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棋鬼》英译本的文化途径翻译批评研究
1
作者 覃昕怡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依据邢福义提出的文化三层次,本文旨在分析《聊斋志异》中《棋鬼》的英译本传达原文中文化内涵的效果。通过研究原文文化的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心理层次所对应的译文,可知译者选取了恰当的英文词汇,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文文化的内涵,表... 依据邢福义提出的文化三层次,本文旨在分析《聊斋志异》中《棋鬼》的英译本传达原文中文化内涵的效果。通过研究原文文化的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心理层次所对应的译文,可知译者选取了恰当的英文词汇,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文文化的内涵,表达了原作的情感。对于体现在中层文化与里层文化中的部分翻译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改进建议,以达到翻译批评与鉴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聊斋志异》 文化 蒲松龄 贤德
下载PDF
《聊斋志异》英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宋贤德全译本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海军 蒋凤美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2014年对于《聊斋志异》英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宋贤德(Sidney L.Sondergard)推出第6卷《聊斋志异》英译本,《聊斋志异》英译无全译的遗憾成为了历史。文章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译界盛事进行介评:首先简单介绍宋贤德及其《聊斋志异... 2014年对于《聊斋志异》英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宋贤德(Sidney L.Sondergard)推出第6卷《聊斋志异》英译本,《聊斋志异》英译无全译的遗憾成为了历史。文章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译界盛事进行介评:首先简单介绍宋贤德及其《聊斋志异》英译本;然后论述该译本在《聊斋志异》英译史上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该译本的"异化"特色及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德 《聊斋志异》英译 异化
原文传递
从翟理斯到宋贤德:《聊斋志异》英译本比较研究
3
作者 张淑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翟理斯与宋贤德的《聊斋志异》英译本相距一百多年,其翻译思想、译介特征、文化信息传递的忠实度各不相同。翟译本归化策略明显,译文中出现大量改写与删减。宋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正文本的英译与书名、标题、注释等副文本的英译“将直... 翟理斯与宋贤德的《聊斋志异》英译本相距一百多年,其翻译思想、译介特征、文化信息传递的忠实度各不相同。翟译本归化策略明显,译文中出现大量改写与删减。宋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正文本的英译与书名、标题、注释等副文本的英译“将直译进行到底”,同时从多模态翻译视角出发,采用近百幅全新插图,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两个译本的差异之大与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理斯 贤德 翻译策略 正副文本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三)
4
作者 王潇萱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2期102-108,160,共8页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第四卷第一篇序言中,聚焦科举题材故事,着重探讨了科举制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其中揭橥了蒲松龄对科考价值的批判以及如何实现真正儒家价值的思考。宋贤德教授没有囿于《聊斋志异》的讽...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第四卷第一篇序言中,聚焦科举题材故事,着重探讨了科举制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其中揭橥了蒲松龄对科考价值的批判以及如何实现真正儒家价值的思考。宋贤德教授没有囿于《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而是深入文本扎实考证,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蒲松龄的生平经历,深度探求聊斋故事背后的逻辑架构及思想态度。宋贤德教授在序言中对《聊斋志异》文本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敞现了海外研究视域,有助于我们加深中外学问的相互砥砺,突破学术藩篱,不断拓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贤德 科举制 儒家思想 社会进阶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四)
5
作者 姚静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第三卷第一篇序言中,着重探讨了小说的素材来源问题。蒲松龄“雅爱搜神”,将目光投向了超自然世界,尤其是古今异事,奇谈异闻。但《聊斋》的独特之处在于借花妖狐魅之事映写尘世,二重并置,...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第三卷第一篇序言中,着重探讨了小说的素材来源问题。蒲松龄“雅爱搜神”,将目光投向了超自然世界,尤其是古今异事,奇谈异闻。但《聊斋》的独特之处在于借花妖狐魅之事映写尘世,二重并置,在故事末尾的“异史氏曰”中发表议论,实现道德教化之目的,在小说写作过程中,将自身个性特征、心理结构附加于小说人物,寄托其对黑暗现实的满腔孤愤,扬善惩恶的良苦用心。蒲松龄很少以第一人称下笔,而是隐蔽在故事人物背后,以旁观者的身份介绍他所收集到的各种怪谈,使小说读来真实性大为增加,也体现了蒲松龄创作的严谨性和独特的审美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贤德 素材来源 审美诉求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二)
6
作者 任增强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4期92-98,共7页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的第二篇序言中,着重探讨了狐仙题材故事,认为狐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其中蕴含了蒲松龄的道德教化与社会批判。宋贤德的这一观点为我们全面把握西方汉学界关于《聊斋志异》的评论与界...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的第二篇序言中,着重探讨了狐仙题材故事,认为狐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其中蕴含了蒲松龄的道德教化与社会批判。宋贤德的这一观点为我们全面把握西方汉学界关于《聊斋志异》的评论与界认,提供了重要的认知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贤德 狐仙 道德教化 社会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