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宁省中学生自尊与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珊珊
张野
苑波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6-451,457,共7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基本移情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1)男生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均高于女生[(17.1±7.0)vs.(14.8±5.6);(17.9±6.2)vs.(15.9±5.7);(45.2±9.7)vs.(42.9±9.8)],自尊和移情均低于女生[(27.4±5.1)vs.(28.2±4.8);(63.1±9.5)vs.(66.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均高于高中组[(16.4±6.6)vs.(15.3±6.1);(17.7±6.0)vs.(16.0±5.9)],而自尊、移情均低于高中组[(27.2±4.5)vs.(28.5±5.3);(61.8±10.3)vs.(67.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20~0.33,P<0.01),与自尊和移情负相关(r=-0.28~-0.13,P<0.01)。(3)中学生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2和0.13;自尊(中介效应0.09,95%CI 0.37~0.79)、移情(中介效应0.05,95%CI 0.16~0.44)在孤独感与实施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自尊(中介效应0.05,95%CI 0.13~0.58)、移情(中介效应0.03,95%CI 0~0.03)在孤独感与受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移情负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孤独感正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提高自尊水平和移情水平可以缓解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移情
孤独感
实施
网络欺凌
受
网络欺凌
原文传递
初中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孙冰如
徐莹莹
+1 位作者
张珊珊
张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58-159,共2页
为探索初一、初二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本研究从辽宁省沈阳市随机选取两所学校的439名初一、初二学生,通过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量表对其孤独感和网络欺凌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孤独感在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
为探索初一、初二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本研究从辽宁省沈阳市随机选取两所学校的439名初一、初二学生,通过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量表对其孤独感和网络欺凌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孤独感在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行为方面存在预测功能。因此,本研究认为:初中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孤独感
实施
网络欺凌
受
网络欺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中学生自尊与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珊珊
张野
苑波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6-451,457,共7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No.EBA170488)
文摘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基本移情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1)男生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均高于女生[(17.1±7.0)vs.(14.8±5.6);(17.9±6.2)vs.(15.9±5.7);(45.2±9.7)vs.(42.9±9.8)],自尊和移情均低于女生[(27.4±5.1)vs.(28.2±4.8);(63.1±9.5)vs.(66.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均高于高中组[(16.4±6.6)vs.(15.3±6.1);(17.7±6.0)vs.(16.0±5.9)],而自尊、移情均低于高中组[(27.2±4.5)vs.(28.5±5.3);(61.8±10.3)vs.(67.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20~0.33,P<0.01),与自尊和移情负相关(r=-0.28~-0.13,P<0.01)。(3)中学生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2和0.13;自尊(中介效应0.09,95%CI 0.37~0.79)、移情(中介效应0.05,95%CI 0.16~0.44)在孤独感与实施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自尊(中介效应0.05,95%CI 0.13~0.58)、移情(中介效应0.03,95%CI 0~0.03)在孤独感与受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移情负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孤独感正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提高自尊水平和移情水平可以缓解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自尊
移情
孤独感
实施
网络欺凌
受
网络欺凌
Keywords
self-esteem
empathy
loneliness
cyberbully
cybervictim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C913.5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初中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孙冰如
徐莹莹
张珊珊
张野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58-159,共2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学校基本科研项目“依恋路径下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WQN201704)
2017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G17CB343)
2018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初中生校园排斥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D18CB413)
文摘
为探索初一、初二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本研究从辽宁省沈阳市随机选取两所学校的439名初一、初二学生,通过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量表对其孤独感和网络欺凌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孤独感在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行为方面存在预测功能。因此,本研究认为:初中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密切相关。
关键词
初中生
孤独感
实施
网络欺凌
受
网络欺凌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宁省中学生自尊与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张珊珊
张野
苑波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2
初中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研究
孙冰如
徐莹莹
张珊珊
张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