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 被引量:78
1
作者 邵燕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8,共7页
关键词 宏大叙事 诗化 创作 长篇 追求 《水乳大地》 著名作家 《秦腔》
原文传递
宏大叙事的缺失与复归——当代美国史学的曲折反映 被引量:64
2
作者 程群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60,共10页
史学"碎化"是美国史学重建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史学"综合"是大多数美国史 学家的心愿,但也有史学家提出,关键并不在于史学"综合",而在于重建史学的宏大叙事。 关于宏大叙事的各种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史学中... 史学"碎化"是美国史学重建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史学"综合"是大多数美国史 学家的心愿,但也有史学家提出,关键并不在于史学"综合",而在于重建史学的宏大叙事。 关于宏大叙事的各种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史学中的"宏大叙事"。美国史学中的宏大叙事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曲折反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二战后的美国史学出现疏离 宏大叙事的趋势。史学家们惊叹宏大叙事的缺失,呼吁和设计宏大叙事的重建与复归。当 代美国史学宏大叙事的重建面临种种难题。这些难题从理论上讲是由于宏观社会理论的缺 失与后现代理论的瓦解作用造成的,这是当代西方史学乃至整个世界史学需要直面的问题。 而宏观社会理论的缺失、后现代理论的产生与宏大叙事的缺失一样都可以追溯到更深层的 社会历史根源。关于美国历史的宏大叙事的前景如何,只有将来的美国史学家能够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史 史学家 西方史学 世界史 后现代理论 美国历史 历史阶段 宏大叙事 社会历史根源 缺失
原文传递
法理学: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论证 被引量:50
3
作者 谢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3,共2页
近20年中国法理学(这里特指那些上升为具有法理学韵味的法学,而不是那些虽号称法理学,实则为种种法律条文的简单注释或某种意识形态说教)之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从百废待兴、幼稚学步到逐步繁荣三个阶段.然而,直到目前,该学问在我国从总体... 近20年中国法理学(这里特指那些上升为具有法理学韵味的法学,而不是那些虽号称法理学,实则为种种法律条文的简单注释或某种意识形态说教)之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从百废待兴、幼稚学步到逐步繁荣三个阶段.然而,直到目前,该学问在我国从总体上讲还停留在关于法律的"宏大叙事"上.所谓"宏大叙事" ,是指法理学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视野以及实际选题往往偏重于对社会或国家具有全局性问题的论述.诸如法与正义、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科技、法治问题、人权问题、法律价值、法律文化以及立法问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宏大叙事 微观论证 法治 法律 司法
下载PDF
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 被引量:45
4
作者 杜宇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100,共26页
在当代中国的刑事法治话语中,习惯法的地位无疑非常尴尬。尽管一般通论性著述都会留下百来字的篇幅简要讨论习惯法,但得出的结论毫无二致:刑事法治排斥习惯法。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罪刑法定原则已成为刑法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动摇... 在当代中国的刑事法治话语中,习惯法的地位无疑非常尴尬。尽管一般通论性著述都会留下百来字的篇幅简要讨论习惯法,但得出的结论毫无二致:刑事法治排斥习惯法。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罪刑法定原则已成为刑法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动摇的“宏大叙事”,而这一原则从形式的侧面出发,又必然得出排斥习惯法的基本推论。于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刑事法治 法实践 罪刑法定原则 当代中国 排斥 理论背景 宏大叙事 现代化进程 地位
原文传递
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5,共8页
通过对王家卫电影的地位、角色、身份和性别考察可以发现,王家卫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后工业与后殖民社会语境中作者电影的独特景观。在不确定性、类型混杂和故事解体等后现代艺术文化策略的精美包装之下,拒绝与接纳、失落与获... 通过对王家卫电影的地位、角色、身份和性别考察可以发现,王家卫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后工业与后殖民社会语境中作者电影的独特景观。在不确定性、类型混杂和故事解体等后现代艺术文化策略的精美包装之下,拒绝与接纳、失落与获取、遗忘与铭记等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反复隐现,并构成王家卫电影的内在困惑与情绪张力,也成功地将王家卫电影纳入具有不同精神追求与文化背景的香港本土、中国大陆以及欧美观众等社会群体的共享视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作者电影 后现代艺术 观众 文化策略 独特 后殖民 故事 宏大叙事 现代主义
下载PDF
从宏大叙事到微末叙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创作理念创新 被引量:45
6
作者 刘蒙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9-111,共3页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摆脱宏大叙事的桎梏,以人为本、厚今薄古、平民视角、微末叙事,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让普通观众找到精神的共鸣。
关键词 宏大叙事 平民意识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重建史学的宏大叙事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学典 郭震旦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全球正在“化”为一体,而史学研究的“碎片化”却大行其道,这一错位清楚折射出当今史学研究的“不合时宜”。近二三十年问,在后现代史学的冲击下,宏大叙事的历史备受质疑,微观史却独领风骚。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全球正在“化”为一体,而史学研究的“碎片化”却大行其道,这一错位清楚折射出当今史学研究的“不合时宜”。近二三十年问,在后现代史学的冲击下,宏大叙事的历史备受质疑,微观史却独领风骚。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微观史都已成为滔滔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史学研究 宏大叙事 中国近代史研究 后现代史学 不合时宜 世界范围 “化”
原文传递
微观史学的理论视野 被引量:30
8
作者 邓京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60,共8页
近年微观史学研究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史学理论与方法发展的某些新趋势。一方面,以个体化、事件性、区域性、叙事化为表征的微观历史写作展现出抵制简单真理与解构宏大叙事的创新力;另一方面,也触发了有关历... 近年微观史学研究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史学理论与方法发展的某些新趋势。一方面,以个体化、事件性、区域性、叙事化为表征的微观历史写作展现出抵制简单真理与解构宏大叙事的创新力;另一方面,也触发了有关历史学碎化的种种争议,似乎微观史学与宏观历史之间天然铸就了某种不可逾越的矛盾与隔阂。然而,事实上真正成功的微观史研究总可以从不同规模、多重维度、各类语境中建立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本质性关联,从而发掘出社会史与文化史相融合的通道,结构性、长时段与全球化过程具体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史学 宏大叙事 后现代主义 历史叙事 全球史
原文传递
微观史研究与史学的碎化 被引量:28
9
作者 俞金尧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1年第12期3-5,共3页
当前,历史研究的对象越来越细微,以微观史为代表的史学取向被称为史学的碎化,并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本文认为,微观史研究本身并非必然引起史学的碎片化,在宏大的历史架构下的微观研究应当被理解为历史学的深化和发展。但是,受后现代主... 当前,历史研究的对象越来越细微,以微观史为代表的史学取向被称为史学的碎化,并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本文认为,微观史研究本身并非必然引起史学的碎片化,在宏大的历史架构下的微观研究应当被理解为历史学的深化和发展。但是,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以解构宏大叙事为目的的微观研究,则有可能使史学变得支离破碎。微观史学与宏大叙事不应是对立的关系,历史学需要宏大叙事,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当有更加适合的大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史 史学碎化 宏大叙事
原文传递
何为晚期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作为对资本主义最彻底、最坚决的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复杂变化而在主题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各式各样的马克总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推动马克思主... 作为对资本主义最彻底、最坚决的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复杂变化而在主题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各式各样的马克总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张一兵教授在国内率先尝试对当代国外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界划,区分出“晚期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性质的理论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学术视角。虽然这种界划还存在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但从内在的理论逻辑上来梳理这一领域的基本轮廓,把握其历史动向,应该是一条可取的路径。有鉴于此,本刊继2003年第2期“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笔谈”之后,再组织一批学者对“晚期马克思主义”展开讨论,以期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轮廓并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推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后现代主义 宏大叙事 后马克思思潮
原文传递
“中国梦”的话语体系构建和全民传播——兼论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契合与背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周忠元 赵光怀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中国梦"作为一个特定文化符号,它在构建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又在平民叙事的语境中传达出民生幸福、愿望成真的现实追求;在宏大叙事与平民... "中国梦"作为一个特定文化符号,它在构建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又在平民叙事的语境中传达出民生幸福、愿望成真的现实追求;在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两种不同话语序列生成和全民传播的过程中,既总体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契合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在局部呈现出消极背反的现实效应,在全民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话语转换和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话语体系 传播 宏大叙事 平民叙事
原文传递
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传播策略:基于青年受众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24
12
作者 白蔚 张晓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12,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凸显青年受众的重要价值。新时期以来,主旋律电影积极调整了意识形态传播策略,以主流文化融渗整合大众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积极探索将国家主导的叙事方式与市场导向的叙事方式有机结合的演变路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凸显青年受众的重要价值。新时期以来,主旋律电影积极调整了意识形态传播策略,以主流文化融渗整合大众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积极探索将国家主导的叙事方式与市场导向的叙事方式有机结合的演变路径,具体表现为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互补、史诗式与散文化的多元话语表达、英雄视角与普通人视角相结合的多维度视角、辉煌记忆与创伤记忆的双重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宏大叙事 微观叙事 创伤记忆
下载PDF
宏大叙事与碎片化: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传播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伯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互联网内容的碎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全球化越深入,与工业化社会的冲突越激烈。这是因为全球化是远离宏观叙事的一个进程,而从根本上说宏大叙事是维护传统社会的关键支撑。借助于互联网传播所产生的有指向性的碎片... 互联网内容的碎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全球化越深入,与工业化社会的冲突越激烈。这是因为全球化是远离宏观叙事的一个进程,而从根本上说宏大叙事是维护传统社会的关键支撑。借助于互联网传播所产生的有指向性的碎片,全球化正呈现出这样的特征:一方面能够比较彻底地解构宏大叙事所维护的传统意识形态和制度等;另一方面是以"网络化的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社会结构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碎片化 宏大叙事 网络传播
下载PDF
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别与审美选择 被引量:22
14
作者 洪治纲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175,共16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际差别"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在新时期50、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三个重要作家群中。他们不仅在叙事内容上表现为宏大叙事和使命意识的不断弱化、个人化意愿的不断增强;还在叙事形式上体现为或崇尚写实风格...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际差别"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在新时期50、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三个重要作家群中。他们不仅在叙事内容上表现为宏大叙事和使命意识的不断弱化、个人化意愿的不断增强;还在叙事形式上体现为或崇尚写实风格,或追求现代手法,或迷恋于碎片化细节等不同的审美特质,同时也折射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种代际差别实际隐含了不同历史文化语境和成长记忆对人类精神的潜在规约。代际差别虽然是多元文学格局的一种表现,但是,如何加强代际间的精神交流,有效克服代际内部各自的局限性,同样是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差别 宏大叙事 个人化 文化记忆 代际交流
原文传递
浮出历史地表之后 被引量:18
15
作者 薛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55,共6页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理论 个人化写作 女性作家 男性与女性 宏大叙事 90年代 性别问题 权威话语 男权文化
原文传递
新时期我国纪录片创作由“宏大叙事”到“平民视角”的嬗变——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谈起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蒙之 刘战伟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2-64,共3页
当下我国纪录片创作往往以宏大叙事为主,缺乏对个体生命与现实生活的观照。新时期我国纪录片应该从宏大叙事中解放出来,纪录片创作需走向生活、走向人民、走向现实。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纪录片人应以人为本,观照个体;厚今薄古,关注现... 当下我国纪录片创作往往以宏大叙事为主,缺乏对个体生命与现实生活的观照。新时期我国纪录片应该从宏大叙事中解放出来,纪录片创作需走向生活、走向人民、走向现实。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纪录片人应以人为本,观照个体;厚今薄古,关注现实;平民视角,紧接地气;微观视角,讲述故事。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在纪录片中找到精神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纪录片 平民视角 《我在故宫修文物》
原文传递
历史寓言书写及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超越——评《朗读者》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国龙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朗读者》叙说了十五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成长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 《朗读者》叙说了十五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成长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成长小说 历史寓言 宏大叙事 米夏 汉娜
原文传递
中国新诗:世纪初的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思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世纪初的中国新诗,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态势,表现为消解深度与重建新诗的良知并存,灵性书写与低俗欲望的宣泄并存,宏大叙事与日常经验写作并存。世纪初的中国新诗的发展态势,既折射出百年新诗的曲折历程,又预示了新世纪中国... 世纪初的中国新诗,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态势,表现为消解深度与重建新诗的良知并存,灵性书写与低俗欲望的宣泄并存,宏大叙事与日常经验写作并存。世纪初的中国新诗的发展态势,既折射出百年新诗的曲折历程,又预示了新世纪中国新诗的大致走向。我们不必在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双重传统面前妄自菲薄,中国新诗的薪火将在新的世纪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世纪 中国古典诗歌 多元共生 众声喧哗 宏大叙事 现代诗歌 并存 欲望 传统
原文传递
《青春之歌》的再论证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宋剑华 刘冬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5,共7页
《青春之歌》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红色经典”?这是学界近几年来一直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令我们深感困惑的却是:《青春之歌》的意义“增值”,并非是人们对于作品文本的阅读感受,而是人们对于历史背景的主观想象。尤其是当“宏大叙事... 《青春之歌》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红色经典”?这是学界近几年来一直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令我们深感困惑的却是:《青春之歌》的意义“增值”,并非是人们对于作品文本的阅读感受,而是人们对于历史背景的主观想象。尤其是当“宏大叙事”说成为了学界的主流话语时,《青春之歌》“女性”与“爱情”这两大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论证 “红色经典” 阅读感受 作品文本 主流话语 宏大叙事 “爱情”
下载PDF
个人写作与宏大叙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大卫 李冯 +2 位作者 李洱 李敬泽 邱华栋 《作家》 1999年第3期58-64,共7页
泽:今天主要是清理“行话”,我们大家都用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套语言在讲话,比如个人写作、宏大叙事等等,但实际上,对词语的运用经常是在不同的逻辑平面上展开的。倒不是说我们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准确的说法,而是把这些我们常说常用... 泽:今天主要是清理“行话”,我们大家都用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套语言在讲话,比如个人写作、宏大叙事等等,但实际上,对词语的运用经常是在不同的逻辑平面上展开的。倒不是说我们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准确的说法,而是把这些我们常说常用的关键概念谈一谈,清一清。整个“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个人写作 知识分子 个人经验 私人写作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新生代 历史进步观 价值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