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大简《仲尼曰》简背简文“习字说”质疑与释文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刚 王芸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41-46,共6页
安大简《仲尼曰》有三支简之简背写有文字,整理者认为:“简七、八、十二背有抄写者练习写的字,与正文内容无关。”仍然坚持在安大简《诗经》整理中提出的“习字说”。然而“习字说”并不能成立,我们在《安大简<诗经>尾题“矦六”... 安大简《仲尼曰》有三支简之简背写有文字,整理者认为:“简七、八、十二背有抄写者练习写的字,与正文内容无关。”仍然坚持在安大简《诗经》整理中提出的“习字说”。然而“习字说”并不能成立,我们在《安大简<诗经>尾题“矦六”下四句简文释读》一文中已经论证了“习字说”及其立论根据“与正文内容无关”论的误识。而今面对《仲尼曰》整理者“习字说”的再次提出,我们又对三支简的简背文字的释文逐一进行了解读,事实证明简背文字不仅与正文有关,是对正文孔子语录的点评,而且其评论文字无论是简要的一字之评,还是用字较多的十八字之评,均能针对正文孔子语录关涉的要点问题作以释说,且所言或举证为说,或发人深省,或为经验之谈,反映出书写者刻意点评的导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仲尼 简背文字 习字说 评语说
下载PDF
朱熹对《论语》“小人怀惠”的解读及其问题--从安大简《仲尼曰》“仁而不惠于我,吾不堇其仁”看
2
作者 乐爱国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
中国古代对于《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解读,既有解为“以位言”,也有解为“以德言”。就“小人怀土”“小人怀惠”而言,“以位言”的解读实际上并不反对百姓“怀土”“怀惠”;而在“以德言”的解读中,虽然都... 中国古代对于《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解读,既有解为“以位言”,也有解为“以德言”。就“小人怀土”“小人怀惠”而言,“以位言”的解读实际上并不反对百姓“怀土”“怀惠”;而在“以德言”的解读中,虽然都讲君子小人的对立,但皇侃《论语义疏》只是反对“唯安于乡土”、“唯知安利惠”,邢昺《论语注疏》只是反对“唯利是亲”,尤其是,朱熹《论语集注》“以德言”的解读明确反对“溺其所处之安”,反对“贪利”,实际上并不完全反对“怀土”“怀惠”。可见,无论是“以位言”的解读还是朱熹“以德言”的解读,他们解“小人怀土”“小人怀惠”实际上都没有完全反对“怀土”“怀惠”,因而与安大简《仲尼曰》“仁而不惠于我,吾不堇其仁”强调“仁”与“惠于我”的相互联系而不是要反对“惠于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论语》 “小人怀惠” 安大简仲尼
原文传递
《论语》成书新证及其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光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6期108-115,共8页
《论语》20篇,其中10篇被战国中晚期以前的出土文献引用过。郭店简引用《论语》中的《述而》《泰伯》《子罕》篇,清华简《治政之道》、上博简《君子为礼》部分内容与《颜渊》篇相同,安大简采撷《论语》7篇8条,这些为《论语》成书于战国... 《论语》20篇,其中10篇被战国中晚期以前的出土文献引用过。郭店简引用《论语》中的《述而》《泰伯》《子罕》篇,清华简《治政之道》、上博简《君子为礼》部分内容与《颜渊》篇相同,安大简采撷《论语》7篇8条,这些为《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郭店简引《论语》,与今传本语序、文字、虚词多有不同,“子思领纂《论语》”说仍存在商榷的余地。《礼记·坊记》称“《论语》曰”,可能不是战国时期的面貌,而是后世注文混入正文。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海昏侯墓竹简《论语》皆无书名,可知直到西汉中期,“论语”之称并未被时人普遍接受。利用出土文献考察古书成书问题,既要观其同,又要察其异。“层累”说与二重证据法相结合,是古书成书问题取得突破的基本路径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成书 郭店简 安大简仲尼
下载PDF
《论语》“吾与女弗如也”歧解辨--兼及安大简《仲尼曰》 被引量:1
4
作者 乐爱国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6,共6页
中国古代对《论语·公冶长》子曰“吾与女弗如也”的解读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汉儒解为孔子说自己与门人子贡俱不如颜回,以表达对子贡的安慰;二是宋代朱熹解为孔子对子贡的赞许。汉儒及包咸的解读广为流传,并为清代考... 中国古代对《论语·公冶长》子曰“吾与女弗如也”的解读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汉儒解为孔子说自己与门人子贡俱不如颜回,以表达对子贡的安慰;二是宋代朱熹解为孔子对子贡的赞许。汉儒及包咸的解读广为流传,并为清代考据学所论证。朱熹的解读则受到较多批评,又受到清代考据学的否定。歧解至今难断,而且学界越来越多地倾向汉儒的解读。安大简《仲尼曰》“吾不如回也”表明,孔子明确说过自己不如颜回,无疑为汉儒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证据。然而,朱熹的解读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或许对今天重新解读孔子有较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仲尼 “吾不如回也” 《论语》 “吾与女弗如也” 朱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