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5-20,共6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技术现象学
具身
关系
解释
关系
它
异
关系
背景
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寄生物:数字生存的技术悖逆——兼与陈积银、孙月琴商榷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晓虹
邓建国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178,共8页
数字技术渗入整个社会系统重构了各级场域,数字化生存构成人类主要实践方式。陈积银、孙月琴撰文指出数字技术带来现实与虚拟的深度交融,通过“数据喂养”实现对人类的数据监控,为我们理解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及数字技术对人类行为、生产...
数字技术渗入整个社会系统重构了各级场域,数字化生存构成人类主要实践方式。陈积银、孙月琴撰文指出数字技术带来现实与虚拟的深度交融,通过“数据喂养”实现对人类的数据监控,为我们理解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及数字技术对人类行为、生产方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但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权力已超越了“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维度,对人类社会展开了全面接管和干预。数字技术孵育了数字超级主体,数字技术的“人格化”特征不断显明。虚拟现实技术放大了知觉体验,“数字超真实”超越了现实真实,孵化了真实的虚拟自我体验。随着人类的精神与身体被不断分离,整个世界将由物质向精神坍缩,“隐藏人格”将频繁涌现,并持续分裂主体意识,“人格失调”或成为数字生存的潜在风险。最终,数字技术将可能从依附于人类的外来“寄生物”变成包裹人类的“吞噬物”,人类则可能从“宿主”沦为依附技术而生存的“寄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存
技术悖逆
技术寄生物
它
异
关系
原文传递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档案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限度探究
3
作者
洪佳惠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1,共4页
ChatGPT的发布预示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也成为时下档案领域的焦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在多个场景中应用于档案实践,但如《暂停巨型AI实验室》所担忧的那样,可能存在失去对文明控...
ChatGPT的发布预示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也成为时下档案领域的焦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在多个场景中应用于档案实践,但如《暂停巨型AI实验室》所担忧的那样,可能存在失去对文明控制的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档案实践主体处于它异的技术关系中,导致了档案实践主体的异化。为避免这种异化的趋势,档案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止步于诠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
关系
诠释
关系
它
异
关系
异
化
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良辉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5-20,共6页
基金
2010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
文摘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技术现象学
具身
关系
解释
关系
它
异
关系
背景
关系
Keywords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Phenomenology of Technology
Embodiment Relations
Hermeneutic Relations
Aherity Relations
Background Relations
分类号
G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寄生物:数字生存的技术悖逆——兼与陈积银、孙月琴商榷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晓虹
邓建国
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178,共8页
基金
部校共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实验中心项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科研创新项目。
文摘
数字技术渗入整个社会系统重构了各级场域,数字化生存构成人类主要实践方式。陈积银、孙月琴撰文指出数字技术带来现实与虚拟的深度交融,通过“数据喂养”实现对人类的数据监控,为我们理解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及数字技术对人类行为、生产方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但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权力已超越了“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维度,对人类社会展开了全面接管和干预。数字技术孵育了数字超级主体,数字技术的“人格化”特征不断显明。虚拟现实技术放大了知觉体验,“数字超真实”超越了现实真实,孵化了真实的虚拟自我体验。随着人类的精神与身体被不断分离,整个世界将由物质向精神坍缩,“隐藏人格”将频繁涌现,并持续分裂主体意识,“人格失调”或成为数字生存的潜在风险。最终,数字技术将可能从依附于人类的外来“寄生物”变成包裹人类的“吞噬物”,人类则可能从“宿主”沦为依附技术而生存的“寄生虫”。
关键词
数字生存
技术悖逆
技术寄生物
它
异
关系
Keywords
digital survival
technological paradox
parasites of technology
alterity relations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TP399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档案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限度探究
3
作者
洪佳惠
机构
上海大学
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1,共4页
文摘
ChatGPT的发布预示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也成为时下档案领域的焦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在多个场景中应用于档案实践,但如《暂停巨型AI实验室》所担忧的那样,可能存在失去对文明控制的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档案实践主体处于它异的技术关系中,导致了档案实践主体的异化。为避免这种异化的趋势,档案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止步于诠释关系。
关键词
具身
关系
诠释
关系
它
异
关系
异
化
主体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G270.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技术寄生物:数字生存的技术悖逆——兼与陈积银、孙月琴商榷
王晓虹
邓建国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3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档案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限度探究
洪佳惠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