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光寺正殿唐代雕塑艺术研究
1
作者 赵拓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5期21-25,38,共6页
在佛光寺正殿里,有一批极其珍贵的唐代雕塑。它独特的风格,精湛的艺术,迷人的神态,磅礴的气势,日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笔者先从艺术的角度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雕塑艺术 寺正 文殊 宋代雕塑 雕塑作品 扁长 面部特征 大型雕塑 释迎牟尼 双手合十
下载PDF
木兰山麓“壶语堂”的神话
2
作者 李瑞洪 《武汉文史资料》 2015年第3期62-64,共3页
木兰山是一座神山,山上原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佛道二教的众神在烟雾缭绕的金顶上护佑着百姓。更有那千古留置芳的木兰将军的故事,那是儒家思想的传承。木兰是黄陂人民心中的草根英雄,是人们心中孝道、爱国、忠义、无畏的精神财富。千百... 木兰山是一座神山,山上原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佛道二教的众神在烟雾缭绕的金顶上护佑着百姓。更有那千古留置芳的木兰将军的故事,那是儒家思想的传承。木兰是黄陂人民心中的草根英雄,是人们心中孝道、爱国、忠义、无畏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无论世道苍桑如何变化,改朝换代、战乱、"文革"还有关于出生地的争议都无济于事,那都没能夺走她,她就已经融入了善良的黄陂人民的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宫 草根英雄 雕塑艺术 烟雾缭绕 儒家思想 精神财富 佛道 雕塑作品 中国古代雕塑 宋代雕塑
下载PDF
宋塑禅境哲思与艺境审美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69,123,共6页
宋代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禅境与艺境的会通。山西长治法兴寺、崇庆寺等寺院所遗存的宋塑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妙的表现手法实现了艺境生发过程与禅思悟入层次的契合。同时,审美受众亦从多个审美角度对宋塑艺术进行... 宋代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禅境与艺境的会通。山西长治法兴寺、崇庆寺等寺院所遗存的宋塑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妙的表现手法实现了艺境生发过程与禅思悟入层次的契合。同时,审美受众亦从多个审美角度对宋塑艺术进行观赏和考量,各自收获其对宋塑艺韵、禅思、哲理的理解和回味,并由此生出不同程度的契会境层。宋塑艺术亦在此禅境和艺境的相互文化观照下实现了其展现圣洁神性和复归质朴人性的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境 艺境 宋代雕塑
下载PDF
浅析河南古代虎形雕塑艺术
4
作者 王蔚波 《上海文博论丛》 2010年第1期50-61,共12页
自古以来,威武雄壮的猛虎就被称为兽中之王,被古人视为一种象征,一种图腾而广受推崇。河南古代虎形雕塑艺术,绚丽璀璨,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虎形雕塑就已经开始出现。如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发现的仰韶文化... 自古以来,威武雄壮的猛虎就被称为兽中之王,被古人视为一种象征,一种图腾而广受推崇。河南古代虎形雕塑艺术,绚丽璀璨,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虎形雕塑就已经开始出现。如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发现的仰韶文化虎形蚌塑,长139厘米,高63厘米,用蚌壳精心摆塑而成,位于墓主人左侧,作行走状,似下山之猛虎(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濮阳西水坡遗址 商代晚期 宋代雕塑 虢国墓地 西周晚期 汉代雕塑 画像砖 装饰手法 黄釉瓷
下载PDF
美苑1990年总目录 被引量:1
5
《美苑》 CSSCI 1990年第4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美术发展史 中国画教学 表现主义 城雕 古代书法 孙世昌 梵高 恩斯特 宋代雕塑 张子良
原文传递
宋代雕塑考察心得
6
作者 陈原 《美苑》 CSSCI 1990年第4期46-47,共2页
雕塑艺术发展到了宋代,石窟造像的程式化使佛像造型极度衰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宋代山水画的高度发展,对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雕塑与环境更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最典型的实例,要数大足的宝顶山了... 雕塑艺术发展到了宋代,石窟造像的程式化使佛像造型极度衰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宋代山水画的高度发展,对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雕塑与环境更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最典型的实例,要数大足的宝顶山了。大足的摩崖造像是依马蹄形的山形建造的,尽管它构思、场面宏大,且依山环绕,但由于它利用了其间高大树木的遮拦,人进去后对环形的造像不能一目了然,从而保持了它情节的程序性和整体的神秘感。泉水,在北魏及唐代石刻中,是随意流消而不加以重视的。但在这里,却得以充分利用。《牧牛图》中涓涓溪流,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九龙灌顶》更是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雕塑 雕塑艺术 宝顶山 大足 石窟造像 牧牛图 平遥双林寺 田园生活 霍去病墓 侍女像
原文传递
从“崇神”到“颂人”——宋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特征
7
作者 赵相武 《文教资料》 2013年第9期79-80,共2页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状态,使汉政从归于统,雕塑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宗教雕塑虽仍占很大比重,但受禅宗影响,佛教雕塑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大为减弱,雕塑“世俗化”倾向严重,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关键词 宋代雕塑 佛教 世俗化
下载PDF
解析宋代雕塑的设计性元素
8
作者 林永潮 《雕塑》 2014年第5期64-65,共2页
本文以宋代雕塑的时代特征为基点,解析其世俗化,高度写实,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的风格语言。进而结合相近艺术门类,探讨宋代雕塑风格和塑造手法的设计特征,通过造型,线条,色彩及空间关系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寻宋代雕塑所呈现的设计... 本文以宋代雕塑的时代特征为基点,解析其世俗化,高度写实,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的风格语言。进而结合相近艺术门类,探讨宋代雕塑风格和塑造手法的设计特征,通过造型,线条,色彩及空间关系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寻宋代雕塑所呈现的设计性元素。尝试从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遗产中吸取营养,并将其化为雕塑的现代性,从而延伸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并且拓展和提升现有的雕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雕塑 设计艺术 线条 色彩 空间
原文传递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9
作者 张海澄 《雕塑》 1997年第2期8-13,共6页
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传播、兴衰、衍变有着息息相关的血肉亲缘,深深地打上了“佛”的烙印,这是因为历史所赋予它的宣扬佛学的社会功用性而决定的。众所周知,佛教雕塑在南北朝、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这一... 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传播、兴衰、衍变有着息息相关的血肉亲缘,深深地打上了“佛”的烙印,这是因为历史所赋予它的宣扬佛学的社会功用性而决定的。众所周知,佛教雕塑在南北朝、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这一时期出现了几处著名佛雕:北魏建造的云岗西部五大窟与龙门三窟、唐代摩崖造像的代表作——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大佛及四川乐山凌云寺大佛等,在艺术的格局上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汉画像石的传统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雕塑 禅宗思想 麦积山石窟 隋唐时期 佛学 生活气息 佛教雕塑艺术 审美情趣 汉画像石 宋代佛教雕塑
原文传递
从神本向人本的回归——兼论灵岩寺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8-65,共8页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 ,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 ,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 ,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 ,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 ,越来越世俗化...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 ,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 ,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 ,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 ,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 ,越来越世俗化。人本精神自然地、不自觉地乃至自觉地迸现、强化甚至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到了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 ,充分体现出在佛教艺术中人本精神从神本主义的回归 ,既不失佛教神祉的精神气韵 ,又具有世俗人物的音容笑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灵岩寺 宋代佛教雕塑 罗汉塑像 神本 人本 艺术精神 审美理想 世俗化 审美特色
下载PDF
宋代佛教雕塑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世福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2-28,共7页
唐、宋的市民社会促进了佛教的世俗化进程;而禅宗"反宗教"、"反传统"的世俗化倾向改变了传统佛教雕像的庄严神圣性。宋代佛教雕像大大发展了唐代佛教雕塑已有的唯美化、装饰化倾向,更加凸显出世俗化生活化的审美趋... 唐、宋的市民社会促进了佛教的世俗化进程;而禅宗"反宗教"、"反传统"的世俗化倾向改变了传统佛教雕像的庄严神圣性。宋代佛教雕像大大发展了唐代佛教雕塑已有的唯美化、装饰化倾向,更加凸显出世俗化生活化的审美趋势。宋代佛教雕塑在唯美化、装饰化方面,远远超越了唐代佛教雕像的简朴内敛之美,更洋溢着一种内心圆融自满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佛教雕塑 世俗化 生活化 唯美化 装饰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