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福建宋杂剧的发现及其戏剧形态探考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叶明生
-
机构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福建师范大学
-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42-56,共15页
-
文摘
由于宋元间北杂剧和南戏的快速发展,南方杂剧在都市社会很快消失,至于它的形成及戏剧形态却被历史所遗忘,以至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谜。但在闽中北部山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因素,使早期流传该地区的作场戏作为宗族祭祀戏剧一直在民间承传不息,近年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深入而被发现。本文即对这一新发现的作场戏剧目结构形式、戏剧表现特征和历史以来当地对其杂剧的认同及与杂剧之比较等方面进行介述,使这种深隐于大山之中以戏剧文化潜流形式存在的宋杂剧遗存形态为世人所识,从而促进我国戏史界对宋杂剧和中国南戏史的研究。
-
关键词
作场戏
张大阔公
宋杂剧
啰哩嗹
宗族戏剧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江南宗族戏剧的空间与文本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秀卿
-
机构
韩国汉阳大学
-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4期26-37,共12页
-
文摘
近年来民间仪式戏剧的发掘及其文本资料的收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戏剧文本与环境的关系。戏剧演出是明清时代江南社会的主要文化表象。组织戏剧演出的主体就是宗族,因此宗族社会就成为明清戏剧成长和生存的主要空间。本文将结合空间和文本两方面探讨宗族戏剧。先从宗族的生活和祭祀空间入手,考察宗族戏剧的演出空间及其意义,再深入探讨作为宗族文化表象的宗族戏剧在文本中所反影的精神文化内涵。
-
关键词
江南宗族社会
宗族戏剧
共同体
空间
文本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戏《跃鲤记》在福建的流传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吴秀卿
金阿兰
-
机构
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6期53-67,158,共15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姜诗》到《跃鲤记》的传承,考察了这一民间南戏剧目在漫长的时间里如何形成变化,并发展到目前福建四平戏和梨园戏两个剧种的演出本。民间南戏本《姜诗》见于《风月锦囊》,经过文人染指的《跃鲤记》继承富春堂本,也收进一些选本里。中国传统社会里这种教化剧目有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和作用,有时村里孝节观念过于强烈,甚至强迫少女寡妇寻死。但还有一层是在这种剧目中把她们面临的困境搬上舞台,有让妇女们宣泄被压抑情绪的功用而受欢迎。这样的认识开始有助于说明这个剧目具有生命力的原因。
-
关键词
《姜诗》
《跃鲤记》
《安安送米》
《芦林相会》
说教剧
宗族戏剧
四平戏
梨园戏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