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远之战:马快还是炮快?
1
作者
安梁
无
《世界博览》
2024年第15期58-61,共4页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绝命诗里的气度与格局,袁崇焕冠绝古今。四百年后,昔日宁远,今名兴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已是一座静谧的小城。古城炮台上,厮杀与轰鸣之声远去,只有红夷大炮依旧...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绝命诗里的气度与格局,袁崇焕冠绝古今。四百年后,昔日宁远,今名兴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已是一座静谧的小城。古城炮台上,厮杀与轰鸣之声远去,只有红夷大炮依旧在向过客讲述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命诗
袁崇焕
红夷大炮
宁远之战
过客
四百年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红夷(衣)大炮及其射程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鸿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明清之际从西方引进的红夷大炮(又称西洋大炮),是16至19世纪之间的英制火炮,在其时的国内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红夷火炮的技术特征和射程与中国传统火器相比,威力强大,射程不凡。笔者综合古今中外有关红夷大炮的史料,推算出其射程当...
明清之际从西方引进的红夷大炮(又称西洋大炮),是16至19世纪之间的英制火炮,在其时的国内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红夷火炮的技术特征和射程与中国传统火器相比,威力强大,射程不凡。笔者综合古今中外有关红夷大炮的史料,推算出其射程当在今天的10里之内,有效射程为7-8里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红夷大炮
射程
后金
宁远之战
弹药
炮管铸造
“模数”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努尔哈赤之死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鸿彬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长期以来,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在许多明清史的论文和专著中,都认为是在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时,为明军炮火所击,身负重伤,不治而死。这个论断唯一的史料根据是朝鲜李星龄撰写的《春坡堂日月录》。为了搞清问题,特将此段材料抄录如...
长期以来,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在许多明清史的论文和专著中,都认为是在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时,为明军炮火所击,身负重伤,不治而死。这个论断唯一的史料根据是朝鲜李星龄撰写的《春坡堂日月录》。为了搞清问题,特将此段材料抄录如下: “我国译官韩瑗,随使命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朝鲜
袁崇焕
死因
重伤
辽宁省
明清史
记载
后金
原文传递
辽西争局兵略点评
被引量:
1
4
作者
阎崇年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共11页
明清之际,争局辽西。在二十二年之间,于宁锦狭短地带,明与后金——清双方集结二十余万军队,进行了中国古代史上最激烈、最残酷、最集中、最精彩的争战。争局双方各施谋略,极尽聪慧才智之能事。其结果,明清争局双方不是平局言和,而是一...
明清之际,争局辽西。在二十二年之间,于宁锦狭短地带,明与后金——清双方集结二十余万军队,进行了中国古代史上最激烈、最残酷、最集中、最精彩的争战。争局双方各施谋略,极尽聪慧才智之能事。其结果,明清争局双方不是平局言和,而是一胜一败——胜者紫禁城太和金殿登极,败者退出历史舞台。乃胜乃败,原因固多,揭橥其要,首在兵略。谋略巧拙,成败系焉。兵略高下是明清辽西争局胜败的一大枢轴因素。本文讨论,旨趣在于就其兵略加以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太极
洪承畴
《清太宗实录》
袁崇焕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辽西
祖大寿
锦州
清军
原文传递
梁启超历史人物传记略论
5
作者
杨俊才
《丽水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被史家誉为“史林泰斗”的近代人物梁启超,还是孩童时代就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三岁前,梁氏就已熟读过《史记》、《汉书》等史籍,直到三十岁,《史记》之文尚能“成诵八九”,这为他研究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梁氏更是嗜史成癖...
被史家誉为“史林泰斗”的近代人物梁启超,还是孩童时代就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三岁前,梁氏就已熟读过《史记》、《汉书》等史籍,直到三十岁,《史记》之文尚能“成诵八九”,这为他研究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梁氏更是嗜史成癖,但当时家贫“无所得书”,所以梁氏对21岁那年夫人用“嫁时簪珥”为他换得竹简斋石印二十四史这件事刻骨难忘.而梁氏一向也把治史视为自己的老本行,常常自嘲动辄谈史.作为治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梁氏从30岁开始,一生中写了不少的历史人物传记,这些传记大至上又可分三类:民族英雄传记;改革家传记;学者、思想家传记.这些传记都属史学性传记,但也有少数文学色彩比较浓厚.下面我们作一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袁崇焕
历史人物传记
《饮冰室文集》
民族英雄
赵武灵王
史学性
传记理论
宁远之战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末辽东的龙武水军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曾磊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龙武营水军隶属于关宁军,其前身是明朝政府调发援辽的一部分淮扬水师。它被孙承宗、茅元仪等人改编为一支独立的水师,目的是配合陆军收复辽东失地。在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战中,龙武水军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逐渐得以恢复。但从此之后,由于明...
龙武营水军隶属于关宁军,其前身是明朝政府调发援辽的一部分淮扬水师。它被孙承宗、茅元仪等人改编为一支独立的水师,目的是配合陆军收复辽东失地。在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战中,龙武水军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逐渐得以恢复。但从此之后,由于明朝的腐败,龙武营水军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龙武水军
宁远之战
孙承宗
茅元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宁远之战
7
作者
李鸿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22-28,共7页
十七世纪初,我国东北的满族在其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日益兴起,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后金地方割据政权,成为与明朝中央政府相对抗的强大势力。自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起,直到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大战之前。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袁崇焕
十七世纪
割据政权
山海关
明政府
天启
中央政府
辽东
原文传递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的原因
8
作者
牛淑贞
《阴山学刊》
2000年第2期60-63,共4页
宁远之战是明与后金关系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努尔哈赤宁远战败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民心的丧失。此外 ,在思想上努尔哈赤骄傲轻敌 ,以致在军事上打了一场兵家最忌的无准备之仗 ;而碰到的对手又是敢战敢胜、指挥有方的...
宁远之战是明与后金关系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努尔哈赤宁远战败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民心的丧失。此外 ,在思想上努尔哈赤骄傲轻敌 ,以致在军事上打了一场兵家最忌的无准备之仗 ;而碰到的对手又是敢战敢胜、指挥有方的明朝杰出将领袁崇焕 ,这也是其战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明朝努尔哈赤
袁宗焕
宁远之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清战争中火炮发展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
1
9
作者
何平立
《军事历史研究》
1990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明清之际,僻居辽东一隅的女真人为何最终竟能夺取大明皇朝的万里江山,对此问题虽然历来史著均从双方政治状况与军事战略策略方面详加论述,但是却都忽视了对进行战争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客观基础——物质因素,进行认真的辩证...
明清之际,僻居辽东一隅的女真人为何最终竟能夺取大明皇朝的万里江山,对此问题虽然历来史著均从双方政治状况与军事战略策略方面详加论述,但是却都忽视了对进行战争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客观基础——物质因素,进行认真的辩证分析。战争是暴力的冲突,战争力量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而物质力量则是这种暴力的基础。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战
争
女真人
物质力量
乌真超哈
红衣大将军
物质资料
政治状况
史著
宁远之战
松锦
之
战
原文传递
清太祖炮伤之谜
10
作者
阎崇年
《紫禁城》
2004年第6期85-91,共7页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死因,是背发疽而死,还是中炮伤而死?这是清史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袁崇焕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清太祖实录》
红夷大炮
农耕文化
死因
感染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十年来对努尔哈赤的研究综述
11
作者
严衡山
马和平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努尔哈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清王朝的奠基者,对努尔哈赤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史学界对他的研究不多,进入80年代以来对他的研究日渐活跃,并大多集中在对他的功过和个人品质的评价。
关键词
清史研究
个人品质
宁远之战
十年
计丁授田
八旗兵
李鸿彬
朵颜三卫
明熹宗实录
满洲贵族
原文传递
“杖策只因图雪耻 横戈原不为封侯”——明代督师袁崇焕
12
作者
杨艳秋
《文史知识》
1997年第8期83-88,共6页
明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北京城风云惨淡,在处决犯人的西市,一名重臣惨遭碟杀。在他被逮之时,以大学士身份督师辽东的孙承宗,含泪写下了"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意不平"(孙承宗《高阳集》)的诗句为其蒙冤而不平。
关键词
袁崇焕
后金
努尔哈赤
祖大寿
十七年
宁远之战
皇太极
山海关
大学士
崇祯帝
原文传递
袁崇焕 柱石与庸臣之辩
13
《国家人文历史》
2017年第18期40-41,共2页
袁崇焕的名将之路以毛遂自荐始,以受刑惨死终,盖棺而未定论,生前身后都充满争议。宁远之战,他曾一扫明帝国辽东败局不断的阴霾;双岛斩帅,又被视作自毁长城之举。是护国柱石还是误国庸臣?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关键词
袁崇焕
宁远之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后金)迁都之管见
14
作者
张守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5-18,29,共5页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都城则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处东陲、偏居一隅的满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民族,最后一统天下,主宰华夏,堪为历史所鲜见,更为人们所惊叹。然而,追溯其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都城则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处东陲、偏居一隅的满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民族,最后一统天下,主宰华夏,堪为历史所鲜见,更为人们所惊叹。然而,追溯其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在此时期里,虽然伴随着血与火的斗争,伴随着汉族及其它各族人民的悲号和痛苦的呻吟,但是,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腐朽必然会被新兴的力量所代替。尤其是后金、清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速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此,本文不想对此问题进行综合的论述和全面的披露,只对清(后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图阿拉
开基创业
历史时期
偏居一隅
统治中心
国家统治
萨尔浒
之
战
辽阳城
宁远之战
迁都北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远之战 一个人的战争
15
作者
余准
《中华遗产》
2010年第11期132-149,共18页
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末季,袁崇焕从遥远的福建来到帝国的首都,登上了一生事业的巅峰。宁远岁月成为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他在这里先后击败了后金两位传奇人物,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二人,都止步宁远,饮恨而归...
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末季,袁崇焕从遥远的福建来到帝国的首都,登上了一生事业的巅峰。宁远岁月成为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他在这里先后击败了后金两位传奇人物,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二人,都止步宁远,饮恨而归。但这个时代送给他的舞台,荣耀与黑暗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远之战
战
争
个人
传奇人物
努尔哈赤
袁崇焕
皇太极
明朝
原文传递
努尔哈赤为何从宁远撤兵
16
作者
佐海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5-26,49,共3页
关键词
努尔哈赤
袁崇焕
宁远之战
军事思想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皇太极
清实录
历史功绩
大事宣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崇焕与孙承宗
17
作者
刘伯涵
《学术月刊》
1985年第8期75-79,共5页
袁崇焕和他的上级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都是明末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明军统帅。袁是孙的学生,井得到孙的指导帮助,两人关系相当密切。本文着重论述两人在辽东军事活动中互相信赖支持和他们忠诚报国的高尚品质。一、孙、袁协力守辽东...
袁崇焕和他的上级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都是明末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明军统帅。袁是孙的学生,井得到孙的指导帮助,两人关系相当密切。本文着重论述两人在辽东军事活动中互相信赖支持和他们忠诚报国的高尚品质。一、孙、袁协力守辽东孙承宗(1564—1638年)字稚绳,北直高阳人。他在做秀才的时侯,曾在大同一带教书,仗剑游长城边塞要地,“从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于、清波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厄塞,相与解裘系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大同士兵鼓噪索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崇焕
辽东地区
兵部尚书
后金
大学士
宁远之战
山海关
军事活动
东林党人
魏忠贤
原文传递
努尔哈赤军事谋略评议
18
作者
梁娟娟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的弱小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却能力克强敌,胜敌而益强,其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令人侧目。在实力建设上,他提出了"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建设之道,重视积蓄、保存实力,最终统一女真、建立与明朝分庭...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的弱小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却能力克强敌,胜敌而益强,其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令人侧目。在实力建设上,他提出了"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建设之道,重视积蓄、保存实力,最终统一女真、建立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后金政权;在战略上,遵循了恩威并施、由弱及强、由远及近的方针,逐一消灭各对手;在战术上,崇智尚谋,善于集中兵力、重视间谍,不打无准备之仗,几乎每战必胜。但其经略辽东的错误政策及围攻宁远的不当战术,最终使百战百胜的一代战神铩羽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军事谋略
尼堪外兰
萨尔浒
之
战
宁远之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远之战》教学设计
19
作者
齐骥
《神州》
2019年第25期200-200,共1页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兴城地方史校本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图片,故事,文献等资料,对明朝兴城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家乡重大历史事件略有了解,但并不能详细的叙述出具体...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兴城地方史校本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图片,故事,文献等资料,对明朝兴城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家乡重大历史事件略有了解,但并不能详细的叙述出具体历史情节,经过高一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宁远之战
重大历史事件
教材分析
高中学生
校本课程
年龄特点
学情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戚继光与明代火器
20
作者
肖立军
《文史杂志》
1992年第6期27-27,共1页
进入明代中、后期,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有很大发展,不但使用地域广泛,而且种类繁多,火铳与地雷是其中较重要的两种。 说起明代的火器,不能不提到作为抗倭名将和著名军事家的戚继光(1528——1587年),戚继光在东南抗倭10余年(1555——1566年)...
进入明代中、后期,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有很大发展,不但使用地域广泛,而且种类繁多,火铳与地雷是其中较重要的两种。 说起明代的火器,不能不提到作为抗倭名将和著名军事家的戚继光(1528——1587年),戚继光在东南抗倭10余年(1555——1566年),功勋卓著。他编练戚家军,善用藤牌(藤制盾牌)及狼筅(在大毛竹竿顶端及若干枝叉上安插尖刀)等武器来多次重创倭寇的故事,已广为人知。此外,浙江、福建的民间传说还证明,利用火器痛打倭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戚家军
抗倭
著名军事家
袁崇焕
宁远之战
隆庆
死伤枕藉
天启
抗日军民
红夷大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远之战:马快还是炮快?
1
作者
安梁
无
机构
不详
视觉中国
出处
《世界博览》
2024年第15期58-61,共4页
文摘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绝命诗里的气度与格局,袁崇焕冠绝古今。四百年后,昔日宁远,今名兴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已是一座静谧的小城。古城炮台上,厮杀与轰鸣之声远去,只有红夷大炮依旧在向过客讲述往事。
关键词
绝命诗
袁崇焕
红夷大炮
宁远之战
过客
四百年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之际红夷(衣)大炮及其射程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鸿亮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文摘
明清之际从西方引进的红夷大炮(又称西洋大炮),是16至19世纪之间的英制火炮,在其时的国内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红夷火炮的技术特征和射程与中国传统火器相比,威力强大,射程不凡。笔者综合古今中外有关红夷大炮的史料,推算出其射程当在今天的10里之内,有效射程为7-8里左右。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红夷大炮
射程
后金
宁远之战
弹药
炮管铸造
“模数”理论
分类号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努尔哈赤之死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鸿彬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文摘
长期以来,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在许多明清史的论文和专著中,都认为是在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时,为明军炮火所击,身负重伤,不治而死。这个论断唯一的史料根据是朝鲜李星龄撰写的《春坡堂日月录》。为了搞清问题,特将此段材料抄录如下: “我国译官韩瑗,随使命入。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朝鲜
袁崇焕
死因
重伤
辽宁省
明清史
记载
后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辽西争局兵略点评
被引量:
1
4
作者
阎崇年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摘
明清之际,争局辽西。在二十二年之间,于宁锦狭短地带,明与后金——清双方集结二十余万军队,进行了中国古代史上最激烈、最残酷、最集中、最精彩的争战。争局双方各施谋略,极尽聪慧才智之能事。其结果,明清争局双方不是平局言和,而是一胜一败——胜者紫禁城太和金殿登极,败者退出历史舞台。乃胜乃败,原因固多,揭橥其要,首在兵略。谋略巧拙,成败系焉。兵略高下是明清辽西争局胜败的一大枢轴因素。本文讨论,旨趣在于就其兵略加以点评。
关键词
皇太极
洪承畴
《清太宗实录》
袁崇焕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辽西
祖大寿
锦州
清军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梁启超历史人物传记略论
5
作者
杨俊才
机构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文摘
被史家誉为“史林泰斗”的近代人物梁启超,还是孩童时代就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三岁前,梁氏就已熟读过《史记》、《汉书》等史籍,直到三十岁,《史记》之文尚能“成诵八九”,这为他研究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梁氏更是嗜史成癖,但当时家贫“无所得书”,所以梁氏对21岁那年夫人用“嫁时簪珥”为他换得竹简斋石印二十四史这件事刻骨难忘.而梁氏一向也把治史视为自己的老本行,常常自嘲动辄谈史.作为治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梁氏从30岁开始,一生中写了不少的历史人物传记,这些传记大至上又可分三类:民族英雄传记;改革家传记;学者、思想家传记.这些传记都属史学性传记,但也有少数文学色彩比较浓厚.下面我们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
梁启超
袁崇焕
历史人物传记
《饮冰室文集》
民族英雄
赵武灵王
史学性
传记理论
宁远之战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末辽东的龙武水军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曾磊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政教研部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文摘
龙武营水军隶属于关宁军,其前身是明朝政府调发援辽的一部分淮扬水师。它被孙承宗、茅元仪等人改编为一支独立的水师,目的是配合陆军收复辽东失地。在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战中,龙武水军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逐渐得以恢复。但从此之后,由于明朝的腐败,龙武营水军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解体。
关键词
明末
龙武水军
宁远之战
孙承宗
茅元仪
Keywords
The late Ming Dynasty
Longwu navy
Battle of Ningyuan
Sun Chengzong
Mao Yuanyi
分类号
K248.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宁远之战
7
作者
李鸿彬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22-28,共7页
文摘
十七世纪初,我国东北的满族在其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日益兴起,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后金地方割据政权,成为与明朝中央政府相对抗的强大势力。自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起,直到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大战之前。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袁崇焕
十七世纪
割据政权
山海关
明政府
天启
中央政府
辽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的原因
8
作者
牛淑贞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阴山学刊》
2000年第2期60-63,共4页
文摘
宁远之战是明与后金关系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努尔哈赤宁远战败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民心的丧失。此外 ,在思想上努尔哈赤骄傲轻敌 ,以致在军事上打了一场兵家最忌的无准备之仗 ;而碰到的对手又是敢战敢胜、指挥有方的明朝杰出将领袁崇焕 ,这也是其战败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清朝
明朝努尔哈赤
袁宗焕
宁远之战
分类号
K248.30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清战争中火炮发展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
1
9
作者
何平立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0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文摘
明清之际,僻居辽东一隅的女真人为何最终竟能夺取大明皇朝的万里江山,对此问题虽然历来史著均从双方政治状况与军事战略策略方面详加论述,但是却都忽视了对进行战争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客观基础——物质因素,进行认真的辩证分析。战争是暴力的冲突,战争力量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而物质力量则是这种暴力的基础。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是“
关键词
明清
战
争
女真人
物质力量
乌真超哈
红衣大将军
物质资料
政治状况
史著
宁远之战
松锦
之
战
分类号
E1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清太祖炮伤之谜
10
作者
阎崇年
出处
《紫禁城》
2004年第6期85-91,共7页
文摘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死因,是背发疽而死,还是中炮伤而死?这是清史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
袁崇焕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清太祖实录》
红夷大炮
农耕文化
死因
感染并发症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十年来对努尔哈赤的研究综述
11
作者
严衡山
马和平
出处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文摘
努尔哈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清王朝的奠基者,对努尔哈赤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史学界对他的研究不多,进入80年代以来对他的研究日渐活跃,并大多集中在对他的功过和个人品质的评价。
关键词
清史研究
个人品质
宁远之战
十年
计丁授田
八旗兵
李鸿彬
朵颜三卫
明熹宗实录
满洲贵族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杖策只因图雪耻 横戈原不为封侯”——明代督师袁崇焕
12
作者
杨艳秋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所
出处
《文史知识》
1997年第8期83-88,共6页
文摘
明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北京城风云惨淡,在处决犯人的西市,一名重臣惨遭碟杀。在他被逮之时,以大学士身份督师辽东的孙承宗,含泪写下了"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意不平"(孙承宗《高阳集》)的诗句为其蒙冤而不平。
关键词
袁崇焕
后金
努尔哈赤
祖大寿
十七年
宁远之战
皇太极
山海关
大学士
崇祯帝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袁崇焕 柱石与庸臣之辩
13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17年第18期40-41,共2页
文摘
袁崇焕的名将之路以毛遂自荐始,以受刑惨死终,盖棺而未定论,生前身后都充满争议。宁远之战,他曾一扫明帝国辽东败局不断的阴霾;双岛斩帅,又被视作自毁长城之举。是护国柱石还是误国庸臣?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关键词
袁崇焕
宁远之战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后金)迁都之管见
14
作者
张守龙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5-18,29,共5页
文摘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都城则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处东陲、偏居一隅的满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民族,最后一统天下,主宰华夏,堪为历史所鲜见,更为人们所惊叹。然而,追溯其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在此时期里,虽然伴随着血与火的斗争,伴随着汉族及其它各族人民的悲号和痛苦的呻吟,但是,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腐朽必然会被新兴的力量所代替。尤其是后金、清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速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此,本文不想对此问题进行综合的论述和全面的披露,只对清(后金)
关键词
赫图阿拉
开基创业
历史时期
偏居一隅
统治中心
国家统治
萨尔浒
之
战
辽阳城
宁远之战
迁都北京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远之战 一个人的战争
15
作者
余准
出处
《中华遗产》
2010年第11期132-149,共18页
文摘
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末季,袁崇焕从遥远的福建来到帝国的首都,登上了一生事业的巅峰。宁远岁月成为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他在这里先后击败了后金两位传奇人物,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二人,都止步宁远,饮恨而归。但这个时代送给他的舞台,荣耀与黑暗并存……
关键词
宁远之战
战
争
个人
传奇人物
努尔哈赤
袁崇焕
皇太极
明朝
分类号
K24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努尔哈赤为何从宁远撤兵
16
作者
佐海峰
机构
辽宁教育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5-26,49,共3页
关键词
努尔哈赤
袁崇焕
宁远之战
军事思想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皇太极
清实录
历史功绩
大事宣传
分类号
K248.30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崇焕与孙承宗
17
作者
刘伯涵
出处
《学术月刊》
1985年第8期75-79,共5页
文摘
袁崇焕和他的上级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都是明末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明军统帅。袁是孙的学生,井得到孙的指导帮助,两人关系相当密切。本文着重论述两人在辽东军事活动中互相信赖支持和他们忠诚报国的高尚品质。一、孙、袁协力守辽东孙承宗(1564—1638年)字稚绳,北直高阳人。他在做秀才的时侯,曾在大同一带教书,仗剑游长城边塞要地,“从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于、清波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厄塞,相与解裘系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大同士兵鼓噪索饷。
关键词
袁崇焕
辽东地区
兵部尚书
后金
大学士
宁远之战
山海关
军事活动
东林党人
魏忠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努尔哈赤军事谋略评议
18
作者
梁娟娟
机构
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
文摘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的弱小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却能力克强敌,胜敌而益强,其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令人侧目。在实力建设上,他提出了"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建设之道,重视积蓄、保存实力,最终统一女真、建立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后金政权;在战略上,遵循了恩威并施、由弱及强、由远及近的方针,逐一消灭各对手;在战术上,崇智尚谋,善于集中兵力、重视间谍,不打无准备之仗,几乎每战必胜。但其经略辽东的错误政策及围攻宁远的不当战术,最终使百战百胜的一代战神铩羽而归。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军事谋略
尼堪外兰
萨尔浒
之
战
宁远之战
分类号
E892 [军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远之战》教学设计
19
作者
齐骥
机构
辽宁省兴城市高级中学
出处
《神州》
2019年第25期200-200,共1页
文摘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兴城地方史校本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图片,故事,文献等资料,对明朝兴城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家乡重大历史事件略有了解,但并不能详细的叙述出具体历史情节,经过高一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宁远之战
重大历史事件
教材分析
高中学生
校本课程
年龄特点
学情分析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戚继光与明代火器
20
作者
肖立军
机构
天津
出处
《文史杂志》
1992年第6期27-27,共1页
文摘
进入明代中、后期,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有很大发展,不但使用地域广泛,而且种类繁多,火铳与地雷是其中较重要的两种。 说起明代的火器,不能不提到作为抗倭名将和著名军事家的戚继光(1528——1587年),戚继光在东南抗倭10余年(1555——1566年),功勋卓著。他编练戚家军,善用藤牌(藤制盾牌)及狼筅(在大毛竹竿顶端及若干枝叉上安插尖刀)等武器来多次重创倭寇的故事,已广为人知。此外,浙江、福建的民间传说还证明,利用火器痛打倭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关键词
戚家军
抗倭
著名军事家
袁崇焕
宁远之战
隆庆
死伤枕藉
天启
抗日军民
红夷大炮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远之战:马快还是炮快?
安梁
无
《世界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2
明清之际红夷(衣)大炮及其射程问题研究
刘鸿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努尔哈赤之死
李鸿彬
《社会科学战线》
1980
3
原文传递
4
辽西争局兵略点评
阎崇年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1
原文传递
5
梁启超历史人物传记略论
杨俊才
《丽水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末辽东的龙武水军研究
曾磊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宁远之战
李鸿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
原文传递
8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的原因
牛淑贞
《阴山学刊》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明清战争中火炮发展的重要作用
何平立
《军事历史研究》
1990
1
原文传递
10
清太祖炮伤之谜
阎崇年
《紫禁城》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近十年来对努尔哈赤的研究综述
严衡山
马和平
《文史知识》
1988
0
原文传递
12
“杖策只因图雪耻 横戈原不为封侯”——明代督师袁崇焕
杨艳秋
《文史知识》
1997
0
原文传递
13
袁崇焕 柱石与庸臣之辩
《国家人文历史》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清(后金)迁都之管见
张守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宁远之战 一个人的战争
余准
《中华遗产》
2010
0
原文传递
16
努尔哈赤为何从宁远撤兵
佐海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袁崇焕与孙承宗
刘伯涵
《学术月刊》
1985
0
原文传递
18
努尔哈赤军事谋略评议
梁娟娟
《管子学刊》
CSSCI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宁远之战》教学设计
齐骥
《神州》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戚继光与明代火器
肖立军
《文史杂志》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