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内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邹冰爽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目的应用口内上颌前方牵引器辅助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与传统的面具式上颌前方牵引进行对比,以探讨口内前方牵引器在安氏Ⅲ类患者早期矫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名安氏Ⅲ类患者,首先戴用上颌扩弓器以周期性扩缩方式行快速... 目的应用口内上颌前方牵引器辅助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与传统的面具式上颌前方牵引进行对比,以探讨口内前方牵引器在安氏Ⅲ类患者早期矫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名安氏Ⅲ类患者,首先戴用上颌扩弓器以周期性扩缩方式行快速扩弓7周,然后将患者分为2组。组1(10人)戴用牙支持式口内前方牵引器直至前牙反[牙合]解除,继以夜间戴用面具式前方牵引;组2(10人)直接戴用上颌前方牵引面具,要求每天至少戴用14小时。平均观察10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NB和覆盖均有明显改善,且口内前方牵引器治疗组较单纯面具式前方牵引组改善程度为著(P〈0.05)。反[牙合]解除时间组1(平均2.3个月)较组2(平均7.8个月)显著为快(P〈0.001)。结论辅助应用口内前方牵引器能有效地矫形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上颌快速扩弓 反复扩缩 口内前方牵引器 前方牵引面具
原文传递
使用颊棚区螺钉治疗严重安氏Ⅲ类错(牙合)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锦荣 陈斯(翻译及整理)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一、适应证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螺钉支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本文旨在介绍利用下颌骨后部颊侧植入的螺钉种植体向远中整体牵引下牙列,以矫正前牙反(牙合),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病例:
关键词 安氏(牙合) 螺钉 前牙反(牙合) 治疗 适应证 下牙列 种植体 下颌骨
原文传递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185例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斌 王怀良 +11 位作者 丁榆德 李秉航 倪健 陈丽丹 席理 黄庆华 双琨 张智勇 滕利 归来 孙晓梅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2-431,共10页
目的探索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正畸联合序列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85例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病例,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面型特征分为3种类型。①Ⅰ型:下颌前突或偏突畸形;②Ⅱ型:... 目的探索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正畸联合序列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85例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病例,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面型特征分为3种类型。①Ⅰ型:下颌前突或偏突畸形;②Ⅱ型:上颌后缩并下颌前突畸形;③Ⅲ型:磨牙轻度近中错FDA1、前牙対刃或轻度反FDA1、或前牙覆FDA1覆盖正常但面中部轻度凹陷。全部采用先正颌、后正畸的治疗模式,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模拟设计,针对不同类型选择手术方式。Ⅰ型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式; Ⅱ型采用Le Fort Ⅰ上颌截骨同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式; Ⅲ型采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式配合上颌前牙正畸或同期行梨状孔四周生物材料植入充填术。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行术后快速正畸治疗6~12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7 d、正畸完成后的X线片标记点测量数据。 结果所有患者整体疗程时间缩短,容貌面型显著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及颞颌关节功能良好。未出现重度感染、骨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术中骨折6例(3.24%),即刻钛板固定;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损伤2例(1.1%);术后暂时性开颌19例(10%),经术后颌间牵引1个月消除。其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经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硬、软组织测量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手术优先模式治疗后的颌骨、牙齿咬合关系的稳定性与传统常规正颌外科模式相近,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中,SNB角、ANB角平均复发率约为22%、19.8%,复发角度小于2°。 结论先手术后正畸的手术优先治疗模式可以作为多数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但要注意适应证和手术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模式 安氏[牙合] 下颌前突 矢状劈开截骨术 勒福Ⅰ型截骨术
原文传递
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改变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远平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MFRⅢ)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采用M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 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MFRⅢ)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采用M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其治疗前比较,SNA、ANB、ANS-Ptm、ANS-Me、U1-NA、FCA增大(P<0.01),MP-FH、NLA、UL-EP增大(P<0.05),ANS-Me/N-Me、LL-EP减小(P<0.01)。与对照组的软硬组织位置比较,SNA、ANB、ANS-Ptm、ANS-Me、L1-NB,NLA、增大(P<0.05),U1-NA、FCA、LL-Sb-Pos增大(P<0.01),MP-FH、LL-EP减小(P<0.05),矫治时间缩短(P<0.05)。结论:MFRⅢ型矫治器治疗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可以使第一磨牙达到中性咬合,面型从凹面型趋于平直并与对照组比较,旋转角度有所减小,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度减小、上颌长度增加,使上颌骨突度及矢状位面型的改善更为明显,并缩短了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功能矫治器FR型(MFR) 安氏[牙合] X线头影测量片 软硬组织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红艳 王娜 赵静 《口腔正畸学》 200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家庭聚集性、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95个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家系和208个对照家系进行调查,比较其... 目的本文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家庭聚集性、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95个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家系和208个对照家系进行调查,比较其一级亲属患病率,以二项分布(p+q)n的数学模型及x2检验判定家庭聚集性.以Falconer回归法进行遗传度的估算.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7.83%,与对照组8.09%相比,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二项分布显示,先证组实际频数大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说明其具有家庭聚集性.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其中男性遗传度为90.79%,高于女性遗传度(71.08%).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其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遗传倾向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对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遗传度 多基因遗传 (牙合)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家庭聚集性 多基因遗传模式 一级亲属 二项分布 遗传因素
原文传递
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敏玲 林新平 +1 位作者 胡荣党 倪振宇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后,SNA角增大3.5°,SNB角减少1.0°,ANB角增大4.5°,覆盖增加5 mm。上唇相对E平面向前,下唇相对E平面更靠后。结论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使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恒牙早期 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
下载PDF
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红 刘延军 +1 位作者 吕文凯 祝海波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结果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颞颌关节病症状。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的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适当的持续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 前牵引 安氏[牙合] 骨性前牙反[牙合] 颞颌关节
下载PDF
推下颌磨牙远移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牟兰 韩耀辉 葛振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安氏Ⅲ类错畸形是口腔临床中较常见的牙颌畸形,主要表现为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1]。根据Ⅲ类错畸形的机制,又可以分为骨性Ⅲ类错和牙性Ⅲ类错[2]。此类错畸形形成的病... 安氏Ⅲ类错畸形是口腔临床中较常见的牙颌畸形,主要表现为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1]。根据Ⅲ类错畸形的机制,又可以分为骨性Ⅲ类错和牙性Ⅲ类错[2]。此类错畸形形成的病因多种多样,其生长发育独具特点,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有加重的趋势,并且矫治难度也明显增加[3]。有学者主张对安氏Ⅲ类患者牙颌畸形进行早期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下颌磨牙 下牙弓 骨性[牙合] 早期矫治 支抗 远中移动 磨牙远移装置 微型种植体 上下颌骨
原文传递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平 肖丹娜 +1 位作者 苍松 高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覆的大小将安氏Ⅲ类错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组、反深覆组,每组各测量14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与前后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负相关(r=-0.24,P<0.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牙覆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不同前牙覆的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倾斜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合)平面 后牙(牙合)平面 覆(牙合) 安氏(牙合)
下载PDF
双期矫治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Ⅲ类错 被引量:7
10
作者 明洪菊 刘长春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26-827,共2页
目的分析双期矫治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及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恒牙初期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均采用双期矫治,即先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后再固定直丝弓矫治,并进... 目的分析双期矫治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及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恒牙初期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均采用双期矫治,即先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后再固定直丝弓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SNA角增大了3.1°,ANB角增大了3.2°,SN-MP角增大了3.3°,U1-NA距增加了2.2mm,U1-L1角增大了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方牵引与固定双期矫治在恒牙初期能促进上颌骨发育,解除前牙反,改善患者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初期 双期矫治 安氏[牙合]
下载PDF
安氏III类错伴有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红梅 王邦康 +1 位作者 纪昌蓉 安薇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比较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I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 目的比较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III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I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I类对照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差异,颏点偏斜侧的对侧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相对位置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该侧髁突位置相对前移;偏颌组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髁突会随咬合的改变发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下颌偏斜 髁突 薛氏位X线片
下载PDF
PAR指数评价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牟明奎 陆晓丽 +1 位作者 展望 曹宇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5,178,共3页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结束的患者62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结果安氏Ⅲ类错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其中牙齿错位...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结束的患者62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结果安氏Ⅲ类错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其中牙齿错位、反覆盖及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两组治疗后的PAR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减少的百分率中,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Ⅲ类错拔牙病例的错程度较非拔牙病例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和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病例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拔牙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和中线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疗效评价 安氏[牙合] 拔牙/非拔牙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前后软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毛新霞 邹敏 刘小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对28例儿童骨性Ⅲ类错病人(7~10岁)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在前牵引前快速扩弓1周。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对28例儿童骨性Ⅲ类错病人(7~10岁)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在前牵引前快速扩弓1周。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结果:①硬组织变化:ANB角增加5.37°(P<0.05),Wit’s值增加5.74 mm(P<0.05),Ptm-A增加2.49 mm(P<0.05),Yaxis增加1.82°(P<0.05);SNB角减小0.75°(P>0.05),Go-Me、Co-Gn分别增加0.64 mm、2.21 mm,但P>0.05,SN-PP减小0.61°(P>0.05),PP-MP增加5.54°(P<0.05),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分别增加3.98(P<0.05)、1.61(P>0.05);U1-NA角增加3.10°(P<0.05),L1-NB角减小1.23°(P<0.05),Ms6-PP距增加1.13 mm(P<0.05);②软组织测量项目变化:面型角增大5.98°,颏唇角减小2.45°、H角增大5.2°,上唇-E线距增大1.42 mm,下唇-E线距减小1.18 mm(P<0.05)。结论: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能促进上颌骨的生长,使面型改善,但下颌出现顺时针旋转,高角病人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牙合]
下载PDF
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凤霞 王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763-76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乳牙期和替牙期功能性和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选择乳牙期和替牙期功能性和轻度骨性Ⅲ类患儿38例,采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分别于矫治器前、矫治后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 目的:初步探讨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乳牙期和替牙期功能性和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选择乳牙期和替牙期功能性和轻度骨性Ⅲ类患儿38例,采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分别于矫治器前、矫治后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38例患儿经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后,反牙合解除,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面型由治疗前的轻凹面型转变为直面型,侧貌形态满意。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SNA角、ANB角、wit's值增大,U1-L1中切牙角减小。结论:FR-Ⅲ型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时,促进了上颌的发育,相对抑制了下颌骨的生长,比较有效地协调了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且使软组织面型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功能调节器 安氏(牙合)
下载PDF
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治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敏 毛新霞 刘小兰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2-196,共5页
目的 评价快速扩弓对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4例替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牵引组(A组,26例)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组(B组,28例)进行矫治.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 目的 评价快速扩弓对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4例替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牵引组(A组,26例)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组(B组,28例)进行矫治.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A组治疗时间(11.0±3.4)个月,B组(10.4±2.3)个月,(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上下颌骨及牙齿的变化趋势相似,颅颌关系改善:ANB角增加,SNB角减小;颌骨变化明显:Ptm-A增加,Co-Gn增加,Wit's值增加,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另外,A组SN-PP减小1.24°,B组减小0.6l°,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垂直向上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的变化B组较A组增加显著.U1-NA角增大,L1-MB角减小,在B组中的改变均较A组明显,Ms6-PP距增加在B组中较显著.治疗后面型角的变化在B组中较明显,而颏唇角、上、下唇-E线距的变化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无论是否联合快速扩弓,上颌前方牵引均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可以减轻腭平面的逆时针向旋转,减小前牙代偿,缩短矫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牙合)
原文传递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丁香 张颖 +6 位作者 李文军 李玉红 田玫 张秀芝 谭蕊 刘佳 刘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56-157,共2页
下颌骨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牙合或伴开(牙合),后牙呈... 下颌骨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牙合或伴开(牙合),后牙呈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颜面下1/3的突出是其显著特征,约占各类牙颌面畸形者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前牙反(牙合) 下颌骨前突畸形 安氏(牙合) 护理 矫治 牙颌畸形
下载PDF
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前后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新霞 邹敏 +2 位作者 邢龙 徐华 王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支架式前牵引矫治器对26例儿童骨性Ⅲ类错患者(7~10岁)进行前牵引治疗。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支架式前牵引矫治器对26例儿童骨性Ⅲ类错患者(7~10岁)进行前牵引治疗。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结果:①硬组织变化:ANB角增加5.26°(P<0.001),Wit's值增加5.26mm(P<0.01),Ptm-A增加2.28mm(P<0.05),Yaxis增加1.25°(P<0.001);SNB角减小0.67°(P>0.05),Go-Me、Co-Gn分别增加0.72mm和1.56mm(P>0.05),SN-PP减小1.24°,PP-MP增加4.2°(P<0.05),颌凸角增加7.07°(P<0.001),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分别增加2.47(P<0.05)、0.42(P>0.05)。U1-NA角增加4.57°(P<0.001),L1-NB角减小3.21(P<0.05),Ms6-PP距增加0.45mm(P>0.05)。2)软组织变化:面型角增大5.37°(P<0.01),颏唇角减小2.70°(P<0.05),上唇-E线距增大1.51mm(P<0.01),下唇-E线距减小1.25mm(P<0.05)。结论:支架式上颌前牵引矫治器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上颌骨前移,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改善,凹陷型的畸形容貌显著改善,但高角患者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固定支架 安氏牙合
下载PDF
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三军 李永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88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伴上颌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10例安氏III类或安氏Ⅲ类亚类错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1岁,平均13岁。均采用了钟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 目的:观察应用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伴上颌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10例安氏III类或安氏Ⅲ类亚类错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1岁,平均13岁。均采用了钟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0名患者经14~18个月矫治后牙列整齐,覆、覆盖正常,咬合关系良好、面型改善明显。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合理而有效地利用钟摆式矫治器矫治Ⅲ类错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牙列拥挤 钟摆式矫治器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形成机制性别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旭 林久祥 谢以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 目的 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之间。两组均要求为恒牙早期[牙合],牙列完整,无正畸治疗史,男女各半。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13项颅面基本构成指标和14项反映基本面型及矢状垂直关系等的指标,对线距值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差异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中比较这些指标的性别差异,并比较男女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这些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在男性主要是由于上颌长减小、下颌升支前倾、下颌角开张所致,在女性,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后颅底前倾、升支和下颌体的增长也是导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原因,从面部比例看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有变窄长的趋势,女性更明显。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中颅面骨骼基本组分之间的匹配方式存在着性别差异。结论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生长发育期的暂时现象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男女性别在机体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骨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安氏Ⅲ类偏颌患者下颌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红梅 王邦康 +1 位作者 纪昌蓉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59-260,263,共3页
目的利用颏顶位片分析安氏Ⅲ类偏颌患者下颌对称性。方法选择安氏Ⅰ类无偏颌及安氏Ⅲ类偏颌患者各20名,比较其颏顶位片上、下颌骨及磨牙在水平向及前后向上的差异。结果安氏Ⅲ类偏颌患者髁突、下颌体、下牙弓相对于颅底与Ⅰ类错相比,... 目的利用颏顶位片分析安氏Ⅲ类偏颌患者下颌对称性。方法选择安氏Ⅰ类无偏颌及安氏Ⅲ类偏颌患者各20名,比较其颏顶位片上、下颌骨及磨牙在水平向及前后向上的差异。结果安氏Ⅲ类偏颌患者髁突、下颌体、下牙弓相对于颅底与Ⅰ类错相比,其对称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Ⅲ类偏颌患者在恒牙早期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骨骼畸形,应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顶位片 安氏(牙合) 不对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