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岑梅珠 刘凯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年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3.7%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5%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68.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完全性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术 预后
下载PDF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博 刘金成 +7 位作者 李静 刘丽文 周梦垚 左蕾 邵红 胡芮 朱晓丽 刘兵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Liwen术式即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病例进行临床研究,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7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 目的Liwen术式即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病例进行临床研究,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7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Liwen术式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年随访期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等,运动负荷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和运动总时间等,12导联心电图监测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改变,心脏核磁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及消融范围。结果术后2年,患者左心室流出道(LVOT)峰值压差明显降低(静息LVOT压差:从130 mmHg降至8 mmHg;运动激发后LVOT压差:从181 mmHg降至28 mmHg),室间隔(IVS)厚度变薄(前IVS厚度:从15 mm降至8 mm;后IVS厚度:从16 mm到8 mm);纽约心功能分级从Ⅲ级降低至Ⅰ级,运动时间由6 min增加至8 min。术前心电图提示存在RBBB,术后6个月起至2年,RBBB消失。结论Liwen术式可以有效解除LVOT梗阻的同时促使心律失常发生良性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 消融技术 完全性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筱燕 黄学成 +5 位作者 王琦武 曾煜周 陈玉香 邓莲香 韦炜 刘婉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AAMI患者,将合并新发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50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A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观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AAMI患者,将合并新发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50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A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Killip分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Killip分级观察组为1.63±0.93,对照组为1.22±0.62(P=0.013)。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组为(41.6±4.2)%,对照组为(48.2±4.4)%(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观察组为(276.6±63.5)U/L,对照组为(171.5±29.4)U/L(P<0.001)。肌钙蛋白I峰值(TNI)观察组为(11.01±2.39)μg/L,对照组为(6.03±1.52)μg/L(P<0.001)。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组前降支近段病变(26/43,60.5%),对照组前降支近段病变(15/50,30%)(P=0.003)。结论:合并CRBBB的AAMI患者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功能更差,应对这些患者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伴双束支阻滞及旁路3位相阻滞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翠萍 顾法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阻滞 完全性传导阻滞 心电图诊断 旁路 心动过速 ST-T改变 结缔组织病 QRS波群 频繁发作
原文传递
Brugada综合征合并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奎尼丁治疗成功一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渠成 叶沈锋 +6 位作者 王亚萍 丁思引 钱宁婧 刘岳怀 陈海波 吴林 潘小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该文报道1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心电图表现为Brugada综合征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仍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后予奎尼丁(1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0个月无发作;停用奎尼丁后再次反复... 该文报道1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心电图表现为Brugada综合征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仍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后予奎尼丁(1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0个月无发作;停用奎尼丁后再次反复发作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触发ICD放电,再次服用相同剂量奎尼丁后随访1年余无心律失常发作。Brugada合并右束支阻滞可能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风险高有关,低剂量奎尼丁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完全性传导阻滞 奎尼丁
原文传递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熊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93-93,96,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心电图特征及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心电图表现为CRBB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中无器质性心脏病者7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者88例,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心电图特征及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心电图表现为CRBB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中无器质性心脏病者7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者88例,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甲状腺功能能亢进性心脏病5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16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V5导联R/S≤1,QRS≥0.12s,V5、V6导联ST段下移或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P均<0.05)。结论CRBBB患者出现V5导联R/S≤1,QRS≥0.12s,V、V导联ST段下移或T波倒置,并有心律失常是诊断CRBBB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特征 完全性传导阻滞 器质心脏病 诊断
下载PDF
导丝再入脱载支架多球囊原位扩张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益民 陆治平 +2 位作者 王治 潘兰萍 黄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93-95,共3页
1病例资料 86岁男性,因“突发胸闷气喘3d”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高脂血症及吸烟史。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前壁导联异常Q波,T波倒置,肌钙蛋白7.52ng/mL,
关键词 完全性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架脱载
下载PDF
罕见晕厥2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韩思梁 孔繁昌 +2 位作者 张兰芳 赵艳莎 解俊敏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59-161,共3页
晕厥以起病快、持续时间短为特征,救治不及时可致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1-3]。心源性晕厥是多种诱因致心排血量突然减低,国内发病率约21%,欧美发病率约10%~15%[4-5]。心律失常是发生晕厥的常见心血管急危重症,可致晕厥的器质性心肺血... 晕厥以起病快、持续时间短为特征,救治不及时可致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1-3]。心源性晕厥是多种诱因致心排血量突然减低,国内发病率约21%,欧美发病率约10%~15%[4-5]。心律失常是发生晕厥的常见心血管急危重症,可致晕厥的器质性心肺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及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等[6-10]。心律失常与器质性心肺血管病同时发生罕见且凶险,需早期识别,明确晕厥原因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例以晕厥为首发表现,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肺栓塞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肺栓塞 完全性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彬 王晓君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9A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 :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观察组 )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5 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 目的 :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观察组 )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5 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 ,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完全性传导阻滞 预后
下载PDF
运动心电图用于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S1期27-28,共2页
冠心病在美国以及部分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首位,但是,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冠心病病死率呈现递减趋势,得益于那一时间段美国所采取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所作出的努力,大部分控制危险因素以及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我国城市... 冠心病在美国以及部分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首位,但是,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冠心病病死率呈现递减趋势,得益于那一时间段美国所采取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所作出的努力,大部分控制危险因素以及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的病死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万,城市高于农村,以男性居多。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抽烟、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传导阻滞 ST 冠心病 心电图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收缩期不同步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国治 尹立雪 +2 位作者 沈洁 龙滨 程重庆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9期689-695,共7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为临床评价CRBBB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及功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1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RBBB患者31例,...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为临床评价CRBBB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及功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1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RBBB患者31例,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VVI技术获得所有受试者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旋转角度达峰时间(Tra)。计算左心室18节段心内膜下收缩期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旋转角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l-SD、Tsr-SD、Tsc-SD、Tra-SD作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环向及旋转运动不同步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CRBBB组Tsl-SD、Tsr-SD、Tsc-SD、Tra-SD差异。结果 CRBBB组左心室壁收缩期不同步指数Tsl-SD、Tsr-SD、Tsc-SD、Tra-SD分别为(27.65±6.78)、(32.63±11.82)、(42.81±9.72)、(37.01±7.73)ms,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55±6.99)、(26.63±6.70)、(30.53±8.71)、(27.67±7.11)ms,但仅Tsc-SD、Tra-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1、4.980,P=0.000),Tsl-SD、Tsr-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BBB患者左心室周向及旋转运动不同步;VVI技术可反映左心室收缩期不同方向机械运动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完全性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琴 王磌 +3 位作者 薛明华 张迅英 曹万才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CRBBB的患者48例为CRBBB组,另选取心电图正常的健康成人42例为正常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W-TDI)测量CRBBB患者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与时间间期指标以反... 目的研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CRBBB的患者48例为CRBBB组,另选取心电图正常的健康成人42例为正常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W-TDI)测量CRBBB患者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与时间间期指标以反映其心室机械功能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右室侧壁基部收缩波峰值速度(Sm)减小、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Em)减小、Em/舒张晚期波(A波)峰值速度(Am)减小(13.7±2.53cm/svs17.00±3.10cm/s;12.1±2.06cm/svs21.05±4.23cm/s;0.71±0.38cm/svs1.22±0.65cm/s,P均<0.01),Am无差异(P>0.05);两组间左室基部六个取样点的Sm、Em、Am、Em/Am比较无差异(P均>0.05);②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右室侧壁基部电-机械延迟时间(EMD)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55±13msvs46±10ms;41±20msvs30±16ms,P<0.05),射血时间(ET)缩短(309±43msvs400±60ms,P<0.05),等容收缩时间(IVRT)与充盈时间(FT)无差异(P均>0.05);两组间左室基部六个取样点的EMD、IVCT、ET、IVRT及FT比较无差异(P均>0.05)。③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右室侧壁基部Tei指数延长(0.56±0.14vs0.43±0.13,P<0.05);两组间左室各取样点的Tei指数无差异(P>0.05)。结论CRBBB患者右室舒缩功能降低,而左室舒缩功能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传导阻滞 组织多普勒显像 心脏机械功能
下载PDF
典型“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群2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国平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5-36,共2页
例1患者男性,72岁。因心悸、胸闷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匀齐,心率71次/min,P—R间期0.16s,Qns波群有3种形态:①宽rS型,主导节律为窦性,时间达0.16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②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例1患者男性,72岁。因心悸、胸闷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匀齐,心率71次/min,P—R间期0.16s,Qns波群有3种形态:①宽rS型,主导节律为窦性,时间达0.16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②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不等,0.59~0.7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波群 完全性传导阻滞 完全性传导阻滞 正常化 期前收缩 心律 偶联间期 16s
下载PDF
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和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龙云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2288-2289,共2页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1例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临床特点主要以呼吸衰竭、电解质失衡、心功能衰竭为主...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1例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临床特点主要以呼吸衰竭、电解质失衡、心功能衰竭为主。其中房性早搏10例,占47.62%;心房颤动6例,占28.57%;室性早搏3例,占14.2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占9.52%。经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感染以及改善通气,合理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方法,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结论在肺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根据其临床特点,合理治疗,可以使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物 肺心病 完全性传导阻滞 治疗方法 临床特点 电解质失衡 心功能衰竭 电解质紊乱
下载PDF
急诊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梗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伯恩 孔娟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7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AMI合并CRBBB患者按照入院距离发病时间分为2组,A组10例,在发病6h内到达急诊室,进行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B组10例,在发病6h后到...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AMI合并CRBBB患者按照入院距离发病时间分为2组,A组10例,在发病6h内到达急诊室,进行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B组10例,在发病6h后到达急诊室,进行一般性内科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40.0%vs 100.0%),病死率也低于B组(30.0%vs 80.0%)。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为左冠状动脉病变,74%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26%为左主干病变,均在第一室间隔支发出之前发生梗死,狭窄程度在80~95%。结论 AMI合并CRBBB患者的病死率高,急诊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完全性传导阻滞 重组链激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隐藏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中的Brugada综合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子胤 唐亮 +1 位作者 欧阳繁 罗莘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509,共5页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在一般人群中比较常见,在健康人群中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而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离子通道异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在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情况下,BrS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然而,有研究证实CRBBB...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在一般人群中比较常见,在健康人群中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而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离子通道异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在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情况下,BrS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然而,有研究证实CRBBB可覆盖BrS,从而使这类情况的诊断更具挑战性。本文对CRBBB掩盖BrS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完全性传导阻滞 心源猝死
原文传递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运动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冰 何建桂 +1 位作者 张苗青 胥秀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静息心电图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 有胸痛发作史患者 71例 ,静息心电图呈CRBBB者 3 1例为观察组 ,静息心电图正常 4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ETT)...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静息心电图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 有胸痛发作史患者 71例 ,静息心电图呈CRBBB者 3 1例为观察组 ,静息心电图正常 4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ETT)及选择冠状动脉造影 (CAG) ,观察运动中各导联ST段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运动中CRBBB组多出现V1 ~V3导联ST段压低 (84% )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7% ) ,P <0 0 5 ,局限于V1 ~V3导联的ST段压低多见于CAG正常的CRBBB患者 ,其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率达 67%。CRBBB组中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肢导联及 或左胸导联ST段压低显著低于对照组中冠心病患者 (5 9%vs 81% ,P <0 0 5 ) ,其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仅5 9% ,特异性则 88%。结论 CRBBB患者ETT中V1 ~V3导联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假阳性 ,V4~V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完全性传导阻滞 冠心病 心电图
下载PDF
长时间心室停搏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彩兰 谢红莉 +2 位作者 朱惠 王述兰 张征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心室停搏 完全性传导阻滞 长时间 病理杂音 临床诊断 特殊处理 身体健康 糖尿病史 肺呼吸音 心律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仕俊 张励庭 +1 位作者 刘少中 阮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 目的评估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行VSD封堵术后出现CRBBB的40例患者作为CRBBB组以及40例封堵术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及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规律随访超过1年。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完善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查。结果 CRBBB组和对照组手术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1.84)岁眠(5.80±1.65)岁,P>0.05]。最近一次随访中,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CRBBB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2%±8.55%诋75.46%±9.95%,P>0.05);两组短轴缩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6%±2.95%眠37.02%±3.16%,P>0.05);两组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3%±5.33%vs.39.68%±3.51%,P<0.05)。组织多普勒成像提示CRBBB组和对照组仅在三尖瓣右心室侧壁附着点舒张早期心肌速度[(1.80±0.20)m/s眠(1.91±0.25)m/s,P<0.05]和三尖瓣右心室侧壁附着点舒张晚期心肌速度[(1.62±0.22)m/s vs.(1.71±0.19)m/s,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其他测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VSD封堵术后CRBBB可对右心室功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这种影响尚不足以引起心功能不全及相关临床症状,但其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是否可随时间进一步加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完全性传导阻滞 心功能
下载PDF
应用Peguero-Lo Presti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秀雯 张海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Peguero-Lo Presti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LVH)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价值。方法:选取271例CRBBB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LVH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评价心电图各参数SV1、SV... 目的:分析应用Peguero-Lo Presti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LVH)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价值。方法:选取271例CRBBB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LVH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评价心电图各参数SV1、SV2、SV3、SV4、SV5、SV6、SD、RaVL、RV5、及RV6振幅、QRS波群时限、QTc间期,Peguero-Lo Presti指数(SV4+SD)、Sokolow指数(SV1+RV5)、Cornell指数(SV3+RaVL)诊断LVH合并CRBBB的准确性。结果:SV3、SV4、SV5、SV6、SD、QRS波群时限、QTc间期和Peguero-Lo Presti指数(SV4+SD)均为诊断LVH合并CRBBB的可靠指标;其中Peguero-Lo Presti指数(灵敏度46.2%、特异度77.2%,AUC0.640)准确性高于Sokolow指数(灵敏度5.8%、特异度97.0%,AUC 0.598)和Cornell指数(灵敏度19.2%、特异度95.8%,AUC 0.626)。结论:Peguero-Lo Presti指数是诊断LVH合并CRBBB心电图参数中最准确的,其诊断价值高于Sokolow指数和Cornell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uero-Lo Presti指数 左心室肥厚 完全性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