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士禛诗歌学宋历程详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畅 郑祥琥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4期20-28,共9页
清初诗人王士禛对于清代宋诗风的兴起,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实际上是清代绵延二百余年的宋诗运动的发起人。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王士禛本人的学宋、宗宋历程的研究,还有诸多不甚清晰处,一些研究者甚至仍然以宗唐来看待王士禛诗学。结合王士... 清初诗人王士禛对于清代宋诗风的兴起,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实际上是清代绵延二百余年的宋诗运动的发起人。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王士禛本人的学宋、宗宋历程的研究,还有诸多不甚清晰处,一些研究者甚至仍然以宗唐来看待王士禛诗学。结合王士禛诗集的编年情况,参照他诗作与文章、笔记中所透露的信息,可以还原出王士禛的学宋历程。王士禛的学宋宗宋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中岁越三唐而事两宋",而是有着六个不同的阶段。王士禛从青少年时期即喜好读宋诗,到个人创作的宋诗化,到在诗坛公开提倡宋诗,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与事件标志。梳理王士禛的学宋宗宋历程,对于清代诗歌研究、清代宋诗运动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稹 苏轼
下载PDF
朝鲜朝初期文人群体的唐宋诗观研究
2
作者 朴哲希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24-130,159,共8页
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传入,使朝鲜诗坛掀起了对唐宋诗审美特征、取法侧重的讨论。总体而言,朝鲜文人群体对唐宋诗的认识与取舍并非绝对地“宗唐”或“崇宋”,往往具有唐宋兼学和交融的特质。即,唐宋诗同为最高典范,文人学诗需在唐宋之域内... 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传入,使朝鲜诗坛掀起了对唐宋诗审美特征、取法侧重的讨论。总体而言,朝鲜文人群体对唐宋诗的认识与取舍并非绝对地“宗唐”或“崇宋”,往往具有唐宋兼学和交融的特质。即,唐宋诗同为最高典范,文人学诗需在唐宋之域内。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他们对唐风宋韵的理解不断深化,遂提出以“气”来分唐界宋,且其诗文作品亦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倾向。之后,随着海东江西诗派等学宋派以及南孝温、金时习、金净、李胄等学唐先驱的出现,朝鲜朝文人对唐宋诗态度的转变在15世纪末逐渐凸显出来,其围绕应当“学唐”还是“学宋”见解各异,争执不休,为朝鲜朝中期“唐宋诗之争”的正式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初期 诗之争
下载PDF
出唐入宋与折中唐宋:宋荦诗风演变及诗学主张析论
3
作者 黄治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5-84,共10页
宋荦是清初诗坛上与王士禛并称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延续时间漫长,成果丰硕。宋荦的诗歌创作大致与自己的生平经历相应,可以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和后期在题材、风格、艺术取法方面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在题材内容上,反映现实的作品从有到... 宋荦是清初诗坛上与王士禛并称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延续时间漫长,成果丰硕。宋荦的诗歌创作大致与自己的生平经历相应,可以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和后期在题材、风格、艺术取法方面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在题材内容上,反映现实的作品从有到无,游赏交际之作由少到多。在诗作风格上,由前期凄清的骚屑之音转为后期雍容的雅正之调。在艺术师法上,由学唐转向学宋,最终摆脱束缚,自成一家。同时,他的诗学主张则体现出折中唐宋,乃至不囿于时代的圆融通达之态,其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的歧异,看似难解,却又有其合理性。而且在当时分唐界宋的诗坛,这种富于包容性的诗学主张未尝不是宋荦能够广泛团结各派诗人,登上诗坛主盟地位的一个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风演变 主张
下载PDF
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
4
作者 张佳生 《满族研究》 1987年第1期56-60,共5页
满族入关后,产生了一大批作家和文学家,不但文学作品数量繁富,而且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建树。他们以方兴之族立足于文坛,用审视的眼光对待传统文论,提出了种种文论观点,丰富了清代文论的内容,纳兰性德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文... 满族入关后,产生了一大批作家和文学家,不但文学作品数量繁富,而且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建树。他们以方兴之族立足于文坛,用审视的眼光对待传统文论,提出了种种文论观点,丰富了清代文论的内容,纳兰性德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文论著作主要有《原诗》、《赋论》、《原书》、《名家绝句钞序》、《与梁药亭书》、《与韩元少书》等,笔记《渌水亭杂识》中也有不少散论。在此文中,我们选择他的《原诗》和《赋论》略作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原诗》 诗赋 赋论 杂识 清初诗坛 别裁 经术 司马相如
下载PDF
立痒育英才报国酬壮志──记台胞、黄埔18期同学宋献琼一片乡情
5
作者 覃奇明 《文史春秋》 1995年第3期64-65,共2页
立痒育英才报国酬壮志──记台胞、黄埔18期同学宋献琼一片乡情覃奇明"既是家乡人,应办家乡事。"这是台湾广西同乡会秘书长宋献琼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捐资600万元人民币,为家乡兴建"献琼中学"的实践指导思想所在。宋献琼先... 立痒育英才报国酬壮志──记台胞、黄埔18期同学宋献琼一片乡情覃奇明"既是家乡人,应办家乡事。"这是台湾广西同乡会秘书长宋献琼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捐资600万元人民币,为家乡兴建"献琼中学"的实践指导思想所在。宋献琼先生17岁即投笔从戎,参加广西学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乡会 黄埔军校 南宁地区 广西生军 英才 台胞 公职退休人员 世界环境日 业务
原文传递
辛旨诗稿选录——兼谈学诗经过
6
作者 吴三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74-79,共6页
我院中文系吴三立教授,号辛旨,今年八十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历五十余载.撰有《中国文字学》、《音韵沿革》、《甲骨 铜器文字研究》和《中国文字学史绪论》、《语言文字学的分类》、《古汉语复词中的偏义》等论著.吴教授... 我院中文系吴三立教授,号辛旨,今年八十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历五十余载.撰有《中国文字学》、《音韵沿革》、《甲骨 铜器文字研究》和《中国文字学史绪论》、《语言文字学的分类》、《古汉语复词中的偏义》等论著.吴教授于语言文字学外,兼治古典文学.善书法,尤工旧诗,作品不少.曾抄部分诗作送中大陈寅恪教授,甚得其称许.学报编辑部曾约吴教授撰稿,现将其《给学报编辑部的信》、《我的学诗经过》及自选旧诗二十三首,一并发表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公度 黄节 陈先生 义山 少陵 中国文字 报编辑部
下载PDF
“任官避亲”当学宋太宗
7
作者 老马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8期33-33,共2页
史载: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科试,有三人特别引人注目:宰相李舫之子李宗谔,副宰相吕蒙正之弟吕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王扶。此三人确有真才实学,无论初试及礼部中考,还是廷试大考,都取得了好成绩,故在上报皇帝审批的名单中均列为上等,照... 史载: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科试,有三人特别引人注目:宰相李舫之子李宗谔,副宰相吕蒙正之弟吕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王扶。此三人确有真才实学,无论初试及礼部中考,还是廷试大考,都取得了好成绩,故在上报皇帝审批的名单中均列为上等,照理说中“进士”已不成问题。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任官 避亲 太宗 腐败现象 干部工作 党内民主生活 发展趋势 组织人事
全文增补中
后村词韵杂谈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鸿儒 《龙岩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主要活动在南宋后半期。 后村是南宋大文学家,其词风近辛弃疾。二十三岁开始宦游,淳佑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宋修史、侍读、工部尚书及正...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主要活动在南宋后半期。 后村是南宋大文学家,其词风近辛弃疾。二十三岁开始宦游,淳佑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宋修史、侍读、工部尚书及正议大夫,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村词 刘克庄 词风 同进士出身 韵字 宁宗 正议大夫 词林正韵 斋词韵 光宗
下载PDF
论辽金时期渤海遗民诗文的三种特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辽金时期的渤海遗民文人承继渤海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崇儒尊正的特质。在宗派流变中,渤海遗民由宗唐转而学宋,最终兼取两家之长,树立了自我风格。但渤海遗民也处在自我民族认同和被迫民族同化的极大苦痛中,在超越痛苦中... 辽金时期的渤海遗民文人承继渤海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崇儒尊正的特质。在宗派流变中,渤海遗民由宗唐转而学宋,最终兼取两家之长,树立了自我风格。但渤海遗民也处在自我民族认同和被迫民族同化的极大苦痛中,在超越痛苦中形成悲凉秀美同构的趣味,渤海遗民文学也因此成为辽金文学的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遗民文 崇儒尊正 宗唐 悲凉秀美
下载PDF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
10
作者 徐子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3-68,共6页
元诗的发展呈现着前衰后兴微妙的变化,而科举的废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元代,传统诗歌和以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存在着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势头。"学宋"、"尊唐"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前后期诗歌创作的不... 元诗的发展呈现着前衰后兴微妙的变化,而科举的废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元代,传统诗歌和以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存在着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势头。"学宋"、"尊唐"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前后期诗歌创作的不同倾向。门岿论文所谓元诗说不上前兴后衰或前衰后兴,发展是处于一种平缓态势的观点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诗歌 分期标准 倾向 尊唐倾向
下载PDF
学学宋长荣的艺德
11
作者 徐恒足 《瞭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6期19-19,共1页
江苏省淮阴市京剧团的著名演员,驰名海内外的当代荀派艺术大师宋长荣,是海内外公认的“活红娘”.他在舞台上表演了40年,主演过70余个剧目,演遍了大半个中国,最近又要赴台为海峡那边的同胞姐妹献艺.他主演《红娘》达1400多场,始终保持着... 江苏省淮阴市京剧团的著名演员,驰名海内外的当代荀派艺术大师宋长荣,是海内外公认的“活红娘”.他在舞台上表演了40年,主演过70余个剧目,演遍了大半个中国,最近又要赴台为海峡那边的同胞姐妹献艺.他主演《红娘》达1400多场,始终保持着常演常新的艺术魅力,是“当代荀派艺术的一面旗帜”.了解宋长荣的人都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魅力 人民艺术家 演员 同胞姐妹 海内外 江苏省 立德修身 淮阴市 始终保持
原文传递
辽道宗“愿后世生中国”诸说考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其凡 熊鸣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93,共10页
关于辽道宗"愿后世生中国"说,学术界有生"北宋"说、生"契丹"说和生"佛诞生地"说三种不同的理解。考察辽道宗所处时代,辽朝、辽道宗与北宋争胜的心态,以及辽道宗本人尊崇佛教的文化取向,将"... 关于辽道宗"愿后世生中国"说,学术界有生"北宋"说、生"契丹"说和生"佛诞生地"说三种不同的理解。考察辽道宗所处时代,辽朝、辽道宗与北宋争胜的心态,以及辽道宗本人尊崇佛教的文化取向,将"愿后世生中国"之"中国"作"佛诞生地"理解,不论是从文本语境,宗教逻辑,还是从人物心态诸方面,都无一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道宗 “中国” 唐比 崇佛
下载PDF
疑古辨伪 考信求实——崔述经学研究特色探析
13
作者 冯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崔述是清代乾嘉时期的独立学者,他打破传统的经学研究框架,承继宋学的"疑古"、"卫道"精神以及"汉学"的考据方法,剖析疑似,以求其真;考信六艺,以经证史;"学无汉、宋惟其是",以"无征不信&qu... 崔述是清代乾嘉时期的独立学者,他打破传统的经学研究框架,承继宋学的"疑古"、"卫道"精神以及"汉学"的考据方法,剖析疑似,以求其真;考信六艺,以经证史;"学无汉、宋惟其是",以"无征不信"的态度,遍治群经,廓清伪书和传说所长期积累的虚伪古史,以经史考信而明"圣道"。崔述站在史学立场上从事经学研究,是经学在清代史学化的重要体现;其大胆、执着、创新的学术精神以及关于上古史及《诗经》学的诸多见解,引发了经学、史学、文学多角度的争鸣,对其后的学术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述 研究 疑古辨伪 以经证史 无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