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飞月 王艳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4,共5页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自我 关系自我 后现代心理学
下载PDF
叙事自我:特质与情境的整合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一波 郭永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特质与情境之争与自我观密切相关。传统心理学假定自我是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则行为是由特质决定的;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的,则行为由情境决定。叙事心理学认为生活故事形成并建构了一个人的自... 特质与情境之争与自我观密切相关。传统心理学假定自我是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则行为是由特质决定的;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的,则行为由情境决定。叙事心理学认为生活故事形成并建构了一个人的自我与人格,故事为一个人的自我提供了特质与情境的统一。叙事心理学将叙事思维引入心理学,用生活故事架起了一座连接特质与自我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情境之争 实体自我 关系自我 叙事自我
下载PDF
从“实体自我”到“有机自我”--当代西方“自我”概念研究的新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治河 樊美筠 李玲 《探求》 2018年第3期44-53,共10页
后现代视域中的"自我"(self)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在解构现代自我,罢黜现在自我的中心地位和实体地位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发挥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然而在现代自我退场... 后现代视域中的"自我"(self)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在解构现代自我,罢黜现在自我的中心地位和实体地位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发挥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然而在现代自我退场后,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来代替现代自我观?时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这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鲜有建树,留下的仅仅是个"破碎的自我"。时代呼唤一种新的建设性的自我观。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自我"或曰"过程自我"就是对这样一种新自我观的探索,所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在自我研究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与现代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实体自我不同,"有机自我"是一种开放的生成中的过程自我、一种关系自我和创造性的自我。这是一种有根的自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自我。它与中国人对"自我"的理解存在着深度契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自我 后现代自我 过程自我 有机自我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逻辑哲学论》中的自我观 被引量:2
4
作者 邱忠善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自我理论涉及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和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诸论题。维氏之目的是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划界。语言和世界逻辑同构,语言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所以自我就是世界界限。维氏...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自我理论涉及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和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诸论题。维氏之目的是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划界。语言和世界逻辑同构,语言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所以自我就是世界界限。维氏之唯我论并不彻底,因为世界之外尚有不可言说者。作为世界界限之自我乃是形而上学主体,它并非世界内之事实,并非世界内之实体,不能为语言所捕捉。单纯的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本指世界内之事实,而维特根斯坦在书中实际上否定了它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唯我论 形而上学主体 实体自我 语言 世界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创作主体“角色采择”的嬗变轨迹
5
作者 宋素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2-98,共7页
本文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核心概念“自我”和“角色采择”切入,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主体在集体自我、实体自我、关系自我和多元自我交织呈现状态下所创造出的中国电影的独特图景。以导演代际为基本分期方法,又从... 本文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核心概念“自我”和“角色采择”切入,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主体在集体自我、实体自我、关系自我和多元自我交织呈现状态下所创造出的中国电影的独特图景。以导演代际为基本分期方法,又从历史的角度,结合中国社会变迁,尤其是电影创作生产的经济、市场和工业体制,分别对应四种自我呈现方式的凸显期,将70年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认为:当创作主体选择集体自我的“角色采择”立场时,是“我们”拍摄“他们”的集体情感投射,激情和理想的抒发为主基调;当选择实体自我时,则首先是自我表达和反思,生命体验和文化反思成为银幕主色调;到关系自我时,“我”拍摄“他”的平等对话方式建构出中国电影的个性化时期;当新千年后“无代期”来临时,自我结束长久以来的分裂状态,在弥合和消散的双重变奏中迎来了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角色采择 集体自我 实体自我 关系自我 多元自我
原文传递
康德纯粹自我意识学说的贡献及其困境
6
作者 鲁绍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在康德的知识论中,纯粹自我意识同物自体一样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基础。经验自我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而康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则克服了笛卡儿"自我"实体化和休谟怀疑论的缺陷,开... 在康德的知识论中,纯粹自我意识同物自体一样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基础。经验自我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而康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则克服了笛卡儿"自我"实体化和休谟怀疑论的缺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辉煌时代。但是,正是纯粹自我意识的超验性和与非生活性,使其又陷入了新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纯粹自我意识 超验 实体自我 怀疑论 困境
下载PDF
自我与超越──从胡塞尔自我观到马克思对象性活动
7
作者 王礼平 孙斌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胡塞尔自我现在论述方式上、逻辑上及实际理论建构中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证明任何自我只可能是与世界关涉的自我。但自我在世界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实体化,而实体化自我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普遍危机,因而自我之超越成为必然... 胡塞尔自我现在论述方式上、逻辑上及实际理论建构中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证明任何自我只可能是与世界关涉的自我。但自我在世界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实体化,而实体化自我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普遍危机,因而自我之超越成为必然趋势。自我超越的可能途径只能是回到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马克思 自我 自我超越 现实性世界 意向性 实体自我 对象性活动
全文增补中
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叩问与人文情怀——评《网络自我互动——网络实践的主体内省》 被引量:2
8
作者 林伯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第1期112-112,共1页
在21世纪,人类全方位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生存、网络交往、网络实践正在成为人的现实存在样态,“我”在实体自我之外衍生了网络自我,这便使得“我是谁?”这一哲学终极问题笼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氤氲浓雾。那么,网络自我是怎样的“我”?... 在21世纪,人类全方位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生存、网络交往、网络实践正在成为人的现实存在样态,“我”在实体自我之外衍生了网络自我,这便使得“我是谁?”这一哲学终极问题笼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氤氲浓雾。那么,网络自我是怎样的“我”?实体自我怎样认识网络自我?网络自我如何实现互动?网络自我如何自我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树祥教授、谢玉进副教授在其所著的《网络自我互动—网络实践的主体内省》一书中,对此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拷问和全面的实践概括,为网络自我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开启了一条清晰的分析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践 互联网时代 人文情怀 内省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叩问 中央财经大学 实体自我
下载PDF
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矛盾及其解决——个人在何种意义上能成为国家的创建者 被引量:6
9
作者 韩立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3,共12页
自《法哲学原理》出版以来,以海姆为代表的批判者就认为,黑格尔关于国家的两条原则,即实体性原则与自我意识原则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矛盾,结果导致他在事实上抛弃了自我意识立场,倒退到了古代的整体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出现了许多为黑格尔... 自《法哲学原理》出版以来,以海姆为代表的批判者就认为,黑格尔关于国家的两条原则,即实体性原则与自我意识原则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矛盾,结果导致他在事实上抛弃了自我意识立场,倒退到了古代的整体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出现了许多为黑格尔国家学作自由主义辩护的著述,但这一难题依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本文试图从《精神现象学》中的"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原理出发来解决这一难题,即通过以主观性为中介对普遍意志和个别意志之间的关系的重构,来证明黑格尔的实体性原则包含着自我意识原则,其国家观仍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从而为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矛盾的解决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伦理国家 实体自我意识的同一性 主观性 爱国心
下载PDF
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解构——早期现代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后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玉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4,共6页
与古代哲学从自我以外的本原或上帝当中寻求确定性的做法相反,早期现代哲学选择了从自身寻找确定性根据的道路。无论是笛卡尔的实体性自我,还是康德的功能性自我,都体现着这种确定性追求的努力方向。然而早期现代哲学在从自我当中寻求... 与古代哲学从自我以外的本原或上帝当中寻求确定性的做法相反,早期现代哲学选择了从自身寻找确定性根据的道路。无论是笛卡尔的实体性自我,还是康德的功能性自我,都体现着这种确定性追求的努力方向。然而早期现代哲学在从自我当中寻求确定性的根源时,也将人本身的感性的、流动的成分宣扬开来。因而从自我本身出发寻找确定性的根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而后现代主义恰恰又将自我当中感性的、流动的成分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最终导致自我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 实体自我 功能性自我 现代性
下载PDF
关于哈贝马斯道德-法律观的几点评论
11
作者 焦文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坚持交往有效性的形式法律被哈贝马斯确定为两个方面的中介,即一方面是伦理实体之间,另一方面是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利之间的中介。它构成了多元主义社会共享道德要求的基本前提。由于哈贝马斯认为前反思的道德直觉与情感缺少经过道德论证... 坚持交往有效性的形式法律被哈贝马斯确定为两个方面的中介,即一方面是伦理实体之间,另一方面是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利之间的中介。它构成了多元主义社会共享道德要求的基本前提。由于哈贝马斯认为前反思的道德直觉与情感缺少经过道德论证和反思理解的可能基础,因而它们必须与作为其发生学根据的伦理实体一道被形式法律驱逐出去,并被约束在与公共领域无关的事实语境内部。与此同时,形式法律也坚决排除了伦理实体独特的政治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实体自我理解 认知反思批判 善与正义
下载PDF
笛卡尔的实体性自我概念及其批判
12
作者 宗伟 宗培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0-44,共5页
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确然性是晦暗不明的,既可以指作为思维活动主体的自我,也可以是一般思维活动,最终笛卡尔用自然主义方式将自我绝对的自我经验实体化了,这样就动摇了我思的确定性以及自我与上帝的关系,从而也招致了无... 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确然性是晦暗不明的,既可以指作为思维活动主体的自我,也可以是一般思维活动,最终笛卡尔用自然主义方式将自我绝对的自我经验实体化了,这样就动摇了我思的确定性以及自我与上帝的关系,从而也招致了无穷的诘责和批判。康德批判笛卡尔将逻辑主体与实在主体、形式同一性与内容同一性混为一谈,并指出对自身的意识还远远不是对自身的认识,随后,思维的明见性与自我超越性的事实、属于前反思的绝对主体我思和属于反思层次的我在通过现象学运动的总体发展,在萨特那里也得到了系统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思” “我在” 实体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