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胃黏蛋白偶联磁珠和聚乙二醇富集检测青葱和葡萄中诺如病毒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其刚 潘良文 +2 位作者 李想 方筠 TIAN Peng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1-245,共5页
目的:以青葱与葡萄为材料,建立以猪胃黏蛋白偶联磁珠(PGM-MB)和聚乙二醇8000(PEG8000)富集检测水果、蔬菜中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确定病毒原液中的相对病毒量,梯度稀释病毒原液并进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以每个反应管内的荧... 目的:以青葱与葡萄为材料,建立以猪胃黏蛋白偶联磁珠(PGM-MB)和聚乙二醇8000(PEG8000)富集检测水果、蔬菜中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确定病毒原液中的相对病毒量,梯度稀释病毒原液并进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以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值与病毒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单位数)的常用对数值绘制标准曲线和线性方程;人工接种诺如病毒于青葱与葡萄表面,洗脱后,分别用PEG8000和PGM-MB富集诺如病毒,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用标准曲线对回收的病毒进行相对定量。结果:基质为青葱时,高接种量条件下,两种富集方法的病毒回收效果相当,低接种量下,PGM-MB法的富集回收率高于PEG8000法,且PGM-MB的检测下限更低;基质为葡萄时,PGM-MB法的富集回收率均高于PEG8000法,且检测下限更低。结论:PGM-MB富集效果良好,快速方便,适合应用于水果和蔬菜中的诺如病毒的富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猪胃黏蛋白偶联磁珠 聚乙二醇8000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食品中芥末过敏原成分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程晋霞 周熙诚 +2 位作者 马丹 刘莉 曾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48-152,共5页
目的:建立食品过敏原芥末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比对。方法:针对白芥的主要过敏原基因Sin A1,... 目的:建立食品过敏原芥末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比对。方法:针对白芥的主要过敏原基因Sin A1,设计LAMP引物并建立反应体系,在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与RT-PCR检测方法比对。结果: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经特异性验证,与所测试的13种植物,无交叉反应。通过添加实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5%,与RT-PCR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当。检测了25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食品过敏原芥末成分LAMP检测方法简单经济,检测结果可靠,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适用于芥末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末 过敏原 环介导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马焱 陈海云 +7 位作者 李丹丹 檀晓娟 曾祥洁 郑鹏 李静 甘晓婷 潘正帆 黄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引起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及其变化趋势,为海南省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进行手足口病例样本... 目的分析引起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及其变化趋势,为海南省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进行手足口病例样本的处理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原始样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选取有代表性的毒株进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年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率分别为45.52%和19.45%,而CoxA16的感染率仅为6.9%和4.7%;普通病例中的CoxA16感染率分别达到19.63%和24.8%,EV71的感染率分别为16.34%和6.36%。海南省2010年和2011年流行的EV71基因型均为C4a亚型,CoxA16病毒的基因型包括B1a和B1b,CoxA10、CoxA6和Cox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存在CoxA5、CoxB1、CoxB2、ECHO 3和ECHO 11等感染病例。引起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也有少数病例为CoxA16的感染引起,2010年和2011年重症病例中CoxA16的感染率分别为6.9%和4.7%;而且CoxA10和CoxA6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之CoxA4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的比例更高。结论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重症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普通病例中EV71感染率逐渐下降,CoxA16感染率上升。在海南省人群中同时存在多种肠道病毒病原,导致海南省手足口病疫情的高发和重症病例的持续出现,尤其是CoxA10和CoxA6感染易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2009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焱 曾祥洁 +5 位作者 李丹丹 陈海云 潘正帆 黄芳 甘晓婷 邱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明确引起海南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毒型别,为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附件1,提取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 目的明确引起海南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毒型别,为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附件1,提取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各种样本中的病毒核酸,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核酸检测阳性的原始样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海南省2009年各市县采集的1 085份手足口病样本中EV71、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3.13%、1.57%和9.59%,不同类型病例的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死亡病例55.56%(10/18),重症病例36.07%(145/402),普通病例32.63%(217/665)。不同类型样本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肛拭子和粪便阳性率达到49.62%,疱疹液检测阳性率为43.84%,鼻咽拭子的检测阳性率为22.89%。结论引起海南省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是EV71,其次为CoxA16。应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掌握病毒型别变化趋势,更好地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夏梦雷 杨帆 +3 位作者 陆锴 王頔 郑宇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传统发酵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采用自然接种,部分食品的生产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最终质量与发酵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 传统发酵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采用自然接种,部分食品的生产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最终质量与发酵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系统阐明其发酵机理。该文综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中的应用研究,对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宏基因组、宏转录组测序等研究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各分析技术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群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传统发酵食品 微生物群落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宏转录组测序技术
下载PDF
蓝莓叶总黄酮的体外抗炎功效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丹 苏宁 +3 位作者 杨丽 郑洪艳 霍彤 王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1-235,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蓝莓叶总黄酮的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与蓝莓叶总黄酮的共培养体系,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在不同培养时间点(0、15、30、60、120 min)白细胞介素-6(in...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蓝莓叶总黄酮的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与蓝莓叶总黄酮的共培养体系,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在不同培养时间点(0、15、30、60、120 m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等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观察蓝莓叶总黄酮的添加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蓝莓叶总黄酮在分子水平上的抗炎机理。结果:蓝莓叶总黄酮的添加能够提高抗炎因子IL-6、CXCR-2基因的表达量(P<0.05),降低促炎因子IL-8、IP-10基因的表达量(P<0.05),对CXCR-1基因的表达呈复杂型调节。结论:蓝莓叶总黄酮通过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产生影响,从而减弱促炎症反应,增强抗炎症反应,最终发挥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总黄酮 炎症因子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抗炎
下载PDF
甘草与甘遂的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gp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亚彬 李国锋 +1 位作者 唐中昆 吴炳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6,共7页
评价甘草与甘遂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糖蛋白(P-glycoprotein)的影响。通过对大鼠口服甘草煎液、甘遂煎液、甘草甘遂合煎液及其合并液1周后,使用垂直型扩散池(ussing chamber)技术,体外评价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123)和荧光素钠(fluoresc... 评价甘草与甘遂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糖蛋白(P-glycoprotein)的影响。通过对大鼠口服甘草煎液、甘遂煎液、甘草甘遂合煎液及其合并液1周后,使用垂直型扩散池(ussing chamber)技术,体外评价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123)和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CF)经大鼠空肠黏膜的经时吸收方向和分泌方向的透过量和表观渗透系数。R123和CF在接受室的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mdr1a基因在肠黏膜中的表达。在ussing chamber实验中,4种药液除甘草外均具有增加R123经吸收方向(mucosa to serosa,M-S)透过性和减少分泌方向(serosa to mucosa,S-M)透过性的趋势。甘草只增加了R123吸收方向的透过,但对分泌方向影响不大,且均无统计学意义;甘遂组与合煎组均使R123S-M透过明显减少(P<0.01);合并组明显增加了R123M-S的透过(P<0.05)。各组的泵出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rt-pcr实验中,评价甘遂对肠黏膜的P-gp活性的影响时,发现大鼠灌胃7d和14d甘遂后,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下调mdr1a表达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评价甘草与甘遂对旁细胞转运CF影响的实验中,甘遂组、合煎组和合并组均明显减少了CF S-M的透过(P<0.01);甘遂组、合煎组和合并组则均明显减少了CF M-S的透过(P<0.05),但甘草对CF转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甘遂可能是一种P-gp抑制剂,而甘草与甘遂合用后对R123透过的影响与单用甘遂相似,可能是甘草与甘遂有协同作用,使其毒性成分吸收增加,这可能是两者配伍产生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甘草 扩散池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苗 付冰冰 +2 位作者 吴霞 胡泽昆 孙晓鹏 《新医学》 2016年第11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讨SLE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后三者的变化及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及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后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 目的探讨SLE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后三者的变化及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及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后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及SL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同时应用ELISA法对外周血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SLE患者大肠埃希菌数较多(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较少(P均<0.01);外周血中IL-17水平较高(P<0.05),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99,P<0.05);TGF-β水平下降(P<0.05),且与乳酸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4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3个月后SLE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减少(P均<0.05),大肠埃希菌数无明显变化(P>0.05);SLE患者SLEDAI评分降低(P<0.05),血清IL-17水平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可改善SLE患者的病情,但同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状态。IL-17及TGF-β等炎症因子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及治疗作用机制。SLE状态下,乳酸杆菌与TGF-β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道菌群 糖皮质激素 羟氯喹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燕涛 刘晓莉 +1 位作者 曹悦 王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175,共4页
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DNA提取方法、PCR扩增效率、标准曲线绘制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碱式提取法、玻璃珠破碎法和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对发酵乳中总DNA提取效率、4种不同参考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以... 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DNA提取方法、PCR扩增效率、标准曲线绘制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碱式提取法、玻璃珠破碎法和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对发酵乳中总DNA提取效率、4种不同参考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以及单一菌株标准曲线与混合菌株标准曲线的计数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测定发酵乳制品中双歧杆菌数量方法。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发酵乳中总DNA效果最好,OD260/280比值基本接近1.80,且提取的质量浓度含量最高;不同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不同,其中参考菌株1.2213的Ct值与其他3菌株的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单一菌株绘制标准曲线与混合菌株绘制标准曲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后者计数结果更客观、准确。采用酶解法获取样品中的菌体细胞,基于混合菌液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确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种属数量,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双歧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新型填料A/O生物滤池处理低碳氮比农村污水脱氮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远哲 杨永哲 +6 位作者 王海燕 储昭升 常洋 董伟羊 闫国凯 王欢 李丛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9-2338,共10页
针对低碳氮比导致低污染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时出水总氮(total nitrogen, TN)质量浓度高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问题,以普通砾石A/O生物滤池为对照组(1号),采用芦竹和活性炭分别作为缺氧段和好氧段填料的A/O生物滤池(2号)处理人工模拟农村污水... 针对低碳氮比导致低污染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时出水总氮(total nitrogen, TN)质量浓度高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问题,以普通砾石A/O生物滤池为对照组(1号),采用芦竹和活性炭分别作为缺氧段和好氧段填料的A/O生物滤池(2号)处理人工模拟农村污水并研究其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 NH+4-N)和TN质量浓度分别为(79.47±14.21)、(34.49±2.08)和(34.73±3.87)mg·L-1时,两套装置对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00±7.00)%和(89.00±10.00)%、(90.00±2.00)%和(97.00±7.00)%、(37±15)%和(68±7)%,表明添加新型填料芦竹和活性炭能显著增强A/O生物滤池对NH+4-N和TN的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1号装置中参与硝化过程的微生物主要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 2号则是变形菌门和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共同作用;1号装置缺氧段中发挥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细菌门类包括Chloroflexi(绿弯菌门)、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而2号缺氧段中则主要是拟杆菌门、变形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Patescibacteri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结果表明, 2号装置中生物膜的硝化功能基因(amoA和Nitrospira 16S rDNA)、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osZ、nirS和nirK)和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ANAMMOX)丰度均高于1号装置,除narG和nosZ基因外,其余几种都有1~2个数量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生物滤池 低污染低C/N农村污水 芦竹-活性炭填料 高通量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
原文传递
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琳 苗广青 +2 位作者 侯学霞 李博 郝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应用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带菌率,对2种方法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尔图地区野外放置鼠夹,采集啮齿动物,并鉴别种类... 目的应用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带菌率,对2种方法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尔图地区野外放置鼠夹,采集啮齿动物,并鉴别种类;采用巢式PCR和qRT-PCR 2种方法检测标本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巢式PCR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以初步确定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型别。结果共检测啮齿动物标本134份,巢式PCR和q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43%和1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阳性标本均为长尾黄鼠,总阳性率为20.15%,其中8份标本经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0份巢式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qRT-PCR检测为阴性,9份q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巢式PCR检测为阴性。采用q RT-PCR方法共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17份,阳性样本Ct值为33.49~37.89。结论2种方法均可用于啮齿动物的伯氏疏螺旋体检测,同时使用2种方法可提高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率。巢式PCR方法检测可以了解新疆古尔图地区啮齿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型别;而qRT-PCR方法则可对标本中的细菌载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啮齿动物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鸡IL-1β和IL-2及IL-6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丽达 倪学勤 +2 位作者 曾东 魏豪 李洁萍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为了建立检测鸡IL-1β、IL-2及IL-6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IL-1β、IL-2、IL-6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各自的特异引物,选择β-actin和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SYBRGreenⅠ染料法,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 为了建立检测鸡IL-1β、IL-2及IL-6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IL-1β、IL-2、IL-6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各自的特异引物,选择β-actin和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SYBRGreenⅠ染料法,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标准曲线的Ct值检测范围在12-33左右,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0。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结果表明,建立的鸡IL-1β、IL-2及IL-6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为从mRNA水平对鸡IL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IL-2 IL-6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伽马刀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荣富 李欣 +2 位作者 吴姗珊 高广周 孙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γ刀放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确诊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并拟行γ刀放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观察组... 目的: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γ刀放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确诊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并拟行γ刀放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γ刀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时粪便中4种目标菌群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γ刀放疗1个月后,粪便中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仍无显著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γ刀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个月不会引起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的改变,但可导致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 转移癌 γ刀放疗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于涵川 孟杨杨 +3 位作者 王恩康 袁建业 彭颖 李晓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6-1157,共12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通过体外孵育和体内动物实验考察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代谢方法,将补中益气汤水煎剂与人工胃/肠液孵育后,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将粪便样品、24 h孵育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测序;筛选AKK和BU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其QPCR分析方法,检测补中益气汤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后AKK和BU菌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采用番泻叶灌胃塑造脾虚证小鼠模型并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考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小鼠体内AKK和BU菌含量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和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补中益气汤对粪便孵育液中肠道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AKK和BU的QPCR定量检测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定量结果可靠。补中益气汤体外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其中AKK和BU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其对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中AKK和BU均具有一定影响。孵育24 h,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患者粪便样本中的AKK菌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脾虚证患者粪便中BU菌含量(P<0.01)并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体内可显著增加脾虚证小鼠粪便样本中AKK菌含量(P<0.01)并降低BU菌含量(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可直接调节BU菌含量,降低BU菌含量可能是其治疗脾虚证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脾虚证 患者粪便 小鼠模型 艾克曼菌ATCC BAA-835 单形拟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脱脂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肠葡萄糖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丁晓萌 侯坤友 +4 位作者 胡晓祎 贾梦云 谢建华 陈奕 余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绿色木霉发酵法制备的脱脂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defatted rice bran,DRB-SDF)对小肠葡萄糖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葡萄糖吸收和转运模型,设置正常组... 目的:探讨绿色木霉发酵法制备的脱脂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defatted rice bran,DRB-SDF)对小肠葡萄糖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葡萄糖吸收和转运模型,设置正常组、阳性阿卡波糖对照组(25μg/mL)以及DRB-SDF低、中、高(2、4、8 mg/mL)剂量组。在DRB-SDF作用一定时间后,采用CCK-8法检测Caco-2细胞活力、氧化酶-偶联比色法检测葡萄糖质量浓度、酶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α-葡萄糖苷酶活力、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α-葡萄糖苷酶以及SGLT-1、GLUT-2和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RB-SDF质量浓度小于8 mg/mL时对Caco-2细胞增殖未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于正常组,DRB-SDF低、中、高剂量组葡萄糖吸收和转运水平均被抑制,并呈浓度依赖性。DRB-SDF作用后,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力明显被抑制,同时α-葡萄糖苷酶、SGLT-1、GLUT-2和Na^+-K^+-ATP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DRB-SDF可能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SGLT-1、GLUT-2和Na^+-K^+-ATP酶mRNA的表达,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占据葡萄糖的吸收位点等途径,延缓小肠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最终降低餐后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米糠 微生物发酵 可溶性膳食纤维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CACO-2细胞 葡萄糖吸收和转运
下载PDF
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邹林 高翔 +6 位作者 张冲 佟玲 王建国 郗璐 张建明 刘永红 彭晓旻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9-805,共7页
目的调查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呼吸道感染病例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176例呼... 目的调查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呼吸道感染病例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17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应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2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1176例样本中,检出26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核酸阳性,病毒和细菌总检出率34.86%(410/1176),其中单一感染病毒类病原体98例(23.90%,98/410),单一感染细菌类病原体185例(45.12%,185/410),检出大于1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127例(30.98%,127/410),其中病毒+细菌混合感染39例(9.51%,39/410)、细菌+细菌混合感染88例(21.46%,88/410);<5、5~17、18~44、45~64、≥65岁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30.77%(24/78)、35.59(42/118)、29.06%(120/413)、36.28%(78/215)、41.48%(146/352);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样本检出率分别为25.97%(195/751)和50.59%(215/425);按样本采集时间分组,检出率前2位的月份组分别是2020年1月,检出率84.00%(21/25),2021年12月,检出率59.78%(55/92)。结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病毒情况明显减少,病原体以细菌类多见,混合感染情况占比较高,混合感染主要以细菌类混合感染为主,其中重症肺炎病例混合感染情况更加复杂多样,感染率最高的细菌类病原体是铜绿假单胞菌,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且男性更易感染;春秋季节为感染的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流行特征 多种病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用于组分中药新双龙方的配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琳星 范雪梅 +3 位作者 梁琼麟 王文凯 王义明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97-2404,共8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中药新双龙方及其有效组分人参总皂苷和丹参总酚酸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的作用机制.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梗模型,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出AMI大鼠给药前及新双龙方与组分给...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中药新双龙方及其有效组分人参总皂苷和丹参总酚酸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的作用机制.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梗模型,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出AMI大鼠给药前及新双龙方与组分给药后的差异表达基因(Ratio>2或<0.5),通过对4组差异基因的综合分析,比较了新双龙方与组分作用方式的异同,从分子调控水平上探讨复方配伍后的增效作用,同时对与药效作用机理直接相关的钙离子转运相关的Cacna1d基因和血管修复相关的Flnb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结果表明,新双龙方与2种有效组分对心梗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对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以及药物的调控作用比较结果均表明复方比组分的疗效更好;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新双龙方与组分均主要通过调控钙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发挥药效作用,且复方涉及更多通路;筛选出了复方与组分共同调控的靶点基因,其在3组中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表达趋势,但复方具有更积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从分子调控角度证实了复方新双龙方的配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复方配伍 新双龙方 急性心肌梗塞
下载PDF
荧光标志技术与PCR检验技术相结合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时秀云 于欣 马苏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标志技术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技术相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4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与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HC-Ⅱ)检测。比... 目的探讨荧光标志技术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技术相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4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与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HC-Ⅱ)检测。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HPV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HPV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224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 7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级41例, CINⅡ级23例,CINⅢ级12例;72例患者为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CIN各期患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HPV检出率与HC-ⅡHPV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HPV检出率为62.5%,高于HC-Ⅱ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HPV阳性检出率为75.4%, HC-Ⅱ检测的HPV阳性检出率为62.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HPV阳性检出率高于HC-Ⅱ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0, 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3.0%(186/22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67,提示虽然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但两种检测方法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高危型HP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诊断价值明显,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做为首选的HPV检验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ok 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Monacolin K产量、菌丝及孢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琳 王昌禄 +3 位作者 李贞景 陈勉华 武淑芬 任志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49,共5页
红曲霉中mok E基因是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生物合成的一个相关基因,mok E基因表达量与Monacolin K产量呈正相关。以mok E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红曲霉mok E基因过表达工程菌株,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 红曲霉中mok E基因是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生物合成的一个相关基因,mok E基因表达量与Monacolin K产量呈正相关。以mok E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红曲霉mok E基因过表达工程菌株,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确定mok E基因过表达转化子,对转化子Monacolin K产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野生型红曲霉M1及转化子菌丝、孢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成功得到240个转化子,对其中9个转化子进行mok E基因表达量测定,有3株转化子mok E基因表达量增加,分别为T2、T8、T9转化子,确定其为mok E基因过表达转化子;T2、T8、T9转化子内酯型Monacolin K产量分别为2 159.7、4 177.6、3 365.7μg/g,与野生型红曲霉Monacolin K产量(1 447.8μg/g)相比,分别提高了49.2%、188.5%及132.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mok 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的菌丝体、孢子形态及生殖方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基因过表达 MONACOLINK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扫描电镜 孢子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瑜 马建忠 +4 位作者 张伟杰 高恺 冯海霞 张莹 车团结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2期34-3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腐皮镰刀菌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运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检测腐皮镰刀菌,并对此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45例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SYBR Gr...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腐皮镰刀菌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运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检测腐皮镰刀菌,并对此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45例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好,其检出率高于普通PCR;灵敏度高,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copies/μL;稳定性好,对质粒为1.0×10~7copies/μL、1.0×10~5copies/μL、1.0×10~3copies/μL的标准品重复检测10次,结果显示扩增反应Ct值的变异系数为0.96%~1.68%。结论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腐皮镰刀菌,不仅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简便、快速、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刀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SYBR Gree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