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 被引量:118
1
作者 强世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本文以法律移植与现代国家转型为背景,考察了最近20年来法理学思潮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到法律文化论和法律现代化论的内在发展逻辑,提出这些主流思潮坚持一种“没有国家的法律观”,它不仅是法律移植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是法律共同... 本文以法律移植与现代国家转型为背景,考察了最近20年来法理学思潮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到法律文化论和法律现代化论的内在发展逻辑,提出这些主流思潮坚持一种“没有国家的法律观”,它不仅是法律移植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是法律共同体的职业意识形态的产物。这种思考与法学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由此被称为“法律人的法理学”。基于反思这种法理学在处理国家与法律关系上的方法论误区,作者考察了当代法理学中的边缘学说,即实用主义法理学,对整个主流思潮的批判,以及由此形成本土主义方法论与本土主义政治立场之间的张力。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立法者的法理学”,试图在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上,重新把国家与政治作为法理学思考的中心,从而在技术意义上整合“法律人的法理学”,思考中国在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的转型中面临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法律移植 法律人 立法者 国家 法律共同体 主流 当代 作者
原文传递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启迪与警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量:61
2
作者 刘峰 孔新峰 《行政管理改革》 2010年第1期68-72,共5页
200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值得注意的是,奥斯特罗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四十年来第... 200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值得注意的是,奥斯特罗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四十年来第一位获奖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经济 奥斯特罗姆 多中心治理 瑞典皇家科 2009年 政治 诺贝尔奖
下载PDF
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 被引量:55
3
作者 孙楠楠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7,共2页
社会化媒体来自英文词组social media,目前在欧美是很被重视的新媒体形态,并且已经大行其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再一次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对人们生存空间的重要性。社会化媒体在中国其实早就有所发展,... 社会化媒体来自英文词组social media,目前在欧美是很被重视的新媒体形态,并且已经大行其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再一次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对人们生存空间的重要性。社会化媒体在中国其实早就有所发展,论坛就是社会化媒体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形态 社会化 传播 MEDIA 美国总统
下载PDF
大数据方法:科学方法的变革和哲学思考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晓强 杨君游 曾国屏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91,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所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已经从量变走向了质变,成为了“大数据”(BigData)。大数据概念首见于1998年《科学》(Science)中的《大数据的管理者》(AHandlerforBigData)一文。
关键词 方法 变革 1998年 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 《科 管理者
原文传递
民法上公序良俗条款的政治哲学思考——以私人自治的维护为中心 被引量:42
5
作者 易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02,共8页
公序良俗是私法上控制私人自治、检视法律行为效力的阀门之一。它使法律行为只有在不背于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然而,不确定概念的性质决定了它潜藏着以维护伦理道德之名而被滥用以致侵害私人自治的致命危险性... 公序良俗是私法上控制私人自治、检视法律行为效力的阀门之一。它使法律行为只有在不背于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然而,不确定概念的性质决定了它潜藏着以维护伦理道德之名而被滥用以致侵害私人自治的致命危险性,立法上所保障的个人自由可能在司法的层面被公权力销蚀而化为乌有。因此,法官在运用公序良俗条款否定法律行为的效力时,应当慎之又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自治 法律行为 公序良俗 维护 法律行为效力 政治 民法 法律效果 伦理道德
原文传递
自我评价的多维哲学思考(笔谈)——自我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何云峰 胡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从哲学上进行自我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个体为主体的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自我评价的哲学研究有利于深化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哲学研究;对以群体或社会为主体的自我评价进行哲学研究,有利于理解群体或社会的自我意... 从哲学上进行自我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个体为主体的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自我评价的哲学研究有利于深化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哲学研究;对以群体或社会为主体的自我评价进行哲学研究,有利于理解群体或社会的自我意识机制,由此所获得的方法论原则有利于指导研究社会控制机制;以个体和群体自我评价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哲学研究有利于拓宽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社会从必然到自由发展的研究思路;此外,哲学机制上研究自我评价的科学化,有利于指导教育、医学和管理学等领域中自我评价的应用研究(如量化指标的设计)。 笔者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认识论和评价论方面的研究,在对自我评价活动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常常与对此课题有兴趣的学者进行交流,彼此启发.。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这一组论文。四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评价活动的机制进行了阐述。通过这组论文,我们期待着学界对自我评价活动的研究产生更大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评价 社会控制机制 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相互作用机制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再林 《世界哲学》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中西哲 中国古代哲 现代哲 想家 对话主义 文化
原文传递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探微——一份建议性的提纲 被引量:31
8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试图提出一份探讨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性提纲。全文分四部分。导言说明本研究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对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概括;第2节讨论语言学研究方法哲学/逻辑学思考的若干问题;第3节提出语言学研究中若... 本文试图提出一份探讨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性提纲。全文分四部分。导言说明本研究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对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概括;第2节讨论语言学研究方法哲学/逻辑学思考的若干问题;第3节提出语言学研究中若干对立统一的方法论范畴,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第4节试图给出语言学研究的两条方法论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 提纲 概括 论语 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 逻辑 言说 四部
原文传递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1
9
作者 石中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9,共7页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区域教育现代化 区域创新 基础 教育创新 人才问题 管理者 副市长 组织者
下载PDF
高校讨论式教学之哲思 被引量:24
10
作者 梁中贤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5-46,共2页
注重学思结合,这是教学中需要大力倡导的。然而,受传统讲授法影响,绝大多数人潜意识中都认为内容比方法更重要.对讨论式教学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殊不知,方法的问题是思的问题。不注重方法,就是不注重思考,就难以实现教育规划... 注重学思结合,这是教学中需要大力倡导的。然而,受传统讲授法影响,绝大多数人潜意识中都认为内容比方法更重要.对讨论式教学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殊不知,方法的问题是思的问题。不注重方法,就是不注重思考,就难以实现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学思结合”的目的。要认识到这一点,有必要从哲学的高度去审视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式教 高校 传统讲授法 教育规划 法的作用 潜意识
原文传递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汉华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6,共11页
关键词 符号哲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人类精神 文化形式 客观世界 音乐艺术 文化现象 文化符号
原文传递
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郭英德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 自身 传统 独特 存在 事实 价值 历史与现实
原文传递
钟惦棐与电影美学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艺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94,共14页
本文从几方面论述了钟惦的电影美学观 ,认为钟惦美学思想 ,潜移默化地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许多特点。钟惦的电影美学思想的一个基点是 ,遵循电影的现实主义原则 ,坚持美与真的高度一致性。这种美学观念贯穿在他的全部论著中。作... 本文从几方面论述了钟惦的电影美学观 ,认为钟惦美学思想 ,潜移默化地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许多特点。钟惦的电影美学思想的一个基点是 ,遵循电影的现实主义原则 ,坚持美与真的高度一致性。这种美学观念贯穿在他的全部论著中。作为一位富于实践理性的电影美学家 ,钟惦的现实主义美学对中国电影在两个方面有特殊意义和贡献。其一 ,鉴于电影整体逼真再现的特性迥异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写意特性 ,中国人对电影的特性的认识和把握比较迟钝并多有反复。他的电影评论有助于推进和深化对这种舶来艺术的认识和把握。其二 ,更为重要的是 ,在他从事电影评论的年代 ,现实主义在中国电影中受到过多的干预 ,他不遗余力地加以捍卫 ,并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惦棐 电影美 电影评论 中国电影 写意 观念 现实主义原则 中国传统美 中国古典美
下载PDF
二元对立思维的困境及当代思维的转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毓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8,共9页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当代 经典 现代精神 对峙 自身 西方哲 统治地位 二元论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及解决方式变化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吕世荣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原文传递
论商品记号的价值取向的转换——关于消费活动精神性转向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12,共5页
We have gone out of the “deficit economy” and entered into a consumptive society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commodities. In terms of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 We have gone out of the “deficit economy” and entered into a consumptive society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commodities. In terms of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as on how the development should proceed, we see that consumption cannot be suppressed, but can endure some guided transformations. Firstly,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sumptive era implies the necessity of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ve activities. When people’s essential biological needs are satisfied, all new needs will take some spiritual or symbolic form. We must bring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into a positive and healthy direction. Secondly,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ve activities is also determined by human nature. Human beings do not live on the earth mainly by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They become the master of the universe through externalization of their capac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Human beings’ spiritual consumption is the kind of consumption that bears the most productive and creative characters. Thirdly, the limited resources also determine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Further more,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does not deny material consumption, instead, it is the sublimation of material consumption. Certainly, consumption includes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is always based on it. However, people can after all turn this kind of consumption into cultural and spiritual enj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活动 商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精神性 《消费社会》 价值 记号
原文传递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方世南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构建环境 友好 中国国民经济 理念
原文传递
“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余丽生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共5页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收入分配 房地产价格 地方税体系 地方财政 利弊得失
原文传递
从分析到综合——西方民族音乐学思维模式的历史发展轨迹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亚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民族音乐 西方音乐 比较音乐 音阶 德国人 综合 历史发展 英国人 起点
原文传递
文化保守主义抑或文化批判主义——对当前“国学热”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地坤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6,共12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出现的新儒家现象,“国学”这个本来已经被人遗忘了几十年的概念又从港台返回到了大陆,而且近十年来被炒得越来越热,形成了所谓“国学热”。但是,何谓国学,国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出现的新儒家现象,“国学”这个本来已经被人遗忘了几十年的概念又从港台返回到了大陆,而且近十年来被炒得越来越热,形成了所谓“国学热”。但是,何谓国学,国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国学与外来文化是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提倡国学,其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甚至国学这个概念能否成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热” 文化保守主义 批判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海外华人 “国 外来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