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上海圣约翰大学演剧活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剧场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钟欣志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6,F0002,共10页
本文利用学界尚未注意过的资料,考察1896至1911年间上海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学生演剧的情形,并试图阐述该校戏剧活动对中国早期话剧发展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圣约翰大学 学生演剧 早期话剧 宋春舫 爱美剧
原文传递
“春柳社开端”说与中国话剧诞生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爱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112,共11页
"话剧始于春柳社"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质疑,成为戏剧史学界的争议焦点。对此一问题应实事求是,辩证看待,既要尊重历史,也不宜做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把19世纪末期上海学生演剧而不是20世纪初期春柳社的戏剧活动视为中... "话剧始于春柳社"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质疑,成为戏剧史学界的争议焦点。对此一问题应实事求是,辩证看待,既要尊重历史,也不宜做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把19世纪末期上海学生演剧而不是20世纪初期春柳社的戏剧活动视为中国话剧的开端,更加符合历史事实。话剧诞生的重要标志,应该是艺术形态完整、在社会公开场合演出且有一定影响。1907年春柳社、开明演剧会、上海学生联合会、春阳社的海内外公演,是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共同宣告了中国话剧的诞生。演剧助赈对1907年中国话剧的诞生,起了催化和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柳社 学生演剧 春阳社 戏剧活动 学生联合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标志性事件 争议焦点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期报刊传媒与新剧的传播——以《申报》学生演剧、文明新戏演出消息和广告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爱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戏剧与媒介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深化和拓展中国近现代戏剧史特别是话剧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申报》是20世纪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报纸,其对"演剧助赈"的宣传,使新剧借"慈善"之名站上... 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戏剧与媒介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深化和拓展中国近现代戏剧史特别是话剧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申报》是20世纪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报纸,其对"演剧助赈"的宣传,使新剧借"慈善"之名站上时代前台,其轰炸式的演出广告,对新剧的"甲寅中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使新剧的影响力在全国得到广泛传播。以《申报》为代表的商业报纸,对当时新剧受众消费市场的引领和文化价值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鼓励演剧助赈,加强受众的慈善意识;扶持家庭剧,强化受众的道德伦理观;通俗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但《申报》的商业化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新剧的商品化倾向。新剧之"甲寅中兴"和数年后不得不让位于"五四"话剧而走向衰败,似乎也能从其与商业报纸的关系得到些许启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新剧 学生演剧 文明新戏
原文传递
新时代网络对学生演剧的传播与影响
4
作者 孙菱 吴亮达 《葡萄酒》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活动日益多样化,学生创作并表演各种形式的舞台剧、话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演剧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也促进了优秀文化、思想、精神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文艺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活动日益多样化,学生创作并表演各种形式的舞台剧、话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演剧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也促进了优秀文化、思想、精神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文艺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演剧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强,这为优秀学生剧作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给学生舞台剧的创作目的、创作素材、创作方法带来了影响。因此本文对新时代网络对学生演剧的传播与影响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为学生创作剧作、传播剧作带来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 学生演剧 传播
下载PDF
另一种进路:国剧运动源流考辨
5
作者 徐珺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2,共10页
在戏剧史中,国剧运动曾有“发动于新月社活动”一说,实则并非如此,国剧运动是中华戏剧改进社发动的。国剧运动的思想源头是爱尔兰国剧运动,其实践发源为清华的学生演剧。他们延续着《新青年》新旧剧论争中宋春舫的戏剧改良观,以实验的... 在戏剧史中,国剧运动曾有“发动于新月社活动”一说,实则并非如此,国剧运动是中华戏剧改进社发动的。国剧运动的思想源头是爱尔兰国剧运动,其实践发源为清华的学生演剧。他们延续着《新青年》新旧剧论争中宋春舫的戏剧改良观,以实验的小剧院精神开拓现代的、写意的话剧之路,其流变为北京艺专戏剧系时期、北平小剧院时期、河北定县大众化戏剧实验时期和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时期,他们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戏剧艺术,再造现代“写意性”,最终都成为终身服务于戏剧教育的学者,为话剧的民族化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学生演剧 新旧戏剧论争 民族化
原文传递
学生演剧和新戏改良:20世纪初中国新剧之发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爱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95,共9页
讨论新剧的发生,必须从学生演剧和改良新戏谈起。本文以新发掘的史料为依据,分析学生演剧、改良新戏如何在新剧之生成和中国戏剧现代性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对20世纪初中国戏剧现代性艰难求索的踪迹作深入的探寻和剖析。在中国戏... 讨论新剧的发生,必须从学生演剧和改良新戏谈起。本文以新发掘的史料为依据,分析学生演剧、改良新戏如何在新剧之生成和中国戏剧现代性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对20世纪初中国戏剧现代性艰难求索的踪迹作深入的探寻和剖析。在中国戏剧的形态转型和新的审美要求生成的过程中,充满革新精神的学生演剧是新剧发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体现西方戏剧意识影响下对戏剧现代性的朦胧追求;而改良新戏则在现代思想启蒙和戏曲改良浪潮中,以其对戏剧反映现实和启蒙功能的强调、对西方写实性布景和现代剧场的仿效,迈开中国戏剧现代性探索的坚实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 学生演剧 改良新戏 戏剧现代性
原文传递
重探百年话剧之源——中国话剧不始于春柳社补证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凤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0,共4页
新发现的史料证明,清末上海新式学堂的演剧活动诱发和推动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学生演剧被称为"文明新剧",文明新剧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旧剧有所不同,大多已接近话剧。中国早期话剧是在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国内戏剧思潮和... 新发现的史料证明,清末上海新式学堂的演剧活动诱发和推动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学生演剧被称为"文明新剧",文明新剧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旧剧有所不同,大多已接近话剧。中国早期话剧是在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国内戏剧思潮和国外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早期话剧早在春柳社之前已经萌芽并初具形态。国内学生演剧具有组织上的自发性,目的上的公益性,内容上的时事性,风格上的写实性,形式上的革新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演剧 文明新剧 早期话剧
下载PDF
晓庄剧社与中国现代戏剧
8
作者 李燕 《南大戏剧论丛》 2023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晓庄剧社,是陶行知创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期间与该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个学生演剧社团。促成晓庄剧社成立的直接缘起,是南国社应邀到该校演出。而从现代戏剧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晓庄剧社的产生及其戏剧实践与南国社的“转向”一样,都契... 晓庄剧社,是陶行知创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期间与该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个学生演剧社团。促成晓庄剧社成立的直接缘起,是南国社应邀到该校演出。而从现代戏剧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晓庄剧社的产生及其戏剧实践与南国社的“转向”一样,都契合了戏剧思潮变迁的时代变奏。因此,晓庄剧社的一系列创演实践既延续了学生演剧的民众启蒙功能,践行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成为陶行知推行民众教育和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最早“将农民的生活搬到舞台上”,开启了“农民戏剧”的探索,为推动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化和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庄剧社 南国社 学生演剧 农民戏剧
下载PDF
“新青年”的舞台召唤术——以《新村正》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宪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65,共8页
1919年6月19日,距离五四运动月半,为了给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筹募经费,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举行演剧活动。鲁迅日记当日记录:"晚与二弟同至第一舞台观学生演剧,计《终身大事》一幕,胡适之作,《新村正》四幕,南开... 1919年6月19日,距离五四运动月半,为了给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筹募经费,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举行演剧活动。鲁迅日记当日记录:"晚与二弟同至第一舞台观学生演剧,计《终身大事》一幕,胡适之作,《新村正》四幕,南开学校本也,夜半归。"(1)"五四"时期的新剧,理论倡导胜于作品原创,有影响的新剧作品屈指可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这天同场演出的《终身大事》与《新村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终身大事》 南开学校 胡适之 《新村正》 学生联合会 演剧活动 学生演剧
原文传递
校园剧社的建设与发展--以小黑剧社和一家人剧社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琪 《艺术家》 2022年第8期102-104,共3页
校园戏剧是发生在校园中,传播范围也主要在校园内的舞台戏剧活动的总称,主要指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戏剧社团开展的戏剧演出活动及其作品。纵观整个世界现代戏剧发展史,校园戏剧在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中... 校园戏剧是发生在校园中,传播范围也主要在校园内的舞台戏剧活动的总称,主要指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戏剧社团开展的戏剧演出活动及其作品。纵观整个世界现代戏剧发展史,校园戏剧在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中国早期话剧实际上就是校园戏剧,当时也被称为学生演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戏剧 传播范围 现代戏剧 戏剧演出 建设与发展 戏剧社团 舞台戏剧 学生演剧
下载PDF
以笔为镜:天津南开学生演剧剧评考论(1915-1935) 被引量:1
11
作者 车晓宇 陈军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2年第4期234-246,共13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话剧史中,天津南开学校的学生演剧实践有着独特地位。南开新剧团不仅是较早意识到“戏剧育人”重要性的学校演剧团体之一,开拓了以京津为主要地域区块的北方话剧启蒙思潮;更拥有长达数十年的演出生命力,留下了相当体...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话剧史中,天津南开学校的学生演剧实践有着独特地位。南开新剧团不仅是较早意识到“戏剧育人”重要性的学校演剧团体之一,开拓了以京津为主要地域区块的北方话剧启蒙思潮;更拥有长达数十年的演出生命力,留下了相当体量的戏剧成果与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演剧 南开新剧团 南开学校 启蒙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 剧评 话剧史 独特地位
原文传递
新潮演剧中的学生演剧述论
12
作者 韩润磊 陈奥琳 《艺术评鉴》 2021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清末民初的中国剧坛以新潮演剧为标志,开启了筚路蓝缕的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程。其中学生演剧作为一种演剧存在,其形态特征、文化内涵等均埋下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种子,塑造了现代戏剧发生期的雏形。本文将这一时间段落的学生演剧(主要以代... 清末民初的中国剧坛以新潮演剧为标志,开启了筚路蓝缕的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程。其中学生演剧作为一种演剧存在,其形态特征、文化内涵等均埋下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种子,塑造了现代戏剧发生期的雏形。本文将这一时间段落的学生演剧(主要以代表性的南开学生演剧为例证)纳入审视范围,览瞰与述论其在中国现代戏剧发生期的流动演变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演剧 学生演剧 南开新剧团 现代性
下载PDF
“新剧的发生”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寻求--兼论中国话剧源头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爱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119,共14页
"新剧的发生"是学界近年出现的新命题,正逐渐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研究"新剧的发生",就是探究20世纪初期中国戏剧的形态转型以及新的审美要求生成的过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的有关中国话剧源头问题的探讨。把&q... "新剧的发生"是学界近年出现的新命题,正逐渐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研究"新剧的发生",就是探究20世纪初期中国戏剧的形态转型以及新的审美要求生成的过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的有关中国话剧源头问题的探讨。把"新剧的发生"放在20世纪初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借用发生学的理念和方法,探讨新剧在其生成过程中各成分因子在中国戏剧现代性进程中的作用,则学生演剧迈出了中国戏剧现代性求索的第一步,改良新戏开启了中国戏剧现代性的自觉追寻,文明新戏标示着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正式发轫。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新剧的生成过程,无疑是方法论上的一次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的发生 话剧源头 学生演剧 改良新戏 文明新戏
原文传递
《新剧史》一书的史料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骥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8,共11页
1914年上海新剧小说社出版的《新剧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话剧史专著,记述了从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的学生演剧始,至1914年上海新剧"甲寅中兴"止16年间上海早期话剧的发展历程,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研究话剧史的... 1914年上海新剧小说社出版的《新剧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话剧史专著,记述了从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的学生演剧始,至1914年上海新剧"甲寅中兴"止16年间上海早期话剧的发展历程,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研究话剧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该书的作者朱双云,不仅是我国早期学生演剧运动的亲历者,而且还是为数不多的戏剧运动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笔者在校勘全书过程中,通过其他文献,对早期学生演剧活动的脉络作了重新梳理,指出书中几处被忽略的存疑问题,以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视角,客观地评析朱双云及其《新剧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双云 《新剧史》 学生演剧 存疑
下载PDF
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创始期活动之补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共12页
朱双云《新剧史》对上海学生演剧创始期(1906年夏之前)情况的记述错漏较多,根据目前的资料,需要补正创始期5所学校、3个团体共11次演出及《新剧史》所涉较早的几次演剧情况。将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分为创始期、发展壮大期、转型期三个阶段... 朱双云《新剧史》对上海学生演剧创始期(1906年夏之前)情况的记述错漏较多,根据目前的资料,需要补正创始期5所学校、3个团体共11次演出及《新剧史》所涉较早的几次演剧情况。将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分为创始期、发展壮大期、转型期三个阶段,可使学生演剧的阶段性进展进一步明晰。朱双云介入学生演剧在创始期末,不能与汪优游并列为学生演剧的开山人物。还原学生演剧的本来面目,补正《新剧史》叙事的错漏,有助于澄清现代戏剧发端之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双云 新剧史 学生演剧 创始期 上海
原文传递
反思与对话:“五四”戏剧改革运动中的圣约翰大学之维
16
作者 凤媛 刘辛未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1,共12页
圣约翰大学在晚清之际由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引入确立了其戏剧实践的世界眼光,此后他们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始终关注着校园之外社会戏剧的发展。从改良文明戏,到反思“五四”新旧戏之争的诸多偏颇,再到对《终身大事》等问题剧的... 圣约翰大学在晚清之际由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引入确立了其戏剧实践的世界眼光,此后他们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始终关注着校园之外社会戏剧的发展。从改良文明戏,到反思“五四”新旧戏之争的诸多偏颇,再到对《终身大事》等问题剧的艺术和思想主题的矫正,圣约翰的学生演剧借力圣约翰大学新旧并陈、兼容并包的文学教育,对中西新旧文化保持了取长补短、多元开放的态度,因之他们这一时期的演剧实践,不但新旧剧、改译剧、创新剧等不同戏剧形式齐头并举,也成为他们反思文明戏、问题剧,介入爱美剧等戏剧潮流的重要对话方式。虽然他们的演出远不能称为完美,但作为彼时校园戏剧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演剧实践已然为“五四”戏剧改革运动乃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别一种反思和改进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戏剧改革运动 圣约翰大学 学生演剧
原文传递
安徽地区高校学生演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17
作者 冯传胜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2期227-228,共2页
安徽地区高校学生演剧团体众多,市场活跃、演出内容深刻、经费保障有力,既给了学生展示个人的舞台,又给了他们表达诉求的平台,创作了校际间交流的契机,这对安徽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生演剧 校园文化
下载PDF
厚重而生动活泼的中国话剧艺术剧场演出史
18
作者 傅谨 《艺术教育》 2021年第7期32-33,35,共3页
中国话剧从西方引进至今不过一百来年,但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却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动荡和曲折。因此,在这一个多世纪的话剧历史的讲述中,就有着多元的学术声音。话剧创作演出的参与者比起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明显具有更强烈的书写历史的自... 中国话剧从西方引进至今不过一百来年,但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却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动荡和曲折。因此,在这一个多世纪的话剧历史的讲述中,就有着多元的学术声音。话剧创作演出的参与者比起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明显具有更强烈的书写历史的自觉意识,因此,差不多是在话剧才初具规模的20世纪初期,朱双云等最初发起学生演剧的话剧开创者,就编著出版了《新剧史》《新剧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演出 话剧艺术 学生演剧 《新剧考》 《新剧史》 话剧创作 书写历史 朱双云
原文传递
大文豪的小剧场:梁启超《班定远平西域》的实验精神及其对中国现代剧场的特殊意义
19
作者 钟欣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56-63,共8页
1905年11月,横滨大同学校师生演出了《班定远平西域》一剧。次年,这出戏的剧本发表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杂志上,作者即梁启超本人。借着大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梁启超首度利用"俗剧"(主要是粤剧)传达他所看重的尚武强国思想... 1905年11月,横滨大同学校师生演出了《班定远平西域》一剧。次年,这出戏的剧本发表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杂志上,作者即梁启超本人。借着大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梁启超首度利用"俗剧"(主要是粤剧)传达他所看重的尚武强国思想,并得以体验剧场实务与案头创作的差异。同时,这出戏从日本剧场受到的影响,以及梁启超如何进一步修改的意见,都预示了春柳社之后借《茶花女》进一步开展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班定远平西域》 学生演剧 横滨大同学校 春柳社
下载PDF
晚清民国学生演剧“筹欸”现象研究
20
作者 周爱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翻阅晚清民国文献资料,笔者发现自1906年至—1949年间的学生演剧活动中普遍的具有"筹"字样。学生通过演剧"筹"活动参与学生社团经费的筹集、学校发展经费的筹集以及慈善助学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以中国话剧演出史的... 翻阅晚清民国文献资料,笔者发现自1906年至—1949年间的学生演剧活动中普遍的具有"筹"字样。学生通过演剧"筹"活动参与学生社团经费的筹集、学校发展经费的筹集以及慈善助学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以中国话剧演出史的重要参与者身份促进了中国话剧的发展与社会性传播。本文以刊登在晚清民国报刊中的史料文献为基础,对晚清民国学生演剧"筹"现象进行研究,论证晚清民国学生演剧"筹"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成为了推动中国话剧社会性传播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学生演剧 筹欵 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