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
被引量:
67
1
作者
石定栩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3-495,共13页
表示定中关系的动名复合词和定中短语的句法特性不同,应该以是否带"的"来区分。定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繁多,结构相当复杂,分析时不能简单套用英语-er复合词的方法,生成过程也应不同于-er复合词。汉语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
表示定中关系的动名复合词和定中短语的句法特性不同,应该以是否带"的"来区分。定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繁多,结构相当复杂,分析时不能简单套用英语-er复合词的方法,生成过程也应不同于-er复合词。汉语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也受制于语义和语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句法
定
中
关系
动-名
复合词
定
中
复合词
定
中
短语
内部语序
词
语结构
语义关系
生成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构式理论与物性结构的动名定中复合词研究——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
被引量:
17
2
作者
宋作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8,共16页
动名定中复合词以名词性成分为中心,基于转换生成理论与论元结构的动词视角研究却以动词性成分为中心,关注N是V的什么论元角色。视角错位是因为抛开表层看意义,抛开整体看成分,割裂了形式与意义的联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名词视角研究...
动名定中复合词以名词性成分为中心,基于转换生成理论与论元结构的动词视角研究却以动词性成分为中心,关注N是V的什么论元角色。视角错位是因为抛开表层看意义,抛开整体看成分,割裂了形式与意义的联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名词视角研究从构式理论和物性结构获得理论支持,着眼于表层和整体,关注V限定N的什么物性角色。定中复合词构式的功能是命名与分类,语义关系是"物性+事物"。构式决定了V不表动作,而表物性,涉及功用、施成、状态、规约化属性和构成等物性。重要的不是潜在的语义关系(格关系),而是构式中实现的语义关系(物性关系)。名词视角可以一以贯之,优化分类和释义,揭示生成机制,解决视角错位造成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词
法
定
中
复合词
名
词
视角
物性结构
论元结构
原文传递
汉语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长搭配:一项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秦祖宣
端木三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9-524,共16页
自吕叔湘(1963)提出汉语单双音节搭配问题后,该问题引起了学界不少关注。例如,名名复合词的2+2、2+1、1+1常见,1+2不常见,而对于动宾短语,2+2、1+2、1+1常见,2+1不常见。然而,对于动名定中复合词(也称"合成复合词",如"...
自吕叔湘(1963)提出汉语单双音节搭配问题后,该问题引起了学界不少关注。例如,名名复合词的2+2、2+1、1+1常见,1+2不常见,而对于动宾短语,2+2、1+2、1+1常见,2+1不常见。然而,对于动名定中复合词(也称"合成复合词",如"剥削阶级"),有关其词长搭配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数据基础,探讨动名定中复合词中2+2、2+1、1+2、1+1的出现频率以及不同语体对出现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2、2+1、1+1(如"剥削阶级""交易日""饮水")出现率较高,而1+2(如"沸酒精")出现率很低,属于受限形式。研究提供了新的量化数据,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探讨各种词长搭配的能产性、影响能产性的因素、名性强弱与音节数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
长搭配
动名
定
中
复合词
名名
复合词
韵律
词
音步
原文传递
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与隐喻、转喻理论
4
作者
张舒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但这几类还受语义结构的制约,衍生前后两个意义的物性角色相似,所以隐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相似的物性角色隐喻而来,转类和少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语义类型作为词义衍生的基础,制约着词义衍生,但是不同的词义衍生类型中,二者的制约作用却不相同。语义结构、语义类型的制约只是词义衍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还受词长、社会文化、规约化程度等因素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
定
中
复合词
词
义衍生
物性角色
隐喻转喻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
被引量:
67
1
作者
石定栩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3-495,共13页
文摘
表示定中关系的动名复合词和定中短语的句法特性不同,应该以是否带"的"来区分。定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繁多,结构相当复杂,分析时不能简单套用英语-er复合词的方法,生成过程也应不同于-er复合词。汉语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也受制于语义和语用。
关键词
汉语
句法
定
中
关系
动-名
复合词
定
中
复合词
定
中
短语
内部语序
词
语结构
语义关系
生成方式
Keywords
attributive, V-N compounds, generation of compounds, non-syntactic factor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构式理论与物性结构的动名定中复合词研究——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
被引量:
17
2
作者
宋作艳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8,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构式形态学的汉语词法研究”(项目编号19BYY032)的资助。
文摘
动名定中复合词以名词性成分为中心,基于转换生成理论与论元结构的动词视角研究却以动词性成分为中心,关注N是V的什么论元角色。视角错位是因为抛开表层看意义,抛开整体看成分,割裂了形式与意义的联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名词视角研究从构式理论和物性结构获得理论支持,着眼于表层和整体,关注V限定N的什么物性角色。定中复合词构式的功能是命名与分类,语义关系是"物性+事物"。构式决定了V不表动作,而表物性,涉及功用、施成、状态、规约化属性和构成等物性。重要的不是潜在的语义关系(格关系),而是构式中实现的语义关系(物性关系)。名词视角可以一以贯之,优化分类和释义,揭示生成机制,解决视角错位造成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构式
词
法
定
中
复合词
名
词
视角
物性结构
论元结构
Keywords
Construction Morphology
modifier-head compound
noun-perspective
qualia structure
argument structur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长搭配:一项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秦祖宣
端木三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美国密西根大学语言学系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9-524,共16页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汉语单双音节搭配的ERP研究”(项目编号:SC20A019)的经费支持
文摘
自吕叔湘(1963)提出汉语单双音节搭配问题后,该问题引起了学界不少关注。例如,名名复合词的2+2、2+1、1+1常见,1+2不常见,而对于动宾短语,2+2、1+2、1+1常见,2+1不常见。然而,对于动名定中复合词(也称"合成复合词",如"剥削阶级"),有关其词长搭配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数据基础,探讨动名定中复合词中2+2、2+1、1+2、1+1的出现频率以及不同语体对出现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2、2+1、1+1(如"剥削阶级""交易日""饮水")出现率较高,而1+2(如"沸酒精")出现率很低,属于受限形式。研究提供了新的量化数据,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探讨各种词长搭配的能产性、影响能产性的因素、名性强弱与音节数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关键词
词
长搭配
动名
定
中
复合词
名名
复合词
韵律
词
音步
Keywords
word-length preferences
nominal VN compounds
NN compounds
prosodic word
foot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与隐喻、转喻理论
4
作者
张舒
机构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生成词库视角下VN定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HB22YY021)
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多义复合词研究”(22H65D)
+2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2JJD7004)
燕山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认知视野下现代汉语多义复合词研究”(2023PY007)支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20PT01)支持。
文摘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但这几类还受语义结构的制约,衍生前后两个意义的物性角色相似,所以隐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相似的物性角色隐喻而来,转类和少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语义类型作为词义衍生的基础,制约着词义衍生,但是不同的词义衍生类型中,二者的制约作用却不相同。语义结构、语义类型的制约只是词义衍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还受词长、社会文化、规约化程度等因素制约。
关键词
动名
定
中
复合词
词
义衍生
物性角色
隐喻转喻
Keywords
V+N modifier-head compounds
semantic extension
qualia role
metaphor
metonymy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
石定栩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67
原文传递
2
基于构式理论与物性结构的动名定中复合词研究——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
宋作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7
原文传递
3
汉语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长搭配:一项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
秦祖宣
端木三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4
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与隐喻、转喻理论
张舒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