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被引量:3898
1
作者 高德毅 宗爱东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
关键词 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 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合力作用 学校教育 综合素养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333
2
作者 卜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媒介教育 大众媒介 受众 媒介素养 大众传媒 说服性信息 价值观念 电视节目 媒介生态 学校教育
下载PDF
“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 被引量:296
3
作者 周洪宇 齐彦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双减"政策落地应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聚焦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生身心健康;聚焦规范校外培训,坚持从严治理;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聚焦课后服务,满足学生需求;聚焦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聚焦试点先行,... "双减"政策落地应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聚焦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生身心健康;聚焦规范校外培训,坚持从严治理;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聚焦课后服务,满足学生需求;聚焦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聚焦试点先行,积极推广典型经验;聚焦统筹推进,警惕资本流向衔接学段。"双减"政策落地的难点包括:学校教育能否质效双增,校外培训能否标本兼治,课后服务能否保证公平,课余时间能否科学利用,教师关切能否有效回应,家长焦虑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能否快速下降,评价导向能否彻底扭转。为促进"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应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体制,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建立校外培训监管机制,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完善多元化筹资体制,保障课后服务经费;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动教师定期轮岗常态化;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着力保障教育公平;规范教育法制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建立多元治理平台,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负担监测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加快评价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校教育 课后服务 学生负担 作业负担 校外培训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被引量:216
4
作者 段成荣 吕利丹 王宗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9,188-189,共17页
在人口从农村大规模流向城镇的过程中,大多数流动父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留守儿童规模快速扩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在重庆市31所农村小学收集的1.2万名学生... 在人口从农村大规模流向城镇的过程中,大多数流动父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留守儿童规模快速扩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在重庆市31所农村小学收集的1.2万名学生的调查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讨论。本研究兼顾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机会和学业成绩、义务教育和后义务阶段教育,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把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下载PDF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61
5
作者 杨金土 孟广平 +4 位作者 严雪怡 吕鑫祥 郭扬 黄克孝 成永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62,共6页
一、前言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都由于它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即该事物质的规定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以有必要存在和发展,同样由于它具有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又是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和正确地... 一、前言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都由于它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即该事物质的规定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以有必要存在和发展,同样由于它具有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又是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和正确地认识这种特征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型人才 培养目标 技能型人才 工程型人才 职业岗位 理论技术 职业培训 学校教育 技术工程师
原文传递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 被引量:150
6
作者 姚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基本权利难以保障、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良、道德发展出现危机等。我们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和着手解决:首先是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以寻找事实基础;然后需要总...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基本权利难以保障、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良、道德发展出现危机等。我们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和着手解决:首先是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以寻找事实基础;然后需要总结已有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经验,以剖解成败得失;同时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展示教育的能为;最后政府要主动担负相应的责任,以实现社会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学校教育 教育措施
下载PDF
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被引量:194
7
作者 顾明远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18,共2页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素养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养成。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要进行三方面...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素养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养成。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要进行三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素养 原动 学校教育 社会需要 终身发展 教育学校 学生
原文传递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被引量:136
8
作者 朱小蔓 其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共10页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革新学校道德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机遇;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革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学校教育 支持性环境 转型时期 完整的人 教育使命 生活实践 双向沟通 教育意识 精神氛围 学校制度 育人为本 学习者 命题 坚守 品德 德育 尊重 对话 教师
原文传递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被引量:106
9
作者 蒲蕊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7,共5页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交往 学校教育 意义 全面性 民主性 终身性
原文传递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被引量:118
10
作者 许洁英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5,57,共5页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学生学习 学校教育 教师专业能力 有效实施 加强教育 课程实施
原文传递
生活德育简论 被引量:118
11
作者 高德胜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现代德育由于其知性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悬挂在空中破碎而又抽象的德育,这正是现代德育陷入困境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现代德育困境的突破,不是在知性德育框架内通过修修补补所能达到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 现代德育由于其知性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悬挂在空中破碎而又抽象的德育,这正是现代德育陷入困境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现代德育困境的突破,不是在知性德育框架内通过修修补补所能达到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德育 学校教育 德育理论 生活德育
下载PDF
ChatGPT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时代学什么与怎么教 被引量:133
12
作者 焦建利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在教育等社会领域引发多重争议。本文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从六个方面深度剖析ChatGPT及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其在助推学校...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在教育等社会领域引发多重争议。本文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从六个方面深度剖析ChatGPT及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其在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潜力,并尝试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这两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学校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原文传递
论国家文化安全 被引量:110
13
作者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4,共10页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主义的严峻挑战与威胁。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必须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借鉴国际上的宝贵经验,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国家文化认同方面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文化安全 文化帝国主义 学校教育
下载PDF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0
14
作者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5,共6页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顾明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顾明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 教育与生产劳动 人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 教育内容 教育的国际性 教育技术 学校教育
下载PDF
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4
15
作者 岳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家校合作 现状 影响因素 家长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下载PDF
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 被引量:104
16
作者 鲁子问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共7页
跨文化教育是指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的教育活动。跨文化教育实践随着教育起源而起源,但当前中国的跨文化教育还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缺乏自觉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笔者指出,跨文化教育实践应以... 跨文化教育是指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的教育活动。跨文化教育实践随着教育起源而起源,但当前中国的跨文化教育还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缺乏自觉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笔者指出,跨文化教育实践应以国民素质建构为方向,以学校教育为基础(通过学科教学传授跨文化知识;通过德育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跨文化能力),并以社会教育为辅助途径。面对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必须改革我国当前的跨文化教育实践,实施规范的自觉的跨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国民素质 教育实践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跨文化意识
下载PDF
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 被引量:91
17
作者 毕华林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 基础教育
原文传递
潜在课程简论 被引量:81
18
作者 靳玉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8-51,共4页
潜在课程是当今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重视并充分利用潜在课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也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潜在课程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深入研究。本文拟就潜在课程的本质与特点、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 潜在课程是当今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重视并充分利用潜在课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也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潜在课程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深入研究。本文拟就潜在课程的本质与特点、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的关系以及潜在课程研究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课程 正规课程 影响因素 学校教育 学术性 课程研究 课程论 家庭教育 课程改革 社会关系结构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 被引量:105
19
作者 范国睿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74,共6页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智能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日益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正发生着革命性改变。与此同时,智能时代的教育形态也在改变,在线教育正在挑战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学校...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智能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日益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正发生着革命性改变。与此同时,智能时代的教育形态也在改变,在线教育正在挑战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学校教育环境。为此,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功能也将发生改变,确定性知识的"训练"开始被人工智能取代,实体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回归基于人的品性与社会性养成的"教育"本质。在智能时代,由人工智能参与的教学活动将持续增多,"教师"身份承担者将日益多样化,行"教师"之职的现实"人"需要扮演好学生成长数据的分析者、价值信仰的引领者、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社会学习的陪伴者以及心理与情感发展的呵护者等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校教育 教育形态 教育功能 教师角色
原文传递
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关于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5
20
作者 和学新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中小学 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 班级规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