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泉州发现的也里可温(景教)碑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幼雄 《考古》 1988年第11期1015-1020,1063-1064,共8页
景教为基督教之别派,原称聂思脱里教派(Nestorian Christians),传入中国后称景教。据西安《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云,景教于"贞观九祀(635年),至于长安"。以后势力渐衰,辽、金时代,北方仍广为流布。元倾宋,景教势力随... 景教为基督教之别派,原称聂思脱里教派(Nestorian Christians),传入中国后称景教。据西安《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云,景教于"贞观九祀(635年),至于长安"。以后势力渐衰,辽、金时代,北方仍广为流布。元倾宋,景教势力随蒙古军力自中亚、内蒙等地再度往东南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里可温 泉州海外交通 景教 基督教徒 十字架 墓碑 宗教石刻 元代 福建 天使
原文传递
四川宗教石刻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方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四川宗教石刻资源富集,具有绵延时间长、题材丰富、种类繁多、雕刻技艺精湛等特点和较高的文物观赏价值,应积极保护并合理开发,使静态开发与动态开发相结合。
关键词 宗教石刻 旅游资源开发 四川石刻
下载PDF
泉州石刻三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铭恕 《考古》 1958年第6期60-62,共3页
吴文良先生所著"泉州宗教石刻"一书,确是一种比较特别而新颖的著作。我在读后对于其中一二汉文石刻,略有所见,谨录于下,以求教于著者并专家。一。
关键词 泉州港 摩尼教 摩崖石刻 泉州市 市舶司 宗教石刻 九日山 宋代 元代 集卷
原文传递
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学檬 袁冰凌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3期6-10,共5页
追溯福建文化传统的源头,我们尚可发现几千年前古越族先民在福建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雪泥鸿爪,这些断发纹身的“东南蛇种”,在地老天荒中创造了福建文化最遥远的一章.然而,岁月悠悠,历史的尘埃渐渐湮没了他们的痕迹.汉晋唐宋以来,一次次中... 追溯福建文化传统的源头,我们尚可发现几千年前古越族先民在福建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雪泥鸿爪,这些断发纹身的“东南蛇种”,在地老天荒中创造了福建文化最遥远的一章.然而,岁月悠悠,历史的尘埃渐渐湮没了他们的痕迹.汉晋唐宋以来,一次次中原汉民的南迁洪流涤荡着古老的越族文化,越族先民一部分被融合,一部分退居山林.第二期的福建文化就由那些南来的汉人及日渐同化的越裔来谱写了.福建地僻东南一隅,濒海而多山.绵亘于西带边界的武夷山脉.曲折绵长的海岸线,给这时期的福建文化造成了这样一种地理环境:西南与东北的阻隔则不易受政治及战乱影响而利于存留中原古文化,并融汇形成自身特色;东部、南部面海而难以交流.终于,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航海业的日益发达,濒海优势给福建文化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唐宋以后,福建成为域外文化入华及中国文化向东南亚传播的交汇点.宋元的阿拉伯、波斯宗教、建筑、商业文化入闽,明清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东浙并随之带入西方文明,使福建文化第三期再呈异彩.本文拟就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作些探讨,试图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略抒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文化 闽越人 泉州 宗派色彩 闽越文化 闽北 宗教石刻 越族文化 闽越族 文人
下载PDF
13—14世纪泉州的外来群体及其跨文明互动——基于石刻资料的考察
5
作者 李静蓉 《福建文博》 2024年第3期26-36,共11页
13—14世纪随着东西蒙古四大汗国政权的建立,一个巨大的欧亚非交流圈形成。泉州是这个交流圈的重要节点,既面向海洋,又联结了陆地,吸引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各种人群,包括以波斯人为主的穆斯林群体、以泰米尔人为主的印度人群体、以热那亚... 13—14世纪随着东西蒙古四大汗国政权的建立,一个巨大的欧亚非交流圈形成。泉州是这个交流圈的重要节点,既面向海洋,又联结了陆地,吸引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各种人群,包括以波斯人为主的穆斯林群体、以泰米尔人为主的印度人群体、以热那亚人为主的欧洲人群体、还有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的流散贸易群体,以及来自东南亚和东北亚的各种群体。在这个以贸易为导向的港口城市,贸易超越了偏见,各种群体在文明共存的秩序下互相接触,大大加深了跨文化交流的维度和深度,各种宗教石刻以直观的视觉表达呈现了群体叙事中的跨文化互动,展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外来群体 宗教石刻 文明互动
下载PDF
泉州伊斯兰教寺址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庄为玑 陈达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泉州何时始有伊斯兰教寺?一共有几个教寺?寺址设在何处?五十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现在,通过对旧碑的校对和阿拉伯文的新译,对这个问题提出我们新的见解。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教 泉州伊斯兰教 礼拜寺 阿拉伯文 清净 穆罕默德 宗教石刻 阿拉伯人 穆斯林 古兰经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吴文良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丁尼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4-58,共5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活动,将于今年2月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环的古刺桐港(今福建省泉州市)举行。当此之际,我们深切地怀念为我国海外交通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吴文良先生,特撰此文,以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活动,将于今年2月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环的古刺桐港(今福建省泉州市)举行。当此之际,我们深切地怀念为我国海外交通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吴文良先生,特撰此文,以示纪念。艰苦奋斗潜心保护文物吴文良,福建泉州人,从1928年到1969年从事海外交通史收集和研究工作达四十年之久。旧社会,他在艰苦的经济条件下坚持搜集和研究工作。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两脚踏遍泉州罗城各城门的城基础挖掘工地。1946年,他在南门城发现一方伊斯兰教寺碑刻,因要价太高,无力购买,随即告知清净寺葛笃庆出资购买,收藏于泉州清净寺,保留至今。194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宗教石刻 泉州海外交通 伊斯兰教 婆罗门教 四十年 墓碑 九日山 中国历史 碑刻
下载PDF
泉州德济门出土宗教石刻浅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宏杰 《海交史研究》 2003年第1期76-80,99,共6页
2001年8月,泉州市南片区整改工程进行中,工作人员在泉州天后宫前的德济门遗址区域内发现一段长约9米的残存城垣.市文物部门及时介入此事,由省博物馆和市文管办、海交馆、闽台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德济门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经过2个... 2001年8月,泉州市南片区整改工程进行中,工作人员在泉州天后宫前的德济门遗址区域内发现一段长约9米的残存城垣.市文物部门及时介入此事,由省博物馆和市文管办、海交馆、闽台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德济门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揭露面积约2 500平方米,一座宋、元、明三代叠压有序、结构完整、规模宏大的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城垣基础终于得以重见天日,随之出土的还有一大批各时期的重要文物,它们是泉南历史发展的见证.本文仅就出土的宋、元时期的各种宗教石刻作简要介绍,并就与之有关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石刻 泉州 福建 犀角杯 图案纹饰 抱鼓石 门枕石 印度教 新婆罗门教 莲瓣 遗址 杂宝
下载PDF
宋元时期泉州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2
9
作者 童家洲 王洪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80-89,共10页
泉州地扼晋江下游,位于碧波浩瀚的东海之滨,是福建东南沿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泉州海外交通,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南宋到元代,泉州港是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 泉州地扼晋江下游,位于碧波浩瀚的东海之滨,是福建东南沿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泉州海外交通,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南宋到元代,泉州港是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最大港口,被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东方大港。随着通商贸易的蓬勃开展,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北非诸国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好往来 宋元时期 经济文化交流 泉州海外交通 我国古代 泉州港 通商贸易 宗教石刻 东南沿海 市舶司
下载PDF
云南的石刻档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光 伍莉 《云南档案》 1996年第1期29-30,共2页
一、云南石刻档案的分布及其分类 石刻一般是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喝等石制品和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大部分石刻因具有原始记录性,反映当时当事当地人们社会活动的真实面貌,可以起到凭证依据作用,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具有档案性质,... 一、云南石刻档案的分布及其分类 石刻一般是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喝等石制品和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大部分石刻因具有原始记录性,反映当时当事当地人们社会活动的真实面貌,可以起到凭证依据作用,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具有档案性质,在档案学界被称为“石刻档案”。石刻档案包括碑、碣、摩崖等。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现存二千多块碑刻资料,它们是研究云南历史以及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民族关系的珍贵历史档案材料,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士纪念碑 石刻档案 宗教石刻 摩崖石刻 云南 文学艺术 民族关系 人物传记 历史文献 文化教育
下载PDF
毕升墓碑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特色──答任昉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启康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3-78,36,共7页
毕升墓碑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特色──答任昉孙启康1991年.在湖北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的睡狮山麓发现毕墓碑一通(图一),其形制系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之“笏头碣”,边饰阳刻卷草花纹,碑心锈成神灵牌形式,其上阳刻考妣姓... 毕升墓碑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特色──答任昉孙启康1991年.在湖北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的睡狮山麓发现毕墓碑一通(图一),其形制系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之“笏头碣”,边饰阳刻卷草花纹,碑心锈成神灵牌形式,其上阳刻考妣姓名二行并列.文为“故先考毕神主故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宗教信仰 墓碑 伊斯兰教 阿拉伯 活字印刷 摩尼教 任昉 宗教石刻 宗教色彩
下载PDF
泉州“摩尼教墓碑石”为景教墓碑石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悟殊 《文物》 1988年第8期82-86,共5页
本世纪40年代,在福建泉州发现了两方刻有十字架和华盖的墓碑石,学者或认为其为泉州古摩尼教石刻,称之为"摩尼教墓碑石"。吴文良先生《泉州宗教石刻》一书中介绍了这两方墓碑石。第一方墓碑石(图一)见该书图109,其介绍文字如... 本世纪40年代,在福建泉州发现了两方刻有十字架和华盖的墓碑石,学者或认为其为泉州古摩尼教石刻,称之为"摩尼教墓碑石"。吴文良先生《泉州宗教石刻》一书中介绍了这两方墓碑石。第一方墓碑石(图一)见该书图109,其介绍文字如下: 碑高40,广30厘米,青石雕成。碑中央浮雕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交叉处有一朵五瓣的梅花。十字架上面刻有一个"华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十字架 景教 基督教化 碑石 泉州海外交通 宗教石刻 佛教化 墓碑 华盖
原文传递
古代泉州“印度式”石刻的多元文化共融 兼及南印度石刻及中原美术之比较
13
作者 易闻佳 《福建艺术》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古代泉州地处中国东南的海洋要塞,曾出现各国杂交融的多元文化景观。该地区存留的不少宗教石刻是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印度式”石刻作为其中一个代表性类型,以印度教视觉形态为泉州本土带来了外域审美元素。“印度式”在这里并非... 古代泉州地处中国东南的海洋要塞,曾出现各国杂交融的多元文化景观。该地区存留的不少宗教石刻是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印度式”石刻作为其中一个代表性类型,以印度教视觉形态为泉州本土带来了外域审美元素。“印度式”在这里并非泛指古代泉州美术的某种宏观形态,而是将其视为泉州石刻的一种微观形式。宋元泉州“印度式”石刻是从本土雕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土美术主要接受了中原文化影响,也应当注意该时期泉州文化信仰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融 多元文化 宏观形态 审美元素 视觉形态 泉州文化 重要物证 宗教石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宗教石刻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以重庆大足石刻为例
14
作者 陈卓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61,共2页
一、石刻文化蕴含历史人文艺术多重价值石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各类石窟等历史文化遗产之中。在文化传播与创新过程中,前代的文化往往会形成符号表征,如陶潜成为隐士的象征、李白成为浪漫不羁的诗仙、杜甫则... 一、石刻文化蕴含历史人文艺术多重价值石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各类石窟等历史文化遗产之中。在文化传播与创新过程中,前代的文化往往会形成符号表征,如陶潜成为隐士的象征、李白成为浪漫不羁的诗仙、杜甫则成为忧国忧民的诗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蕴含 文化遗产保护 人文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符号表征 多重价值 宗教石刻
原文传递
古代建筑之瑰宝──保国寺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彭龄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平面布置 营造法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市 中轴线 住宅建筑 建筑结构 古树名木 宗教石刻
下载PDF
佛塔浮雕:“泉南佛国”文化现象的活化石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琴姐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7期51-53,126,共4页
闽南自唐以来造塔之风日兴,各式石塔浮雕,既蕴含佛教义理,也生动展示了闽南历代的佛教盛况,成为"泉南佛国"的信息标志,是"泉南佛国"文化现象的活化石。闽南佛塔浮雕的发展脉络,印证了宋元以来闽南佛教世俗化的过程... 闽南自唐以来造塔之风日兴,各式石塔浮雕,既蕴含佛教义理,也生动展示了闽南历代的佛教盛况,成为"泉南佛国"的信息标志,是"泉南佛国"文化现象的活化石。闽南佛塔浮雕的发展脉络,印证了宋元以来闽南佛教世俗化的过程,逐渐缩短与士大夫和民众的距离,变得更加亲切和实用,呈现社会等级观念并发挥教化作用。可以说,商贸的"海丝之路"催生了佛教的"海丝之路",闽南宗教石刻体现了闽南宗教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塔浮雕 宗教石刻 泉南佛国 东西塔
下载PDF
泉州新发现的两方阿拉伯字墓碑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文良 《考古》 1965年第2期99-100,共2页
泉州遗留有许多阿拉伯字的墓石,过去发现的多已编入《泉州宗教石刻》(《考古学专刊》乙种第七号,科学出版社,1957年)一书中。 1958年9月,我们在旧镇南门外的华洲林田畔,发现一方刻有阿拉伯字的完整墓碑,据当地农民谈,知为二。
关键词 阿拉伯字 科学出版社 泉州海外交通 墓碑 宗教石刻 三十年 考古学 新发现 墓石 拆卸
原文传递
中国博物馆应面向世界——试谈外国文物的收集、整理、陈列和研究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文斌 《中国博物馆》 1986年第2期7-13,6,共8页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窗口.世界各国都有各自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因为它不仅能反映本国的物质及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及精神风貌.正因如此,博物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和教育水...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窗口.世界各国都有各自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因为它不仅能反映本国的物质及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及精神风貌.正因如此,博物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设 国家文物局 人类物质文明 宗教石刻 艺术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 博物馆事业 爱国主义教育 小昭寺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下载PDF
泉州艾哈玛德墓碑兼“宰桐”名称小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努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泉州在唐宋元时期是我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之一,旅居泉州的外国侨民为数众多。从泉州考古发掘出的大量宗教碑铭石刻中,可以看到外国侨民在泉州活动的一些情况。这些宗教碑铭石刻,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关键词 阿拉伯文字 宋元时期 伊本·白图泰 墓碑 伊斯兰教徒 宗教石刻 公元 古兰经 碑铭 碑文
下载PDF
2020年疫情下西安碑林的游客分析报告与旅游发展思路
20
作者 宋秋玲 《碑林集刊》 2021年第1期312-319,共8页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多年的历史,现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两个石刻艺术室、六个墓志陈列廊和四个临时展览室,珍藏从汉至民国碑刻、墓志4000余方,还收藏着众多的宗教石刻与陵墓石刻,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多年的历史,现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两个石刻艺术室、六个墓志陈列廊和四个临时展览室,珍藏从汉至民国碑刻、墓志4000余方,还收藏着众多的宗教石刻与陵墓石刻,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它是中华书法艺术的殿堂,石刻艺术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碑林 石刻艺术 分析报告 陈列室 宗教石刻 游客 旅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