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内涵与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璐璐 史静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学术志趣是一个融合了个人兴趣与社会理想的综合概念。博士生学术志趣指的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挠的韧性,内化于心的认同,坚定不移的承诺,不计功利的投入,以及恒久不变的志向。博士生学术志趣蕴含学术热情的形... 学术志趣是一个融合了个人兴趣与社会理想的综合概念。博士生学术志趣指的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挠的韧性,内化于心的认同,坚定不移的承诺,不计功利的投入,以及恒久不变的志向。博士生学术志趣蕴含学术热情的形成、学术韧性的锤炼、学术认同的建构、专业承诺的恪守以及学术志向的追求多重意涵。在吸收并借鉴了研究生社会化理论与学术整合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对于博士生学术志趣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初步构建了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形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学术志趣 学术热情 学术韧性 学术认同 专业承诺 学术志向
原文传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学术志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男 杨颉 沈悦青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背景下,激发和培养“拔尖学生”的远大学术志向是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有利于深入探讨“拔尖学生”学术志向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S大学的15名“拔尖学生”...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背景下,激发和培养“拔尖学生”的远大学术志向是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有利于深入探讨“拔尖学生”学术志向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S大学的15名“拔尖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发现,“拔尖学生”的学术志向包括教育志向与学术职业志向,其受到学术兴趣、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和环境感知四个核心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复杂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学术志向 学术兴趣 自我效能感 结果预期 环境感知
原文传递
博士生能力发展:学术志向与攻博满意孰轻孰重?
3
作者 吴易林 张强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借助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博士生谋求能力发展,面临“学术志向与攻博满意孰轻孰重?”两难问题时的行动抉择。结果显示,就能力发展而言,博士生攻博满意与学术志向是促进性而非替代性关系。从中、美比较视角看,中... 借助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博士生谋求能力发展,面临“学术志向与攻博满意孰轻孰重?”两难问题时的行动抉择。结果显示,就能力发展而言,博士生攻博满意与学术志向是促进性而非替代性关系。从中、美比较视角看,中国博士生的能力发展更依赖其持有的学术志向,美国博士生的攻博满意对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正向效应则更高。对此,研究围绕博士生、学校、社会等博士生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将该议题延展为公共议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博士生能力 学术志向 攻博满意
下载PDF
胡适博士论文选题的五次变迁
4
作者 罗先海 陈嘉龙 《新文学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学界关于留美时期胡适博士论文选题的研究并不多,徐希军《胡适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确定》一文,虽然在利用过往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术志向、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和导师启发”①是促成胡适博士论文最终选题的综合因素,但胡适博士论文选... 学界关于留美时期胡适博士论文选题的研究并不多,徐希军《胡适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确定》一文,虽然在利用过往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术志向、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和导师启发”①是促成胡适博士论文最终选题的综合因素,但胡适博士论文选题曾历经五次变迁和调整的过程,却并未得以揭示和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论文 知识背景 综合因素 胡适 学术志向 五次 变迁
原文传递
戴震的学术志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常珊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7,共2页
戴震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一生著作颇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戴震在实证考据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实证考据不单停留在知识的古文献整理上,而是通过文献考据厘清古圣贤立言之意,明经而闻道。
关键词 戴震 学术志向 明经 闻道 重民爱民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文学素养
6
作者 王仁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在中国当代的哲学家中,冯友兰的哲学体系复杂,思想深邃,同时著作文字流畅优美,展示出极高的文学素养。他的文学素养直接表现在他的散文里,集中体现在他的文学理论中,广泛渗透在他的哲学著作中。这种文学素养来自他的文学家传和幼年教育... 在中国当代的哲学家中,冯友兰的哲学体系复杂,思想深邃,同时著作文字流畅优美,展示出极高的文学素养。他的文学素养直接表现在他的散文里,集中体现在他的文学理论中,广泛渗透在他的哲学著作中。这种文学素养来自他的文学家传和幼年教育,更来自他那"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学术志向和"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学术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文学素养 学术志向 学术旨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