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但书”出罪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伟 《中国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0-262,共23页
囿于立法规定的模糊性,刑法理论有关“但书”出罪的研究已经陷入了瓶颈,在司法层面探明“但书”出罪的运行机制,对于反思立法和验证理论尤为必要。实证研究表明,“但书”在轻微犯罪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出罪运行机制,从宽情节与行为人犯... 囿于立法规定的模糊性,刑法理论有关“但书”出罪的研究已经陷入了瓶颈,在司法层面探明“但书”出罪的运行机制,对于反思立法和验证理论尤为必要。实证研究表明,“但书”在轻微犯罪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出罪运行机制,从宽情节与行为人犯罪后的表现成为出罪与否的重要考量因素。受类型性有罪司法推定的影响,“但书”出罪机制在抽象危险犯中无法顺畅运行,加上定罪免刑机制与之相互竞争,挤占了原本属于“但书”出罪机制的适用空间,使轻微犯罪的出罪体系存在漏洞。基于“但书”在出罪体系中的应然定位,应当在立法上增补新型出罪事由,以分流“但书”溢出的出罪压力,在司法上构建抽象危险犯“但书”出罪的类型化规则,并细化规定“情节显著轻微”与“情节轻微”之间的差异性与梯度关系,从而充分释放“但书”的出罪潜力并有效防止其被“善意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出罪机制 罪量因素 轻微犯罪 定罪免刑
原文传递
论酌定不起诉的程序性出罪机能--以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的关系为重点 被引量:9
2
作者 黄京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6,共12页
酌定不起诉具有将刑事制度稳定性与刑事政策应变性融于一体的特性,具有包括刑法第37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在内的其他刑事法律制度不可替代的程序性出罪功能,是实现规模化出罪的基本刑事法律制度。大幅度提升酌定不起诉的适用率并使其长期... 酌定不起诉具有将刑事制度稳定性与刑事政策应变性融于一体的特性,具有包括刑法第37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在内的其他刑事法律制度不可替代的程序性出罪功能,是实现规模化出罪的基本刑事法律制度。大幅度提升酌定不起诉的适用率并使其长期稳定在合理的水准,最关键的现实方案,是从根本上解除实体规范对起诉裁量制度的不当束缚,消除违背起诉便宜原则实质精神的实体障碍。《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的“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独立于《刑法》第37条的规定,实质意义为“根据刑事司法政策不需要判处刑罚”。“免罪免刑”的酌定不起诉与“定罪免刑”的公诉和裁判,所适用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实际控制标准,具有根本不同的法律属性。酌定不起诉是附加适用刑罚替代措施的独立前置条件。轻微犯罪规模化出罪时代的刑罚替代措施,应以附加适用为原则,以不附加适用为例外,对“免罪免刑”的酌定不起诉,应尽可能扩张附加适用刑罚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诉 规模化出罪 酌定不起诉 刑罚替代措施 定罪免刑
下载PDF
论定罪免刑条款对刑法边界的解构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伟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刑法的边界往往与刑法的基本概念密切相关。古典刑法概念坚持了犯罪与刑罚的二元一体结构,从而划定了刑法的边界。但定罪免刑条款对犯罪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构,割裂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从而使刑法的边界无限扩展。然而,定罪免刑条款缺乏... 刑法的边界往往与刑法的基本概念密切相关。古典刑法概念坚持了犯罪与刑罚的二元一体结构,从而划定了刑法的边界。但定罪免刑条款对犯罪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构,割裂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从而使刑法的边界无限扩展。然而,定罪免刑条款缺乏立法的逻辑性和理论的合理性,应该予以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免刑 刑法边界 刑罚 非刑罚处罚方法
原文传递
定罪免刑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刑法》第37条前段的效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本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40,共9页
《刑法》第37条前段规定的定罪免刑制度有助于缓解罪杂刑单问题,也有助于提升刑事司法效益和促进犯罪治理的精细化。从效力上看,第37条前段是有关定罪免刑制度的一般性规定,本质在于将分散在刑法中的具体定罪免刑制度原则化,具有独立性... 《刑法》第37条前段规定的定罪免刑制度有助于缓解罪杂刑单问题,也有助于提升刑事司法效益和促进犯罪治理的精细化。从效力上看,第37条前段是有关定罪免刑制度的一般性规定,本质在于将分散在刑法中的具体定罪免刑制度原则化,具有独立性和普遍适用性;司法者可在量刑原则、原理的范围内,直接根据该条对行为人予以定罪免刑。理论上反对将第37条前段理解为独立免刑规则的观点均不合理,将其理解为独立的免刑规则能有效弥补第61条的弊端,实现第63条第2款限制司法权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免刑 犯罪治理 出刑 免予刑事处罚
原文传递
优化定罪免刑实践的法治路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贺洪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4,共6页
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犯罪化、犯罪治理精细化、刑罚适用轻缓化等趋势,蕴含着定罪免刑实践的法治需求。当前,定罪免刑实践仍然面临着观念认知偏差、法律依据分歧、实体标准模糊、运行程序繁琐等多重困扰。应立足现代犯罪治理理念深化定... 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犯罪化、犯罪治理精细化、刑罚适用轻缓化等趋势,蕴含着定罪免刑实践的法治需求。当前,定罪免刑实践仍然面临着观念认知偏差、法律依据分歧、实体标准模糊、运行程序繁琐等多重困扰。应立足现代犯罪治理理念深化定罪免刑的法治认知,运用刑法体系解释原理活化定罪免刑的法律依据,植根综合主义刑罚理论细化定罪免刑的实体标准,依托刑事诉讼程序改革优化定罪免刑的运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免刑 犯罪治理 刑事责任 刑罚适用
原文传递
引入与调适:自然惩罚免刑规则的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文俊 陈超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定罪免刑意味着对行为人仅宣告有罪,但并不实际予以刑罚处罚。我国定罪免刑机制适用需满足“犯罪情节轻微”且“不需要判处刑罚”,即社会危险性与人身危险性并重的条件,而双重条件的限制以及实体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对个案中行为人... 定罪免刑意味着对行为人仅宣告有罪,但并不实际予以刑罚处罚。我国定罪免刑机制适用需满足“犯罪情节轻微”且“不需要判处刑罚”,即社会危险性与人身危险性并重的条件,而双重条件的限制以及实体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对个案中行为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严重后果情节认定标准不一裁判结果各异。将行为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严重后果(自然惩罚)作为刑罚宽恕事由在域外立法及司法中有较为成熟的实践,并且将之纳入定罪免刑机制具有刑事政策与刑罚理论的正当依据。自然惩罚引入定罪免刑机制的本土化建构,在实体层面上对行为人遭受的严重后果内涵予以合理界定,同时从刑度和程度方面对自然惩罚免刑规则适用进行双重制约;在程序层面上以公共利益考量划分酌定不起诉与定罪免刑判决之间界限,凸显自然惩罚免刑规则程序出罪的内在价值,从而为自然惩罚案件妥当处理提供明确指引,有效推动个案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惩罚 定罪免刑 酌定不起诉 个案正义 刑罚宽缓事由
原文传递
定罪免刑:化解微罪扩张伴生风险的优先选项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汉涛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31,208,共11页
微罪在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都在不断扩张,其伴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定罪免刑制度在应对微罪扩张伴生风险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司法裁判中适用率很低,表明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事实上,定罪免刑是应对微罪扩张伴生风险的优先... 微罪在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都在不断扩张,其伴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定罪免刑制度在应对微罪扩张伴生风险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司法裁判中适用率很低,表明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事实上,定罪免刑是应对微罪扩张伴生风险的优先选项,因为微罪与传统的重罪、轻罪有质的差异,我们不能用传统对待犯罪的态度来对待微罪;微罪难以大面积通过不起诉实现审前分流,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也决定了微罪慎刑、定罪免刑在微罪领域有很大的适用空间。要使定罪免刑真正发挥化解微罪扩张伴生风险的积极功能,需要破除定罪免刑就是不受任何处罚的误解,更新有犯罪必有刑罚的传统观念,阐明定罪免刑转向免罪免刑的道路走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罪 定罪免刑 风险化解 审前分流 前科封存
原文传递
微罪领域《刑法》第三十七条的功能定位与适用规则
8
作者 魏勤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微罪领域中,将《刑法》第三十七条的主要功能定位为“强化制裁”具有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应当以功利主义为基础,重新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涵,为激活定罪免刑条款提供正当基础。在强化制裁的功能定位下,第三十七条的判断... 在微罪领域中,将《刑法》第三十七条的主要功能定位为“强化制裁”具有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应当以功利主义为基础,重新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涵,为激活定罪免刑条款提供正当基础。在强化制裁的功能定位下,第三十七条的判断重心应置于处罚必要性的整体评估。“犯罪情节轻微”不是“绝对轻微”而是“相对轻微”,是指与仍需判处刑罚的同类微罪相比,通过宣告有罪并施加行政制裁就足以满足犯罪预防目的。若微罪配置了足以实现预防效果的行政制裁措施,当行为人的特殊预防必要性小,即可认定犯罪情节轻微;反之,只有微罪行为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必要性都较小,才符合犯罪情节轻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罪 定罪免刑 强化制裁 预防
下载PDF
定罪免刑的适用现状与规范判断路径--以256份刑事判决书为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 高杭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2,70,共12页
定罪免刑作为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在当前积极刑法观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格外予以重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法谦抑性的难以偏废,致使定罪免刑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并不鲜见,然而实证分析揭示出,定罪免刑的实践现状仍然存在着适用标准... 定罪免刑作为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在当前积极刑法观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格外予以重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法谦抑性的难以偏废,致使定罪免刑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并不鲜见,然而实证分析揭示出,定罪免刑的实践现状仍然存在着适用标准模糊、法条引用混乱及释法说理不充分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契合刑罚目的和促进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必要厘清定罪免刑条款的适用标准及界限。应当从定罪免刑的尺度基准、性质定位及刑法教义出发,深入探析司法适用陷入困境的背后缘由,澄清定罪免刑制度的认识误区并完善实践适用的判断路径,以期为司法实践的规范运行提供借鉴,从而改变定罪免刑滥用误用的混乱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免刑 免予刑事处罚 犯罪情节轻微 司法适用
下载PDF
《刑法》第37条的司法适用难题及其纾解
10
作者 王振华 《法律方法》 2023年第2期249-274,共26页
《刑法》第37条规定的定罪免刑是实现刑罚目的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该条文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出现了外部界限不清晰与内部关系不明确等不足,严重影响了定罪免刑应有功能之发挥。为了有效化解此难题,有必要在明确《刑法》第37条是独立定罪... 《刑法》第37条规定的定罪免刑是实现刑罚目的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该条文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出现了外部界限不清晰与内部关系不明确等不足,严重影响了定罪免刑应有功能之发挥。为了有效化解此难题,有必要在明确《刑法》第37条是独立定罪免刑条款的基础上,引入类型思维,以立法意图来确定“事物的本质”,并借此确定《刑法》第37条的类型轮廓,通过个案比较方法来判断能否给予待决事实以定罪免刑的法律效果,弥补概念思维与涵摄方法无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有效指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第37条 定罪免刑 概念思维 类型思维
原文传递
《刑法》第37条中定罪免刑制度争议问题的梳理及评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华宇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4-81,共8页
《刑法》第37条中的定罪免刑是一个政策性极强的制度设计,它与其他的法定免刑情节之间是包容关系,"犯罪情节轻微"与"不需要判处刑罚"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刑法》第37条中的定罪免刑制度应当独立适用。
关键词 《刑法》第37条 定罪免刑 犯罪情节 定罪情节 量刑情节
下载PDF
论定罪免刑的必要性——《刑法》第37条的再解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沛锡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2-77,共6页
"定罪免刑"是指某一行为被刑法评价为构成犯罪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基于特定事由不对该行为人予以刑罚处罚的一种制度。有观点认为相比较于酌定不起诉制度,定罪免刑不仅导致司法资源被不当浪费,而且不能实现刑罚目的,但定罪免刑... "定罪免刑"是指某一行为被刑法评价为构成犯罪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基于特定事由不对该行为人予以刑罚处罚的一种制度。有观点认为相比较于酌定不起诉制度,定罪免刑不仅导致司法资源被不当浪费,而且不能实现刑罚目的,但定罪免刑的有罪宣告本身就是一种法律后果,能够实现刑罚目的。检察院在处理案件方面的局限性也说明了定罪免刑存在的合理性。应当对《刑法》第37条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适用提出不同的解释,以合理适应定罪免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免刑 酌定不起诉 有罪宣告 《刑法》第37条
下载PDF
《刑法》第37条中定罪免刑制度的价值蕴含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华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刑法》第37条关于定罪免刑的规定是一个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制度设计。加强对该条中定罪免刑制度的研究,对于彰显刑法谦抑、实现刑罚目的、畅通刑罚机制以及创新社会管理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定罪免刑 刑法谦抑 刑罚目的 刑罚机制
下载PDF
试论刑法中定罪免刑的规定
14
作者 龚晓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4-115,共2页
有罪必有责,犯罪和刑事责任之间存在着必然因果关系,然而,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之一——定罪免刑却打破了犯罪和刑罚之间本应当存在的必然因果联系。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表现在刑罚的程度和性质与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相对称上,还应表现在建立... 有罪必有责,犯罪和刑事责任之间存在着必然因果关系,然而,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之一——定罪免刑却打破了犯罪和刑罚之间本应当存在的必然因果联系。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表现在刑罚的程度和性质与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相对称上,还应表现在建立起犯罪与刑罚的必然因果联系的观念上。对犯罪人适用易感触的实在的刑罚,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定罪免刑 罪责刑相适应 刑罚目的 法律责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