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鹏 石学法 +5 位作者 李巍然 刘升发 朱爱美 杨刚 Somkiat Khokiattiwong Narumol Kornkanitnan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7,共11页
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区内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指示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总量变化范围为31~228μg/g,平均值为117μg/g。沉积物REE球粒陨石配分模式... 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区内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指示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总量变化范围为31~228μg/g,平均值为117μg/g。沉积物REE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平坦,无明显Ce异常,呈现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等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陆源属性。REE的富集和分布受物质来源、沉积物类型、生物碳酸盐以及重矿物含量共同制约。根据沉积物REE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分为4个物源区,各区沉积物稀土元素UCC标准化模式明显不同。物源判别分析显示,研究区西北部(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伊洛瓦底江陆源物质的输入;马来半岛西部浅海内陆架区(Ⅱ区)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马来半岛沿岸水系输入的陆源物质以及现代近岸侵蚀;研究区北部(Ⅲ区)为残留沉积区,主要为全新世海侵形成的残留砂质沉积;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大部分海域(Ⅳ区)为多源混合沉积区,主要为受印度季风驱动的西南季风流所搬运的伊洛瓦底江和马来半岛河流输入的陆源物质,该区沉积物受马来半岛入海物质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分析 安达曼海
下载PDF
安达曼海南部内孤立波生成与传播的三维数值模拟
2
作者 张培超 王刚 +2 位作者 戴德君 乔方利 黄传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5,共14页
安达曼海内孤立波频发且振幅较大,对海洋生态、海上活动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非静力近似的MIT通用环流模式(MITgcm),并结合遥感影像研究了安达曼海南部内孤立波的生成与传播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格雷特海峡、尼科巴群岛之间的水道... 安达曼海内孤立波频发且振幅较大,对海洋生态、海上活动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非静力近似的MIT通用环流模式(MITgcm),并结合遥感影像研究了安达曼海南部内孤立波的生成与传播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格雷特海峡、尼科巴群岛之间的水道、苏门答腊岛北部陆坡以及苏门答腊岛东北部陆坡是安达曼海南部内孤立波的4个主要生成源地,与遥感影像结果一致。本文还利用敏感性数值实验探究了二维模拟、潮流强度、地形结构等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生成与传播的影响。数值实验中,安达曼海内孤立波传播速度在2.3~2.6 m/s,振幅最大可达70 m,背景潮流越强,所生成的内孤立波列中内孤立波的数量越多、振幅越大,但相邻内孤立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变短。局地地形敏感性研究还发现双海脊能增强内孤立波的振幅和流速,并且对生成的内孤立波数量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内孤立波 非静力近似
下载PDF
全新世安达曼海周边区域火灾历史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梁诗晴 罗传秀 +9 位作者 向荣 ARIFUL Islam 魏海成 苏翔 万随 杜恕环 张兰兰 杨艺萍 黄云 林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31,共16页
火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以及植被变化密切相关,系统性地研究全新世火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火活动机制与区域性气候、植物变化的关联,同时有助于预测未来火的演化趋势。为了解安达曼海周边地区火灾活动的演化以及可能的... 火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以及植被变化密切相关,系统性地研究全新世火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火活动机制与区域性气候、植物变化的关联,同时有助于预测未来火的演化趋势。为了解安达曼海周边地区火灾活动的演化以及可能的驱动因素,以安达曼海南部的海洋钻孔ADM-C1为研究材料,对其全新世以来的炭屑记录进行深入分析,并综合安达曼海周边地区其余的5个炭屑记录,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安达曼海周边地区火灾活动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尽管点火、火灾天气和植被组成在各地不尽相同,导致火灾发生频率在区域和地方范围有所不同,但在广泛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全新世安达曼海周边各地的火事件发生频率变化具有广泛同步性。全新世安达曼海周边的火灾活动发生频率受到区域性植被和降水变化影响,并最终受控于印度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末次冰消期相比,12.0~9.0 ka BP安达曼海周边区域火灾活动的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印度夏季风降水逐步增加以及木本植物含量逐渐上升的区域环境;9.0~5.0 ka BP较低的区域火灾活动发生频率同时受到较高的印度夏季风降水量和区域木本植物含量的制约;5.0 ka BP后高频的区域火灾活动更多反映了印度夏季风降水的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全新世安达曼海周边区域火灾活动发生频率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强度、印度洋偶极子位相和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屑 古火 印度夏季风 全新世 安达曼海
原文传递
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多环芳烃的百年沉积记录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玉玲 王新红 +3 位作者 李永玉 洪华生 李和阳 尹明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12-2519,共8页
采用GC/MS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兰卡威岛邻近海域沉积物柱样(WC02)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与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重现了该海域近百年来PAHs的沉积历史(1898-2004年).研究表明,PAHs在整个沉积剖面(0-56 c... 采用GC/MS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兰卡威岛邻近海域沉积物柱样(WC02)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与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重现了该海域近百年来PAHs的沉积历史(1898-2004年).研究表明,PAHs在整个沉积剖面(0-56 cm)的含量介于13.2-60.1 ng·g^-1之间(平均值28.4 ng·g^-1),所分析的PAHs中以菲、萘、等化合物为主,与当地周边海域相比污染程度较轻.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较低,基本代表当地环境的本底值,即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天然物质的输入;20年代以后PAHs的总量有所上升,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2个峰值,表明这段时间内多环芳烃的陆源输入特征比较明显,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在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对该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母体、高低环PAH比值对沉积物柱样中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受到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污染为主、并伴有石油类污染,这与马来西亚西海域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进出口、海上活动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马六甲海峡繁忙的海上交通运输影响.对沉积物柱样污染历史进行分析,表明PAHs含量的阶段性变化与该地区不同时期的人文活动和社会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较好地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柱状样 安达曼海 沉积记录 马来西亚
原文传递
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思煌 郑丹 +3 位作者 朱光辉 杨松岭 李超 杨传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主动陆缘 弧后坳陷 安达曼海 缅甸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安达曼海及其邻近海域内波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隽 杨劲松 +5 位作者 周礼英 贺双颜 贺治国 肖清梅 刘安国 许明光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安达曼海是内波频繁发生的海区之一,对其内波的研究是当今海洋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2013—2016年间覆盖整个安达曼海的3000多幅Terra/Aqua MODIS、GF-1、Landsat-8、Sentinel-1等卫星遥感图像,从中提取和解译了内波波列线和波向信息,得... 安达曼海是内波频繁发生的海区之一,对其内波的研究是当今海洋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2013—2016年间覆盖整个安达曼海的3000多幅Terra/Aqua MODIS、GF-1、Landsat-8、Sentinel-1等卫星遥感图像,从中提取和解译了内波波列线和波向信息,得到安达曼海海洋内波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绘制了内波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安达曼海及其邻近海域内波主要出现在4个区域: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安达曼海中部海域、安达曼海北部海域以及尼科巴群岛以西海域,尺度较大的内波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和安达曼海中部海域。在时间分布上,2013—2016年间安达曼海内波的年发生次数相近;在热季、雨季及冬季遥感都能观测到内波的发生;2-4月遥感观测到的内波最多,其次为8、9月,7月遥感观测到的内波较少,这可能是由于雨季光学影像受云影响,安达曼海海域晴空影像过少造成,还需要借助更多的遥感影像进一步证明。在波向上,安达曼海多数内波向岸传播,在苏门答腊岛北部、安达曼海中部海域,内波向东或向东南传播;在安达曼群岛东部,内波向东传播,传播一定距离后与海底地形交互作用,一部分继续向前传播,一部分产生反射,向西南方向传播至安达曼群岛;在尼科巴群岛以西海域,内波由尼科巴群岛向孟加拉湾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洋内波 遥感 时空分布 波向
下载PDF
安达曼海中尺度涡季节变化分析
7
作者 林圳涛 谢玲玲 +1 位作者 黄润琪 白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共16页
利用AVISO提供的中尺度涡数据集,对1993-2019年间安达曼海中尺度涡的涡旋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季节变化机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7年间安达曼海共出现中尺度涡328个,其中反气旋涡(171个)多于气旋涡(157个),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盆地深水... 利用AVISO提供的中尺度涡数据集,对1993-2019年间安达曼海中尺度涡的涡旋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季节变化机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7年间安达曼海共出现中尺度涡328个,其中反气旋涡(171个)多于气旋涡(157个),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盆地深水区。涡旋平均寿命为46.4d,平均半径为111.8 km,平均振幅为4.7 cm,平均最大转速为24.8 cm/s,平均移动速度为15.0 cm/s,反气旋涡的平均半径、振幅和转速均大于气旋涡,而移动速度小于气旋涡。涡旋的半径、振幅和最大转速在其生命周期中都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移动速度则先减小后增大。在季节变化方面,反气旋涡和气旋涡性质冬夏对比呈现“跷跷板”现象,即夏季气旋涡比反气旋涡更多更强更大,冬季则反气旋涡更多更强更大;涡旋分布位置,夏季从北向南呈“气旋-反气旋-气旋”的极性反转交替分布,冬季则与之相反。动力机制分析显示,背景流场涡度可能影响安达曼海涡旋极性交替分布,正(负)涡度背景流利于气旋(反气旋)涡存在。涡旋能量变化机制显示,风强迫是安达曼海涡旋主要能量来源,风场能量输入与涡旋动能的季节变化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中尺度涡 统计特征 季节变化 极性反转
下载PDF
缅甸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清澄 陈丙见 +3 位作者 金鑫 王晓杰 张衍栋 路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7-491,共5页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00 mm,体质量为25~868 g,平均体质量为214g;全长(TL)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TL=0.8626BL-8.4845(R2=0.9536),雌、雄个体间全长和体长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B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BW=0.0001BL2.713(R2=0.9159);雌性与雄性之比为1.19∶1,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69%,摄食等级为1~4的个体平均体长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生物学特性 安达曼海 缅甸
下载PDF
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净输运趋势
9
作者 曹鹏 刘升发 +4 位作者 杨刚 张辉 KHOKIATTIWONG Somkiat KORNKANITNAN Narumol 石学法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2,共8页
海底沉积物粒度是反映水动力格局最直接的指标,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时间尺度陆源碎屑物质输运过程。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砂质粉砂及粉砂质砂为主,... 海底沉积物粒度是反映水动力格局最直接的指标,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时间尺度陆源碎屑物质输运过程。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砂质粉砂及粉砂质砂为主,且粒度组成空间分区明显:北部陆架为粗粒级且分选差的残留砂质沉积区;南部内陆架为混合沉积区,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粉砂沉积为主;丹老阶地和陆坡为细粒级且分选较好的粉砂和泥质沉积区。在此基础上选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当特征距离<0.8°时,普吉岛东南部海域存在沉积中心,研究区沉积物有向该区域汇聚的明显趋势,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主要受陆源物质供给、季节性变化的西南季风流以及潮流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沉积过程 输运趋势 安达曼海
下载PDF
安达曼海沉积物粒度记录的全新世印度洋夏季风演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云 向荣 +2 位作者 刘升发 杨艺萍 刘建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6,共8页
对位于安达曼海区的柱状样ADM-C1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对粒度组分进行了划分。发现2个主要敏感粒级组分1.5~11.9μm、11.9~74μm有明显的波动变化,研究认为它们主要受控于与印度洋夏季风密切相关的海域环流动力变化。... 对位于安达曼海区的柱状样ADM-C1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对粒度组分进行了划分。发现2个主要敏感粒级组分1.5~11.9μm、11.9~74μm有明显的波动变化,研究认为它们主要受控于与印度洋夏季风密切相关的海域环流动力变化。通过敏感粒级组分相关指标变化重建了安达曼海区全新世以来印度洋夏季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全新世印度洋夏季风变化总体可以分为3个演化阶段:1)10.4~8.8ka BP,印度洋夏季风强度为3个阶段最弱时期;2)8.8~4.7ka BP,敏感粒级组分占全样的百分含量和平均粒径均明显增加,表明印度洋夏季风强度处于全新世最强盛时期;3)4.7~0ka BP,敏感粒级组分占全样的百分含量和平均粒径明显降低,指示了该时期印度洋夏季风的强度较前一阶段明显减弱。粒度重建的印度洋夏季风变化与其他重建结果在全新世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敏感粒级组分在安达曼海可以作为研究印度洋夏季风变化的可靠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印度洋夏季风 敏感粒级组分 百分含量 平均粒径
下载PDF
基于光学遥感的安达曼海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松松 王晶 +1 位作者 梅源 张紫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1,共7页
安达曼海内孤立波非常活跃且错综复杂,传播速度是内孤立波的重要特征参量,本文采用光学遥感手段建立了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收集并处理大量Terra/Aqua-MODIS遥感图像,利用两景图像追踪同一内孤立波与同一激发源产生的内孤立波... 安达曼海内孤立波非常活跃且错综复杂,传播速度是内孤立波的重要特征参量,本文采用光学遥感手段建立了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收集并处理大量Terra/Aqua-MODIS遥感图像,利用两景图像追踪同一内孤立波与同一激发源产生的内孤立波波群两种方法定量研究安达曼海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安达曼海内孤立波传播速度在0.5~2.7m/s之间,内孤立波传播方向主要受海底地形的影响,传播速度大小在传播过程中随水深变浅而呈减小的趋势,在深水区传播速度大小还呈现出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光学遥感 安达曼海 半日潮
下载PDF
安达曼海丹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宏 栾锡武 +2 位作者 魏新元 叶传红 何明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54-5162,共9页
近年来,在安达曼海陆续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因此安达曼海成为东南亚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丹老盆地属于安达曼海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整体研究程度较低。为指导丹老盆地油气勘探,从研究... 近年来,在安达曼海陆续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因此安达曼海成为东南亚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丹老盆地属于安达曼海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整体研究程度较低。为指导丹老盆地油气勘探,从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出发,系统研究了该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并与北苏门答腊盆地进行比较,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前裂谷期、断陷期、裂陷期和弧后走滑拉分期4个时期;丹老盆地主要烃源岩为也拉组海相页岩,主要储层为拉廊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可能的成藏模式包括下生-上储-背斜式、下生-上储-断块式和下生-上储-生物礁滩体;盆地南部的中深层层系以及碳酸盐岩建隆是丹老盆地未来寻找油气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丹老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安达曼海内波特征参数分布及生成周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昊 孟俊敏 孙丽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118,共9页
本文基于2017年634幅MODIS影像分析了安达曼海3个典型区域的内波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统计了波峰线长度、波包面积等特征参数,利用射线追踪法探讨了内波的潜在激发源并推算了内波的生成周期。研究表明,安达曼海北部海域的内波空间尺度较小... 本文基于2017年634幅MODIS影像分析了安达曼海3个典型区域的内波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统计了波峰线长度、波包面积等特征参数,利用射线追踪法探讨了内波的潜在激发源并推算了内波的生成周期。研究表明,安达曼海北部海域的内波空间尺度较小,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07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1860 km2,内波的传播方向主要为东向以及西南向。安达曼海中部海域内波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33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3503 km^2,超过70%的内波沿东偏北方向传播。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内波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31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2997 km^2,内波的传播方向主要为东向、东北向及东南向。安达曼海共有7个潜在内波激发源,内波的生成时间间隔介于11.5~13 h,具有明显的半日周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安达曼海 内波 特征参数 生成周期
下载PDF
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群落对全新世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玲芝 向荣 +2 位作者 唐灵刚 杨艺萍 钟福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1,共11页
通过对安达曼海重力柱ADM-C1的浮游有孔虫群落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研究发现,该区浮游有孔虫群落总体以热带暖水种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和Pulleniatina... 通过对安达曼海重力柱ADM-C1的浮游有孔虫群落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研究发现,该区浮游有孔虫群落总体以热带暖水种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等为主。其中G.ruber的相对丰度从早全新世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G.sacculifer则呈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N.dutertrei的相对丰度从11—7.9ka BP较高,到7.9—3.8ka BP偏低,3.8ka BP以来又逐渐升高。而P.obliquiloculata的变化趋势则与N.dutertrei大致相反。研究认为,安达曼海不存在与冲绳海槽类似的晚全新世普林虫低值事件。浮游有孔虫群落Q型因子显示全新世海洋环境呈现三个明显的阶段变化:早全新世11—7.9ka BP期间,浮游有孔虫群落以G.ruber、N.dutertrei与G.bulloides为主,反映了该阶段较强的夏季风降水会导致表层水体盐度较低,同时冬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强;7.9—3.8ka BP期间,以G.ruber、P.obliquiloculata和Globigerinella aequilateralis为主,指示水体盐度仍然较低,同时次表层属种显著增多,对应了该阶段强盛的印度夏季风,上层海水混合强烈;3.8—0ka BP期间,以G.sacculifer、N.dutertrei和P.obliquiloculata为主要特征属种,而G.ruber相对丰度明显下降,表明该时期表层海水的盐度有显著上升,对应了印度夏季风降水的明显减弱。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群落所呈现的全新世海洋环境阶段性变化和陆地夏季风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也与该孔敏感粒级组分所反映的印度季风的强度变化一致,表明热带边缘海区的有孔虫群落组合可以很好地响应区域海洋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安达曼海 浮游有孔虫 印度季风 洋环境
下载PDF
安达曼海东部台缘阶地中新世生物礁演化特征及其古环境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传红 栾锡武 +6 位作者 樊爱萍 冉伟民 穆敬轩 何明勇 魏新元 李阳 刘洁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30,共15页
新近纪以来,在大陆边缘以及火山基底隆起等构造背景下,安达曼海域广泛分布生物礁碳酸盐。为了更好地了解安达曼海域的构造演化以及区域古环境特征,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将台地边缘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在建立的地震层序格架下,探讨... 新近纪以来,在大陆边缘以及火山基底隆起等构造背景下,安达曼海域广泛分布生物礁碳酸盐。为了更好地了解安达曼海域的构造演化以及区域古环境特征,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将台地边缘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在建立的地震层序格架下,探讨了区域中新世生物礁演化模式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安达曼海域东部台缘阶地中新世生物礁生长发育以及空间展布形态主要受中新世时期构造作用所形成的地势形态和海平面升降等因素联合控制。安达曼海中新世经历了裂谷期至弧后走滑拉分期,且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南部实皆断裂造成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形态为东部阶地生物礁碳酸盐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次级断裂造成了生物礁东西分割的格局,而海平面的稳定上升使得生物礁稳定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特征 古环境 生物礁 安达曼海
原文传递
安达曼海东部凹陷渐新世以来断裂–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6
作者 闫恒 栾锡武 +3 位作者 李振春 叶传红 魏新元 贺华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99,共13页
本文研究内容为印度洋东北部边缘海安达曼海的构造演化。利用安达曼海域东部大范围二维地震数据资料及钻井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概况以及前人研究成果,选取8条具有代表性的断层并将其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断裂,运用生长指数法和古落差法对断层... 本文研究内容为印度洋东北部边缘海安达曼海的构造演化。利用安达曼海域东部大范围二维地震数据资料及钻井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概况以及前人研究成果,选取8条具有代表性的断层并将其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断裂,运用生长指数法和古落差法对断层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计算安达曼海东部凹陷4条主测线的构造沉降量,探讨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选取的生长断层中3条属于一级断裂,跨度大,几乎切穿整个地层,属于控制安达曼海域地区沉降的大断裂;另外5条属于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的展布情况,属于构造带的分界线。渐新世时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处于软碰撞阶段,断层发育缓慢,上下盘落差较小,生长指数与构造沉降量也处于低值;中新世时期,板块之间的耦合效应不断增强,断层发育速度加快,此时上下盘厚度最大,是形成多处断裂带以及多种断裂样式的关键时期,各地层生长指数和构造沉降量也达到峰值。上新世至今,安达曼海沟–弧–盆体系逐渐稳定,断层活动减弱,断裂上下盘厚度差基本一致,生长指数差异较小,构造沉降量基本稳定在1 k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断裂特征 生长指数与落差分析 构造沉降史 断裂成因探讨
下载PDF
基于声波阻抗估算印度安达曼海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娟 王吉亮 +2 位作者 李伟 Satyavani Nittala Sain Kalachand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印度国家天然气水合物01航次NGHP01-17井测井资料表明,安达曼海的薄层火山灰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高达孔隙空间的20%。BSR上厚度为20m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约为10%。利用稀疏脉冲反演了含水合物层的声波阻抗剖面,基于测井获得声波阻... 印度国家天然气水合物01航次NGHP01-17井测井资料表明,安达曼海的薄层火山灰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高达孔隙空间的20%。BSR上厚度为20m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约为10%。利用稀疏脉冲反演了含水合物层的声波阻抗剖面,基于测井获得声波阻抗与饱和水孔隙度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地层饱和水孔隙度剖面,结合阿尔奇公式估算了地震剖面的水合物饱和度。从地震数据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6%~15%,局部饱和度高达20%,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饱和度 孔隙度 声波阻抗 安达曼海
下载PDF
印度洋赤道Kelvin波对安达曼海东部近岸温跃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博 刘琳 +2 位作者 李奎平 高立宝 于卫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安达曼海东部近岸温度跃层深度变化呈现半年周期特征,与局地风场年周期变化不同。分析结果表明,安达曼海内部环境场受到来自赤道印度洋的海洋波动信号的影响,赤道印度洋风场导致的赤道Kelvin波沿赤道印度洋东传,并在印度洋东边界反射北... 安达曼海东部近岸温度跃层深度变化呈现半年周期特征,与局地风场年周期变化不同。分析结果表明,安达曼海内部环境场受到来自赤道印度洋的海洋波动信号的影响,赤道印度洋风场导致的赤道Kelvin波沿赤道印度洋东传,并在印度洋东边界反射北传,从而将热带印度洋信号传输至安达曼海,作用于近岸海水,导致安达曼海近岸海水温跃层变化呈现半年周期的双峰状结构。年际时间尺度上,厄尔尼诺和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是影响安达曼海东岸温跃层年际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这对理解年际尺度的气候异常事件对近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KELVIN波 温跃层深度 面高度
下载PDF
安达曼海内孤立波的潜标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子健 梁楚进 +3 位作者 蔺飞龙 金魏芳 丁涛 王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5,共10页
安达曼海是内孤立波生成最多的海域之一,目前对其研究大多基于卫星遥感,缺乏基于现场观测资料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2016年至2017年布放在安达曼海中部的锚系潜标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孤立波主要... 安达曼海是内孤立波生成最多的海域之一,目前对其研究大多基于卫星遥感,缺乏基于现场观测资料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2016年至2017年布放在安达曼海中部的锚系潜标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孤立波主要向东北方向传播,最大振幅可达100 m。应用彻体力理论预测了研究海域内孤立波波源的分布,与遥感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并且波源位置更精确,可直观地给出不同波源激发内孤立波的能力。本文分别用浅水方程、深水方程和有限深方程对安达曼海中部内孤立波相速度进行模拟,结合卫星遥感分析发现该海域内孤立波的产生符合Lee波机制,在三种方程中有限深方程的模拟效果与潜标观测最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内孤立波 潜标观测
下载PDF
安达曼海泰国区的石油勘探
20
作者 张金川 《海洋地质动态》 1996年第2期22-23,共2页
安达曼海泰国区的石油勘探IanCross泰国矿产资源署(DePartmento【MineralResources),将在1995年下半年呈请政府批准,开始第14轮招标.此轮招标的9个性块均位于泰国西海岸的安达曼海。除... 安达曼海泰国区的石油勘探IanCross泰国矿产资源署(DePartmento【MineralResources),将在1995年下半年呈请政府批准,开始第14轮招标.此轮招标的9个性块均位于泰国西海岸的安达曼海。除东部为陆架区以外,招标区主要为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安达曼海 泰国区 油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