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1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变法简论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曾瑜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131-154,共24页
本文就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问题,对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认为,王安石不应算做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更未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应予基本否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免役法 反变法派 青苗法 小地主 保甲法 农田水利 宋朝 乡村
原文传递
“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7
2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思想与文化的制度化、世俗化和常识化过程 ,将成为研究的重要历史脉络 ;研究思路从关注“创造性思想”的唐宋 ,到关注“妥协性思想”的宋明 ,会刺激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文献资料范围的更大拓展。这种视域或时段的改变 ,能引起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文化史 唐朝 宋朝 明朝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宋代历史地位的再认识(专题讨论)——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曾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6,共3页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宋代文明 历史地位 影响
下载PDF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华瑞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5,共9页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 2 0世纪中日学者有关唐宋变革观依据的分期理论和主要观点以及对唐宋社会历史研究的影响 ,并对其不同特点作了比较和简要的评议。
关键词 唐朝 宋朝 历史研究 断代界限
原文传递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 被引量:30
5
作者 程民生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宋代每个家庭约有子女5人,一个三代同堂的标准家庭约9人,加上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社会平均家庭人口约7人。其中,北方户均人口稍多,约9人;南方户均人口稍少,约6人。史料中宋代户均2口或2丁左右的统计记载,不是实... 宋代每个家庭约有子女5人,一个三代同堂的标准家庭约9人,加上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社会平均家庭人口约7人。其中,北方户均人口稍多,约9人;南方户均人口稍少,约6人。史料中宋代户均2口或2丁左右的统计记载,不是实际情况,确切地说不是一个同居同财的血缘家庭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均人口 家庭 人口数量 宋朝
下载PDF
汉藏茶马贸易 被引量:27
6
作者 贾大泉 《中国藏学》 1988年第4期74-91,共18页
在我国,居住在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同居住在西南、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茶马贸易又是汉藏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汉藏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 在我国,居住在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同居住在西南、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茶马贸易又是汉藏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汉藏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前后相沿数百年,成为汉藏民族维持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上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贸易 茶叶 吐蕃 茶马互市 汉藏民族 宋朝 西北地区 藏族人 四川地区 宋代
下载PDF
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刁培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在宋朝乡村社会中 ,乡里和都保甲制的头目 ,宗族和家族的族长、家长和房长 ,一部分居住于乡村的形势户、士人和一些僧道 ,构成宋朝的乡村精英 ,并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中间枢纽 ,填补了国家行政和广土众民之间的“权力... 在宋朝乡村社会中 ,乡里和都保甲制的头目 ,宗族和家族的族长、家长和房长 ,一部分居住于乡村的形势户、士人和一些僧道 ,构成宋朝的乡村精英 ,并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中间枢纽 ,填补了国家行政和广土众民之间的“权力空隙”。这一社会群体在两宋时期的社会控制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既体现出国家行政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的努力 ,又显现出国家对乡村社会控制的强化 ,而所有这些都对赵宋王朝的长期延续和社会发展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乡村精英 社会控制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论宋代科举解额的实施与地区分配 被引量:18
8
作者 裴淑姬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宋代发解试解额的演变过程 ,分析了固定解额制产生的原因和实施办法。接着通过对部分州郡解额的考察 ,指出固定解额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并分析了发达地区士人在获解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 ,仍然大批赴试的原因。最后 ,... 本文首先论述了宋代发解试解额的演变过程 ,分析了固定解额制产生的原因和实施办法。接着通过对部分州郡解额的考察 ,指出固定解额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并分析了发达地区士人在获解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 ,仍然大批赴试的原因。最后 ,文章论述了固定解额制所造成的一系列弊病 ,指出由于官员子弟享有参加发解的某些特权 ,所以固定解额制不仅不能充分选拔人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解额 地区分配 固定解额制 宋朝
下载PDF
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杜文玉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52,共16页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史 比较研究 唐朝 宋朝 经济实力
原文传递
试论宋代"全民经商"及经商群体构成变化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晓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5,共7页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一种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态势。其经商群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尤其是包括了衣食国家的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界人士。他们经商营利的行为超出职业的范畴,也多为国法和...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一种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态势。其经商群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尤其是包括了衣食国家的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界人士。他们经商营利的行为超出职业的范畴,也多为国法和传统道德规范所不容,但若将其放入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时段中考察,就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应当给予一些积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全民经商 经商群体 必然性 合理性
下载PDF
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角色——以宋朝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27-32,共6页
劝分是中国古代荒政中常见的手段 ,宋朝非常典型 ,而且越到后来越是依赖劝分。从社会学角度看 ,劝分是在民间利益博弈无法调和时政府介入的结果 ,其积极意义自然不可否认。但由于过分依赖劝分 ,也造成政府角色的长期异位 ,反过来又加剧... 劝分是中国古代荒政中常见的手段 ,宋朝非常典型 ,而且越到后来越是依赖劝分。从社会学角度看 ,劝分是在民间利益博弈无法调和时政府介入的结果 ,其积极意义自然不可否认。但由于过分依赖劝分 ,也造成政府角色的长期异位 ,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富的对立与冲突 ,成为制造社会矛盾的渊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 劝分制度 博弈 宋朝 中国 古代 政府 民间利益 社会矛盾 社会学
下载PDF
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朝贡制度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云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宋代中外朝贡关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其政治性、军事性 ,尤以韩中朝贡关系为甚 ;二是随着市舶贸易的发展 ,统治者不断控制朝贡贸易的规模 ,朝贡贸易遂经历了由盛入衰的转变。与此同时 ,宋...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宋代中外朝贡关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其政治性、军事性 ,尤以韩中朝贡关系为甚 ;二是随着市舶贸易的发展 ,统治者不断控制朝贡贸易的规模 ,朝贡贸易遂经历了由盛入衰的转变。与此同时 ,宋代的朝贡制度亦有所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朝贡关系 朝贡贸易 朝贡制度
下载PDF
宋代香药考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淑敏 《中医研究》 1999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香药 考证 宋朝 中药
下载PDF
宋朝以工代赈述论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世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以工代赈在宋朝赈灾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熙丰变法时期,工赈成为制度化的赈灾措施。工赈的组织者分官府和民间两种,民间工赈是宋朝赈灾事业中的一个亮点。工赈救济的对象是流民中的少壮者。工赈所兴之役主要是兴修水利和修筑城寨,其经费... 以工代赈在宋朝赈灾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熙丰变法时期,工赈成为制度化的赈灾措施。工赈的组织者分官府和民间两种,民间工赈是宋朝赈灾事业中的一个亮点。工赈救济的对象是流民中的少壮者。工赈所兴之役主要是兴修水利和修筑城寨,其经费主要来自常平钱谷和转运司省仓、上供粮。工赈在宋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荒政 以工代赈
下载PDF
宋朝与海外国家的贡赐贸易 被引量:13
15
作者 章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2-66,共5页
宋朝与海外国家的贡赐贸易章深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上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较高的经济代价保持着与其它国家的贡赐关系。这在表面上是一种政治外交关系,而实际上也是一种贸易关系。只不过贡赐贸易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其经... 宋朝与海外国家的贡赐贸易章深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上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较高的经济代价保持着与其它国家的贡赐关系。这在表面上是一种政治外交关系,而实际上也是一种贸易关系。只不过贡赐贸易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其经济意义。宋代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关系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中国 外国 贡赐贸易 对外贸易史
下载PDF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文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从意境、音韵和形式等角度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较具代表性的四种英译文进行比较研究,中诗(词)英译工作者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英语 文学翻译 宋朝
下载PDF
论西夏的兴起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忠 《历史研究》 1962年第5期20-32,共13页
四夏是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1038-1227)我国西部各兄弟民族以党项羌为首共同创建的国家.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黄河屈曲而流,又有贺兰山脉屏障于内,和中原与东北各王朝天然隔离,有险阻可守.它长期和宋、... 四夏是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1038-1227)我国西部各兄弟民族以党项羌为首共同创建的国家.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黄河屈曲而流,又有贺兰山脉屏障于内,和中原与东北各王朝天然隔离,有险阻可守.它长期和宋、辽,后来又和宋、金鼎足峙立,虽称臣于这些王朝,却始终能严拒外力伸入其境内,保持实际的独立,且以武力强大为宋、辽、金各国所重视和畏惧,我国境内民族不同的四国先后鼎立延续了将近二百年之久,虽有频繁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国 吐蕃 西夏王朝 各民族 宋朝 汉族人 部落 元昊 党项羌 蕃部
原文传递
中华正朔与内亚边疆——兼论唐朝北部长城地带的意涵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鸿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李鸿宾认为唐建立了兼跨长城南北两种(或多种)迥然有别的地域及其族群为一体的政权,并成功地实施达五十余年,主要建基于传统的天下观的思想意识,尤其是统治集团北方胡系文化血脉的促动使然。南北的兼跨,使得长城边缘地带的特性丧失,它转而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要地。这样的尝试为后来蒙古和满洲贵族势力构建一统化异质型帝国奠定了新的基础。长城地带意涵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不断建构与变迁的展现。姚大力认为面对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主位取径以及对于族群认同问题的新认识,现地语史料的重要性只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大量的主位叙事,以及与主位叙事密切相关的其他种种历史信息,事实上是蕴藏在现地语史料之中。历史书写往上走必须上升到理论的宏观层面;向下走必须坐落在细部考察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精密技术的基础上。高亚滨认为新疆南疆绿洲社会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就现代国家的发展要求来看,这种文化结构则成为落后、保守的象征,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完成社会的现代化。从生态环境、文化网络的角度理解绿洲社会的权力结构,则为探讨边疆地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一种知识话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长城地带 中华 边疆 古典时代 唐帝国 合法性 宋朝
原文传递
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明光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16,共18页
随着两税法的建立 ,田赋灾免成为与唐宋国计民生关系更为密切的政府行为 ,如何做到及时、如实 ,是宋朝改进唐朝田赋灾免制度的立法考虑 ,其中有不少合理成分。在实施过程中 ,宋朝一直存在地方官员讳言灾伤或检放不实的弊病 ,其原因包括... 随着两税法的建立 ,田赋灾免成为与唐宋国计民生关系更为密切的政府行为 ,如何做到及时、如实 ,是宋朝改进唐朝田赋灾免制度的立法考虑 ,其中有不少合理成分。在实施过程中 ,宋朝一直存在地方官员讳言灾伤或检放不实的弊病 ,其原因包括检放程序过于繁细 ,以及其他制度如地方官员考课制度、财政利益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牵制等 ,不宜以“吏治腐败”一语以概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宋朝 唐朝 田赋灾免制度 赋税制度 财政制度
原文传递
两宋时期的书业广告 被引量:13
20
作者 范军 《出版科学》 2004年第1期59-64,共6页
宋代书业广告是在唐代书业广告的雏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受到当时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两宋时期的图书广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广告意识更加明显,广告内容更加丰富,广告载体更趋稳定,版权保护与广告宣传互为表里。
关键词 宋朝 书业 图书广告 出版史 版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