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0
1
作者 邓广铭 《社会科学战线》 1986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一、应当建立一支研究宋史的宏大队伍就我国目前对各个断代史的研究情况来说,辽宋金史的研究是断代史研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与日本的辽宋金史研究情况相较,我们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辽金史的研究方面,也得承认是落后一些的。现在只... 一、应当建立一支研究宋史的宏大队伍就我国目前对各个断代史的研究情况来说,辽宋金史的研究是断代史研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与日本的辽宋金史研究情况相较,我们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辽金史的研究方面,也得承认是落后一些的。现在只谈谈宋史的研究。宋史研究在近代之所以不曾得到长足的发展,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 宋代 王安石 封建社会 司马光 研究方法 精神文明 研究工作 中国古代史 研究情况
原文传递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 被引量:113
2
作者 邓小南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99-103,共5页
本文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 ,从“问题意识”、作为“过程”的制度史、作为“关系”的制度史、严格学术规范 ,加强学术交流四个层面阐释了什么是“活”的制度史 ,以及如何才能将制度史研究做“活”
关键词 宋代 “活” 制度史 官僚政治 问题意识 关系 官僚制度 规范
下载PDF
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被引量:106
3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2,共8页
直到宋代,由于北方辽、西夏和后来金、元等异族政权的先后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汉族中国人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传统观念和想像,有了实际的敌国意识和边界意识,才有了关于"中国"有限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不同于欧洲近代... 直到宋代,由于北方辽、西夏和后来金、元等异族政权的先后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汉族中国人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传统观念和想像,有了实际的敌国意识和边界意识,才有了关于"中国"有限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不同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它的真正形成,不仅成为宋代士人极力确立"中国"与"道统"的合法性的历史背景,而且成为近世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宋代 正统 道统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下载PDF
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 被引量:95
4
《文物》 1972年第8期39-51,66+71-72,共16页
我馆于1969年先后发掘了两座宋代塔基(按我县文物编号分别为五号、六号),并在塔基中清理出一批重要文物。现将发现和清理情况简略报告如下。五号塔基(静志寺真身舍剩塔塔基)位于定县城内偏东北方向的电力公司院内。
关键词 塔基 铭文 宋代 瓷器 舍利塔 文物 白釉 定县 壁画 北宋
原文传递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被引量:94
5
作者 刘浦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以阐释政权合法性为目的的五德终始说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经过宋代儒学复兴的冲击,被宋儒以道德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但五运说的残余影响仍长期存在,直到明代,朝野间仍在继续讲求德运。五运说在宋代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 以阐释政权合法性为目的的五德终始说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经过宋代儒学复兴的冲击,被宋儒以道德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但五运说的残余影响仍长期存在,直到明代,朝野间仍在继续讲求德运。五运说在宋代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共同境遇。宋代知识精英对五运说、谶纬、封禅、传国玺等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算,从学理上消解它们的价值,从思想上清除它们的影响。宋儒的政治伦理观念在当时是高调的、前卫的,但到元明清时代就变成了普世的价值观。传统政治文化的这一变迁轨迹,显示了宋元明清时代思想史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五德终始说 正统观 政治文化 谶纬 封禅 传国玺
原文传递
“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 被引量:80
6
作者 李伯重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7-192,共16页
“宋代经济革命说”是国际中国史坛上最流行的成说之一 ,本文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文章指出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 ,如果真有“宋代经济革命” ,首先应表现为“宋代江南农业革命” ,但从经济成长方式看 ,宋代江南虽有若干重要进步 ,... “宋代经济革命说”是国际中国史坛上最流行的成说之一 ,本文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文章指出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 ,如果真有“宋代经济革命” ,首先应表现为“宋代江南农业革命” ,但从经济成长方式看 ,宋代江南虽有若干重要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可以称为“革命”的重大变化。因此 ,“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只不过是一个“虚像”而已。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是方法论 ,主要表现为“选精法”和“集粹法”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错误都在于将某一或某些例证所反映的具体的和特殊的现象加以普遍化 ,从而使之丧失了真实性。因此 ,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是今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南 农业革命 中国 经济史研究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5
7
作者 王兆鹏 刘尊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54,共8页
一、数据统计本文尝试定量分析宋代词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罗伉烈先生曾在《试论宋代词选集的标准和尺度》一文中说:“古今著名的词选到底选哪些人的作品最多?在古今著名的词话书里被提出的是哪些人最多?一人之作而被评论的个别篇章... 一、数据统计本文尝试定量分析宋代词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罗伉烈先生曾在《试论宋代词选集的标准和尺度》一文中说:“古今著名的词选到底选哪些人的作品最多?在古今著名的词话书里被提出的是哪些人最多?一人之作而被评论的个别篇章又是哪些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历史 宋代 词人 数据统计 词选 词话
原文传递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 被引量:61
8
作者 黄宽重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17,共18页
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出任地方亲民官,并设置巡检、土兵、县尉、弓手等基层武力,将有财力的百姓纳入吏职,使县成为宋廷深入基层社会的基点。徽宗时期,宋廷无力维护地方治安,使地方菁英、豪右与胥吏所形成的地... 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出任地方亲民官,并设置巡检、土兵、县尉、弓手等基层武力,将有财力的百姓纳入吏职,使县成为宋廷深入基层社会的基点。徽宗时期,宋廷无力维护地方治安,使地方菁英、豪右与胥吏所形成的地方势力在基层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南宋时由于长期和战等因素,使县政推动更需倚赖地方势力的协助。地方豪强与菁英—地方官员—基层武力与胥吏三股势力,形成南宋以后中国基层社会的三个支柱,共同合作互相依存。宋代士人的角色更为重要,是南宋时代基层社会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基层社会 基层武力 胥吏 乡居士人 财政中央化 中央与地方关系 社会演变 地方势力 地方官员
原文传递
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 被引量:67
9
作者 李扬 汪旭 +2 位作者 于宏伟 朱超峰 杨远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66,共7页
1999年8月,在登封市城关镇以南3公里的黑山沟村(图一),一位村民在其院内挖地窖时,发现一座壁画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
关键词 壁画墓 文物考古 发掘 登封市 简报 宋代 城关镇 99年
原文传递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晓南 田雨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2,共8页
语音史要深入发展,就必须进行断代的研究。对宋代语音史的研究是以宋代文士用韵的考察、归纳通语18韵系为标志的,随着对宋代的汉语言文献不断接近穷尽的考察与发掘,宋代的方言分区与各方言区的语言特征亦渐臻明朗。
关键词 通语 语音史 方言分区 方言区 用韵 汉语言 语言特征 发掘 宋代 断代
下载PDF
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 被引量:57
11
作者 邓小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22,共22页
信息是历朝历代决策的依据,在国家政治事务中更是如此。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掌控、传布,统治者从来不曾掉以轻心。在历代史料中,我们都会注意到相关的制度化举措,以及君臣之间长期持续的若干“热点”议题。其中,有关防范壅蔽、穷尽... 信息是历朝历代决策的依据,在国家政治事务中更是如此。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掌控、传布,统治者从来不曾掉以轻心。在历代史料中,我们都会注意到相关的制度化举措,以及君臣之间长期持续的若干“热点”议题。其中,有关防范壅蔽、穷尽实情、言路通塞等话题,始终处于聚焦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渠道 制度文化 “言路” 宋代 国家政治 统治者 制度化 历代
原文传递
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 被引量:53
12
《文物》 1975年第10期1-18,99-101,共21页
1973年8月间,福建省晋江地区革委会、地区文管会负责同志偕同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单位考古工作人员,到泉州湾后渚港调查、考察海外交通史迹时,在当地搬运工人和贫下中农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发现一艘沉没... 1973年8月间,福建省晋江地区革委会、地区文管会负责同志偕同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单位考古工作人员,到泉州湾后渚港调查、考察海外交通史迹时,在当地搬运工人和贫下中农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发现一艘沉没在港道边缘的古船。9月间,由省、地、市再次派员进行复查和部分试掘,进一步确定为一艘沉没已久的古海船。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海船 宋代 泉州海外交通 宋元时代 出土 船舱 堆积层 香料 我国古代
原文传递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 被引量:48
13
作者 刘浦江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本文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阐释了唐宋时代的社会变革。唐代是佛教和道教的全盛时期 ,而自唐末五代以后 ,佛、道二教均趋于世俗化和平民化。佛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唐代义学宗派的衰落和新禅宗的崛起 ,以及佛教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道教的变... 本文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阐释了唐宋时代的社会变革。唐代是佛教和道教的全盛时期 ,而自唐末五代以后 ,佛、道二教均趋于世俗化和平民化。佛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唐代义学宗派的衰落和新禅宗的崛起 ,以及佛教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道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神仙信仰的动摇、内丹术取代外丹术 ,以及南宋金元时期新道教的兴盛 ,道教从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社会 ,民众道教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教 平民化 佛教 道教 神仙信仰
原文传递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48
14
作者 漆侠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6年第1期29-52,共24页
宋代社会生产力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个发展,在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总过程中,亦即在春秋战国之交(前476年)至鸦片战争前(1840年)的二千三百多年间,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细致的研究。本文打算从如下两个方面... 宋代社会生产力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个发展,在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总过程中,亦即在春秋战国之交(前476年)至鸦片战争前(1840年)的二千三百多年间,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细致的研究。本文打算从如下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是从纵的方面考察一下整个封建时代生产发展的状况,从这个考察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二是从横的方面考察一下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由这个考察说明各地区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而这一考察则是以宋代作为典型的。然后综合这两方面的考察,看看它对社会生产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方向等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探讨是初步的,因而也是肤浅的,深望得到同道们的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发展 宋代 封建时代 精耕细作 发展过程 宋神宗 粮食生产 中国古代 两浙路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 被引量:41
15
作者 戴建国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73,共19页
新发现的《天圣令》有关令文 ,反映了北宋时期还存在着良贱制度 ,这种制度到南宋时才完全消亡。在阶级结构调整过程中 ,原来旧的针对贱口奴婢的法律无法适用于具有良人身份的雇佣奴婢 ,宋统治者通过立法 ,对雇佣奴婢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 新发现的《天圣令》有关令文 ,反映了北宋时期还存在着良贱制度 ,这种制度到南宋时才完全消亡。在阶级结构调整过程中 ,原来旧的针对贱口奴婢的法律无法适用于具有良人身份的雇佣奴婢 ,宋统治者通过立法 ,对雇佣奴婢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在“主仆名分”制约下 ,雇佣奴婢被纳入家族同居范围 ,与雇主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雇主侵害雇佣奴婢依常人法处置 ,雇佣奴婢侵害雇主 ,则依家族同居法加重惩处。即使是主雇关系已解除 ,“主仆名分”的影响仍然存在。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随着良贱制度的存亡而上下波动 ,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阶级结构 《天圣令》 良贱制度 法律地位 雇佣奴婢
原文传递
试论楚公逆编钟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9-72,共4页
1993年,在山西曲沃北赵晋国墓地的第四次发掘中,64号墓出土了一组楚公逆编钟,实在是难得的意外收获。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所作简报,编钟共8件,形制彼此相似。所举标本一件,高51厘米,干及舞上饰云纹,高枚,篆饰蝉纹,界... 1993年,在山西曲沃北赵晋国墓地的第四次发掘中,64号墓出土了一组楚公逆编钟,实在是难得的意外收获。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所作简报,编钟共8件,形制彼此相似。所举标本一件,高51厘米,干及舞上饰云纹,高枚,篆饰蝉纹,界以乳丁纹带,鼓间作龙、鸟、虎相纠结,右鼓有一长耳生鳞兽形。编钟的铭文在钲间和左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公逆编钟 铭文 宋代 考古学 考古研究 意外收获 山西省 形制 间作 著录
原文传递
宋官窑论稿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民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7-54,共8页
宋代官窑问题,是陶瓷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由于郊坛官窑的发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对郊坛官窑的产品特色及装烧工艺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是在有关文献的研究方面还有些明显的错误相因不改,例如:把绍兴十三年烧造郊祀大... 宋代官窑问题,是陶瓷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由于郊坛官窑的发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对郊坛官窑的产品特色及装烧工艺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是在有关文献的研究方面还有些明显的错误相因不改,例如:把绍兴十三年烧造郊祀大礼所用陶瓷祭器的活动做为郊坛官窑出现的证据,其实这些陶瓷器是平江府制造的,与郊坛官窑没有关系;在引用叶寘《坦斋笔衡》的时候往往把“中兴渡江”四字所指的年代误为建炎元年,其实高宗为金兵所逐渡江南逃的事发生在建炎三年。在引用史料方面出现的疏漏,势必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撰成此稿,望得到同行师友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内司官窑 十三年 绍兴 宋代 陶瓷器 产品特色 密切相关 装烧工艺 生产工艺 重要课题
原文传递
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 被引量:30
18
作者 苗书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宋代号称“吏人世界”或曰“公人世界”。在地方官府中 ,官少吏多 ,日常行政事务主要由广大吏人及公人承办。其中 ,地位较高的吏人主要承担处理各种公文账籍 ,督征赋税 ,承办狱讼等职事 ;地位较低的公人或役人主要承办催驱公事 ,传递文... 宋代号称“吏人世界”或曰“公人世界”。在地方官府中 ,官少吏多 ,日常行政事务主要由广大吏人及公人承办。其中 ,地位较高的吏人主要承担处理各种公文账籍 ,督征赋税 ,承办狱讼等职事 ;地位较低的公人或役人主要承办催驱公事 ,传递文书 ,迎送搬担等役使 ,或负责维持治安 ,管理仓场库务收支等。地方吏人权势的增长 ,与地方政务管理的复杂化、官员无力治吏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吏人 公人 官弱吏强
下载PDF
山海经图:寻找《山海经》的另一半 被引量:37
19
作者 马昌仪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9-29,共11页
《山海经》成书至今近两千年来,呈现给世人的只是其面目的一半,即文字部分,而另一半──山海经图,人们则知之甚少。《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尽管原始古图、六朝张僧繇、宋代舒雅的《山海经图》均已佚失,但以图叙事... 《山海经》成书至今近两千年来,呈现给世人的只是其面目的一半,即文字部分,而另一半──山海经图,人们则知之甚少。《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尽管原始古图、六朝张僧繇、宋代舒雅的《山海经图》均已佚失,但以图叙事的古老传统仍保留在明清之际绘制与流传的《山海经图》中。本文在对历代古本《山海经图》搜集、比较的基础上,追索三类《山海经图》的来龙去脉,剖析明清两代《山海经》图本的特色与文化意蕴,探讨《山海经》据图为文的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成书 为文 寻找 叙事风格 明清之际 六朝 宋代 流传 搜集
原文传递
梦幻与真如──苏、黄的禅悦倾向与其诗歌意象之关系 被引量:32
20
作者 周裕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5,共8页
本文讨论以苏轼和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禅悦倾向的两种类型 ──梦幻与真如,并分析其禅悦倾向对诗歌意象选择和诗歌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 诗歌意象 梦幻 倾向 诗歌风格 黄庭坚 真如 苏轼 士大夫 代表 宋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