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人对狮子的崇拜
1
作者
李学朴
《寻根》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狮子原产于非洲和西亚,《汉书·西域传》载:“乌戈国有狮子,似虎,正黄,尾端毛犬如斗。”乌弋国大约在今天的阿富汗西部。司马彪《续汉书》也记载说“条支国出狮子”,条支国是安息的属国。可见,汉代已知道西亚是狮子的产地。东汉初期...
狮子原产于非洲和西亚,《汉书·西域传》载:“乌戈国有狮子,似虎,正黄,尾端毛犬如斗。”乌弋国大约在今天的阿富汗西部。司马彪《续汉书》也记载说“条支国出狮子”,条支国是安息的属国。可见,汉代已知道西亚是狮子的产地。东汉初期,波斯国将狮子作为礼品赠送给东汉朝廷。《后汉书·西域传》载:“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形似麟而唯无角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狮子传入中国后,虽然大多饲养在帝王宫苑,数量也极少,却引起当时人们极大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传
波斯
国
司马彪
《汉书·西域传》
十三年
安息
国
狮子
帝王宫苑
原文传递
达斯特加赫与霍龙歌舞
2
作者
黎蔷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1年第6期55-58,共4页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原为波斯帝国一个行省的帕提亚摆脱塞琉西王国,建立了阿萨息斯王朝(即我国汉文文献中的安息国)。并迅速扩张,逐渐成为统辖全部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西亚大国。汉武帝遣使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时,听说西部有个安息大国。待...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原为波斯帝国一个行省的帕提亚摆脱塞琉西王国,建立了阿萨息斯王朝(即我国汉文文献中的安息国)。并迅速扩张,逐渐成为统辖全部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西亚大国。汉武帝遣使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时,听说西部有个安息大国。待他再次出使乌孙,特派遣副使抵达安息都番兜城受到非常热情的欢迎。据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息斯
达斯
塞琉西王
国
帕提亚
汉文文献
公元前三世纪
伊朗高原
安息
国
遣使
乌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铅饼≠白金三品
3
作者
王善卿
《西安金融》
2003年第8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白金三品
铅饼
古钱币
丝绸之路
安息
国
西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雪域舞狮
4
作者
宗同昌
《紫禁城》
1990年第3期16-16,21+33,共3页
狮子的形象是随佛教的传入而传入中国的。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国于“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狮)子,符拨形似麟而无角”;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狮)子及条支大鸟”。以后随着佛教雕塑及壁画的逐渐增多,狮子形...
狮子的形象是随佛教的传入而传入中国的。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国于“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狮)子,符拨形似麟而无角”;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狮)子及条支大鸟”。以后随着佛教雕塑及壁画的逐渐增多,狮子形象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与其本来面目又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传
安息
国
遣使
屈复
艺术加工
条支
永元
十三年
鬼持
古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远的西部
5
作者
单永生
《丝绸之路》
2002年第11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中
国
人
克拉苏
安息
国
河间地区
希腊人
航海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尼萨古城见证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6
作者
折祎
《丝路百科》
2022年第9期61-63,共3页
尼萨古城(以下简称“尼萨城”)曾是古代安息国(又称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安息王朝,以下简称“安息”)的都城,其遗址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镇,尼萨城在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以及人文、科技交...
尼萨古城(以下简称“尼萨城”)曾是古代安息国(又称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安息王朝,以下简称“安息”)的都城,其遗址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镇,尼萨城在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以及人文、科技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丝绸之路
科技交流
尼萨
帕提亚
安息
国
土库曼斯坦
贸易往来
文明交流互鉴
原文传递
张骞通西域
7
作者
冯惠民
《文史知识》
1981年第4期69-73,共5页
我国同西方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据说早在西周时,周穆王就驾着用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去邀游西方,跟住在瑶池的仙女西王母相会。当然,对这种神话传说,不能完全相信。不过,到公元前五世纪时,我国出产的丝绸已经远销到希腊、罗马和...
我国同西方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据说早在西周时,周穆王就驾着用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去邀游西方,跟住在瑶池的仙女西王母相会。当然,对这种神话传说,不能完全相信。不过,到公元前五世纪时,我国出产的丝绸已经远销到希腊、罗马和印度等地;此后,希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赛
神话传说
大月氏
身毒
宛王
乌孙
康居
匈奴人
赤谷城
安息
国
原文传递
两点刍议
8
作者
邓文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1期70-71,共2页
“翻译”用法异议“翻译”一词出于隋唐时代。《隋书·经籍志》载“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本是指把印度的佛经翻译成汉语。这就是“翻译”一词的本义。后来引申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翻译”用法异议“翻译”一词出于隋唐时代。《隋书·经籍志》载“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本是指把印度的佛经翻译成汉语。这就是“翻译”一词的本义。后来引申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所谓“一种语言文字”与“另一种语言文字”很显然是指截然不同的两个语种、两种文字。然而我们今天常把用古代汉民族语言表达的作品改成用现代汉民族语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汉民族语言
安息
国
佛经翻译
远指代词
隋唐时代
汉桓帝
汉字简化
基本义
近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历代石狮造型演变述略
9
作者
李卫华
刘东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第10X期51-54,共4页
石狮子,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纽上都会看到它,但是野生的狮子生存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国并没有狮子,那么这些石狮子的形象又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雕刻艺术的一部分?据《后汉书·...
石狮子,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纽上都会看到它,但是野生的狮子生存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国并没有狮子,那么这些石狮子的形象又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雕刻艺术的一部分?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章帝章和元年(78年),月氏国(今克什米尔及阿富汗一带)遣使献扶拔师(狮)子""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安息国(古波斯国名)遣使献师(狮)子扶拔。"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章帝
雕刻艺术
遣使
西域传
安息
国
冬十月
古波斯
开封龙亭
中州路
大唐帝
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近伊朗
10
作者
钟卉
《中国绿色画报》
2004年第11期85-90,共6页
说到伊朗,人们不免提及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那时张骞曾派副使访问过安息国,即今天的伊朗。由此,"波斯帝国"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也就一代代传下来,成了许多人心中一段古老而神秘的传奇。但是,在人们...
说到伊朗,人们不免提及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那时张骞曾派副使访问过安息国,即今天的伊朗。由此,"波斯帝国"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也就一代代传下来,成了许多人心中一段古老而神秘的传奇。但是,在人们眼界日益开阔,对中西方发达国家了解日益加深的今天,伊朗,这个与中国拥有两千多年渊源的文明古国,并没有给中国百姓留下太多印象。人们对伊朗的联想,由于长期受着西方宣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
国
伊朗人
中
国
百姓
石油出口
国
伊斯兰革命
巴列维
天然气储量
能源短缺问题
伊朗政府
男女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语用”之路,巧架媒体之路——《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11
作者
胡修喜
王敏
夏令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第3期5-7,共3页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分析
安息
国
学语言
目标知识
远隔千里
方法目标
自主阅读
西域传
电子白板
阅读训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海妖阻断的行程
12
作者
莫大
《中华遗产》
2020年第10期13-13,共1页
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一支规模庞大的使团,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穿越莽莽黄沙,漠漠戈壁,向西行进。一路跋涉,终于抵达了安息国(今伊朗境内)。使团的首领名叫甘英,曾经跟随著名的外交家班超平定西域。他这次率团出使,身负重要使命:...
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一支规模庞大的使团,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穿越莽莽黄沙,漠漠戈壁,向西行进。一路跋涉,终于抵达了安息国(今伊朗境内)。使团的首领名叫甘英,曾经跟随著名的外交家班超平定西域。他这次率团出使,身负重要使命:探索位于遥远西方、可与汉帝国相提并论的大国——大秦(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罗马人建立起版图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分处欧亚大陆两端,各自繁荣发展,却因为距离遥远,从来没有过直接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帝
国
汉和帝
欧亚大陆
罗马帝
国
新疆库车
安息
国
重要使命
原文传递
百家姓之安(ān)姓
13
《侨园》
2018年第12期61-61,共1页
姓氏起源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略有三支﹕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安息国(伊朗东北部)太子安清,潜心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亦为安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
姓氏起源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略有三支﹕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安息国(伊朗东北部)太子安清,潜心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亦为安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安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
国
第一大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人对狮子的崇拜
1
作者
李学朴
机构
不详
出处
《寻根》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文摘
狮子原产于非洲和西亚,《汉书·西域传》载:“乌戈国有狮子,似虎,正黄,尾端毛犬如斗。”乌弋国大约在今天的阿富汗西部。司马彪《续汉书》也记载说“条支国出狮子”,条支国是安息的属国。可见,汉代已知道西亚是狮子的产地。东汉初期,波斯国将狮子作为礼品赠送给东汉朝廷。《后汉书·西域传》载:“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形似麟而唯无角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狮子传入中国后,虽然大多饲养在帝王宫苑,数量也极少,却引起当时人们极大的兴趣。
关键词
西域传
波斯
国
司马彪
《汉书·西域传》
十三年
安息
国
狮子
帝王宫苑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达斯特加赫与霍龙歌舞
2
作者
黎蔷
出处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1年第6期55-58,共4页
文摘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原为波斯帝国一个行省的帕提亚摆脱塞琉西王国,建立了阿萨息斯王朝(即我国汉文文献中的安息国)。并迅速扩张,逐渐成为统辖全部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西亚大国。汉武帝遣使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时,听说西部有个安息大国。待他再次出使乌孙,特派遣副使抵达安息都番兜城受到非常热情的欢迎。据载:
关键词
阿萨息斯
达斯
塞琉西王
国
帕提亚
汉文文献
公元前三世纪
伊朗高原
安息
国
遣使
乌孙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铅饼≠白金三品
3
作者
王善卿
机构
西安市东郊纺织城西北第一印染厂
出处
《西安金融》
2003年第8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白金三品
铅饼
古钱币
丝绸之路
安息
国
西域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雪域舞狮
4
作者
宗同昌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紫禁城》
1990年第3期16-16,21+33,共3页
文摘
狮子的形象是随佛教的传入而传入中国的。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国于“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狮)子,符拨形似麟而无角”;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狮)子及条支大鸟”。以后随着佛教雕塑及壁画的逐渐增多,狮子形象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与其本来面目又相去甚远。
关键词
西域传
安息
国
遣使
屈复
艺术加工
条支
永元
十三年
鬼持
古格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远的西部
5
作者
单永生
出处
《丝绸之路》
2002年第11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中
国
人
克拉苏
安息
国
河间地区
希腊人
航海业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尼萨古城见证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6
作者
折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丝路百科》
2022年第9期61-63,共3页
文摘
尼萨古城(以下简称“尼萨城”)曾是古代安息国(又称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安息王朝,以下简称“安息”)的都城,其遗址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镇,尼萨城在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以及人文、科技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古代丝绸之路
科技交流
尼萨
帕提亚
安息
国
土库曼斯坦
贸易往来
文明交流互鉴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6 [历史地理—世界史]
F11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原文传递
题名
张骞通西域
7
作者
冯惠民
出处
《文史知识》
1981年第4期69-73,共5页
文摘
我国同西方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据说早在西周时,周穆王就驾着用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去邀游西方,跟住在瑶池的仙女西王母相会。当然,对这种神话传说,不能完全相信。不过,到公元前五世纪时,我国出产的丝绸已经远销到希腊、罗马和印度等地;此后,希腊。
关键词
张赛
神话传说
大月氏
身毒
宛王
乌孙
康居
匈奴人
赤谷城
安息
国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点刍议
8
作者
邓文华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1期70-71,共2页
文摘
“翻译”用法异议“翻译”一词出于隋唐时代。《隋书·经籍志》载“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本是指把印度的佛经翻译成汉语。这就是“翻译”一词的本义。后来引申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所谓“一种语言文字”与“另一种语言文字”很显然是指截然不同的两个语种、两种文字。然而我们今天常把用古代汉民族语言表达的作品改成用现代汉民族语言表达。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汉民族语言
安息
国
佛经翻译
远指代词
隋唐时代
汉桓帝
汉字简化
基本义
近指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历代石狮造型演变述略
9
作者
李卫华
刘东亚
机构
河南博物院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第10X期51-54,共4页
文摘
石狮子,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纽上都会看到它,但是野生的狮子生存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国并没有狮子,那么这些石狮子的形象又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雕刻艺术的一部分?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章帝章和元年(78年),月氏国(今克什米尔及阿富汗一带)遣使献扶拔师(狮)子""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安息国(古波斯国名)遣使献师(狮)子扶拔。"从此。
关键词
汉章帝
雕刻艺术
遣使
西域传
安息
国
冬十月
古波斯
开封龙亭
中州路
大唐帝
国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近伊朗
10
作者
钟卉
出处
《中国绿色画报》
2004年第11期85-90,共6页
文摘
说到伊朗,人们不免提及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那时张骞曾派副使访问过安息国,即今天的伊朗。由此,"波斯帝国"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也就一代代传下来,成了许多人心中一段古老而神秘的传奇。但是,在人们眼界日益开阔,对中西方发达国家了解日益加深的今天,伊朗,这个与中国拥有两千多年渊源的文明古国,并没有给中国百姓留下太多印象。人们对伊朗的联想,由于长期受着西方宣传的影响。
关键词
安息
国
伊朗人
中
国
百姓
石油出口
国
伊斯兰革命
巴列维
天然气储量
能源短缺问题
伊朗政府
男女授
分类号
K937.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语用”之路,巧架媒体之路——《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11
作者
胡修喜
王敏
夏令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出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第3期5-7,共3页
文摘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教材分析
安息
国
学语言
目标知识
远隔千里
方法目标
自主阅读
西域传
电子白板
阅读训练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海妖阻断的行程
12
作者
莫大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遗产》
2020年第10期13-13,共1页
文摘
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一支规模庞大的使团,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穿越莽莽黄沙,漠漠戈壁,向西行进。一路跋涉,终于抵达了安息国(今伊朗境内)。使团的首领名叫甘英,曾经跟随著名的外交家班超平定西域。他这次率团出使,身负重要使命:探索位于遥远西方、可与汉帝国相提并论的大国——大秦(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罗马人建立起版图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分处欧亚大陆两端,各自繁荣发展,却因为距离遥远,从来没有过直接外交。
关键词
汉帝
国
汉和帝
欧亚大陆
罗马帝
国
新疆库车
安息
国
重要使命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百家姓之安(ān)姓
13
出处
《侨园》
2018年第12期61-61,共1页
文摘
姓氏起源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略有三支﹕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安息国(伊朗东北部)太子安清,潜心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亦为安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安氏。
关键词
安息
国
第一大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人对狮子的崇拜
李学朴
《寻根》
2020
0
原文传递
2
达斯特加赫与霍龙歌舞
黎蔷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铅饼≠白金三品
王善卿
《西安金融》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雪域舞狮
宗同昌
《紫禁城》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辽远的西部
单永生
《丝绸之路》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尼萨古城见证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折祎
《丝路百科》
2022
0
原文传递
7
张骞通西域
冯惠民
《文史知识》
1981
0
原文传递
8
两点刍议
邓文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历代石狮造型演变述略
李卫华
刘东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走近伊朗
钟卉
《中国绿色画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整合“语用”之路,巧架媒体之路——《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胡修喜
王敏
夏令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被海妖阻断的行程
莫大
《中华遗产》
2020
0
原文传递
13
百家姓之安(ān)姓
《侨园》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