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体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秉才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2年第5期85-89,共5页
-
文摘
纪事本末体是一种史籍体裁,它是综合编年体、纪传体的优点而产生的。纪事本末体的创立,把封建史籍编纂方法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是以事为纲,按类组织史料,每一类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
-
关键词
通鉴纪事本末
历史事件
袁枢
编纂方法
《通鉴》
《宋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
宋史纪事本末
刘知几
编纂学
-
分类号
K20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史体三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绍礼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5期68-73,共6页
-
文摘
本文就“编年”,“纪传”、“本末”三种史体的始末、价值、影响等几方面谈一谈自己浅陋的看法。由于笔者是弃文务史,半路出家,对史学虽感兴味,但水平有限,今日“史体”一文只是引玉之砖,求教于方家、能士。 一、编年体的产生和发展 编年体史书出现最早,远在周代各诸侯国的史书——《春秋》均为编年体史书,如周之《春秋》、鲁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等等。而墨子曾说: “吾见百国《春秋》。”还有晋称《乘》,楚称之《梼杌》等史书亦均是编年体,可惜这些书大部分亡佚。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就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春秋”编写的,定名为《春秋》,从此,“
-
关键词
编年体史书
史体
通鉴纪事本末
《资治通鉴》
能士
郑伯克段于鄢
诸侯国
别同异
《后汉书》
宋史纪事本末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司马光对史学的贡献
- 3
-
-
作者
尚恒元
-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15-21,共7页
-
文摘
司马光(1018—1086)字君实,晚号迂叟,山西夏县司马村人,是我国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多年来,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颇欠公允。最近,已有一些同志陆续提出异议,指出应该从新认识,这是在党的三中全会后,学术界思想活跃的又一力证。 长期以来,司马光被人否定的主要原因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实,双方的斗争,纯属政策上的分歧,简言之,一个主张“节流”,一个主张“开源”,都以维护赵家王朝的统治为出发点,因而从本质上看。
-
关键词
《通鉴》
山西夏县
刘恕
通鉴外纪
通鉴纪事本末
周威烈王
刘安世
神宗
治史者
宋史纪事本末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苏颂的性格与政治态度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启林
-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5-81,共7页
-
文摘
一九八八年是北宋著名天文学家苏颂首创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九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文史所、医学史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及吉林大学古籍所在苏颂的故里福建省同安县联合召开了纪念苏颂学术讨论会,为研究这位在国内尚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关键词
水运仪象台
中国历史文献
神宗
东都事略
宋王朝
学术讨论会
宋史纪事本末
舍人院
苏魏公文集
熙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史著体裁纵横谈——兼及《宋史纪事本末》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夏祖恩
-
出处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4年第2期13-18,共6页
-
文摘
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
关键词
史学体裁
史著体裁
《宋史纪事本末》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试论宋代防治官吏犯赃的“文治”特点
- 6
-
-
作者
吕志兴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70-73,共4页
-
文摘
中国古代防治官吏犯赃的章法历代各异。但相比之下,宋代的措施更具有“文治”的特点,即不是仅依恃严刑酷法的威吓,而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着重预防、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来防治犯罪。 一 官吏犯赃的途径很多,但论其要者,则有三种:侵吞公有钱物;行政、经济管理活动中侵渔他人财物,接受贿赂。宋代统治者在三百余年惩治官吏犯赃的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较为严密的预防制度。
-
关键词
监司
事类
宋会要
经济管理活动
台谏官
封桩钱
科配
提点刑狱司
宋史纪事本末
公使钱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陈邦瞻史学成就述略
- 7
-
-
作者
郑彩云
-
机构
江西高安市博物馆
-
出处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0-42,共3页
-
文摘
陈邦瞻是明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前史学界对其关注较少。他一生编撰了《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两部史学著作,形成了其独特、进步的史学思想。陈邦瞻突出的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纪事本末体,使之与编年体、纪传体并驾齐驱,这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陈邦瞻
史学成就
《宋史纪事本末》
《元史纪事本末》
-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略论“澶渊之盟”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才忠
-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0-55,共6页
-
文摘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双方签定的“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个盟约不仅在北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同时对契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产生积极的作用。历来史家对“澶渊之盟”多持贬议,认为盟约是北宋的耻辱,且压抑了北宋国力的增强,致使北宋在我国古代史上留下软弱无能的形象。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本文认为应当从双方历史背景及盟约对双方的实际效果来评述,才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
关键词
澶渊之盟
契丹人
宋辽
宋史纪事本末
曹利用
王继忠
王钦若
傅潜
辽太宗
雍熙北伐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试用实践论和心理学看赵匡胤收兵权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家桂
-
出处
《长江论坛》
1989年第4期46-48,共3页
-
文摘
认为赵匡胤以收兵权为纲,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出自赵普之谋,千年以来已是定论。可是,试用实践论和心理学具体分析有关史实,这个历史定论与历史实际并不相符。赵匡胤原为郭威部下。九五一年春正月,郭威借口辽军侵犯后汉,率后汉军北征。军次檀州,发动兵变,将士把黄旗当作黄袍,加在郭威身上。郭威装作被将士拥逼的样子,率军返回城都,夺取后汉政权。
-
关键词
郭威
实践论
汉军
檀州
石守信
步军都指挥使
建隆
副都点检
宋史纪事本末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评《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
- 10
-
-
作者
张其凡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0-162,共3页
-
文摘
评《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张其凡何冠环先生著《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一书,由中华书局于1994年出版。笔者有幸曾较早拜读到何先生之手稿,为其新颖之视角、生动之文笔所吸引,认为是宋代政治研究之佳作,应该刊行,以享读者。今天,何著业已刊行,笔...
-
关键词
太平兴国
三年
赵昌言
宋史研究
真宗
冯拯
政治研究
金匮之盟
庆历党争
宋史纪事本末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先天下之忧而忧——记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
- 11
-
-
作者
李简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5-89,共5页
-
文摘
在文学史上,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岳阳楼记》,那是范仲淹在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邀而作的。滕子京是个才子,因为遭人弹劾,被贬到了岳州。贬官后的滕子京愤愤不平。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总想劝劝他。可是,滕子京是个颇为自负的人。
-
关键词
滕子京
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
著名文学家
《宋史》
延州
权知开封府
郭皇后
宋史纪事本末
吕夷简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宋金陈家岛大海战
- 12
-
-
作者
朱保书
-
机构
开封日报社
-
出处
《开封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22-28,共7页
-
文摘
本文对1161年宋金水师陈家岛之战的背景与经过作了具体叙述,并分析了双方胜负的原因以及这次胜利对稳定南宋政权的意义。
-
关键词
完颜亮
舟师
宋史纪事本末
具体叙述
金水
海上力量
胶州湾
《宋史》
宋军
三朝北盟会编
-
分类号
E294.4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毛泽东点评宋朝的三个皇帝
- 13
-
-
作者
胡长明
-
出处
《党史博览》
2013年第12期22-24,54,共4页
-
文摘
毛泽东对宋史的了解和研究不亚于专业学者。他除了阅读《宋史》之外,还广泛涉猎《宋史纪事本末》《全宋词》以及以《涑水纪闻》《容斋随笔》等为代表的宋人笔记。在两宋18个皇帝中,毛泽东关注较多的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以及宋高宗赵构。这三个皇帝处于北宋、南宋王朝初期,均有奠基和开创之业,史书中不乏溢美讳饰之词。毛泽东作为一代史家,善于在甄别和分析各种史料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性格、心理、政策得失等作出颇有说服力的评价,
-
关键词
毛泽东
皇帝
《宋史纪事本末》
宋朝
《容斋随笔》
《宋史》
《全宋词》
宋人笔记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刘豫改元“阜昌”年代考
- 14
-
-
作者
黄会奇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陇东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75-86,共12页
-
文摘
关于刘豫改元阜昌的时间,史书的记载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又导致了金石学家断定石刻中的"阜昌八年"为误记。我们将伪齐改元的时间辨析清楚之后,不但可以消除史籍相关记载的歧异,而且解决石刻纪年正误的问题,对制定正确的历代年号表和历史纪年表也有参考价值。一。
-
关键词
阜昌
《金史》
《宋史》
建炎
宋史纪事本末
从政郎
三朝北盟会编
八年
凤翔府
经略安抚使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浩然正气 高风峻节——纪念谢枋得逝世七百周年
- 15
-
-
作者
胡林辉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87-91,共5页
-
文摘
公元1276年2月,元军陷宋都临安,俘宋恭帝赵北去。南宋宣告灭亡。此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和谢枋得、唐钰等一批忠臣义士先后在益、卫二王的旗帜下演出了一段亡国尾声和爱国悲剧。明人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即以'文(天祥)谢(枋得)之死'作为这段悲剧的落幕,
-
关键词
谢枋得
宋史纪事本末
高风峻节
浩然正气
忠臣义士
陆秀夫
二王
兀良哈台
东山书院
临安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熙宁变法的流弊
- 16
-
-
作者
郑宜秀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
文摘
关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有人肯定,有人否定。不管王安石主观愿望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检验一下他的变法,就可以得出这样结论,他的变法是不高明的;更由于他这派和他自己迷途不返,可以说导致了北宋的亡国。王安石早年任鄞县县令,'贷谷与民,出息以偿,
-
关键词
熙宁变法
宋史纪事本末
青苗钱
三经新义
神宗
范太史集
诗赋
走马承受
传家集
聂夷中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改革才能使国家富强——赞富国名臣桑弘羊
- 17
-
-
作者
张清华
-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1988年第9期27-29,共3页
-
文摘
西汉王朝统一全国后,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奴隶制残余的存在,割据势力的猖撅,阻碍了经济的振兴、政治的巩固。要想使汉朝国强民富,必须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在这个关键时刻,产生了杰出的理财专家桑弘羊。桑弘羊约生于汉景帝后三年(公元前141年)卒于昭帝元风元年(公元前80),河南洛阳人,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协助汉武帝务政理财,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经济改革理论与发展经济的具体措施。他的理论与措施,一直为两千年来的政治家、经济家所肯定。后魏贾思勰把桑弘羊的均输法赞之为“益国利民,不朽之术。”(《齐民要术·序言》)唐朝的大理财家刘晏把他的理财政策比作桑弘羊的“重兴功利”(《旧唐书·刘晏传》)。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则说:“周置泉府之官,以权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惟桑弘羊、刘晏粗合此意。”(《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
关键词
均输法
名臣
西汉王朝
宋史纪事本末
旧唐书
皮币
泉府
益国利民
经济改革
国强民富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避諱浅说
- 18
-
-
作者
石微
-
机构
四平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0-53,共4页
-
文摘
避讳,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它规定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凡是帝王、国君等最高统治者和尊长的名字不得直称,若使用,要在口头或文字上用其他方法表述。研究避讳,应用于历史学、校勘学和考古学者,称之为避讳学。我们掌握了避讳的基本要点和规律,就可以解决古籍阅读中的某些疑难,利用它来辨别古书、文物的真伪,并可审定其年代,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质量,为研究文史打下良好基础。我们透过避讳这一历史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如依据历朝避讳的宽严。
-
关键词
为尊者讳
最高统治者
阅读质量
贤者
皇权专制
考古学者
精神枷锁
宋史纪事本末
邺中记
司马师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李继迁卒年辨正
- 19
-
-
作者
顾吉辰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21-22,共2页
-
文摘
李继迁,是西夏国建国的奠基者。然而,在对这位叱咤风云、名赫一时人物的所卒年月问题上,因史籍记载不一,互有凿枘,致使后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李继迁的卒年月,据史籍记载,凡有九说: 一说宋真宗咸平六年(一○○三)十月。明张溥《宋史纪事本末》
-
关键词
李继迁
宋史纪事本末
卒年
众说纷坛
潘罗支
宋会要辑稿
彭百川
西夏国
稽古录
宋大诏令集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王小波、李顺里贯和起义发祥地考辩
- 20
-
-
作者
周子云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43-47,共5页
-
文摘
北宋太宗淳化年间,四川地区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王小波在发动起义时,提出了“均贫富”的革命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心愿,贫苦大众争相附从,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由几万发展到几十万人。攻占成都后,建立起“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派兵四出、攻略川中州县“北抵剑关,南距巫峡”。
-
关键词
考辩
北宋太宗
剑关
四川总志
眉州
青城县
宋史纪事本末
蜀中
淳化
革命政权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