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卫东 《语言科学》 2003年第2期91-99,共9页
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二十多年来,渐获学界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已被提出,近代官话“正音”或“基础方言”“一直在北京”的“主流观点”已遭质疑。其实,195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主流观点”,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后学对此应有认识... 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二十多年来,渐获学界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已被提出,近代官话“正音”或“基础方言”“一直在北京”的“主流观点”已遭质疑。其实,195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主流观点”,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后学对此应有认识。先期的讨论逐渐形成了官话南北两系的局面何时形成、该局面形成后南方官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官话“正音”是否无地点方言为其标准等焦点问题,其中南方官话即江淮官话尤其值得注意,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将是以后争论的重点。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应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同时更须注重新资料的挖掘与探讨,近年的实践表明,海外汉学文献将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语音史 官话正音 北京音 南京音
下载PDF
朱元璋的“中原”观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34,共14页
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 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表明,《洪武正韵》中的所谓"中原雅音"实际上是朱元璋的家乡口音,其本人从"建业(南京)非中土"到"江左(南京)乃道里之均"的观念转变,使以南京音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成为官话基础,以致丽末鲜初的朝鲜使臣与通事们的汉语集体失效,只有移民自江左地区的偰长寿一人的汉语为朱元璋所称道,偰长寿因此成为朝鲜初期司译院汉学发展的顶梁柱;也正因如此,《洪武正韵》成为摆设,明朝文人赋诗仍然依从基于江左之音的"沈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中原 《洪武正韵》 官话正音 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