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国遗址、墓地调查记 被引量:49
1
作者 卢连成 尹盛平 《文物》 1982年第2期48-57,共10页
汧水(今作千河)是渭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今甘肃华亭县境内关山,东南流经今陕西宝鸡地区的陇县、千阳、宝鸡县,在宝鸡市卧龙寺以东与渭水相会。商周之际,汧水河谷是周族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相交往的重要通道。河谷台地上遗存不少商周... 汧水(今作千河)是渭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今甘肃华亭县境内关山,东南流经今陕西宝鸡地区的陇县、千阳、宝鸡县,在宝鸡市卧龙寺以东与渭水相会。商周之际,汧水河谷是周族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相交往的重要通道。河谷台地上遗存不少商周时期的遗址、墓地。近年来,在陇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 西周晚期 陇县 少数民族 出土器物 宝鸡地区 西周早期 遗址 西北地区 铭文
原文传递
关中秦墓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滕铭予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1-300,共20页
自三十年代北平研究院发掘宝鸡斗鸡台的'屈肢葬墓'开始,至今在关中地区发掘并被认定是秦国墓葬的主要有以下几批材料:1934年—1937年在宝鸡斗鸡台发掘的十一座'屈肢葬墓';1955年在长安客省庄发掘的七十一座东周墓葬;195... 自三十年代北平研究院发掘宝鸡斗鸡台的'屈肢葬墓'开始,至今在关中地区发掘并被认定是秦国墓葬的主要有以下几批材料:1934年—1937年在宝鸡斗鸡台发掘的十一座'屈肢葬墓';1955年在长安客省庄发掘的七十一座东周墓葬;1954年—1957年在西安市半坡发掘的一一二座战国墓葬;1959年—1960年在宝鸡市福临堡发掘的十座东周墓葬及一座车马坑;1963年—1964年在宝鸡县阳平秦家沟发掘的五座秦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地区 西安地区 秦墓 关中地区 墓葬形制 战国晚期 春秋战国 宝鸡 斗鸡台 青铜礼器
原文传递
先周文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尹盛平 任周芳 《文物》 1984年第7期42-49,共8页
一姬姓的周人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部族,关于周人的来源和发展,一直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注重的问题之一。三十年代,钱穆提出了周族本来居住在山西南部的新绛、闻喜一带,后来在古公亶父时才开始向陕西境内迁移的观点。1934至1937年。
关键词 先周文化 齐家文化 客省庄 二期文化 斗鸡台 考古学 遗址 西周文化 宝鸡地区 国立北平研究院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1
4
作者 万红莲 宋海龙 +1 位作者 朱婵婵 张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8,共12页
通过对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利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分析了1368-1911年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1368-1911年,宝鸡地区共发生297次旱涝灾害事件,其中旱灾和涝灾... 通过对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利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分析了1368-1911年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1368-1911年,宝鸡地区共发生297次旱涝灾害事件,其中旱灾和涝灾分别发生191次和106次,占旱涝灾害发生总次数的64.31%和35.69%。2宝鸡地区旱涝灾害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368-1644年为偏旱阶段,1645-1804年为旱涝灾害波动阶段,1805-1911年为偏涝阶段,整体上呈现出干旱—湿润期的交替特征。旱涝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大致存在70年、110年和170年左右3个振荡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对应。3旱涝灾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特征。渭河流域以北、以东地区既是旱灾的多发区,也是涝灾的多发区。4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的相继发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18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极端旱涝灾害事件频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地区 旱涝灾害链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原文传递
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墓地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8
5
作者 卢连成 胡智生 《文物》 1983年第2期12-20,共9页
从1974年起,宝鸡市博物馆在宝鸡市益门公社茹家庄、竹园沟、濛峪沟等地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迄今为止,已发掘墓葬二十五座,车马坑、马坑六座,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初步揭示了商末、周初具有明显的甘青地区和巴蜀地区文化特征的重... 从1974年起,宝鸡市博物馆在宝鸡市益门公社茹家庄、竹园沟、濛峪沟等地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迄今为止,已发掘墓葬二十五座,车马坑、马坑六座,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初步揭示了商末、周初具有明显的甘青地区和巴蜀地区文化特征的重要方国——(弓鱼)国的文化面貌,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本文主要依据茹家庄、竹园沟墓地的出土资料,对(弓鱼)伯家族世系、(弓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园 宝鸡 西周早期 铜器铭文 巴蜀地区 主要依据 青铜礼器 宝鸡地区 文化特征 青铜器
原文传递
高领袋足鬲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天恩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43,50,共12页
高领袋足鬲是指苏秉琦先生在《斗鸡台沟东区墓葬》中所说的瓦鬲墓初期A1型陶鬲。这类陶鬲的制作过程是先模制三个相同的圜底罐(即袋足),再将三罐口部用泥拼粘在一起,然后接上高领和足尖,最后加上耳、鋬和附加堆纹等(图一)。这样,这类陶... 高领袋足鬲是指苏秉琦先生在《斗鸡台沟东区墓葬》中所说的瓦鬲墓初期A1型陶鬲。这类陶鬲的制作过程是先模制三个相同的圜底罐(即袋足),再将三罐口部用泥拼粘在一起,然后接上高领和足尖,最后加上耳、鋬和附加堆纹等(图一)。这样,这类陶鬲很自然地形成高领、三袋足和分裆三个基本特征,因而称之为高领袋足鬲,以强调其特征及与其他陶鬲的差别。有些领内有模糊的反绳纹,说明部分个体的高领也是模制的。目前所见高领袋足鬲标本基本都是通体饰有绳纹,分双耳、双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鸡台 宝鸡 先周文化 博物馆 齐家文化 标本 墓葬 遗址 辛店文化 宝鸡地区
原文传递
西周方座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懋镕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9-76,共8页
关键词 西周早期 西周晚期 出土器物 商周青铜器 宝鸡地区 青铜礼器 西部文化 中晚期 纹饰 形制
原文传递
宝鸡地区的干旱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建芳 李建军 陈卫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7期16-19,共4页
使用 196 0~ 2 0 0 0年宝鸡地区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 ,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 (m) ,分析了该区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区干旱发生频繁 ,个别年份较严重。干旱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 使用 196 0~ 2 0 0 0年宝鸡地区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 ,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 (m) ,分析了该区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区干旱发生频繁 ,个别年份较严重。干旱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持续性特点 ,年际变化大体上有 2 0 a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干旱 宝鸡地区 气候特征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宝鸡下马营旭光西周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桂枝 《文博》 1985年第2期1-3,97,共4页
一九八四年五月间,宝鸡县下马营乡旭光村科研室的同志在该村东南断崖取土时,于地表一米深处发现青铜器两件。得知消息后,我们立即前往作了调查,并进行了清理。这是一座西周墓,墓离渭水大约有三公里(图一)。这里是一片比较平坦的二级台地... 一九八四年五月间,宝鸡县下马营乡旭光村科研室的同志在该村东南断崖取土时,于地表一米深处发现青铜器两件。得知消息后,我们立即前往作了调查,并进行了清理。这是一座西周墓,墓离渭水大约有三公里(图一)。这里是一片比较平坦的二级台地,台地上出土了不少绳纹高领袋足鬲的口沿和袋足部分残片及陶罐。看来这块台地是西周早期的一处居住遗址和墓葬区,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平面呈长方形,土圹竖穴,圹壁垂直。内填五花土,墓向北偏西170°,圹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居住遗址 宝鸡地区 马营 西周遗址 西周早期 随葬器物 光村 绳纹 二层台
下载PDF
宝鸡地区典型黄土剖面钻孔岩芯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谭成轩 孙炜锋 +4 位作者 张春山 吴树仁 石菊松 李滨 王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2-748,共17页
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宝鸡市陈仓区贾村塬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原状全程取芯钻探工程,并开展了室内系统物理力学参数和物质组成测试分析,以探讨滑坡形成机制。系统的测试分析表明:密度和孔隙比之间成负相关关系;液限和塑限之间呈正... 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宝鸡市陈仓区贾村塬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原状全程取芯钻探工程,并开展了室内系统物理力学参数和物质组成测试分析,以探讨滑坡形成机制。系统的测试分析表明:密度和孔隙比之间成负相关关系;液限和塑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曲线波动的规律基本一致;压缩模量和压缩系数成负相关关系;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呈负相关的关系,但数据波动较大。典型黄土剖面黄土与古土壤颗粒组成、碳酸盐含量及主要黏土矿物分析表明:0.075~0.010mm粗粉土粒含量和碳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二者与内聚力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内摩擦角呈正相关关系;<0.002mm胶粒成分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并与内聚力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内摩擦角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地区 贾村塬典型黄土剖面 物理力学参数 物质组成
下载PDF
试论扁茎剑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钟少异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一、扁茎剑的概念中国古代的青铜剑,从结构上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柄、身合铸的铜剑,其特点是剑柄和剑身相连为一体,一次铸造而成。这类剑又可区分为两型:一型,柄、身合铸而成,可直接握持使用,如商末至东周时期北方草原地区流行... 一、扁茎剑的概念中国古代的青铜剑,从结构上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柄、身合铸的铜剑,其特点是剑柄和剑身相连为一体,一次铸造而成。这类剑又可区分为两型:一型,柄、身合铸而成,可直接握持使用,如商末至东周时期北方草原地区流行的铜短剑(图一,1、2),以及战国和西汉时期西南夷地区流行的铜短剑(图一,3、4);二型,柄、身合铸而成,但柄上需附加一些装置才适于握持使用,如东周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两种型式铜剑(见图五,5、6),其柄部需缠绕丝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茎 中原地区 出土 东周时期 青铜剑 马家窑文化 东北地区 宝鸡地区 甘肃灵台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2001-2013年宝鸡地区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静 万红莲 张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235-240,共6页
[目的]研究2001—2013年陕西省宝鸡地区植被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为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1—2013年宝鸡地区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11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 [目的]研究2001—2013年陕西省宝鸡地区植被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为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1—2013年宝鸡地区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11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结合实际调查,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标准化处理、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季尺度、参照年尺度分析宝鸡地区植被覆盖季节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夏季植被NDVI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秋季,冬季植被覆盖最差;宝鸡地区四季标准化值NDVI与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接近,其最大值点的出现时间与气温和降水量基本对应。同一季节NDVI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均高于NDVI与相应季节降水量的相关系数(除夏季);春季NDVI与冬季气温(-0.592)、夏季NDVI与春季降水量(0.640)之间显著相关,表明近13a来春季植被覆盖变化与冬季气温、夏季植被覆盖与春季降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NDVI与降水之间的滞后关系为0~3个月。[结论]2001—2013年宝鸡地区年均、季NDVI整体均呈增加趋势,8月植被覆盖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降水量较气温对8月植被生长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植被季节变化 气温 降水量 宝鸡地区
下载PDF
宝鸡地区近1400a洪涝灾害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万红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2,共4页
根据地方史料记载,统计出宝鸡地区公元600年至2000年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为轻度涝灾、中度涝灾、大涝灾、特大涝灾4级灾害,以中度和大涝灾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1.55%,特大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 根据地方史料记载,统计出宝鸡地区公元600年至2000年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为轻度涝灾、中度涝灾、大涝灾、特大涝灾4级灾害,以中度和大涝灾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1.55%,特大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94%。公元600-2000年1400a的时段可以分为14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10、11、12、13、14、15世纪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7、8、9、16、17、18、19、20世纪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宝鸡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地理位置、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地区 洪涝灾害 灾害影响
原文传递
巴蜀柳叶形剑渊源试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江章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81-84,共4页
柳叶形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 柳叶形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对这种剑的渊源谈一点看法,企望对巴蜀考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形 巴蜀地区 青铜剑 渊源 文物 遗址 西周早期 宝鸡地区 中脊 扁茎
下载PDF
宝鸡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茹 陈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采用宝鸡12个县区1961—2016年的降雹资料、防雹炮点分布和耕地防护资料,结合宝鸡市DEM高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分布等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各县市农业人口占比、耕地面积占比、农业生产总值占比、人均GDP等社会经济... 采用宝鸡12个县区1961—2016年的降雹资料、防雹炮点分布和耕地防护资料,结合宝鸡市DEM高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分布等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各县市农业人口占比、耕地面积占比、农业生产总值占比、人均GDP等社会经济资料;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承灾体脆弱性3个评价因子,利用ArcGIS的空间栅格计算、自然间断分类和图斑合并等功能进行宝鸡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冰雹灾害风险以中、高度风险区为主,多出现在北部低山区和台塬区,其中陇县雹灾风险指数最大,城市中心区以及南部高山区以低风险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灾害 风险区划 宝鸡地区
下载PDF
论秦釜 被引量:7
16
作者 滕铭予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731-736,共6页
陶釜作为一种炊器,是关中地区战国时期秦墓的典型随葬器物之一,以釜、盂、罐为代表的一套日用陶器为同时期关东诸国墓葬所不见。一般认为,陶釜是由陶鬲蜕尽三足演变而来,其直接的缘由是由于灶的使用而使鬲的三足失去了实用意义。有学者... 陶釜作为一种炊器,是关中地区战国时期秦墓的典型随葬器物之一,以釜、盂、罐为代表的一套日用陶器为同时期关东诸国墓葬所不见。一般认为,陶釜是由陶鬲蜕尽三足演变而来,其直接的缘由是由于灶的使用而使鬲的三足失去了实用意义。有学者指出,自商代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宝鸡地区 西安地区 墓葬 秦墓 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出土 随葬器物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从周原出土蚌雕人头像谈严允文化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8
17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2-100,共9页
从周原出土蚌雕人头像谈严允文化的一些问题斯维至一、问题的提出1980年秋,陕西周原考古队在清理召陈西周宫室建筑遗址时,无意中发现了两件蚌雕人头像。尹盛平为之撰文,并论证这人头像“其种族当是塞种”①。他对这人头像的描述... 从周原出土蚌雕人头像谈严允文化的一些问题斯维至一、问题的提出1980年秋,陕西周原考古队在清理召陈西周宫室建筑遗址时,无意中发现了两件蚌雕人头像。尹盛平为之撰文,并论证这人头像“其种族当是塞种”①。他对这人头像的描述如次:头像高2.9厘米,右侧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种 石寨山文化 北方游牧民族 斯基泰 《穆天子传》 《山海经》 周原 西王母 宝鸡地区 动物图像
原文传递
西周氏遗存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仁孝 刘栋 张天恩 《文博》 1994年第5期15-25,共11页
宝鸡市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等处墓地代表的西周(弓鱼)(以下用~代)氏文化遗存,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宝鸡~国墓地》(以下均称《墓地》)
关键词 墓地 遗存 西周晚期 先周文化 墓葬 西周早期 家文化 几个问题 宝鸡地区 陶器
下载PDF
炎帝传说考述——兼论姜炎文化的源流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嘉弘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8,共8页
一人们常说汉族或中华民族均为“炎黄子孙”并自豪,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文化发达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古国的象征性代表性远祖;他们既是远古的传说人物,同时也是人类所有共同体社会心态的普遍... 一人们常说汉族或中华民族均为“炎黄子孙”并自豪,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文化发达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古国的象征性代表性远祖;他们既是远古的传说人物,同时也是人类所有共同体社会心态的普遍反映。从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开始,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较详的描写了黄帝的史迹,虽然他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但他基本上肯定了作为华夏共同体远祖之一——黄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部落 炎帝传说 宝鸡地区 黄帝族 传说时代 司马迁 炎帝神农氏 源流 五帝本纪 传说人物
下载PDF
陕西麟游县东川寺、白家河、石鼓峡的佛教遗迹 被引量:7
20
作者 常青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52,101,共8页
麟游县地处关中西部,位于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南北两道必经重镇——彬县与凤翔之间,又属隋与初唐时期皇室夏宫——九成宫的所在地,名胜古迹颇多。在佛教遗迹方面,是宝鸡地区保存最集中,最多的区域,它们包括东川寺、青莲山寺、慈善寺、麟... 麟游县地处关中西部,位于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南北两道必经重镇——彬县与凤翔之间,又属隋与初唐时期皇室夏宫——九成宫的所在地,名胜古迹颇多。在佛教遗迹方面,是宝鸡地区保存最集中,最多的区域,它们包括东川寺、青莲山寺、慈善寺、麟溪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麟游县 佛教遗迹 关中西部 东川 陕西地区 供养人 摩崖 宝鸡地区 造像碑 佛教造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