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学术腐败及其遏制对策 |
郑良勤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7
|
|
2
|
从“甘德怀事件”看网络时代的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
邹伟
郑达威
|
《今传媒》
|
2005 |
17
|
|
3
|
再谈大学学报的使命--纪念《武汉大学学报》创刊80周年 |
刘道玉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4
|
反抄袭软件的局限及“学术打假”之策 |
李建军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5
|
“学术腐败”“学术贿赂”与“学术打假” |
檀传宝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2 |
2
|
|
6
|
学术打假何以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
莫甲凤
杨雯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7
|
关于诠释与证据——再评重重迷雾上博简 |
刘蔚华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8
|
编校常识对论文抄袭的识别 |
赵蔚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9 |
2
|
|
9
|
学术腐败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
李杰
|
《科技广场》
|
2004 |
2
|
|
10
|
浅议学术打假过程中的出版自律 |
张辉冠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1
|
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 起草《科学家行为准则》 中国官方学术打假出重拳 |
吴蔚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定罪:依据危害行为还是危害结果——对肖传国案件的思考 |
沈海平
|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3
|
学术打假与学报编辑 |
刘荣愫
沈杰
|
《工会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4
|
学术批评为何不署本名 |
任东来
|
《学术界》
|
2001 |
1
|
|
15
|
学术打假舆论生成机制研究--基于翟天临微博话题的社会网络分析 |
陈奇
|
《情报探索》
|
2022 |
0 |
|
16
|
走火入魔的“学术打假” |
罗志田
|
《开放时代》
|
2003 |
0 |
|
17
|
纵身且摘最鲜红——从杨义《秋山摘果谣》谈学术研究之创新 |
李金坤
居忠诚
|
《鞍山社会科学》
|
2006 |
0 |
|
18
|
开展学术打假 加强学风建设 培养高质量人才——胡黎明事件三议 |
徐希元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9
|
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看唐骏“造假门”中的微博传播 |
岳小乔
|
《新闻传播》
|
2010 |
1
|
|
20
|
绝对命令·学术打假·服务意识 |
江传月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