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问题 被引量:69
1
作者 杨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2,共18页
本文原为在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的讲演,2 0 0 4年12月整理修订成这篇“论纲”。主要谈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文学的民族学问题、地理学问题。与“重绘”相关的其他问题拟放在其他文章... 本文原为在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的讲演,2 0 0 4年12月整理修订成这篇“论纲”。主要谈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文学的民族学问题、地理学问题。与“重绘”相关的其他问题拟放在其他文章中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学问 地图 地理 民族学 2004年12月 剑桥大学 北京大学 苏州大学 河南大学 南开大学
原文传递
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 被引量:53
2
作者 金雪军 田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区域金融 金融学 新动向 国内 国外 展望 地理学科 学问 学科研究
下载PDF
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 被引量:47
3
作者 蔡毅 《学术界》 2003年第6期58-72,共15页
学术评价体系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制度。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个复杂系统 ,它存在着忽视质量的量化、向行政级别靠拢、急功近利、鼓励泡沫学术和快餐学问等多种弊病 ,亟需从改革与建设的态度出发去修... 学术评价体系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制度。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个复杂系统 ,它存在着忽视质量的量化、向行政级别靠拢、急功近利、鼓励泡沫学术和快餐学问等多种弊病 ,亟需从改革与建设的态度出发去修改完善它。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学术评价活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后 ,以积极的态度提出了一些正本清源的解决办法与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体系 正本 学术质量 鼓励 导学 行政级别 学问 急功近利 有效对策 制度
下载PDF
高校问责制:美国公立大学权责关系的分析与借鉴 被引量:38
4
作者 樊钉 吕小明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3,共2页
高校问责制是美国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监督公立大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高校在落实自主办学权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权责体系构建任务。分析借鉴美国公立大学问责的理念、体系架构,建立健全我国高校问责体制对于全面... 高校问责制是美国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监督公立大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高校在落实自主办学权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权责体系构建任务。分析借鉴美国公立大学问责的理念、体系架构,建立健全我国高校问责体制对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大学 高校 自主办学权 高等教育 学问 全面提升 学管理 权责关系 部门 借鉴
原文传递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被引量:35
5
作者 汤一介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创建 问题 香港 会议 内容 重建 学问 解释学 文章
原文传递
循证医学:医学实践的新模式 被引量:40
6
作者 唐金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医学实践 循证医学 行医 新模式 证据 学问 经济效益 价值取向 科学
原文传递
走出概念的泥淖——“法理学”与“法哲学”之辨 被引量:31
7
作者 舒国滢 《学术界》 2001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论文把“法理学”与“法哲学”两个外文汉译名称的引入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事件对待 ,并对目前学界并用两概念的因由和后果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哲学”与“法理学”概念形成的辨析 ,文章认为 ,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 论文把“法理学”与“法哲学”两个外文汉译名称的引入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事件对待 ,并对目前学界并用两概念的因由和后果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哲学”与“法理学”概念形成的辨析 ,文章认为 ,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所以人们在断言“法理学是法哲学”或“法哲学是法理学”时 ,应当明白谈论的是什么语境中的“法哲学”或“法理学”。文章指出 ,中国的法理学大体上属于法学家的法哲学 ,但长期以来 ,法理学家们对实在法的制度和规则本身并不十分感兴趣 ,不是从实在法的内容本身出发来思考问题 ,而是把自己的理论兴趣转向对实在法的隐性背景的解释。这种“注释法学”所造成的损害是严重的 :它不仅没有使法理学完成与其他学问 (如政治学 )的分离 ,而且败坏了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及大学基础 (主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实在法 概念形成 学术传统 学科归属 研究方法 法理学家 理论学科 法学家 政治学 作为 文章 学问 简要
下载PDF
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 被引量:27
8
作者 朝戈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9-101,共3页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4 0余名专家学者就中国诗歌音乐本质问题、历代诗歌发展与音乐之关系、乐...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4 0余名专家学者就中国诗歌音乐本质问题、历代诗歌发展与音乐之关系、乐舞诗的产生与社会活动、诗词曲的内在联系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在讨论中 ,来自诗歌理论界、音乐理论界的学者打破学科界限 ,各自从诗、乐角度对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及中外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及个案介绍。大家共同认为 ,这种边缘与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极为宝贵 ,值得重视。在文学艺术研究中 ,既包含学科的本质问题又与相关学科关系密切 ;在研究方法上 ,既保持学术传统 ,又有创新精神 ,从诗歌的角度研究音乐 ,从音乐的角度研究诗歌 ,会产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艺术本质及相关性方面对各艺术门类进行理论思考与研究值得关注。本期特编发此组短文 ,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诗学 文字 学问 社会 远古时期 地方
下载PDF
论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 被引量:28
9
作者 易剑东 余俊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共4页
兴奋剂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物科学和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涉及人类心理根源的社会文化问题。笔者认为 ,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人类借助外物实现自身目的的心理 ;运动员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 ;... 兴奋剂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物科学和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涉及人类心理根源的社会文化问题。笔者认为 ,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人类借助外物实现自身目的的心理 ;运动员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 ;强大的利益反差导致的投机心理 ;奥林匹克争胜法则带来的偏执心理 ;过量比赛引发的补偿心理 ;舆论“造就”的优胜至上心理 ;“不用白不用”的不吃亏心理 ;“用了白用”的占便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剂 心理 胜法 比赛 运动员 奥林匹克 学问 泛滥 偏执 医学
下载PDF
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被引量:30
10
作者 程民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02,共10页
耕读一体的形态自古即存在,孔孟主张分开,强调读书做官是君子的职业,耕田种地是小人的职业。但民间耕读情况一直存在,多是隐逸之士和学生。到了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宋代,半耕半读成为常态,"耕读"专词应运而生。其最有价值的内涵... 耕读一体的形态自古即存在,孔孟主张分开,强调读书做官是君子的职业,耕田种地是小人的职业。但民间耕读情况一直存在,多是隐逸之士和学生。到了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宋代,半耕半读成为常态,"耕读"专词应运而生。其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广大农民纷纷读书,即自下而上的读书热潮。对许多农家来说,读书识字只是生活的必需,未必参加科举,是为宋代与前代大不相同的亮点,也是耕读文化成熟的标志之一。而士人把耕读当作人生快乐之事,则是耕读文化普及流传的内在因素。耕作的实践有利于士人思维的创新和学问、创作题材与水平的提高,更主要的成就是知识、知识分子促进了农业发展。对社会影响最深刻的,则是促使文化普及到农家。耕读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以来的古代后期意识形态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可谓传统文化的一次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文化 宋代 生活模式 士人 学问
原文传递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国庆 唐晓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教与学 教法 学问 争论 参考 强调 焦点 描述
下载PDF
关于学风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铁映 《学术界》 2001年第5期7-10,共4页
学风问题是涉及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学者 ,应该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学问 ,为什么做学问 ,如何做学问这三个基本问题 ,而学风则始终贯穿于这三个问题之中 ,体现着学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界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 学风问题是涉及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学者 ,应该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学问 ,为什么做学问 ,如何做学问这三个基本问题 ,而学风则始终贯穿于这三个问题之中 ,体现着学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界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我们必须同心协力纠正学术界的不正之风 ,在科研工作的实践中去改进学风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风建设 ,为了传承文明 ,创新知识 ,我们必须做到 :一切以实践为标准 ,以良好学风立世做人 ,唯科学唯真理是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 学风建设 创新知识 学风问题 科研工作 为学 学术界 代表 首先 先进文化
下载PDF
在传统的阐释与重构中展开——清初诗学基本观念的确立 被引量:23
13
作者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清初诗学在清算明代诗学的流弊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设,在批判明代诗学中确立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一过程,涉及伦理秩序的重建、风格典范的确立、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知识谱系的调整等多重问题,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建构始终是诗学关注的焦... 清初诗学在清算明代诗学的流弊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设,在批判明代诗学中确立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一过程,涉及伦理秩序的重建、风格典范的确立、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知识谱系的调整等多重问题,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建构始终是诗学关注的焦点。明清之交大量的诗学文献表明,清初诗学是沿着这一理路展开的:重倡“诗教”以奠定诗学的伦理基础,重构诗歌传统以拓展诗史视野,标举“真诗”以明确创作理念,原本学问以安顿诗学的知识基础。清初诗学形成的诗教中心观念、对传统的开放态度、崇尚“真诗”和以学问为本的创作理念,后来成为贯穿清代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构成清代诗歌史区别于前代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诗学 传统诗教 真诗 学问
原文传递
地理野外研究性实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潘玉君 武友德 明庆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2期51-52,共2页
用什么样的观念指导地理野外实习以及如何进行野外实习等问题,是地理科学类诸多专业共同关注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十余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在云南师范大学新一轮教学改革项目'地理学专业野外实习的优化设计与野外实习基... 用什么样的观念指导地理野外实习以及如何进行野外实习等问题,是地理科学类诸多专业共同关注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十余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在云南师范大学新一轮教学改革项目'地理学专业野外实习的优化设计与野外实习基地系统建设'的资助下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观念应该是研究性实习,将地理科学观念和地理科学问题的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所构建出的新的地理野外实习理念和我们所探索的实习过程,对我校和全国诸多高校的地理科学类的野外教学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 地理 野外实习 基本观念 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 学问 教学改革 初步探讨 问题
下载PDF
教师流动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24
15
作者 钱朴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共4页
当前不少国家出现的教师流动潮,显示了当代社会的急速变迁和教育市场的扩大和繁荣,直接反映了社会的需求。本文试图探讨在这一教师流动现象背后的社会学问题,即:教师流动的社会成因,以及由此生成的流动教师职业角色重适问题。
关键词 社会成因 教师流动 学问 教师职业角色 教育市场
原文传递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建侠 《哈尔滨医药》 2005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梅毒 发病率 实验室诊断 慢性 升高 性传播疾病 螺旋体 学问 系统性 中国
下载PDF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学问的生产能力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建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9-43,共5页
对于一个国家的大学系统来说 ,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数量是决定系统的整体水平和社会贡献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与主要任务的认识之角度出发 ,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所谓学问的生产... 对于一个国家的大学系统来说 ,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数量是决定系统的整体水平和社会贡献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与主要任务的认识之角度出发 ,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所谓学问的生产能力是指一所大学或一个大学系统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现与发明方面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宏观方面 ,科学赖以存在的文化与氛围 ,高等教育体制 ,学术共同体的传统和政府的科学政策等 ;微观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问 生产能力
下载PDF
论本体论的性质及其重建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江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0,共7页
关键词 存在者 “存在” 哲学本体论 拒斥 西方哲学 存在论 终极关怀 社会历史原因 探究 学问
原文传递
精确放疗所面对的生物学问题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鑫 何少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精确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 长期存活患者 therapy 照射剂量 学问 生物 常规放射治疗 肿瘤靶区
下载PDF
汉赋为“学”论 被引量:21
20
作者 易闻晓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0,共9页
汉大赋假设问对、恢廓声势、名物堆砌有得于《庄子》寓言、纵横谈说和《吕览》类辑的综合影响,故被视为"一子之学"。其资于学问,乃在作为"辞章"的丽藻,表现为名物和形容的铺陈,要归"字本位"的语言运用。... 汉大赋假设问对、恢廓声势、名物堆砌有得于《庄子》寓言、纵横谈说和《吕览》类辑的综合影响,故被视为"一子之学"。其资于学问,乃在作为"辞章"的丽藻,表现为名物和形容的铺陈,要归"字本位"的语言运用。名物的广博奇异反映为字类的繁复难僻,形容的堆砌多以声韵联绵临文组字,因声异形,繁滋复赘,乃是学问之于用字的切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学问 辞章 用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