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及其制剂主要化学成分与肝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悦 王佳艺 +3 位作者 刘慧敏 殷宏庆 宋丽丽 李遇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213-7221,共9页
近年来,由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引发的肝损伤问题频发。淫羊藿及其复方制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被发现具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通过对淫羊藿及其2种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以淫羊藿及其复方制剂的肝毒性研究为中心,深度剖析淫羊... 近年来,由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引发的肝损伤问题频发。淫羊藿及其复方制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被发现具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通过对淫羊藿及其2种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以淫羊藿及其复方制剂的肝毒性研究为中心,深度剖析淫羊藿相关肝毒性形成原因及风险因素,为科学评价淫羊藿及其制剂的安全性,实现淫羊藿毒性的全面防控奠定理论基础,保证淫羊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 制剂 肝损伤 壮骨关节丸 仙灵骨葆胶囊 2″-鼠李糖基淫羊 A 淫羊 淫羊
原文传递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活性成分宝藿苷Ⅱ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芳 徐忠坤 +4 位作者 顾少莉 秦建平 周军 王振中 萧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7,共4页
目的:从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制备分离宝藿苷Ⅱ,检测不同浓度宝藿苷II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20、40nmol/ml的宝藿苷II作用MC3T3-E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力;ELISA法... 目的:从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制备分离宝藿苷Ⅱ,检测不同浓度宝藿苷II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20、40nmol/ml的宝藿苷II作用MC3T3-E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力;ELISA法检测骨钙素(OT)含量;茜素红染色分析并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测定钙沉积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宝藿苷Ⅱ对BMP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0、20、40nmol/ml的宝藿苷Ⅱ均可明显促进MC3T3-E1的增殖;提高MC3T3-E1分泌ALP和OT的能力;矿化结节数量明显增多且钙沉积量吸光度值显著增大;明显提高BMP2、Runx2和Osterix蛋白表达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胶囊活性成分宝藿苷II可以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细胞 增殖 分化
原文传递
2种淫羊藿黄酮类物质的NMR波谱解析
3
作者 焦桴荣 王怡 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35-39,52,共6页
目的解析植物药淫羊藿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解析化合物分子结构,利用一维谱1 H-NMR、13C-NMR和DEPT联合推断出氢与碳的原子个数与类型,并初步确定分子中部分官能团及结构片段,继而由二维谱HSQC确定... 目的解析植物药淫羊藿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解析化合物分子结构,利用一维谱1 H-NMR、13C-NMR和DEPT联合推断出氢与碳的原子个数与类型,并初步确定分子中部分官能团及结构片段,继而由二维谱HSQC确定碳氢直接相关关系、1 H-1 H COSY确定氢氢相关及二者结合进一步推断结构片段。最后通过二维碳氢长程相关谱HMBC拼接结构单元得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结论通过NMR波谱分析确定淫羊藿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1)和宝藿苷Ⅱ(Ikarisoside 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 核磁共振波谱 脱水淫羊素(Anhydroicaritin) (Ikarisoside A)
下载PDF
箭叶淫羊藿中一个新的黄酮苷类成分 被引量:2
4
作者 魏俊俊 张靖柯 +7 位作者 李孟 解双双 陶思琦 杨颖 杨梦 朱登辉 郑晓珂 冯卫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利用现代柱色谱技术,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W-40C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对箭叶淫羊藿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羟基宝藿苷-Ⅱ... 利用现代柱色谱技术,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W-40C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对箭叶淫羊藿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羟基宝藿苷-Ⅱ(1)、huazhongilexone-7-O-β-D-glucopyranoside (2)、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 (3)、宝藿苷-Ⅱ(4)、淫羊藿次苷-Ⅱ(5)、kaempferol 3,7-di-O-α-L-rhamnopyranoside (6)、(+)-aromadendrin (7)、kaempferol 3-O-(2-O-β-D-apiofuranosyl)-α-L-rhamnopyranoside (8)、箭藿苷A (9)、2″-O-rhamnosyl icariside-II (10)、apigenin-7-O-β-D-glucoside(11)、quercetin3-O-β-D-apiofuranoyl-(1→2)-α-L-rhamnopyranoside(12)、山柰酚(13)、淫羊藿苷(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8、11和12为首次从箭叶淫羊藿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叶淫羊 黄酮 3′-羟基-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