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悦士风与晚明小品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筠筠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3-130,共8页
关键词 晚明小品 个人命运 晚明时期 士风 隐居 参禅 幻想 禅宗 解脱
原文传递
苏轼与佛教三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7-93,共7页
“苏轼与佛教”本是受到历代研究者关注的一个大题目。但真正说来,大都泛泛而论,深入探究者少,直到今天也未尝不是如此。这种状况不仅使研究不能细致深入,更难免在研究中得出不确的、笼统的、甚至错误的论断。本文下面加以辨析的三... “苏轼与佛教”本是受到历代研究者关注的一个大题目。但真正说来,大都泛泛而论,深入探究者少,直到今天也未尝不是如此。这种状况不仅使研究不能细致深入,更难免在研究中得出不确的、笼统的、甚至错误的论断。本文下面加以辨析的三个问题:一、苏轼接触佛教的时间;二、苏轼受佛教、道家影响的差异;三、苏轼对于佛教的真正认识与根本态度,就正是分别属于上面所说这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苏轼 道家影响 生灭 庄子 道教 家思想
下载PDF
近代藏汉文化交流的使者——能海法师 被引量:4
3
作者 石世梁 克珠群佩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5-50,共6页
西藏佛教于元、明、清三朝,虽已传入内地,但多为帝王御用,民间传习者甚少。“特于汉僧丛林,尤为扦格不入。”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汉族佛教诸宗,已有悠久的历史,以为学佛人只要学通诸宗教理即可得到满足,认为“印度佛学,亡绝已久,今欲求... 西藏佛教于元、明、清三朝,虽已传入内地,但多为帝王御用,民间传习者甚少。“特于汉僧丛林,尤为扦格不入。”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汉族佛教诸宗,已有悠久的历史,以为学佛人只要学通诸宗教理即可得到满足,认为“印度佛学,亡绝已久,今欲求佛学之真,必于中国。”“学者诚有志佛学,当以中国译籍为本。”而汉地佛教虽以大乘显宗性相两宗为主要,但是佛经典籍浩如烟海,故一人无暇外求。其二,在汉族地区很少有人翻译宏传藏文佛教典籍,所以,不知藏传佛教蕴藏之丰富,更不知印度大乘佛教晚期的种种高深密法都保存在藏文佛经里,并在雪域高原得到了发展。有些藏族僧人来内地传法,也因不通汉语,只传授了一些密宗事相,对于较深的教理,限于译述能力,未能传达。因此,汉族僧徒只接触了一些藏传佛教密宗的皮毛,而无法窥探到其中深广的内涵。加之西藏地处世界之巅,令人神秘莫测,藏传佛教又以密宗为其主要特点,吸收了一些西藏原有宗教——本教的鬼神及仪式,遂令一般人认为西藏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海 密宗 大乘 教典籍 教理 大威德 文殊 近慈寺
下载PDF
佛法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
作者 弘恩法师 《佛教文化》 2024年第2期84-85,共2页
学佛之后,我觉得最好的一种改变就是真的让人能做到随缘。尤其是到了这个年龄,出家了这么多年,越发感觉好与坏真的是人的妄想分别,不要去强分辩它,只有缘深缘浅、可以不可以的问题。其实不用去强分好坏,善恶是非,因为学佛能让我们有一... 学佛之后,我觉得最好的一种改变就是真的让人能做到随缘。尤其是到了这个年龄,出家了这么多年,越发感觉好与坏真的是人的妄想分别,不要去强分辩它,只有缘深缘浅、可以不可以的问题。其实不用去强分好坏,善恶是非,因为学佛能让我们有一种非常好的观点,就是我们心里始终有着对这个世间的热爱,有着对一切有缘众生的慈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家 有缘
原文传递
刘学佛:一生情系兵团植棉事业
5
作者 李和平 《当代兵团》 2024年第8期36-37,共2页
翻开兵团棉花种植史,刘学佛是众多植棉能手之一。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刘学佛为兵团棉花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垦事业开创伊始,党和国家提出要把兵团军垦农场建成新中国粮棉基地当时,在高纬度的天山北麓种植棉花... 翻开兵团棉花种植史,刘学佛是众多植棉能手之一。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刘学佛为兵团棉花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垦事业开创伊始,党和国家提出要把兵团军垦农场建成新中国粮棉基地当时,在高纬度的天山北麓种植棉花史无前例。1950年,作为植棉先遣班班长,刘学佛带着战士们走上了艰难的植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垦事业 粮棉 兵团棉花 天山北麓 军垦农场 植棉 高纬度
原文传递
一生“寻究竟”的贾题韬居士
6
作者 卫建民 门世海 贾题韬 《法音》 2024年第3期75-76,共2页
门世海:老师!您学佛这么多年是生老病死,别人不学佛也是生老病死,那学佛和不学佛有什么差别呢?贾题韬:问得好!学不学佛大不一样!我看生死一体不二!以上是佛学家贾题韬居士(1909-1995)病重时,四川大学教授、跟着他参习禅宗多年的门世海... 门世海:老师!您学佛这么多年是生老病死,别人不学佛也是生老病死,那学佛和不学佛有什么差别呢?贾题韬:问得好!学不学佛大不一样!我看生死一体不二!以上是佛学家贾题韬居士(1909-1995)病重时,四川大学教授、跟着他参习禅宗多年的门世海与他的对话。门教授在记述病榻问道贾老的反应时说:“贾老闻言后精神大振,目光灼灼。”病危时回答学生提问,是最后的话,也是最初的话。因为贾老的一生,是一位“寻究竟”的求道者、得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教授 生提问 生老病死 居士 贾题韬
原文传递
道世法师与《法苑珠林》
7
作者 张家提 《佛教文化》 202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道世法师是唐代著名律宗高僧,佛教学者。他一生深人研习三藏教典,大力弘扬律宗。在弘扬佛法的同时,道世法师还专心从事佛教著述,撰写了大量很有见解的佛教专著。道世法师撰述的这些著述中,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是《法苑珠林》。本书自... 道世法师是唐代著名律宗高僧,佛教学者。他一生深人研习三藏教典,大力弘扬律宗。在弘扬佛法的同时,道世法师还专心从事佛教著述,撰写了大量很有见解的佛教专著。道世法师撰述的这些著述中,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是《法苑珠林》。本书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学佛者和佛教研究者的欢迎,被大众赞誉为“佛教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苑珠林》 弘扬 律宗 三藏教 百科全书 道世
原文传递
龚自珍学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天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1-78,共8页
鸦片战争前夕,经历了康乾盛世的清王朝,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渐次陵夷衰微,庙堂之上,吏治败坏,军备废弛,财政困窘;江湖之野,土地兼并,小民不堪其苦,拼九死以求一生,遂致内乱迭起。社会上层,官吏玩怠,政治窳败,海内虚耗;八旗子弟,位尊无功... 鸦片战争前夕,经历了康乾盛世的清王朝,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渐次陵夷衰微,庙堂之上,吏治败坏,军备废弛,财政困窘;江湖之野,土地兼并,小民不堪其苦,拼九死以求一生,遂致内乱迭起。社会上层,官吏玩怠,政治窳败,海内虚耗;八旗子弟,位尊无功,俸厚无劳,沉酣太平。儒者束身寡过,士风颓败,坐视国家危亡、生民疾苦于不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究 龚自珍 西方文明 思想基础 居士 研究 儒者 天台宗
下载PDF
德行天下
9
作者 释万行 《佛教文化》 2023年第5期8-9,共2页
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是先做人,我们当和尚也是先做人,先修人道。佛门里做人的标准是遵循五戒十善。学佛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了,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规则,都有它的道,规则也是道的体现。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是通过德体现出... 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是先做人,我们当和尚也是先做人,先修人道。佛门里做人的标准是遵循五戒十善。学佛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了,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规则,都有它的道,规则也是道的体现。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是通过德体现出来。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就看他有没有德。什么是德?德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戒十善 做人
原文传递
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 被引量:4
10
作者 学诚 《法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4,25-38,共17页
一、认识学修常见误区,建立学佛正确知见 怎样学佛好?怎样才是修行?如何弘扬佛法?对这些问题,学佛久的人都会有一些认识和想法。如果这些认识似是而非、想法不切实际,学修就容易陷入误区,学佛可能偏差,修行难以成就,不能广弘... 一、认识学修常见误区,建立学佛正确知见 怎样学佛好?怎样才是修行?如何弘扬佛法?对这些问题,学佛久的人都会有一些认识和想法。如果这些认识似是而非、想法不切实际,学修就容易陷入误区,学佛可能偏差,修行难以成就,不能广弘佛法,这当然是不理想的。怎么避免和超越呢?先要认识学修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缘 时空 似是而非 误区 修行
原文传递
唐代求法高僧义净的家国情怀
11
作者 冯相磊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75,共2页
在中国佛教史上,中土僧人虽然出家学佛,但深受中华文化的浸润,怀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唐代求法高僧义净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一义净法师出生于中国传统家庭,这使得他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关键词 中国教史 义净 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家庭 中华文化 高僧 文化底蕴
原文传递
功夫用到,自然开悟
12
作者 邹相 鲁妹(图) 《佛教文化》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不少学佛修行的人会有这样的顾虑: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悟,但什么时候才能开悟呢?如果一直不能开悟该怎么办呢?听起来,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但佛教却不能给你标准答案。就好像是我们考上一所本科院校,得读完大学四年才能毕业,这个答... 不少学佛修行的人会有这样的顾虑: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悟,但什么时候才能开悟呢?如果一直不能开悟该怎么办呢?听起来,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但佛教却不能给你标准答案。就好像是我们考上一所本科院校,得读完大学四年才能毕业,这个答案是标准。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高材生呢?这个答案就无人可知了,谁又敢妄论答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开悟 标准答案 修行
原文传递
略论废名与熊十力关于唯识“种子”义之辩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彬彬 《佛教文化》 2010年第2期13-17,共5页
周作人《怀废名》一文中曾记述了废名与熊十力二人的一则轶事:废名平常颇佩服其同乡熊十力翁,常与谈论儒道异同等事,等到他着手读佛书以后,却与专门学佛的熊翁意见不合,而且多有不满之意。
关键词 熊十力 废名 种子 唯识 周作人 二道桥 儒道
原文传递
宋代士大夫参禅学佛风尚探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学信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参禅 宋代 风尚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 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禅意三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19-24,共6页
开悟——生命的觉醒什么叫做“开悟”呢?“开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佛陀出现于世就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入佛知见。我们学佛也是要为此一大事因缘,即根据佛所开示的佛之知... 开悟——生命的觉醒什么叫做“开悟”呢?“开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佛陀出现于世就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入佛知见。我们学佛也是要为此一大事因缘,即根据佛所开示的佛之知见而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出发点。因此,说“明心见性”,说“开悟”,并不是禅宗独有的,而是整个佛教的立足点。整个佛教都围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展开。“开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见 开示悟入 明心见性 一切众生 证悟 达摩大师 客尘 缘起性空
原文传递
礼拜佛指舍利 体会学佛珍贵
16
作者 郑石岩 慧木 《法音》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指舍利 礼拜 舍利 一般 正确 个人 形象 体会
原文传递
《西游记》作者“尤未学佛”说考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洪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128,共9页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西游记》作者“尤未学佛”,理由之一是书中开列唐僧取经的经目“荒唐无稽”。此说稍欠公允。《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存在“全真化”环节。此经目出自全真道士之手,反映出全真教接受佛禅影响融为己有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西游记》作者“尤未学佛”,理由之一是书中开列唐僧取经的经目“荒唐无稽”。此说稍欠公允。《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存在“全真化”环节。此经目出自全真道士之手,反映出全真教接受佛禅影响融为己有的状况。辨析围绕经目的一系列描写,可以加强对《西游记》“全真化”环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鲁迅 经目 全真教
原文传递
苏轼与宝月大师的交往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银林 《文史杂志》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交往 苏轼 大师 思想文化 士大夫 朋友 因缘
下载PDF
从对传统办学指导思想之反思 谈佛教教育的未来
19
作者 净因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2,共13页
关键词 教教育 菩提树下 八宗 释教 研究
原文传递
人间佛教要略
20
作者 印顺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4,共8页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教,为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现在不过将它的重要...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教,为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现在不过将它的重要理论,综合的抽绎出来。所以不是创新,而是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 菩萨行 中国 自利利他 缘起性空 乘法 菩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