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月之光》:宗教多重性与民族身份认同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立新 王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力作。小说主要以人物的记忆为核心来呈现个体身份认同和寻求社会归属等重大人生问题,并在种族主义、暴力和性等多视角上揭示出了作家的宗教多重性思想。从美国文学传统的角度来看,小说在美...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力作。小说主要以人物的记忆为核心来呈现个体身份认同和寻求社会归属等重大人生问题,并在种族主义、暴力和性等多视角上揭示出了作家的宗教多重性思想。从美国文学传统的角度来看,小说在美利坚国家民族身份认同的宏大叙述主题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之光》 记忆 宗教多样性 民族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清朝早期的宗教多样性与“清朝宗教联盟带” 被引量:3
2
作者 何佳舒 《西部学刊》 2021年第9期153-160,共8页
清朝早期有着前所未有的宗教多样性,宗教宽容政策赋予人们一定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形成了“清朝宗教联盟带”,使清朝的统治得到了更普遍的支持。清朝成立至康熙年间并存的主要宗教有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道教与儒教、伊斯兰教、萨满教... 清朝早期有着前所未有的宗教多样性,宗教宽容政策赋予人们一定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形成了“清朝宗教联盟带”,使清朝的统治得到了更普遍的支持。清朝成立至康熙年间并存的主要宗教有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道教与儒教、伊斯兰教、萨满教与其他传统民间宗教。官方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同时允许宗教多样性的存在。对天主教的态度,从清初至康熙年间的接受到清朝中叶被禁止,再到晚清与太平天国运动成为禁忌。清朝通过对不同宗教的宽容,以及事实上的宗教联盟来稳定其统治。从雍正朝开始,在统治者的干预下,“清朝宗教联盟带”逐步瓦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中后期的统治稳定。其启示是,只有形成跨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包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早期 宗教多样性 “清朝宗教联盟带” 多民族国家 信仰包容
下载PDF
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时空格局演变及收敛性研究
3
作者 林小标 郑衡泌 +1 位作者 尹上岗 陆玉麒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8,共14页
运用LISA时间路径、收敛检验等方法考察了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格局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二战后宗教多样性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1945—2015年间多样性指数增幅达81.07%。宗教分类上则主要表... 运用LISA时间路径、收敛检验等方法考察了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格局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二战后宗教多样性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1945—2015年间多样性指数增幅达81.07%。宗教分类上则主要表现为基督教信仰者数量的持续下滑以及伊斯兰教信仰者数量的稳步上升。(2)LISA时间路径表明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具有较强的空间锁定效应,且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空间整合性。(3)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水平存在着显著的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即全球、洲级层面上宗教多样性水平的内部差异都在逐步弥合,宗教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较低地区存在溢出效应。(4)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演化受土地覆盖类型、国力指数、民族数量、人均GDP、人口规模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收敛于不同的稳态水平;从洲级层面上来看,各洲级单元收敛性对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体现了二战后全球宗教多样性演化显著的地域分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多样性 时空格局演变 LISA时间路径 收敛性 全球 二战后
原文传递
加拿大公共教育中的宗教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明钢 滕志妍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宗教问题一直是引发加拿大文化冲突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的演变,加拿大积极探索了应对教育中宗教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加拿大西部数省为重点,概述加拿大教育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背景,梳理现行政治和法律... 宗教问题一直是引发加拿大文化冲突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的演变,加拿大积极探索了应对教育中宗教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加拿大西部数省为重点,概述加拿大教育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背景,梳理现行政治和法律对加拿大学校教育中宗教多样性的规定,展现加拿大教育目前在宗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并介绍学者们对学校体制与宗教关系的可行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学校教育 宗教多样性 世俗化 政策研究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宗教多样性的现代交汇——基于魁北克和加泰罗尼亚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育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7,共8页
本文以当前宗教多样性和民族主义的研究和理论为基础,探讨现代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如何应对因外来移民驱动的宗教多样性现实。选取魁北克和加泰罗尼亚为个案,通过检视案例民族主义叙事的历史场域以及各自对宗教多样性的制度回应,... 本文以当前宗教多样性和民族主义的研究和理论为基础,探讨现代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如何应对因外来移民驱动的宗教多样性现实。选取魁北克和加泰罗尼亚为个案,通过检视案例民族主义叙事的历史场域以及各自对宗教多样性的制度回应,阐明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不安全感的担忧如果被民族主义动员,将会被纳入对移民驱动所产生的宗教多样性的回应之中。因此,少数民族对因移民驱动的宗教多样性的回应和政治实践可以视为检视其族性问题以及梳理其所在国民族治理逻辑的现实透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世俗主义 宗教多样性 魁北克 加泰罗尼亚
原文传递
多样性治理的知识资源——对民族国家理论的反思
6
作者 尹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6期99-100,共2页
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论述古代雅典的城邦民主时有感而发:“政治异质性的规模、复杂性和程度,在民主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异质性”可视为多样性的同义词,体现在个人、家庭、血缘、年龄、性别、族群、民族、宗... 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论述古代雅典的城邦民主时有感而发:“政治异质性的规模、复杂性和程度,在民主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异质性”可视为多样性的同义词,体现在个人、家庭、血缘、年龄、性别、族群、民族、宗教、职业、利益群体、社会分层(阶级)等各个领域。它实际上是古今所有政体和国家形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不独民主政体为然。杰斐逊的政教分离“防火墙”是处理宗教多样性的方案,南北战争可谓美国宪政处理族群多样性失败的案例,而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同性婚姻的争议性判决,处理的是性别多样性问题,当2000年欧盟官方决定将united in diversity(多样性联合)定为欧盟的“座右铭”时,这表明其将处理多样性视为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政教分离 美国宪政 民主政体 族群多样性 宗教多样性 杰斐逊 同性婚姻
原文传递
西宁彭家寨多宗教并存现象探析
7
作者 张会敏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第5期23-23,22,共2页
文章阐述了西宁彭家寨村天主教、伊斯兰教、民间宗教多宗教并存的现状及特点:三种不同宗教并存发展、相处融洽,信仰具有一定功利性。探讨了多宗教并存的价值:多宗教并存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日常社会行为;多宗教并存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宗教并存 宗教多样性 彭家寨
下载PDF
质疑《现代欧美国家宗教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
8
作者 叶建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现代欧美国家宗教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一书不仅存在内容重复和史实错讹的问题,而且在运用核心概念"宗教多元化"时没有做到一以贯之,概念内涵游移不定,得出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和犯有时代错误的结论。
关键词 宗教多元化 宗教多样性 概念
下载PDF
宗教多样性的合理性挑战与人类认知的个体相对性
9
作者 钱雪松 《宗教与哲学》 2013年第1期405-440,共36页
当代有关宗教多样性现象的知识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两大类问题:(1)宗教多样性现象对于信念主体原本所拥有的宗教信念而言在知识论上意味着什么?(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同宗教信念之间的知识论关联?本文将力求揭显这些问题背后隐... 当代有关宗教多样性现象的知识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两大类问题:(1)宗教多样性现象对于信念主体原本所拥有的宗教信念而言在知识论上意味着什么?(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同宗教信念之间的知识论关联?本文将力求揭显这些问题背后隐含的知识论意涵。为此,本文将分三部分展开:前三节主要表明了宗教多样性现象在知识论上对于信念主体所提出的两类合理性挑战以及以威廉·阿尔斯顿和阿尔文·普兰丁格为代表所提供的两类回应方案。第四节则将这一分析转向问题(2)并从中引出宗教多样性现象的最重要认知特质,即人类认知的个体相对性。最后一节,我们将尝试得出人类认知的个体相对性特质在知识论与生存论上所引发的双重结论:知识论上,它是消极的,因为它揭显了人类认知的某种"洞穴"境遇;而这一消极的知识论结论在生存论层面的意义上却可以是积极的———它要求我们的心灵在信仰与理性的博弈之中保持向他者的开放,最终得以走出"洞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多样性 合理性 证成 保证 个体相对性
下载PDF
尊重“土地”的文化选择
10
作者 何其敏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科学知识有与宗教知识对立的一面,同时也为人们认识宗教现象提供了"科学"的视角;科学知识的普遍性要求与知识的地方性存在张力,而在科学精神的视野下,科学知识本身也是从具有"时代"和"地方"特点的背景中... 科学知识有与宗教知识对立的一面,同时也为人们认识宗教现象提供了"科学"的视角;科学知识的普遍性要求与知识的地方性存在张力,而在科学精神的视野下,科学知识本身也是从具有"时代"和"地方"特点的背景中产生的。在民族宗教学的研究中,我们研究的成果常常具有比较强的"地方性",如何实现经验的特殊性与知识普遍性的对接,需要用科学精神解读中国宗教文化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宗教文化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