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65
1
作者 渠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22,206,共26页
《金翼》是探索中国人社会生命之构造的经典之作。林耀华透过生命传记法,以及内省式的民族志手法,描述了中国地方社会中的两个家庭由亲属关系、地理分布和人际网络所构成的不同的命运轨迹。就中国乡村普通人的社会生命而论,宗族、家族... 《金翼》是探索中国人社会生命之构造的经典之作。林耀华透过生命传记法,以及内省式的民族志手法,描述了中国地方社会中的两个家庭由亲属关系、地理分布和人际网络所构成的不同的命运轨迹。就中国乡村普通人的社会生命而论,宗族、家族及其中的个人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并合逻辑关系。宗族不同于宗法制度。有了宗族组织,才会有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乡村社区是以家、户、支、房、族的功能单元逐层聚合而成的社会组织。家庭是社会生命之源,土地是家庭之根。家庭与宗族的生命史,是一种传续和裂变的社会历程,需要依靠仪式和信仰来升华。祖先与神明,是乡村社会真正得以凝聚和整合的象征枢纽,亦是对社会生命的护佑。面对世间的变故、命运的流转以及国家的危机,普通人在多重关系格局及其流变中所守持的平衡,才是这个文明得以延续传承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翼》家族制度 宗族社会 社会生命 生命传记法
原文传递
晚清华北村落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庆成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0,共40页
“村”是乡村中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依据方志等地方文献以及西方人士在华旅行的记述 ,探讨晚清时期 (1 9世纪后半叶 )华北地区 ,主要是直隶省村落的外部形态 ,认为 :北方... “村”是乡村中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依据方志等地方文献以及西方人士在华旅行的记述 ,探讨晚清时期 (1 9世纪后半叶 )华北地区 ,主要是直隶省村落的外部形态 ,认为 :北方村落规模多为中小村落 ,百户以上大村不占多数 ;为安全需要 ,若干村落环筑土墙或设立“庄门” ;为农事、生活及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很多村落在村内、村外掘井、立庙。本文还描述了村落的街巷、房舍结构和道路交通情况 ,并摹录了一些显示当时村落形态的村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华北地区 村落规模 宗族社会 农村建筑
原文传递
明代中后期岭南的地方社会与家族文化 被引量:30
3
作者 叶汉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30,共16页
本文讨论家族文化对岭南地方社会的影响 ,指出明中叶家族文化在地方上的发展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对基层社会渗透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嘉靖年间在“大礼议”问题激起民间修祠祭祖之风的影响下 ,岭南庶民土著利用国家认可的伦理规范来确立血... 本文讨论家族文化对岭南地方社会的影响 ,指出明中叶家族文化在地方上的发展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对基层社会渗透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嘉靖年间在“大礼议”问题激起民间修祠祭祖之风的影响下 ,岭南庶民土著利用国家认可的伦理规范来确立血缘和地缘组织合法性的过程。虽然庶民宗族到了 18、 19世纪才趋于普遍 ,广东宗族社会在 18世纪才逐渐成型 ,但在 16世纪 ,岭南庶民及土著的造族活动已经开始。时士大夫所建构的家族已成为地方族群用以提高其身分地位的文化资源 ,民间造族活动开展的契机遂在这种情况下形成 ,而岭南家族社会的雏形也在珠江三角洲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明代中后期 地方社会 土著 大礼议 祭祖 宗族社会 庶民 基层社会 确立
原文传递
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洪璞 《安徽史学》 1998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宗族社会 义庄 救助基金 保值增值 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 教育救助 失业 五十两
下载PDF
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南北方宗族社会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济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83,共8页
本文主要利用民国期间全国性调查资料 ,对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作比较分析。本文认为 ,近代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反映了以宗祧继嗣为基础的宗族社会财产继承制度特点 ,但中国乡村财产继承制度并不是某种高度一致宗祧继嗣观念的简单... 本文主要利用民国期间全国性调查资料 ,对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作比较分析。本文认为 ,近代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反映了以宗祧继嗣为基础的宗族社会财产继承制度特点 ,但中国乡村财产继承制度并不是某种高度一致宗祧继嗣观念的简单展开 ,宗祧继嗣观念本身就具有民间性 ,各地财产继承习俗与各地的社会生活需要具有密切关系 ,受各地的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各地的宗族关系严重影响财产继承习俗 ;同时财产继承习俗也影响乡村宗族关系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乡村财产继承习俗 宗族社会 宗祧继嗣 社会生活需要 乡村财产制度 中国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下载PDF
论徽州宗族社会的变迁与徽商的勃兴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力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28-36,共9页
关键词 徽州望族 徽商 《新安名族志》 宗族社会 宗族文化 中原士族 宗族凝聚力 社会变迁 徽州社会 《太函集》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行为 被引量:12
7
作者 关传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72,共8页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2 .体现了古代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3.体现了古代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文章认为风水意识的风靡盛行 ,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根本原因 ;山林的宗族经营 ,是产生宗族植树护林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 ,仍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法 宗谱 宗族社会 谱牒 族规 古代 明清时期 民间法 体现 行为
原文传递
宗族社会视角下的闽台民俗体育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传志 陈俊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5,共4页
福建和台湾都是经由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组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闽台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土著社会中扮演宗教... 福建和台湾都是经由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组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闽台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土著社会中扮演宗教祭祀功能的民俗体育,在移民社会中更多地承担了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的功能,而到了定居社会则主要是维持宗族秩序和社会稳定。闽台民俗体育目前仍具有文化认同与传承、促进经济、健身娱乐和教育未成年人等重要价值,需要体育、文化等部门联手,通过不断创新来开启民俗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社会 闽台 民俗体育 历史作用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宁波地区传统市镇空间的双重性及保护研究——以东钱湖韩岭村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依 程晓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101,共9页
传统市镇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物资交换通道上的节点,分布之广,类型之多,作用之大,是农耕时代不可或缺的城乡社会经济纽带。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推进,"市镇"这类特定的遗产形式走进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其作为商业社会表象... 传统市镇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物资交换通道上的节点,分布之广,类型之多,作用之大,是农耕时代不可或缺的城乡社会经济纽带。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推进,"市镇"这类特定的遗产形式走进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其作为商业社会表象和血缘社会本质的复合体,相对于通常意义的传统村落更具复杂性。宁波地区在浙东学派"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下,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宗族社会壮大,传统市镇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体现着"商镇"和"乡村"双重属性。本文以宁波东钱湖韩岭村为例,将血缘社会的家族文化和地缘社会的市镇文化投射到村落空间形态中,提炼出商镇空间和村居空间的历史原型,并进一步针对传统市镇的"双重性"特征,探索基于商镇历史环境的系统性保护和村居格局的地段式保护模式,为我国传统市镇的保护提供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市镇 宗族社会 商镇空间 韩岭
下载PDF
关于国家、地方、民众相互关系的理论与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松如 潘同 徐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7-73,共7页
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社会史的研究日益重视,关于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外学者在对西方本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其中一部... 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社会史的研究日益重视,关于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外学者在对西方本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其中一部分为国内学者所借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和研究状况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地方政府 民众 相互关系 民间信仰 中国 社会 国家权力 基层社会 宗族社会 民间社团 市民社会 士绅阶层
下载PDF
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学政 《理论月刊》 2005年第3期70-72,共3页
史学界一直以来对教育史发展倍加关注,对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近代教育所涵盖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书院、官学制度以及一些杰出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有所专著。但是对于作为中国千百年封建教化的基层单位———宗族乡里的私塾教育,... 史学界一直以来对教育史发展倍加关注,对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近代教育所涵盖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书院、官学制度以及一些杰出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有所专著。但是对于作为中国千百年封建教化的基层单位———宗族乡里的私塾教育,论述却很显单薄。因此当史学家从宏观角度剖析清末民初中国教育体系改革一直在学堂———私塾的二元格局中徘徊的奇特现象时,长期以来归咎于政府效率低下、教育经费投入缺口等原因,却没有把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士绅统治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宗族势力与之相联系,这也就忽视了清末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权利真空的填补者在乡村教化领域中的巨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塾教育 宗族社会 三角构架
下载PDF
祠堂与宗族社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艳春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51,共10页
本文将宗族祭祀祖先的祠堂建筑 ,置于结构化的地域社会中 ,通过长时段、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考察 ,揭示祠堂与宗族、社会与国家间的关系演变。万载龙氏宗族祠堂 ,所经历的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前祠堂期、祠堂初备期、泛祠堂期、后祠堂期... 本文将宗族祭祀祖先的祠堂建筑 ,置于结构化的地域社会中 ,通过长时段、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考察 ,揭示祠堂与宗族、社会与国家间的关系演变。万载龙氏宗族祠堂 ,所经历的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前祠堂期、祠堂初备期、泛祠堂期、后祠堂期的演变 ,与宗族组织化过程大致吻合 ,反映了明清时期地域社会中宗族发展的礼教下渗与地域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 宗族社会 万载龙氏
下载PDF
乡村社会的公共性与村庄治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易寒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5,共6页
蔡晓莉之所谓社会边界与政治边界的重合,其实也就是刘伟所说的国家与村落的有效衔接。而刘伟所倡导的农村社会组织建设,若能取代村庙和血缘集团成为连带团体的主流,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也有助于张静所谓公共规则的建立... 蔡晓莉之所谓社会边界与政治边界的重合,其实也就是刘伟所说的国家与村落的有效衔接。而刘伟所倡导的农村社会组织建设,若能取代村庙和血缘集团成为连带团体的主流,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也有助于张静所谓公共规则的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位学者的研究视角或有差异,但最终的理论关怀和现实指向却是高度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村庄治理 公共性 20世纪 农村宗族 恢复重建 宗族社会 现代转换
下载PDF
横楼厅:闽东大厝平面形制演变中的仪式空间扩张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宣皓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7,共6页
横楼厅是闽东大厝形制演变中厅空间在横楼的嫁接产物,灵活的山面木构架地域做法为其双层屋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建构基础。利用历史人类学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相结合,可发现横楼厅实为仪式空间紧缺的应对手段,而产权分配制度则制衡... 横楼厅是闽东大厝形制演变中厅空间在横楼的嫁接产物,灵活的山面木构架地域做法为其双层屋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建构基础。利用历史人类学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相结合,可发现横楼厅实为仪式空间紧缺的应对手段,而产权分配制度则制衡着仪式空间的扩张,使闽东大厝维持其不可分割的整体状态。横楼厅的出现也重整了大厝的行为流线,加强了等级秩序,与明清时期闽东地区宗族社会的发展进程存在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建筑 大厝 横楼厅 仪式空间 闽东 宗族社会 等级秩序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基于历史文脉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宁波市走马塘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依 孙亮 许广通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9期11-17,共7页
文章在总结《〈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存在的成果千篇一律、内容特色缺失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规定下,规划编制还应因地制... 文章在总结《〈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存在的成果千篇一律、内容特色缺失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规定下,规划编制还应因地制宜地分析、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在地特色,凸显乡土聚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走马塘村这一典型的在地血缘型聚落为例,从宗族社会视角出发,通过宗族社会与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梳理,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房族院落特色,以院落单元为载体,统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象、修复措施和利用方式,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走马塘 宗族社会 在地性
下载PDF
台湾民俗体育“宋江阵”的社会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传志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1,110,共4页
为研究作为身体文化展演的宋江阵与台湾宗族社会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田野考察、历史分析、逻辑推断等方法对台湾宋江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源于闽南的宋江阵契合了明清时期台湾社会的现实要求,经由神话、象征而成为一种仪式... 为研究作为身体文化展演的宋江阵与台湾宗族社会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田野考察、历史分析、逻辑推断等方法对台湾宋江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源于闽南的宋江阵契合了明清时期台湾社会的现实要求,经由神话、象征而成为一种仪式,构建出一种虚拟的宗族社会。宋江阵通过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而形成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护了宗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台湾宋江阵当前面临不少问题,需要两岸联手通过创新而使其得到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江阵 台湾 宗族社会 社会人类学
下载PDF
祠联与中国古代祠堂文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阳宗书 符永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69-73,共5页
在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宗族社会中,祠堂可谓有其特殊的文化功能。它象征着祖先,象征着宗族组织,所谓“祠堂乃祖先凭依之所,又为至公执法之处”;它既是宗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又是宗族首领代表祖先执行族权。
关键词 宗族祠堂 明清时期 宗族组织 宗族文化 宗族社会 祖先 家谱 族规 南阳 张氏
下载PDF
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金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74-678,共5页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道德控制的权力。宗族立足于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学大传统的道德根基,对民众的道德小传统不断加以引导和清理,通过教化的、权化的道德,孝化与神化糅合的道德以及对道德越轨者的惩罚,实施...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道德控制的权力。宗族立足于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学大传统的道德根基,对民众的道德小传统不断加以引导和清理,通过教化的、权化的道德,孝化与神化糅合的道德以及对道德越轨者的惩罚,实施了对乡村社会的有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宗族社会 道德 社会控制
下载PDF
清代徽人墓地、祭祀与认同的时空延续——以歙县桂溪项氏一族为中心的案例研究
19
作者 陆屹洲 裴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4-36,共13页
清代前后的徽州地区因其特殊的时空条件成为一个持续高输出的移民祖籍地。这在催生“徽商”现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徽人认同的复杂变迁,而后者则尚未得到历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本文以宗族祭祀为切口,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清代桂溪项... 清代前后的徽州地区因其特殊的时空条件成为一个持续高输出的移民祖籍地。这在催生“徽商”现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徽人认同的复杂变迁,而后者则尚未得到历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本文以宗族祭祀为切口,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清代桂溪项氏徽人认同离散聚合的案例。研究发现,徽人认同的时空延续既离不开个体对群体的归属,也离不开群体对个体的承认。事实上并非所有满足成文条件的族人都被记入“祔享中龕神主”神主名单,而祭祀的“选择性失格”则很可能意味着认同的“选择性失能”。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族人亡故后墓地的地理位置则很可能是决定宗族对其承认的关键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延伸探讨了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在影响群体认同时的复杂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墓地 认同 宗族社会
下载PDF
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以近代湖北黄州宗族社会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48-54,共7页
本文以近代黄州宗族社会为个案,考察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关系。作者认为清末以来西方文化冲击使近代宗族社会传统士绅领导阶层出现断层,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又使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完成对宗族制度的批判,成为... 本文以近代黄州宗族社会为个案,考察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关系。作者认为清末以来西方文化冲击使近代宗族社会传统士绅领导阶层出现断层,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又使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完成对宗族制度的批判,成为农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农村社会革命实现对宗族制度的物质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州 宗族社会 文化冲击 革命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