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鼠模型的构建及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雷雨溪 何慕兰 +3 位作者 赖茜 杨亭 陈洁 李廷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2-1139,共8页
目的:构建并比较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孤独症大鼠模型,为孤独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孕中期腹腔注射VPA(G12.5)及LPS(G9.5)的方法分别构建VPA或LPS诱导的子代孤... 目的:构建并比较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孤独症大鼠模型,为孤独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孕中期腹腔注射VPA(G12.5)及LPS(G9.5)的方法分别构建VPA或LPS诱导的子代孤独症大鼠模型(n=28);监测子代生长发育情况;行为学检测子代大鼠孤独症样行为;ELISA检测LPS模型组子代大鼠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PA模型组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PTEN、p-AKT及p-m TOR蛋白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VPA模型组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中5-HT的浓度。结果:2种动物模型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迟缓,并出现孤独症相关的行为改变。其中,VPA模型组孕鼠生育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χ2=3.352,P=0.067),仔鼠死亡率明显升高(χ2=5.561,P=0.018),仔鼠尾部畸形率高达8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109,P=0.000)。LPS处理组子代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t=2.108,P=0.049;t=2.312,P=0.033;t=2.809,P=0.016;t=2.110,P=0.049)。VPA处理组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PTE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t=13.320,P=0.006),p-AKT、p-m TOR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4.633,P=0.044;t=7.984,P=0.015),5-HT浓度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t=2.145,P=0.049)。结论:2种不同处理大鼠模型均可诱导孤独症样行为,但诱导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作出适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行为 大鼠模型 脂多糖 丙戊酸钠
下载PDF
孕中晚期妊娠相关焦虑与幼儿18月龄孤独症样行为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邵珊珊 黄锟 +7 位作者 严双琴 尤优 潘维君 陈星 曹慧 朱鹏 郝加虎 陶芳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妊娠相关焦虑与其子女18月龄时孤独症样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分别在孕中期、孕晚期采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评定孕妇妊娠相关焦虑症状,在儿童18月龄时运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23》A部分评定幼...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妊娠相关焦虑与其子女18月龄时孤独症样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分别在孕中期、孕晚期采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评定孕妇妊娠相关焦虑症状,在儿童18月龄时运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23》A部分评定幼儿孤独症样行为。使用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期妊娠相关焦虑对幼儿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结果控制协变量后,与无孤独症样行为组相比,孕中晚期均有妊娠相关焦虑者子女比2个孕期均无妊娠相关焦虑者子女更容易发生较多孤独症样行为(RR=2.43,95%CI:1.21-4.86)。但按主要带养人是否为幼儿母亲进行分层后发现,仅在主要带养人为母亲情况下,孕中晚期均有妊娠相关焦虑组子女18月龄时发生较多孤独症样行为的风险,显著高于孕中晚期均无妊娠相关焦虑组(RR=4.22,95%CI:1.73-10.32),在主要带养人不是母亲情况下并不显著。结论孕中晚期妊娠相关焦虑与幼儿孤独症样行为的关系并不强劲,受儿童带养人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焦虑 孤独症行为 带养人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视黄酸受体α通过调控视皮质轴突蛋白1参与维生素A缺乏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莉莎 张倩 +4 位作者 刘欢 吴琼辉 杨亭 陈洁 李廷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8-935,共8页
目的探讨视黄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信号变化通过调控视皮质轴突蛋白1(neurexin 1,NRXN1)参与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构建孕期开始的维生素A正常(vitamin A normal,VAN)... 目的探讨视黄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信号变化通过调控视皮质轴突蛋白1(neurexin 1,NRXN1)参与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构建孕期开始的维生素A正常(vitamin A normal,VAN)和VAD母鼠模型,并在生后早期对部分VAD母鼠和仔鼠给予维生素A补充(vitamin A supplement,VAS)。各组仔鼠(n=20)于6周龄进行行为学检测,利用三箱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仔鼠社交行为和重复刻板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仔鼠血清视黄醇水平;采用电生理实验检测各组仔鼠视皮质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Rα、NRXN1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1,NMDAR1)的表达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ARα转录因子在NRXN1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量。结果VAD组仔鼠出现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等孤独症样行为表现,生后开始的VAS可改善仔鼠大部分行为缺陷。VAD组仔鼠血清视黄醇水平明显低于VAN组和VAS组(P<0.05)。VAD组仔鼠视皮质NMDAR1、RARα和NRX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LTP水平均较VAN组和VAS组显著降低(P<0.05)。VAD组仔鼠视皮质中RARα转录因子在NRXN1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量较VAN组和VAS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RARα通过调控NRXN1影响VAD大鼠视皮质突触可塑性,从而参与VAD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形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928-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行为 维生素A 视黄酸受体α 轴突蛋白1 突触可塑性 大鼠
下载PDF
长春市18~48月龄儿童孤独症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迎春 胡锦华 +7 位作者 聂晶 刘美田 熊文静 王齐 任正 范馨文 郭霞 张秀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8期3469-3472,共4页
目的了解长春市18~48月龄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早期孤独症样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对长春市13个县(市)区13 545例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孤独... 目的了解长春市18~48月龄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早期孤独症样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对长春市13个县(市)区13 545例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孤独症样行为检出率为21.5%。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父亲生育年龄、孕期是否服用维生素D、孕期血糖情况、孕期是否接触X线以及喂养情况是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孤独症样行为检出现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重视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早期筛查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症行为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轴理论研究氟化物的摄入对于VPA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段娟 辛金鸽 +2 位作者 彭薇淇 黄咏梅 周俊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2期1505-1513,共9页
目的 揭示氟化物的摄入是否可以加剧丙戊酸(VPA)小鼠的孤独症样行为表现,并探索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和作用途径。方法 动物试验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试验将3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丙戊酸处理组(VPA组)、低浓度氟化物... 目的 揭示氟化物的摄入是否可以加剧丙戊酸(VPA)小鼠的孤独症样行为表现,并探索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和作用途径。方法 动物试验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试验将3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丙戊酸处理组(VPA组)、低浓度氟化物组(F1组)、中浓度氟化物组(F2组)和高浓度氟化物组(F3组),每组12只,在小鼠7周龄时进行埋藏食物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埋珠实验以及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检测。测定大脑皮层NR2A、NR2B、BDNF、GABRA1、GAD65和GAD67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并进行右旋糖酐法以及DAO和D-乳酸活性检测肠道通透性。为验证迷走神经在氟化物影响下的参与作用,第二次试验将3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VPA伪切断(SC组)、VPA切断组(VC组)、VPA伪切断+F(SF组)、VPA切断+F(VF组),在小鼠7周龄时进行埋藏食物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相关行为学检测。结果VPA组小鼠的孤独症样行为较Control组小鼠更为显著;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使VPA小鼠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导致VPA小鼠肠道高通透性和血清DAO含量和d-乳酸活性的增加;氟化物摄入引起的迷走神经刺激可能在VPA小鼠ASD样行为的表达中发挥作用。结论 VPA小鼠具有显著的ASD行为异常;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会显著增加VPA小鼠的ASD样行为;这一改变不仅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也与腹部迷走神经的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摄入 VPA小鼠 孤独症行为 迷走神经
下载PDF
氟化物摄入对于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其肠道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周俊球 段娟 +2 位作者 辛金鸽 彭薇淇 黄咏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表现及其肠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动物试验分两次进行:两次试验分别将3周龄与8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低浓度氟化物组(LF组)、中浓度氟化物组(MF组)和高浓度氟化物组...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表现及其肠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动物试验分两次进行:两次试验分别将3周龄与8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低浓度氟化物组(LF组)、中浓度氟化物组(MF组)和高浓度氟化物组(HF组),每组12只,分别在小鼠7周龄与12周龄进行埋藏食物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埋珠实验以及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检测。测定不同组别小鼠氟化物在大脑中的残留,大脑皮层NR2A、NR2B、BDNF、GABRA1、GAD65和GAD67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并进行右旋糖酐法以及DAO和D-乳酸活性检测肠道通透性。结果 MF组和HF组小鼠的孤独症样行为较Control组和LF组小鼠更为显著;随着氟化物摄入浓度的增加,小鼠大脑中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使3周龄小鼠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导致肠道高通透性和血清DAO含量和D-乳酸活性的增加。3周龄小鼠四组之间的检测结果较8周龄小鼠更为显著。结论 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会导致明显的孤独症样行为;该影响具有时间窗口,即3周龄小鼠有显著影响,氟化物对8周龄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明显下降;3周龄小鼠的敏感性,及氟化物对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可能均与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氟化物摄入 孤独症行为 肠道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