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史研究:“学科危机”抑或“学术危机”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斌贤 王晨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7,共6页
近30年学界对教育史学科发展状态的探讨,注重从教学科目的角度讨论因内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以课程和教学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危机",相对忽视了从学问分支的角度对以教育史学科的对象、性质以及方法论等问题为基础的"学术危... 近30年学界对教育史学科发展状态的探讨,注重从教学科目的角度讨论因内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以课程和教学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危机",相对忽视了从学问分支的角度对以教育史学科的对象、性质以及方法论等问题为基础的"学术危机"的探索。这导致了学科建设的误区。要摆脱这一"学术危机",需要重新认识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性学科定位,重新确立学科的多元化目的,探索多元的学科方法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基本学术问题,以重建教育史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学科危机 学术危机 学科重建
原文传递
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乃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民族地区发展 农村研究 凉山彝族 民族研究 学科重建 开弦弓村 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探寻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斌贤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8,共11页
近三十多年来探讨教育史学科重建的成效不彰,其关键原因在于忽视对教育史学科本体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教育史教材和专题研究成果发现,受正统教育理论和线性历史现的双重影响,教育史学科将视野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的变迁,导致研... 近三十多年来探讨教育史学科重建的成效不彰,其关键原因在于忽视对教育史学科本体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教育史教材和专题研究成果发现,受正统教育理论和线性历史现的双重影响,教育史学科将视野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的变迁,导致研究领域狭窄和对教育史本质的曲解,从而使教育史学科陷于困境;主张更新对教育史本质的认识,强调作为教育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史是过去一切时代人类所开展的社会化活动及其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学科重建 教育史定义 社会化活动
下载PDF
教育哲学之学科认同危机及自我启蒙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永国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73,88,共15页
教育哲学学科的认同危机表现为:学科属性不明导致独立性遭质疑;学科功能分歧招致认同分裂与学术社群割裂;学科制度与文化未竟生成认同隐忧。梳理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历史诸面相,学科认同危机有其历史逻辑根源,实为学科发展中的诸种两难困... 教育哲学学科的认同危机表现为:学科属性不明导致独立性遭质疑;学科功能分歧招致认同分裂与学术社群割裂;学科制度与文化未竟生成认同隐忧。梳理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历史诸面相,学科认同危机有其历史逻辑根源,实为学科发展中的诸种两难困惑与冲突。面对社会文化和教育世界的时代变革,教育哲学学科的自我启蒙应建基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之上,在多种复杂关系中寻绎自身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学科 认同危机 学科历史 学科重建
原文传递
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建档归宗”之作——高淮生教授《红学学案》读后感 被引量:9
5
作者 乔福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4-17,共4页
2013年2月出版的《红学学案》,以"具有突出学术个性和学术贡献之学人"为入选对象,以"新时期小说批评"为选题角度,不仅为百年红学案卷的"建档归宗"开创出先例,也为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红学研究积聚... 2013年2月出版的《红学学案》,以"具有突出学术个性和学术贡献之学人"为入选对象,以"新时期小说批评"为选题角度,不仅为百年红学案卷的"建档归宗"开创出先例,也为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红学研究积聚起学术能量,理应得到学界的肯定与褒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学案》 红学家 学科重建 学术转型 建档归宗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的学科重建和科学再造 被引量:9
6
作者 高万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0,共8页
中国传统修辞学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重建,在以语言为核心的技巧论的基础上,延展到功能和行为层面;二是科学再造,借助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实证方法,逻辑与事实相统一的精密设计,逐步修正中... 中国传统修辞学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重建,在以语言为核心的技巧论的基础上,延展到功能和行为层面;二是科学再造,借助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实证方法,逻辑与事实相统一的精密设计,逐步修正中国修辞学单一、粗略的研究模式,进而构建真正科学的中国修辞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学科重建 科学再造
下载PDF
重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学科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7
7
作者 徐俊六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长期的失语与独语状态,逐渐走出批评症候,形成不落窠臼的文学批评范式,文学界应重议、重置与重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对其在中华文学与多民族文学中的地位、属性、功能与作用进行价值重估;在统观视野、世界视野...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长期的失语与独语状态,逐渐走出批评症候,形成不落窠臼的文学批评范式,文学界应重议、重置与重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对其在中华文学与多民族文学中的地位、属性、功能与作用进行价值重估;在统观视野、世界视野与比较视野的观照下对其批评范式进行转换;在此基础上,着力进行主体性建构,逐步形成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学科范式与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学科重建 价值重估 范式转换 主体性建构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与时代的互动 被引量:7
8
作者 迟艳杰 陆有铨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5期3-10,62,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通过教育本质、教育价值、人与知识等重大问题的研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与借究鉴最,使大中的国不教足育是哲缺学少的问研题究意具识有和了批世判界精眼神光。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通过教育本质、教育价值、人与知识等重大问题的研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与借究鉴最,使大中的国不教足育是哲缺学少的问研题究意具识有和了批世判界精眼神光。和未他来者,中参国照教系育。哲30学余的年研来究,中需国要教切育实哲继学承研与弘扬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继续加强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拓展教育哲学研究视野,提高中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力。研究者需借鉴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勇于社会责任的担当,突出问题意识,增强批判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提供前导性思想,以理性的高度判断中国教育发展的方位,澄明教育发展的价值前提,思考未来发展的可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哲学 学科重建 研究方法 教育思想 批判精神
原文传递
基于修辞学学科交叉性质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谭学纯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9,共9页
追溯中国修辞学传统,观察西方当代修辞学的前沿态势,不难认定修辞学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对研究主体的要求与这种要求在目前的学科状态下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成为导致修辞学学科萎缩的软肋之一。修辞学学... 追溯中国修辞学传统,观察西方当代修辞学的前沿态势,不难认定修辞学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对研究主体的要求与这种要求在目前的学科状态下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成为导致修辞学学科萎缩的软肋之一。修辞学学科交叉和部分成果流向及成果进入学术刊物的离散性,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时修辞学研究滞后的学科评价。给出包括修辞学在内的学科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面貌,需要以价值公正为前提的评价指标。文章强调:重建中国修辞学学科形象,需要考虑学科交叉特质,展示修辞学研究在当代学术背景下的多元并存格局。应该吸纳强势学科的学术智慧,但不可以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交叉学科 成果流向 学科重建
下载PDF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记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黄济先生 被引量:4
10
作者 丛立新 郭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17,共7页
黄济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是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的拓荒者,他以自己的品格和学识为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学科重建、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一生走过的道路和所受的教育,是极为曲折和坎坷的,但先生对真理的追求和对... 黄济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是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的拓荒者,他以自己的品格和学识为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学科重建、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一生走过的道路和所受的教育,是极为曲折和坎坷的,但先生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科研的执著却终生无悔。先生造诣深厚、著述颇丰,离而不休,笔耕不辍,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发展。人如其文,先生的为人更是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作为晚辈后生,面对先生兼做人与做学问之融洽和谐,既仰幕,也敬重,更应以先生为表率,激励自己奋斗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先生 名教 教育理论研究 教育哲学 学科重建 重要贡献 学术发展 人才培养 改革发展 教育实践 平易近人 解放后 拓荒者 科研 为人 表率
下载PDF
费孝通的甘肃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国芳 郝苏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2,共8页
费孝通教授为了重建他一生“志在富民”的学科,躬身来到“陇中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来到黄河上游,来到丝绸之路民族走廊的“小民族”中间。他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伊始,又及时提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问... 费孝通教授为了重建他一生“志在富民”的学科,躬身来到“陇中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来到黄河上游,来到丝绸之路民族走廊的“小民族”中间。他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伊始,又及时提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他想到,他说到,他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他重建着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学科重建 黄河上游 丝路走廊
原文传递
华夏固有学术视域中的“红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30,共16页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红学 四部之学 学科重建
下载PDF
新潮的螺旋——新时期文艺心理学批判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中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30,160,共15页
夏中义的《新潮的螺旋》是就文艺心理学在新时期的进展情况,作出纵向回顾。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新时期文艺 变态心理学 金氏 认知心理学 艺术创造 表象 艺术经验 创作心境 学科重建
原文传递
读《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光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3-185,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本体论 认识论 中国文学史学 学科建构 学科意识 叙述范式 价值范 史学模式 学科重建
原文传递
在开放与继承之间:儿童学的学科重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仲连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1-52,共2页
广义的"儿童学"是指以一切与儿童的生存、发展及其内外世界相联的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儿童"、"童年"、"成长"等内涵始终处于不断的历史变动和建构过程中,在一个尚不算长的时间段内,&qu... 广义的"儿童学"是指以一切与儿童的生存、发展及其内外世界相联的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儿童"、"童年"、"成长"等内涵始终处于不断的历史变动和建构过程中,在一个尚不算长的时间段内,"儿童学"的范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拓展。从上个世纪初到今天,东西方的儿童研究经历了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鲜明的跨学科、跨文化特征的学科面貌与研究模式。尽管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以"儿童学"为专题论述对象的学术著作,但却未能在国内儿童研究界引起广泛、及时的学术回应和承继开拓。在儿童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凸显的今天,儿童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为了推动我国儿童学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专门组织了"儿童学学科建设笔谈"。本期发表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的文章,从"儿童的哲学"、"儿童哲学探究计划"和"童年哲学"三方面内容探讨了"儿童哲学"作为儿童研究的一门分支学科的主要内涵;东北师范大学严仲连博士的文章从国内儿童学如何实现学科重建的视角切入,探讨了儿童学建设所应具备的开放特征及其在重建过程中所必须坚持与继承的民族立场和学科传统;浙江师范大学万秀兰教授等的文章则在国外儿童学研究现状、趋势介绍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于我国儿童学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重建 儿童 民族文化 文化生活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基础学科
下载PDF
自主与开放——对教育学学科重建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蒲蕊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与重建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环境要求教育学学科必须保持自主与开放。自主是教育学学科重建的前提,开放是教育学学科重建的基础。
关键词 自主 开放 教育学 学科自主性 学科重建
下载PDF
经学品质 国学架构 汉学视域——红学之学术反思与学科重建纲要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福锦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1期39-47,共9页
产生于以“经学”为学术主导之特定时代的“千古奇书”《红楼梦》 ,乃是一部“拟经”之作。以笺经而非析文为根本目的的“脂派红学” ,本质上属于“经部”之学而非“说部”之学。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碰撞时代有幸成为“显学”的现代红学 ... 产生于以“经学”为学术主导之特定时代的“千古奇书”《红楼梦》 ,乃是一部“拟经”之作。以笺经而非析文为根本目的的“脂派红学” ,本质上属于“经部”之学而非“说部”之学。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碰撞时代有幸成为“显学”的现代红学 ,其学术体系归属于跨学科的国学大系统而非文学小系统。在日益全球化的新时代 ,红学的视界应突破国门之限、国际汉学视域 ,乃是这门“东方专学”广阔的学科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国学 汉学 学术反思 学科重建
下载PDF
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60,共7页
本文对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问题进行了的分析。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同时面对着文学的文化批评、文学研究的文化批评和中国式文化批评传统三因素的影响;来自西方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问题意识共同... 本文对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问题进行了的分析。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同时面对着文学的文化批评、文学研究的文化批评和中国式文化批评传统三因素的影响;来自西方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问题意识共同形成了文化批评的问题域;30年间,文艺学学科知识发生了从审美化向文化化的演变,美和诗意的弱化和缺失成为文化批评的软肋,关注对审美的压抑机制研究以及对审美性的强化是文学研究者介入文化批评时应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当代转型 文艺学 学科重建
下载PDF
红学之学术反思与学科重建纲要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福锦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101,共16页
产生于以“经学”为学术主导之特定时代的“千古奇书”《红楼梦》 ,乃是一部“拟经”之作。以“笺经”而非“析文”为根本目的的“脂派红学” ,本质上属于“经学”而非“说部”之学。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碰撞时代有幸成为“显学”的现代... 产生于以“经学”为学术主导之特定时代的“千古奇书”《红楼梦》 ,乃是一部“拟经”之作。以“笺经”而非“析文”为根本目的的“脂派红学” ,本质上属于“经学”而非“说部”之学。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碰撞时代有幸成为“显学”的现代红学 ,其学术体系归属于跨学科的“国学”大系统而非“文学”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学术反思 学科重建 《红楼梦》 文学 时代 经学 国学 根本目的 显学
原文传递
邓小平与中国管理科学的重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健平 《行政论坛》 2003年第5期3-4,共2页
在中国管理科学恢复和重建中,邓小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邓小平是最早为管理科学“正名”的,这是他对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所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邓小平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创... 在中国管理科学恢复和重建中,邓小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邓小平是最早为管理科学“正名”的,这是他对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所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邓小平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创立新的管理体制。邓小平对管理功能的界定是: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管理思想 中国 管理科学 学科重建 管理功能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