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堂九子"的思想内核是宋明理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建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1-25,共5页
《易》是宋明理学家必须研读的范本,必须取其精髓的精神内核来源之一。"易堂九子"由"易"而演"理"。他们肯定理学的积极意义,又批评不切实际的理学流弊;提倡实学与事功的新见解,并躬身实践理学所倡导的民... 《易》是宋明理学家必须研读的范本,必须取其精髓的精神内核来源之一。"易堂九子"由"易"而演"理"。他们肯定理学的积极意义,又批评不切实际的理学流弊;提倡实学与事功的新见解,并躬身实践理学所倡导的民族气节和理学传统"春秋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九子” 宋明理学 《易》 实践理学 民族气节 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内核
下载PDF
论一门哲学伦理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H-G.伽达默尔 邓安庆(译) 《世界哲学》 CSSCI 2007年第3期56-65,共10页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伦理学与作为应用的“实践”伦理学的严格区分,是随着近代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兴起的,在古代的哲学中不仅不存在这种区分,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理论与实...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伦理学与作为应用的“实践”伦理学的严格区分,是随着近代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兴起的,在古代的哲学中不仅不存在这种区分,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区分使得哲学伦理学本身变得可疑,事实上也陷入了困境,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在哲学伦理学内部可以看出有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条是康德的形式主义路线,一条是亚里士多德的道路。但两者都不能独立解决这一困境,而要互补为一门伦理学可能的部分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伦理学 实践理学 价值伦理学 实践智慧 处境
原文传递
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仁宗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具有规范性的实践伦理学,其使命是帮助医生、研究者和公共卫生人员做出合适的决策,即合乎伦理的决策,要考虑干预的风险-受益比和尊重人的决策,改进和完善伦理学理论不是它的工作。接着讨论了生命伦理学的模型以及不应...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具有规范性的实践伦理学,其使命是帮助医生、研究者和公共卫生人员做出合适的决策,即合乎伦理的决策,要考虑干预的风险-受益比和尊重人的决策,改进和完善伦理学理论不是它的工作。接着讨论了生命伦理学的模型以及不应将生命伦理学与"修身养性"、道德说教、传统道德、意识形态、宗教信条或某个哲学理论的"分销部"混为一谈,强调生命伦理学研究必须从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出发或从实际出发。最后,结合向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受害者提供补偿和禁止头颅移植两个实例,指出生命伦理学也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合适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实践理学 决策 风险-受益比 尊重
下载PDF
法外之理:法理学的中国向度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拥军 侯明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1,220,共13页
"法理中国"的实现有赖于中国法理学主体性的构建,而这种主体性构建取决于其如何面向中国的场域来寻求法之理。因为法之理在法外,所以自主性中国法理学更多地是由生长于中国场域的"法外之理"来型构的,而这种中国场... "法理中国"的实现有赖于中国法理学主体性的构建,而这种主体性构建取决于其如何面向中国的场域来寻求法之理。因为法之理在法外,所以自主性中国法理学更多地是由生长于中国场域的"法外之理"来型构的,而这种中国场域通常通过文化、实践和生活三个侧面来展开。因此,由"法外之理"来型构的中国法理学必然是一种文化的法理学、实践的法理学和生活的法理学。文化法理学助益于法治文化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法理学有利于寻求法治作为一种普遍性原则在中国个性化展开的法理支撑;生活法理学裨益于消除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相脱节从而实现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统一。自主性中国法理学建构视野下的"法之理在法外"命题的重新阐释,为未来的中国法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外之理 法内之理 文化法理学 实践理学 生活法理学
原文传递
人类增强技术:后人类主义批判与实践伦理学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万球 丁予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当代高技术的发展使人与技术的关系发生了重要转折:技术的对象转向了生命和人本身,而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也进一步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技术、经济与人的需求三者是相互纠缠的,一方面,技术与经济相互内生,科学知识被商品化、市场化;另一... 当代高技术的发展使人与技术的关系发生了重要转折:技术的对象转向了生命和人本身,而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也进一步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技术、经济与人的需求三者是相互纠缠的,一方面,技术与经济相互内生,科学知识被商品化、市场化;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后人类问题讨论的核心是问题是关于人的进化问题。后人类主义过于乐观,因此发展新技术需要一种审慎的和负责任的态度。应对高技术带来的复杂伦理问题,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行动原则,需要一种实践的伦理学。实践伦理强调情境和具体性,要求技术增强的研究与应用在人类普遍认同的伦理框架内有序发展,实行安全第一、差别发展、优先应用三大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增强技术 后人类 实践理学 伦理原则
下载PDF
书本的法理学与实践的法理学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文显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0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法理学或称法哲学,既指称一种思想体系,又指称一个学术领域。作者对法理学或法哲学的整体理解可概括为:法律是定分止争的实践理性,哲学是求真尚善的思想艺术,法哲学则是以哲学的眼光和智慧对法律的观照和反思。书本的法理学是指以书本... 法理学或称法哲学,既指称一种思想体系,又指称一个学术领域。作者对法理学或法哲学的整体理解可概括为:法律是定分止争的实践理性,哲学是求真尚善的思想艺术,法哲学则是以哲学的眼光和智慧对法律的观照和反思。书本的法理学是指以书本或电子形式出现的法理学,实践的法理学是指法理学在法律实践中的运用,是以立法、用法、执法、司法等载体存在的法理学,但两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法理学内容上并没有截然区别,法理学出现在本本上,又体现在实践中,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属性,法理只有真正应用于实践,才具有实质意义。为此,应当提倡一种"生活中的法理",从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我国法哲学研究风格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少应当坚持三个学术原则:把法哲学的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法律实践和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从头至尾贯通"中国特色";在总结中外法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法学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有机结合,突出"问题意识"和"范式意识",注重研究方法与法哲学理论问题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理学 书本的法理学 实践的法理学 生活中的法理 理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实践法理学的话语体系构想 被引量:9
7
作者 童之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9,共17页
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范畴的中国语义分析法理学话语体系,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当代中国生动的法律生活实践。中国实践法理学以法律生活实践为基准,确定法学基本范畴,强调以财产归属为根本标准,严格区分权利与权力,将权利、权力视为分别反映两... 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范畴的中国语义分析法理学话语体系,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当代中国生动的法律生活实践。中国实践法理学以法律生活实践为基准,确定法学基本范畴,强调以财产归属为根本标准,严格区分权利与权力,将权利、权力视为分别反映两种最重要法律现象范围和内容的平行概念。就内容而言,支撐实践法理学话语体系的基本范畴群由权、权力、权利、法权、剩余权和义务共六个概念构成,法权是其重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学 语义分析法理学 权力 权利 法权
原文传递
略论孟子的义利之辨与德福一致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海文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Z1期102-107,共6页
义利观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侧面,它由义利之辨与德福一致两个逻辑层次构成.义利之辨层次最能引起人们注意,因为孟子正确审视义与利之间的选择性张力,既能鲜明地坚持道义论的基本立场,又能够对经济生活进行独具特色的伦理辩护.与这... 义利观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侧面,它由义利之辨与德福一致两个逻辑层次构成.义利之辨层次最能引起人们注意,因为孟子正确审视义与利之间的选择性张力,既能鲜明地坚持道义论的基本立场,又能够对经济生活进行独具特色的伦理辩护.与这一“显层次”相比,德福一致是孟子义利观的“隐层次”,但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德福一致的强调,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消解现实生活中的义利之争和思想意识中的义利之辨,是立足于主体素质的建设本身来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正是在此意义上,重新梳理孟子义利观的逻辑结构,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上居于主导地位的道义论传统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辨 孟子 德福一致 道义论 伦理辩护 义利观 德性人格 道德形上学 实践理学 王道政治学
下载PDF
瓦尔博斯前瞻性技术责任伦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顾世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6-40,78,共6页
技术是一种中介,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调节着人的行为。面对技术的社会角色,瓦尔博斯提出了前瞻性技术责任伦理。瓦尔博斯的前瞻性技术责任伦理以拉图尔的技术中介理论和麦金太尔的实践伦理学为思想基础,分析了技术社会角色的前瞻性责... 技术是一种中介,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调节着人的行为。面对技术的社会角色,瓦尔博斯提出了前瞻性技术责任伦理。瓦尔博斯的前瞻性技术责任伦理以拉图尔的技术中介理论和麦金太尔的实践伦理学为思想基础,分析了技术社会角色的前瞻性责任,阐述了谁为技术的社会角色负责和如何为技术的社会角色负责。瓦尔博斯的这一思想补充了技术责任伦理此方面的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博斯 前瞻性责任 技术中介理论 实践理学 技术责任
原文传递
实践法理学与环境法学的新视角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亚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实践法理学把法视为实践的智慧,从主体间性的哲学立场上把行动中的法看做是规范与事实相互关照的连续性结果和具有说服力的意见。从实践法理学的角度出发,环境法学的中国问题应该是政府失灵。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是主体间性范式下的生态体... 实践法理学把法视为实践的智慧,从主体间性的哲学立场上把行动中的法看做是规范与事实相互关照的连续性结果和具有说服力的意见。从实践法理学的角度出发,环境法学的中国问题应该是政府失灵。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是主体间性范式下的生态体认观。环境法治的等置实践就在于认识社会事实与环境法规范的对立,推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培育社会的环保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学 生态体认 环境治理
下载PDF
论科技伦理学的研究特色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雪莲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66,70,共4页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技伦理学有以下三个特色:在研究内容上,作为实践伦理学,侧重于研究社会群体进行决策选择和由社会活动所维系的制度后面的伦理价值基础,研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维持社会活动过程的伦理制度,并在伦理制度中确定个体...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技伦理学有以下三个特色:在研究内容上,作为实践伦理学,侧重于研究社会群体进行决策选择和由社会活动所维系的制度后面的伦理价值基础,研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维持社会活动过程的伦理制度,并在伦理制度中确定个体的道德规范或责任行为;在研究对象和表现形式上,作为全球性型态的伦理学,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急剧变动所引发的以地域性或民族性体现出来的全球性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上,作为边缘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具有价值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学 实践理学 伦理制度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学科性质
下载PDF
G.E.摩尔的实践伦理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聂文军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50,共6页
虽然G.E.摩尔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但在他的伦理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实践伦理学的内容。他的实践伦理学具有后果论的性质和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不仅如此,摩尔还试图在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之间进行折中;最后,摩尔的实践伦... 虽然G.E.摩尔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但在他的伦理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实践伦理学的内容。他的实践伦理学具有后果论的性质和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不仅如此,摩尔还试图在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之间进行折中;最后,摩尔的实践伦理学具有怀疑论、不可知论的性质。实际上他是以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的方式来研究这些内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摩尔 实践理学 决疑论 理想事物 分析伦理学
原文传递
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新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向红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68,共3页
教育管理学是一个发展的多体系范畴,不同体系的教育管理学其研究对象不同。实践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科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的教育管理问题,元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学自身或教育管理理论。三者共... 教育管理学是一个发展的多体系范畴,不同体系的教育管理学其研究对象不同。实践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科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的教育管理问题,元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学自身或教育管理理论。三者共同将教育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体现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并与时俱进,促进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育管理学 科学教育管理学 元教育管理学 研究对象
下载PDF
实践伦理学:历史、性质与对象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蓬 《开放时代》 1998年第3期37-41,共5页
本文对实践伦理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学科性质、理论地位、研究对象和子学科分类进行了阐发,提出萌芽于20、3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的实践伦理学,是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描述伦理学和20世纪初至60、70年代的元伦理学... 本文对实践伦理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学科性质、理论地位、研究对象和子学科分类进行了阐发,提出萌芽于20、3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的实践伦理学,是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描述伦理学和20世纪初至60、70年代的元伦理学之后的西方伦理学理论的第三个分化;提出实践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就在于它的边缘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提出实践伦理学以由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急剧变动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道德境遇中面临到的以地域性或民族性体现出来的全球性道德问题为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学 描述伦理学 元伦理学 理论伦理学
原文传递
中国法理学教材改革新论——以新中国法理学教材70年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子堂 郭小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3期141-155,共15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理学教材的名称经历了多次演变,具体表现为苏联化的“国家与法的理论”(1949—1980年)、独立化的“法学基础理论”(1981—1991年)和国际化的“法理学”(1992—2019年)。在教材的语境下,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强调不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理学教材的名称经历了多次演变,具体表现为苏联化的“国家与法的理论”(1949—1980年)、独立化的“法学基础理论”(1981—1991年)和国际化的“法理学”(1992—2019年)。在教材的语境下,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强调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存在本质区别的多元论转变为一元论的法的一般理论,从社会法理论转型为分析法理论。法理学教材的体系相应地突破了“纵”的体系,转变为以“横”为主的教材体系。在教材名称和体系变化的同时,教材内容的基本线索发生了三次逻辑嬗变,具体表现为照搬苏联的“斗争法学”、移植西方的“权利义务”和回归本土的“法理中心”。法理学教材建设,应当注重结合教学实践,实行“分阶段”改革;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回归经典,关注现实”,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注重融合交叉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助力中国法理学走向实践,这是中国法理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法学教育 教材改革 实践理学
下载PDF
以责任看待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耕田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70,共6页
一从“实践伦理学”谈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诸如社会不公、科技异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西方伦理学开始了由兴盛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向,诸如生命伦理、生态伦理、消费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 一从“实践伦理学”谈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诸如社会不公、科技异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西方伦理学开始了由兴盛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向,诸如生命伦理、生态伦理、消费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网络伦理、企业伦理、行政伦理、家庭伦理等应用伦理学的兴起和兴盛即是这种转向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学 应用伦理学 责任 六七十年代 西方伦理学 20世纪 社会不公 科技异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三重超越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瑜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0,共7页
从马克思对"感性的生命实践活动"所做的充分论述的"事实性"与"现实性""、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及"科学理性"与"人道主义"等的统一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从马克思对"感性的生命实践活动"所做的充分论述的"事实性"与"现实性""、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及"科学理性"与"人道主义"等的统一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除了对世界存在的前提性追问之外,还展开了对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状况的历史性考察与展望。并且,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指导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就是生命实践过程及生命活动本身的体现和阐释。这种"感性的活动"体现为一种实践哲学意义上的道德活动——"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所进行的全面生产活动本身就内含一种道德伦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实践存在论、实践阐释学、实践伦理学等内涵及其超越向度的阐发,可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哲学 实践存在论 实践阐释学 实践理学
下载PDF
构建护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 杨筱多 谭益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0期5013-5014,共2页
目的构建护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方法采取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设置社会实践选修学分、建立社会实践教育管理和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义工、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形式来构建学生社会... 目的构建护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方法采取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设置社会实践选修学分、建立社会实践教育管理和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义工、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形式来构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结果通过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综合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弥补了传统护理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实践(心理学) 学生 护理
原文传递
应用伦理学学科立场的确立:实践题材、程序方法与应用属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鹤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0,共7页
没有研究题材与研究方法的独立,就没有学科的独立。应用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超越传统伦理学之一切而非一种,理据在于它的研究题材并不由任何意义上的统一性知识来填充,而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来坐实,以此克服"科学伦理学"... 没有研究题材与研究方法的独立,就没有学科的独立。应用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超越传统伦理学之一切而非一种,理据在于它的研究题材并不由任何意义上的统一性知识来填充,而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来坐实,以此克服"科学伦理学"与"道德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的"双重图谋"。作为"实践"的应用伦理学,在学科方法论上则需要实质性收获一种现代程序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所谓"应用",其实质是让道德知识与专业知识在现代公共性伦理问题中的"联袂演出",是通过集体理性决策程序以获得道德方案的现代解决。因此,应用伦理学是实践伦理学的当代形态,与哲学伦理学、德性伦理学三足鼎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研究题材 学科方法论 应用性 实践理学
下载PDF
超越后现代:走向社会主义实践伦理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琼 龙昕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0,共7页
《陌生人的烦恼》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于2009年出版的又一重要著作,这也是伊格尔顿继《甜蜜的暴力》(2003)、《神圣的恐怖》(2005)、《生活的意义》(2007)之后又一部极具思想冲击力的理论著作... 《陌生人的烦恼》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于2009年出版的又一重要著作,这也是伊格尔顿继《甜蜜的暴力》(2003)、《神圣的恐怖》(2005)、《生活的意义》(2007)之后又一部极具思想冲击力的理论著作。如果说《甜蜜的暴力》是伊格尔顿运用人类学、伦理学、精神分析学等方法重新研究悲剧以及悲剧在现代社会中的转换意义,以及寻求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学 社会主义 后现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伊格尔顿 理论著作 2009年 文学批评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