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史研究:“学科危机”抑或“学术危机” |
张斌贤
王晨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6
|
|
2
|
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 |
潘乃谷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3
|
探寻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
张斌贤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4
|
教育哲学之学科认同危机及自我启蒙 |
曹永国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5
|
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建档归宗”之作——高淮生教授《红学学案》读后感 |
乔福锦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9
|
|
6
|
中国修辞学的学科重建和科学再造 |
高万云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7
|
重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学科的逻辑理路 |
徐俊六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8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与时代的互动 |
迟艳杰
陆有铨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9
|
基于修辞学学科交叉性质的观察与思考 |
谭学纯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0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记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黄济先生 |
丛立新
郭睿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1
|
费孝通的甘肃实践 |
闫国芳
郝苏民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2
|
华夏固有学术视域中的“红学” |
乔福锦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5
|
|
13
|
新潮的螺旋——新时期文艺心理学批判 |
夏中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14
|
读《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 |
张光芒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5
|
在开放与继承之间:儿童学的学科重建 |
严仲连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16
|
自主与开放——对教育学学科重建的思考 |
蒲蕊
|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7
|
经学品质 国学架构 汉学视域——红学之学术反思与学科重建纲要 |
乔福锦
|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2002 |
4
|
|
18
|
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 |
曾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9
|
红学之学术反思与学科重建纲要 |
乔福锦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20
|
邓小平与中国管理科学的重建 |
宋健平
|
《行政论坛》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