可以说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因而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与历史性的自然观。实践的、社会的与历史的等概念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运思中,是圆融与互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社会历史 自然观
下载PDF
作为理论的和实践的和谐社会
3
作者 王婧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9期19-23,共5页
在人类社会的很长时期,许多思想家、哲学家从理论上对和谐社会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一步一步推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和谐社会建设才作为理论问题彰显出来,才真正开始逐渐变为现实。
关键词 理想 理论 实践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 被引量:209
4
作者 孙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8,共14页
存在现象学的技术论,打破了现有新媒体研究以技术为手段、以社交为功能的基本预设。因此,微信不只是个体之间的连结,也不仅是为达致共识而进行的交流。微信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惯习性使用,建构了全球化时代... 存在现象学的技术论,打破了现有新媒体研究以技术为手段、以社交为功能的基本预设。因此,微信不只是个体之间的连结,也不仅是为达致共识而进行的交流。微信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惯习性使用,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实践的地方"感,人们通过多个"节点主体"实现在世存有。微信呈现了群体的共同在场,创造了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共在"感,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状况中,构成了人们的"在世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新媒体 移动场景 实践地方 节点主体 在世存有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培养 被引量:160
5
作者 王惠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38,共3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冲破了传统外语教学法的许多旧框框,为培养高校学生运用英语正确、流利、得体三者兼备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拓了宽广的前景.本文也指出了其不足之...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冲破了传统外语教学法的许多旧框框,为培养高校学生运用英语正确、流利、得体三者兼备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拓了宽广的前景.本文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主题教学 语言实践主导功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下载PDF
“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 被引量:121
6
作者 管建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30,共12页
此文描述了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哲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对审美意识的批判与理解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的阐述,以及后现代对审美现代性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历史性局限。“审美为核... 此文描述了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哲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对审美意识的批判与理解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的阐述,以及后现代对审美现代性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历史性局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是建立在自笛卡尔以来的认识论的普遍主义哲学上,而哲学领域早已实现哲学语言学转向,同样,国际音乐教育的哲学已经转向将“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文化哲学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文化哲学 哲学 解释学 审美意识批判 审美现代性批判 认识论哲学 哲学语言学转向
原文传递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93
7
作者 任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69,共17页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实践 主体际 多极主体 后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性 交往共同体 发展观 实践唯物主义 自然客体
原文传递
《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 被引量:57
8
作者 郑毓信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关于“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倡有不少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从实践的角度看,又应更加强调“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特别是,“数学思想,不应求全,而应求用”;相对...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关于“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倡有不少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从实践的角度看,又应更加强调“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特别是,“数学思想,不应求全,而应求用”;相对于数学思想的严格层次区分,又应更加重视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运动.另外,与唯一地强调学生对于活动的参与相对照,应当更加重视这些活动教学涵义的分析;并注意研究如何能够促进学生由“经历”向“获得”的重要转化.最后,以“数感”与“符号意识”为例对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与落实所谓的“核心概念”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另类解读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理论实践性解读 教学实践理论性反思
下载PDF
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兼论课程研究中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51
9
作者 郭元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共6页
课程问题的多重属性,客观要求课程理解和课程观应超越“单一要素论”。同时,应超越“作为事实”课程观的局限,倡导基于课程理解和课程研究中的价值思维和过程思维,主张“作为实践”的课程观。
关键词 课程问题 “作为事实课程” “作为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观 课程理解
下载PDF
在“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反思 被引量:46
10
作者 石鸥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14-21,共8页
在“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反思湖南师范大学石鸥理论与实践或实际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科学中一个极敏感的问题。观今日教育领域,较普遍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空洞陈旧,严重脱离实践;较之于现实,教育理论特... 在“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反思湖南师范大学石鸥理论与实践或实际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科学中一个极敏感的问题。观今日教育领域,较普遍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空洞陈旧,严重脱离实践;较之于现实,教育理论特别显得无力和无用,反过来,人们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实践 脱离实践 理论与实践关系 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应用 操作层面 应用理论 临床经验 智力性
下载PDF
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反思与再构:基于实践的取向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李茂荣 黄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8,共10页
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工作场所学习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然而,如何界定工作场所学习是该领域的根本问题。受个体认知学习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人将工作场所学习理解为"非正式学习"、"... 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工作场所学习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然而,如何界定工作场所学习是该领域的根本问题。受个体认知学习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人将工作场所学习理解为"非正式学习"、"与工作相关及为了工作的学习"或"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而忽视了它"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学习和依靠实践学习"的本质特征。根据"基于实践的取向"的思想,工作场所学习可以被重新界定为发生在"工作实践场"中的学习,它重在发展参与工作实践所必需的胜任能力,并且参与实践本身是创造、获取、转化和重构"实践中的知识"以及维持实践、变革实践的方式。对这一概念的反思、追问与再构,有助于对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边界、研究问题和方法论等重要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学习 实践 基于实践取向 实践中学习 实践中知晓
下载PDF
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康德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康德问题”,那就是他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康德从现象和物自体的两分出发,把人的实践分为“技术地实践的”活动和“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前者属于现象界,涉及到人的行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后者属于物... 在康德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康德问题”,那就是他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康德从现象和物自体的两分出发,把人的实践分为“技术地实践的”活动和“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前者属于现象界,涉及到人的行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后者属于物自体界,涉及到人的行动自由与规范的关系。在后康德哲学的发展中,随着物自体的被消解、科学技术和实证主义的发展,“技术地实践的”活动成了统一的实践概念的代名词,“道德地实践的”活动的维度被掩蔽起来了。在当代哲学中,“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于是,“康德问题”重新成为焦点,并显示出它的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问题 现象 物自体 技术地实践 道德地实践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例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刚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共8页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若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例为例,有关实践研究证明:不少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性错误或问题不仅在于译者理论认识的不足,更在于译者实践量的不足而导致文质的低下。旅游文本的特色是多样性,译者对文...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若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例为例,有关实践研究证明:不少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性错误或问题不仅在于译者理论认识的不足,更在于译者实践量的不足而导致文质的低下。旅游文本的特色是多样性,译者对文本类型的正确判断决定了他对翻译策略/方法的正确选择。然而最终确定文本翻译质量的关键,乃是对文本信息的专业评价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这实则是对应用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整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翻译研究 基于实践研究 旅游文本类型 多样性 译者专业评价能力及翻译能力
下载PDF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彦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
原文传递
全球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 被引量:19
15
作者 田启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世人提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生态文明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时代课题。本文认为 :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 ,才能确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运用实践反思法 ,对生态文明在社会文明系统中予以正确定位 ,才能把握生态文明发展的...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世人提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生态文明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时代课题。本文认为 :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 ,才能确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运用实践反思法 ,对生态文明在社会文明系统中予以正确定位 ,才能把握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解构传统思维方式 ,保持生态文明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生态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适当的张力 ,协调法治与德治双重维度 ,建构高级阶段的全球化等 ,才能明晰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生态文明 实践思维方式
下载PDF
家产制与中国家庭法律的社会适应——一种“实践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林辉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60,共18页
家产制作为一种习惯法,与中国的家庭法律及其社会适应性存在着密切关联。对家产制和家庭法律的研究应该采取"实践的法律社会学"态度,通过经验研究来充分展示转型社会对家庭本身的内在需求,从而在法律制度上对这种社会需求给... 家产制作为一种习惯法,与中国的家庭法律及其社会适应性存在着密切关联。对家产制和家庭法律的研究应该采取"实践的法律社会学"态度,通过经验研究来充分展示转型社会对家庭本身的内在需求,从而在法律制度上对这种社会需求给于正确的回应。考察分家模式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家产制是处理中国家庭财产分配的根本制度选择。在产权结构上,家产制具有客体上的公有性、主体上的多元性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身份性等三大特征,从而区别于西方所有权制度。这种特殊的家产制度是中国转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因为中国农村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家产制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助于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另外一方面,家产制有利于补充国家养老能力的不足从而确保城市家庭的稳定和再生产,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家庭法律却日益朝着"去家产制"和"私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丧失社会适应性,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中国的家庭立法应该回归新的家产制,并以其为中心确立起"发展型家庭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产制 分家模式 家庭法律 社会适应 实践法律社会学
原文传递
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立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7,37,共9页
正像历史上信仰的时代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当今,理性受到情感的审判。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在二元对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清算和全盘否定。在教育中,它促进了对人的形象的重新描绘和实现方式的反思。处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面临着合... 正像历史上信仰的时代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当今,理性受到情感的审判。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在二元对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清算和全盘否定。在教育中,它促进了对人的形象的重新描绘和实现方式的反思。处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考验。时下,对于大学人文教育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历史关切和现实忧虑,是其得以加强和改善的必要意识基础。但在现实的努力中,其理论逻辑和实践形式都表现出诸多的不恰当。大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深层危机,是自身对其实践的逻辑的违背,致使应有的“人文性”流失了。所谓科学课程的挤压和科学霸权的言说并不能成立。大学人文教育的逻辑是指教育者为了凸现人文性而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在规则。它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实践”内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基础上的。聚焦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对话”和“反思”是贯穿于大学人文教育过程的核心机制。“主题-探究-表达”是其基本的和可能的课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人文教育 人文性 实践 实践逻辑 基本样态
下载PDF
教学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论我国教学论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选择 被引量:17
18
作者 迟艳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42,共3页
教学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论我国教学论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选择沈阳师范学院迟艳杰我国教学论存在着理论水平不高,使人怀疑其是否称得上理论及对实践指导不力两个方面的困惑。教学理论由于缺乏对实践的指导而逐渐丧失了自身... 教学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论我国教学论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选择沈阳师范学院迟艳杰我国教学论存在着理论水平不高,使人怀疑其是否称得上理论及对实践指导不力两个方面的困惑。教学理论由于缺乏对实践的指导而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威信。那么,如何理解教学领域中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论 主要问题 教学领域 学术规范 理论与实践关系 实践 技术规范 教学行为
下载PDF
教作为实践的科学——美国科学教育实践转向的内涵、依据及启示 被引量:21
19
作者 林静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美国科学教育框架以"实践"作为首要维度,提议让K-12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围绕科学大概念而组织的实践来提升科学素养。这一实践转向,不是对科学探究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拓展:从作为知识的科学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加入社会与文化的... 美国科学教育框架以"实践"作为首要维度,提议让K-12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围绕科学大概念而组织的实践来提升科学素养。这一实践转向,不是对科学探究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拓展:从作为知识的科学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加入社会与文化的维度以回归科学作为人类实践的本质属性。对此,我们要变革科学观,吸收美国科学教育实践内涵,学习其整合和学习进阶的实施理念和途径,培养我国学生优质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作为实践科学 大概念 学习进阶 科学素养
下载PDF
新实践美学与实践观点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玉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实践美学在中国当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实践美学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点是以人的生存为条件 ,以人的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论述人的生成和发展的 ,... 实践美学在中国当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实践美学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点是以人的生存为条件 ,以人的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论述人的生成和发展的 ,正是在人的自我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 ,实践走向了创造 ,创造达到了一定自由的程度 ,这才产生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在对象之上就是广义的美 ,体现在人这个主体身上就是广义的美感 ,美和美感在自由的创造实践中则生成出艺术 ,美、美感和艺术在实践中不断使人类的生活 (生命 )艺术化 ,实践本身也艺术化 ,最后不断使人的生存艺术化 (审美化 ) ,也就是不断地由自然的必然王国向人类的自由王国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创造 自由 审美关系 实践艺术化 生存艺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